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這條路大家都是怎么走的

從編程菜鳥變成業(yè)界大牛,這或許是每個走出校門或者踏入職場的人最根本切實的希望。不過對于很多新手來說,這條榮耀之路有時只是一個概念,并沒有明確清晰的計劃或藍圖。本節(jié)將幫助讀者把這條路看清。

1.4.1 職位和待遇是怎么升的

“師兄啊,其實我最想咨詢你的事情是這樣的,一般來講,一個菜鳥進入IT這個行業(yè),如何一步步走上去,把自己搞得很成功啊?”

“這種成功之路一般來講每個人都不完全一樣,大都是能力和機遇的雙重作用吧。機遇這個因素很重要,很多IT風云人物都是抓住了IT這個神奇行業(yè)所體現(xiàn)出來的機遇,才一夜之間或者短期之內將自己從默默無聞變成鵲起成名。”

“嗯,機遇這個東西很難遇到啊。”

“不是很難遇到,機遇不是公交車可以等到,機遇都是嗅出來的。我們的世界不是缺少機遇,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機遇的眼睛。”

提示 如果在這里再次重復牛頓和蘋果的事情,也許會對這本書的創(chuàng)新指數(shù)大打折扣。但不可否認的是,牛頓之所以是牛頓,就是他能從蘋果看到重力,就像IT巨人們能從集成電路中看到未來一樣。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這句話永遠也不會過時。

“師兄你說得很對啊,那我還是先把自己的能力好好搞上去吧。”

“正解,機遇我們有時不好把握,但能力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可以提升。一般情況下,進入公司,升職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

“那具體這個過程是怎么樣的呢?師兄你描述一下吧。”

“首先你進入一家公司,肯定要從底層干起,先做開發(fā)人員,然后嶄露頭角之后可以做到Team Leader,負責整個小團隊,然后慢慢發(fā)展,會給你負責整個項目的開發(fā),也就是類似項目經(jīng)理,但是只是技術上的負責和領導。”

“哦,那然后呢?”

“然后就是你要考慮的問題了,你是更喜歡做技術還是更喜歡做管理,喜歡技術就是負責整個公司的技術發(fā)展,比如技術主管;喜歡管理就逐步走向項目經(jīng)理或市場等領域。當然做技術主管必須也會管理,項目經(jīng)理也必須懂技術,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

“哦,我稍微明朗一些了。”

“其實根本不用把這個研究這么透的,這些東西你在步入職場慢慢提升自己的時候都會逐漸了解的。”

“哎,我就是想提前感受感受唄,幻想一下自己的美好未來激勵一下自己,呵呵。”

其實,蔡佳娃的這個想法非常正常,一位IT成功人士回憶起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時曾經(jīng)說過,當我和幾位創(chuàng)業(yè)伙伴在北京的地下室里艱難地熬過三年中的每一個日日夜夜的時候,讓我們堅持下去的,不是什么宏偉的念頭,而是簡單地幻想著成功之后的甜蜜和喜悅。

所以,白日做夢不是什么壞習慣,關鍵是做完夢之后,是苦笑一下了之,還是努力試著讓它實現(xiàn)。

“你這個想法倒是不錯,IT行業(yè)有時的工作是很讓人泄氣的,我們有時也這么想,不管會不會變成現(xiàn)實,至少幫助自己把當下熬了過去。”

“嗯,師兄說得是。那薪水的巔峰之路是怎樣的啊?”

“這個當然和你的職位息息相關了啊。再說不同的公司規(guī)模不一樣,同樣的職位也許會有不同的工資呢。研究這個沒有多大用處。”

“哦,師兄那你講講你的成就之路吧。”

“嘿嘿,談不上。其實你們以后去找工作,大多也是去中國的公司,或是外企在中國的分公司,中國公司里面的職位制度不是很明顯,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薪水上的。我就把我當時進IBM的經(jīng)歷講給你聽聽吧。”(見圖1-4)

圖1-4 IBM成功流程圖

圖1-4是IBM中國軟件開發(fā)中心的一個簡單的升職流程圖。雖是跨國公司,但其實中國的IT公司大概也是這個流程。需要先說明一下,故事中的牛開復同學是通過軟件外包的形式進入IBM工作的,所以圖1-4指的也是這種形式下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過程。

