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1.4.1 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相互影響

國際電子商務的研究取決于對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相互關系的理解和認識。

電子商務是經濟全球化的技術基礎,它沖破了國家和地區間設置的各種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引起了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

(1)國際電子商務使國際貿易市場交易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虛擬市場”。電子商務通過網上“虛擬”的信息交換,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市場空間,突破了傳統市場必須以一定的地域存在為前提的條件,全球以信息網絡為紐帶連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促進了世界經濟全球市場化的形成。信息流動帶來的資本、商品、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動,促進了全球“網絡經濟”的迅速發展。在這種網絡貿易的環境下各國間的經貿聯系與合作得以大大加強。

(2)國際電子商務使國際貿易經營主體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虛擬公司”。現代信息通信技術通過單個公司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擁有的核心技術,把眾多公司相互連接為公司群體網絡,完成一個公司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這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在資本關系上不具有強制各個公司發生聯系的權力,而是由于承擔了一定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功能似乎具有某種實體性。跨國公司戰略聯盟便是這種“虛擬公司”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開放系統的動態網絡組合尋找資源和聯盟,實現“虛擬經營”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競爭環境和消費需求向個性化、多樣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給跨國公司帶來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處。

(3)國際電子商務使國際貿易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電子商務提供的交互式網絡運行機制,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種信息較為完備的市場環境,通過國際貿易這一世界經濟運行的紐帶達到跨國界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使市場機制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這種貿易方式突破了傳統貿易以單向物流為主的運作格局,實現了“四流一體”,即以物流為依托,資金流為形式,信息流為核心,商流為主體的全新經營管理模式,這種經營方式通過信息網絡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式的商貿服務。生產者與用戶及消費者通過網絡,使及時供貨制度和“零庫存”生產得以實現,商品流動更加順暢,信息網絡成為最大的中間商,國際貿易中由進出口商作為國家間商品買賣媒介的傳統方式受到挑戰,由信息不對稱形成的委托—代理關系與方式發生動搖,貿易中間商、代理商和專業進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對減弱,引發了國際貿易中間組織結構的革命。

(4)國際電子商務使海關業務流程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過國際電子商務技術的應用,海關自身內部的業務管理和與外部的互聯互通不斷加強,在優化口岸環境和加快通關速度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以中國海關為例,通過與商務、質檢、外匯、稅務等15個政府部門,以及20多萬個企業,10多家銀行的相互聯網和數據共享,中國海關建立了中國電子口岸,為政府部門聯合監管提供了數據和網絡支持,同時大大方便了企業在網上辦理各種進出口手續。出口通關作業無紙化的改革,將紙質單證升級為電子數據進行通關,實現了通關作業全程無紙化。對企業來說,簡化了通關流程,提高了通關效率,降低了通關成本,促進了貿易便利化;對海關來說,進一步推進了通關單證審核依據由紙質單證為主向電子數據為主的轉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4.2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歷程

從圖1-3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圖1-3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國際貿易由手工商務逐步過渡到EDI商務。20世紀70年代,EDI技術的開發引起許多國家的注意。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國、英國和西歐一些發達國家逐步開始采用EDI技術進行貿易,形成涌動全球的“無紙貿易”熱潮。到1992年年底,全世界EDI用戶大約有13萬,市場業務約20億美元。

第二階段,因特網(Internet)根據國家標準有關規定,“Internet”應譯為“因特網”(參見GB/T 18304—2001信息技術因特網中文規范電子郵件傳送格式)。由于歷史原因,在原有的文件和參考資料中大量存在“互聯網”。本書基本上采用“因特網”的提法,但在原有文件的引用中,仍保留了“互聯網”的提法。技術開始應用到國際貿易,貿易信息廣泛采用因特網技術。20 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網絡、通信和信息技術突破性的進展,因特網在全球爆炸性增長并迅速普及,使得國際貿易持續適應不斷增長的供貨能力、客戶需求和全球競爭。在這一新趨勢下,一種基于因特網、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電子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數據為依托的全新國際貿易模式出現并發展起來。

第三階段,在國際合同中廣泛推行電子通信方式。2005年12月9日,聯合國第60屆會議通過了《聯合國國際合同使用電子通信公約》,對營業地位于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訂立或履行合同使用電子通信做出了具體規定,旨在對國際合同使用電子通信的情形中增強法律確定性和商業可預見性。截至2012年8月,全世界共有18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公約。截至2012年8月,全世界共有19個國家簽署了這個公約,它們是中非共和國、中國、哥倫比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黎巴嫩、馬達加斯加、黑山、巴拿馬、巴拉圭、菲律賓、俄羅斯聯邦、沙特阿拉伯、塞內加爾、塞拉利昂、新加坡、斯里蘭卡、韓國、洪都拉斯、多米尼加。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各公約和示范法的現狀[EB/OL].(2009-05-14)[2010-01-20]. http://www.uncitral.org/uncitral/en/uncitral_texts/electronic_commerce/2005Convention_status.html.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相繼推出各種鼓勵政策,繼續支持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國際電子商務步入了合同訂立或履行的電子通信階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清新县| 阿城市| 巫溪县| 长葛市| 宝山区| 乐都县| 阳谷县| 唐山市| 驻马店市| 建瓯市| 南投市| 宁化县| 楚雄市| 清河县| 商都县| 汉寿县| 崇文区| 商城县| 桑日县| 平泉县| 松原市| 赣州市| 襄城县| 京山县| 鱼台县| 治多县| 阿合奇县| 万荣县| 鄂托克前旗| 磐安县| 新泰市| 壤塘县| 安阳市| 方正县| 大理市| 德庆县| 景德镇市| 洪雅县| 富锦市|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