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電子商務的類型
◣1.4.1 按電子商務發生的對象分類
根據電子商務發生的對象,通??梢詫㈦娮由虅辗譃樗姆N類型:B to B(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的電子商務)、B to C(商業機構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C to A(消費者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和B to A(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
1.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的電子商務
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Business-to-Business)的電子商務,指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如工商企業利用計算機網絡向它的供應商進行采購或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付款等。這一類電子商務已經存在多年,特別是企業采用EDI方式所進行的商務活動。
2.商業機構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
商業機構對消費者(Business-to-Consumer)的電子商務,指的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這類電子商務主要是指借助于因特網所開展的在線式銷售活動。最近幾年隨著因特網的發展,這類電子商務的發展異軍突起。例如,在因特網上目前已出現許多大型超級市場,它們所出售的產品一應俱全,從食品、飲料到電腦、汽車等,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消費品。
3.消費者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
消費者對行政機構(Consumer-to-Administration)的電子商務,指的是個人對政府的電子商務活動。這類電子商務活動目前還沒有真正形成。然而,在個別發達國家,如在澳大利亞,政府的稅務機構已經通過指定私營稅務或財務會計事務所用電子方式來為個人報稅。這類活動雖然還沒有達到真正的電子化,但是它已經具備了消費者對行政機構電子商務的雛形。隨著商業機構對消費者、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將會對社會的個人提供更為全面的電子方式的服務。政府各部門向社會納稅人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社會福利金的支付等,將來都會在網上進行。
4.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的電子商務
商業機構對行政機構(Business-to-Administration)的電子商務,指的是企業與政府機構之間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例如,政府將采購的細節在因特網上公布,通過網上競價方式進行招標,企業也要通過電子方式進行投標。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通過這類電子商務實施對企業行政事務的管理,如政府采用電子商務方式發放進出口許可證,開展統計工作,企業也可以通過網上辦理交稅和退稅等活動。
◣1.4.2 按商業活動運作方式分類
按照商業活動的運作方式,電子商務可以劃分為完全電子商務和不完全電子商務。
1.完全電子商務
完全電子商務是指完全可以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實現和完成整個交易過程的商務活動。也就是說它是通過信息網絡來實現產品和服務交易的完整過程的。在完全電子商務中,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部分的物流都在網上得到完整實現,尋找客戶、洽談、訂貨、通過網上銀行在線結算、開具電子發票、電子報關、納稅等一系列活動也全部通過網絡完成,買賣雙方沒有發生任何物理上的接觸,但整個電子商務過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務活動的翻版。典型的例子如網上購買虛擬物品,比如到Apple的在線音樂網站購買MP3,付費之后即可通過網絡下載。完全電子商務打破了地域的界限,使用戶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商業合作伙伴。
2.不完全電子商務
不完全電子商務是指不能完全依靠電子商務方式實現和完成完整交易的商務活動。不完全電子商務可以視作企業向電子商務活動過渡的一種模式。傳統商務模式中涉及信息流、資金流、人流和物流活動,由于因特網絡條件的制約及交易的特殊性,并非這四大流都可以通過網絡完全實現。通過網絡實現信息流和資金流,再通過傳統方式實現物流,就是一種典型的不完全電子商務。不完全電子商務隨處可見,比如通過網絡購買實物產品,最終一定會通過物流運輸來完成交易。
◣1.4.3 按信息網絡范圍進行分類
按照開展電子商務的信息網絡范圍,可以將電子商務活動分為三類,即本地電子商務、遠程國內電子商務和全球電子商務。
1.本地電子商務
本地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利用本城市內或本地區內的信息網絡實現的電子商務活動,電子商務活動的地域范圍較小。本地電子商務的開展依賴于本地網絡建設,即利用Internet、Intranet和專用網絡將交易相關方面的各個系統連接到一起。本地電子商務系統是開展遠程國內電子商務和全球電子商務的基礎系統。