提示 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IBM對員工的技術能力是劃分等級的,類似于柔道幾段那種。分為1到9級,9級是最高級別。

1.Vender階段

這是進入IBM最初的職位,由于是“販賣”進來的,所以還不能徹底算是IBM的員工。但是想要進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般要求有一到兩年的工作經(jīng)驗,能力必須也要符合IBM的招聘制度。Vender一般的等級為5級或6級,也會有少量7級的。

2.Regular初期階段

項目開發(fā)完成以后,即外包合同已經(jīng)結束。這時候對于Vender一般有兩條路可走,能力比較出眾的,就有可能被IBM聘用為正式員工,即Regular,這時候就算是一個真正的IBM人了;能力并不是很出色的一般繼續(xù)回到原來的公司工作。

3.技術巔峰還是管理牛人

變成了Regular之后,作為IBM的正式員工,就要開始在眾多的IT精英中求生存和發(fā)展了。Regular繼續(xù)發(fā)展,又會面臨兩條路可走。

? 第一就是繼續(xù)做技術,經(jīng)過努力讓自己的技術等級不斷提高,IBM對于高技術人才政策是很好的,會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進行技術研究。當然這里的技術就不再只局限于某個具體的業(yè)務項目了,一般都是一些技術發(fā)展方向、新的框架等。最高級別的技術人員是IBM研究院院士,這個級別很難達到,因為全亞洲也不過百人。

? 第二是走向管理層,從Team Leader到Project Manager,然后慢慢做到區(qū)域總經(jīng)理,一步一步升上去。最后可能會很少研究技術,主要是研究公司的內部管理、業(yè)內合作、投資的運作等關系到公司發(fā)展方向的內容。

這些升職經(jīng)歷都只是作為參考,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字,但是真正要做到可是需要異于常人的努力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做事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1.4.2 有干不動的時候嗎

青春飯,任何有志于從事IT這個行業(yè)或者對其有所了解的人都會聽到過這種描述,這個原先用在文藝圈的詞現(xiàn)在又拿來嚇唬IT人。

“師兄,有個問題我一直很不清楚,究竟我們這一行能干多久呢?很多人都跟我說這是個吃青春飯的行業(yè)。”

“不是你一個人這么問過我了,真是好事不出門,謠言傳千里啊。第一個這么說的人肯定是個被IT行業(yè)淘汰的人。”

“是吧,我也覺得要真是這樣,這還不如演藝圈呢。演藝圈都講究實力派,老練成熟的演員有時更受歡迎呢。”

“呵呵,說得很對,所以你以后要批評所有再提這個論調的人。”

“他們是不是干不下去了所以才這么說啊?”

“并不是只有行內人才這么說的。有這種觀點的人或者是個外行人,道聽途說,就像你這樣;或者是行內不成器的人,自己干不下去了,只好搬出這個說辭做借口。”

對于認為IT行業(yè)是“青春飯”的行內人來說,干不下去了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對工作無熱情,進入IT行業(yè)只是聽說能賺錢,對工資的熱情遠遠高過工作。這樣的人很快就無法忍受IT行業(yè)中踏實嚴謹?shù)淖黠L,沒有工作熱情,自然無法在競爭激烈的IT行業(yè)生存下去。

? 每天的工作是重復性質的,這可能是所在工作環(huán)境的緣故。如此長期下去,積極性也會慢慢消磨殆盡;又或者是個人能力達不到,職位也無法得到升遷,自然慢慢懈怠下來。

? 健康問題,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不過這種情況也比較情有可原。IT行業(yè)畢竟是比較累的,如果就職的公司喜歡讓員工加班,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健康狀況會變糟,最后只好提前離開這個行業(yè)。

“蔡佳娃,下面給你講講計算機程序之母老而彌堅,終生奮斗在IT行業(yè)最前沿的故事吧!”

“好,我洗耳恭聽!”