2.遠程國內電子商務
遠程國內電子商務是指在本國范圍內進行的網上電子商務活動。相對于本地電子商務而言,遠程國內電子商務交易的地域范圍較大,對交易的條件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軟、硬件條件和網絡環境方面,它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網絡構建,而且不僅僅交易各方的信息系統要能夠相連,配套環節比如金融、稅務、工商等部門也必須接入網絡。在交易人員素質方面,它不僅要求交易各方具備一定的電子商務知識和基本技術能力,還對其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電子商務
全球電子商務是指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涉及貿易活動、信息共享、金融服務等各個方面。全球電子商務活動的網絡架設更加復雜,需要建立統一的電子商務標準和電子商務(貿易)協議。這種電子商務活動對買賣雙方國家的進出口系統、海關系統、銀行金融系統、稅務系統、運輸系統、保險系統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業務內容更繁雜,數據來往更頻繁,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1.4.4 按交易商品類型進行分類
按照交易商品的類型,可以把電子商務交易的對象分成數字化商品、服務及實物商品三類,前兩者并稱為“直接電子商務”,后者稱為“間接電子商務”。
1.數字化商品(直接電子商務)
數字化商品,或稱虛擬物品,是指無郵費,無實物性質,通過數字或字符發送的商品。買賣數字化商品的電子商務活動被稱做“直接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交易的商品朝向數字化發展已經成為了一個潮流,一方面它滿足了人們在虛擬世界的生活體驗,另一方面它完全擺脫了空間限制,擺脫了傳統商品對于物流的依賴,大大節約了交易成本。目前國內的數字化商品交易集中在由網絡游戲衍生出的點卡、裝備交易,大概占整體網站交易的80%,產品線仍然比較單一,但是數字音樂、電子圖書、影視下載等虛擬商品會隨著網絡社會的日益成熟而慢慢顯露出它們的商業價值。艾瑞2006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游戲點卡、網上代收、教育、數字出版在2005年的市場總量是72億美元。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林頓·拉魯什更是預言:從2050年開始,網絡的虛擬貨幣將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官方承認,成為可以流動的通行貨幣。在國外相對健全的版權保護制度下,數字化商品業務已經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2007年全球數字音樂銷售增長了40%,光蘋果的iTunes服務就銷售了20億首歌曲,其單曲銷售收入達到了19億美元。
2.服務(直接電子商務)
服務同樣可以通過電子商務活動進行買賣。比如全球范圍內的信息服務很多是通過因特網進行交易的;Google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通過網絡提供的AdWords和AdSense廣告服務;2007年拉美地區電子商務零售收入為18億美元,旅游業是其電子商務的新增長點。更直接的網上服務交易比如手機代充業務,即消費者通過網絡支付平臺進行支付,10分鐘之內賣家將話費充到指定的手機上——這時候賣家不僅僅是在銷售手機充值卡,更是在提供一種服務。服務的交易同樣是脫離實體形態的,也屬于直接電子商務。
3.實物商品(間接電子商務)
實物商品,相對于數字化商品而言,是指具有實體形態,需要通過傳統物流運輸的商品。買賣這種商品的電子商務活動又被稱為“間接電子商務”。這類商品在過去幾年內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消費者發現足不出戶同樣可以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并且常常能夠獲得更低的折扣。實物商品應用電子商務成功的典范是Amazon,它通過在線銷售圖書發展成了大型的B2C在線零售商,2007年其銷售額達到了148.3億美元。
◣1.4.5 按使用網絡的類型進行分類
電子商務目前主要基于以下三種網絡展開:EDI(電子數據交換)網絡、Internet(因特網)、Intranet(企業內部網)及Extranet(企業外部網)。
1.EDI網絡
EDI網絡是現代電子商務的雛形。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即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方式,具體是指按照協議,對具有一定結構的信息,通過數據通信網絡在貿易伙伴的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交換和處理。
EDI的組成包括網絡、標準和軟件三個部分。
● 網絡:基于安全考慮,EDI需要在專用網絡上實現,這種網絡被稱做增值網(VAN)。
● 標準:為解決企業間信息格式不同的問題,EDI有一套標準格式文件。國際統一的EDI標準是聯合國主持修訂的UN/EDIFACT,即UN/EDI for Administration,Commerce and Transportation。
● 軟件:EDI軟件負責將信息翻譯成標準格式并且進行傳輸交換。
EDI主要應用在有合作基礎的貿易伙伴之間,由于EDI標準相對復雜,同時實施EDI的費用高昂,因此限制了EDI方式的電子商務應用范圍的擴大。隨著Internet的發展,網絡安全性不斷提高,EDI出現了以下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1)Internet Mail:用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代替了增值網(VAN),大大減少了EDI的應用成本。
2)標準化翻譯(Standard Implementation Conventions):開發了一種跨行業的國際標準,不同于之前的EDI標準,其應用相對簡單,并且可以滿足大部分廠商的要求,典型例子如面向大量低價格交易的OBI報文(Open Buying on the Internet)。
3)Web-EDI:減少了中、小企業實現EDI的費用,使中、小企業通過瀏覽器和網絡連接就可以實現EDI交換。Web-EDI具有不對稱性,交易的一方承擔所有費用并享受所有好處,而另一方只參與交換,但是不獲得任何好處。
4)XML/EDI:對Web-EDI進行的改進,使得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夠從EDI中獲得好處。改進的方法是引入一個模板,做到無須編程就可以實現報文的轉換。
2.Internet
Internet是一種采用TCP/IP協議組織起來的松散的、獨立國際合作的因特網絡??梢哉f電子商務的真正發展是建立在Internet技術之上的。Internet徹底打破了空間的界限,電子商務活動不再局限于現有的貿易伙伴之間,而是延伸到了全球的各個角落。Internet會聚了各方信息,用戶完全可以在網上實現從尋找貿易伙伴到支付貨款完成交易的全部過程。近年來我國的因特網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根據《中國因特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統計,2007年年底我國的網民總數已經達到2.1億,并且正處于高速增長時期。根據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通信網絡的價值與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則越來越多的網絡用戶為電子商務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3.Intranet及Extranet
Intranet及Extranet是利用Internet技術建立的企業內部網絡和企業間的系統。Intranet只面向企業內部,是在原有的局域網的基礎上附加一些由軟件構成的與Internet相連的虛擬網絡,Intranet上流動的是與企業業務相關的關鍵數據。Extranet使企業與其客戶相連,強調的是和貿易伙伴、合作對象、認證機構等的聯系。這一點與EDI比較類似,但是EDI采用的是增值網,而Extranet采用的是公用網絡;EDI是基于貿易單證完成企業間的通信的,而Extranet采用的是Web技術。
◣1.4.6 按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劃分
按照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電子商務可以劃分為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三類電子商務。
1.交易前的電子商務
買方根據自己的購買需求制定采購計劃,準備貨款,進行市場調查分析,利用各種網絡尋找合適的貿易伙伴。賣方制定銷售策略和銷售方式,展開各種形式的廣告宣傳活動,尋找潛在的交易機會。買賣雙方利用電子商務系統就交易具體事宜進行網上談判,確定購買商品的種類、數量、價格、交貨方式、支付方式、運輸方式等細節,最終簽訂商務合同。
2.交易中的電子商務
交易中的電子商務指從簽訂合同到備貨、發貨之前的一段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涉及交易的雙方,也涉及其他參與交易的機構,如中介機構、銀行系統、保險機構、稅務系統、物流公司、海關單位、商檢系統等。各方通過因特網絡進行票據和單證的交換,為完成交易進行準備。
3.交易后的電子商務
賣方進入備貨和發貨階段,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結算,貨物進入物流系統并且可以實現網上跟蹤(對于非實物形態的產品和服務而言不需要通過物流系統)。買房收到貨物后進行驗證,如果出現違約問題要按照合同的規定進行處理。交易完成之后,賣方仍然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提供售后服務,進行客戶關系管理;買方可以將使用當中的問題反饋給賣方,幫助賣方進一步改進產品和服務。
除去以上六種分類標準,有研究者還從電子商務的系統功能目標將電子商務劃分為內容管理、協同處理和交易服務,從技術標準和支付方式將其劃分為支付系統無安全措施的電子商務、通過第三方經紀人支付型的電子商務、電子現金支付型的電子商務、簡單加密型的電子商務和SET型的電子商務等。不同的分類標準有助于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研究電子商務,都有一定的作用,而應用最廣泛的電子商務分類是按照參與電子商務的主體進行的分類。由于電子商務的主要參與者包括企業(Business)、個人消費者(Consumer)和政府(Government),因此按照參與交易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五種電子商務類型,分別是B2B,B2C,C2C,B2G和C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