“生于1906年的美國海軍女將軍格雷絲·默里·赫珀或許是判決‘青春飯’錯誤的最好證據(jù)。格雷絲·默里·赫珀首先是著名的數(shù)學博士,被人稱做是“計算機程序員之母”、“編譯器之母”、“COBOL之母”,她是計算機創(chuàng)造初期第一批的程序員。”

“二戰(zhàn)時期她在美國海軍服役,負責計算機程序方面的研究,期間她為計算機程序設計的發(fā)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并榮獲海軍將軍的榮譽。退役以后它還在為海軍工作,因為,海軍竟然無法找到人來接替她的工作。那時,她已經(jīng)是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一直到她去世,她都一直在做著我們這行人認為‘青春’的東西。”

“啊,這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楷模!謝謝師兄,我會朝這個方向努力的。”

或許我國的IT發(fā)展年限還較短,很少會有上年紀的開發(fā)人員。美國等其他國家還是有很多研究學術或者研究技術的老當益壯的大牛的。可能很少人會做到像他們那樣的聲譽和地位,但是至少應該讓自己陪著這個行業(yè)走到最后,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對于如何讓自己干下去,其實并不難。

? 保持始終飽滿的工作熱情,很多IT巨人的工作熱情都是讓我們難以理解的,像比爾·蓋茨之所以能夠建造一座宏偉的微軟大廈,這和他對計算機技術的熱愛是分不開的。

? 通過做一些不可避免的重復性工作,通過量變達到質變,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堅決不要做那些披著腦力勞動者外衣的體力勞動者,那樣很快就會被淘汰。

希望看到這里本書已經(jīng)說服了各位讀者徹底與“青春飯”論調劃清界限。隨著時間和職位的變化,體力勞動在減少,腦力勞動、知識的積累和豐富的經(jīng)驗卻在不斷地增加。這些都是時間給予每個人無價的財富。

1.4.3 走的人多了,還會有路嗎

魯迅先生在《故鄉(xiāng)》中曾經(jīng)說過:“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IT行業(yè)從一開始的沒有路,飛速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高速公路。而IT界對應文豪的話,卻有了另一番解釋:“地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看不見路了。”

“師兄,你說現(xiàn)在有想法從事這個行業(yè)的人這么多,會不會路越走越窄啊?我聽說現(xiàn)在這個行業(yè)的競爭非常激烈啊。”

“那你說高考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路窄不窄?你不也過來了嗎?”

“說的也是啊,可是……”

“首先批評你一下,就像上次跟你說那個‘青春飯’的問題一樣,很多事情都不要道聽途說。不過這次與‘青春飯’有所不同,因為競爭激烈倒是真的。”

“的確,不過干什么應該都不容易吧,師兄?”

“那是,想想看當初IT前輩們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競爭倒是不激烈,可是他們也沒什么可利用的資源,沒有前人的經(jīng)驗作指導,沒有先進的儀器搞發(fā)明,但是他們卻在艱苦中彰顯卓越,為我們開辟了一個IT時代;而現(xiàn)在我們雖然競爭激烈,但是卻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有很多書籍作為指導。”

“是啊,比起創(chuàng)造IT時代的前人們,我們的確是沒什么可抱怨的。”

“正解,所以無法在競爭中生存,只是自己不夠厲害,失敗應該從自己找原因。”

“師兄你說得對,面對競爭我們必須有勇氣去贏。”

“真正的高手越是在艱苦不利的環(huán)境中,越能表現(xiàn)出超高的戰(zhàn)斗力和超強的抗打擊能力。”

魯迅先生還說過: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目前競爭激烈的IT行業(yè)還談不上“慘淡”,所以面對著競爭,任何職場新人都應該拿出本該燃燒的激情和初生牛犢的膽量,在IT的競技場里面都能做個猛士。

不管怎么說,IT都是一種職業(yè),既然作為謀生手段就會有改行的可能。除非有高到青天的智商和厚如大地熱情(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也早已經(jīng)是蜚聲內外的大學者了),總有感到疲倦或厭倦的時候。升職、轉行、創(chuàng)業(yè)都可能是IT職業(yè)生涯的最終出路。

“師兄,繼續(xù)前天的問題,假如萬一我真的在這一行干不下去了,或者厭倦了,我還能有什么出路呢?”

“哎呀,你想得還挺周全。的確,當初和我一起進公司的同事,有些也都已經(jīng)轉行了,留下來的只有一多半。不過人各有志,去留肝膽兩昆侖嘛。”

“那他們最后都還混得可以吧?”

“那我就不清楚了,有的上了一層臺階,有的跌了一階。但都算轉行了,對吧。”

在IT行業(yè)中轉行不干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覺得無法再有更高的成就(當然不是已經(jīng)到達頂峰)了,或者總是混不出頭,再或者就是要自己單干當老板等。鐵打的IT職場,流水的人才,這也算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吧。

總結起來,在IT行業(yè)做到中途離席轉行的,一般出路如下:

? 進入高校做老師,選擇這一條出路大概是受夠了原公司不間斷的熬夜加班,不想讓自己趁年輕拿命換錢,到老了拿錢換命。不過這條出路也是比較困難的一種,因為現(xiàn)在高校老師這個職位的安逸是很多人都想追求的境界,競爭絕對不亞于IT行業(yè)。所以想要達到這種要求,碩士、博士文憑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也是萬萬不能的。

? 努力爬到管理層,這條路比較正統(tǒng),因為到了管理層,至少冥思苦想的繁重腦力勞動會大大減少,嚴格意義上講應該不算轉行。但是的確會將開發(fā)人員從那些壓力中解脫出來,當然這條出路的難易程度因個人的能力而異。

? 轉而做培訓,IT行業(yè)火爆,競爭激烈,于是這種提升競爭力的培訓項目也就有了市場。開發(fā)人員轉去做培訓應該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不過這種出路表面上和當高校教師類似,實則不能保證穩(wěn)定性,但是退而求其次,況且培訓也是待遇不錯的選擇。

? 自己單干,這種出路應該是最讓人向往的,也是最有挑戰(zhàn)性的。自己出來單干的原因應該很多,或者是嫌自己掙得錢配不上自己的實力,或者是與公司高層意見相左,或者是想自由自在,或者是有自己的新idea等。自己出來單干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但是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失敗經(jīng)歷。不管怎么說,自己開公司當老板都是很有魄力的。

世界上第一張軟盤的設計者艾倫·舒加特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單飛”榜樣。艾倫·舒加特在IBM服務了18年,最后毅然地選擇離開。舒加特先是在一家公司做高級工程師,隨后于1973年創(chuàng)辦了舒加特聯(lián)合公司,專門生產(chǎn)軟盤驅動器,但一年后他被自己公司的風險投資家解雇了。

1976年,蟄伏三年的舒加特王者歸來,先是宣布研制成功5.25寸軟盤,之后與人合伙成立了舒加特技術公司,舒加特在這次創(chuàng)業(yè)中大展身手,他發(fā)明的微機系統(tǒng)接口(SCSI)和研制成功的能與軟盤兼容的硬盤驅動器,都成為后來行內的標準。

1985年,舒加特將公司改名為希捷,誰料之后公司便陷入了困境,希捷公司的客戶(包括最大的客戶IBM)都與希捷公司中斷了業(yè)務,之后舒加特的合伙人也與其分道揚鑣,成立了另外一家公司,與舒加特進行了長達10年的殊死競爭。

1996年,舒加特收購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即自己曾經(jīng)的合伙人創(chuàng)辦的公司,至此宣告希捷成為世界硬盤廠商的巨人。不過舒加特注定不能安逸地享受既有的成功,1998年68歲的他又被自己親手創(chuàng)建的希捷公司強行辭退。被解雇后,舒加特和別人又創(chuàng)辦了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專門扶持和培養(yǎng)小企業(yè)。

舒加特的創(chuàng)業(yè)史可謂跌宕起伏。在他幾十年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中,在遭受重重挫折的時候,舒加特仍然像個勇士般地戰(zhàn)斗,不僅在領導公司和創(chuàng)造財富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還因為自己的天才創(chuàng)造贏得了行內人的尊敬。

? 轉而做生意,或者從事其他毫不相干的行業(yè)。這種出路就很難說了,因為徹底和自己之前從事的活動無關了,也就無從評論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阳市| 怀远县| 芮城县| 建湖县| 合水县| 尚义县| 福清市| 福鼎市| 嘉鱼县| 泌阳县| 临颍县| 周口市| 尉犁县| 吐鲁番市| 尚志市| 聊城市| 林芝县| 沈阳市| 葫芦岛市| 巴彦淖尔市| 永昌县| 龙州县| 肥东县| 吴桥县| 会泽县| 正阳县| 湟中县| 马尔康县| 平度市| 皮山县| 韶山市| 蓬溪县| 二连浩特市| 会理县| 定南县| 马龙县| 亚东县| 桦南县| 玉山县| 巴楚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