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2章

心性書序

此編吾師甘泉門弟手筆也,有圖有說有通,凡以道心性也,故曰「心性書」。圖說之刻於都會、郡邑、各精舍、各山館,及心性微言之散見於先生平日酬應文字久矣,茲何以編?先生微意,圖以象之,說以明之,通以盡之,合而觀心性之蘊,庶其人人知爾乎!夫先生之學受之白沙陳先生,白沙先生奮起於濂、洛寖微之后,盡掃支離,忘言默識,蓋以還洙、泗之源也。先生顧猶事於圖與言哉?不得已焉耳也。夫自白沙先生之忘言默識也,世儒不已有疑為禪者乎?自先生之以隨處體認天理為教也,世儒不已有疑為外者乎?以隨處體認天理為外,則必遺形色而語天性,外日用而談空虛,不至於寂滅猖狂弗已也。以忘言默識為禪,則必舍本根而求之枝葉,忽盡心知性知天而索之影響,終身由之而不知者,天下皆是矣。先生其容無是編也哉!且夫茲學也,非白沙先生之學,乃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學,孟子私淑得之,周子、程子與白沙先生曠千百年以忘言悟之者也。先生廿七[登第,即焚會試之牒,造白沙之門,絕意榮達,從事靜坐。楚云之上,冷焰迸騰,殆幾十年。其齋戒神明,忘言默識,有如此。上下千百年之間,求其潛心斯道如先生者,顧幾人哉?若夫致齋請見,以至服衰廬外,執喪三年,無異所生,則古之事師者未之聞焉。即茲精誠,謂先生與白沙先生之以神相受授也,將非耶?此先生之所以超然獨悟,服膺耄耋而愈不厭也。夫先生之揭是心性以示人也,譬之日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游,而有以識其真面真目真神采,而指以語人曰:「此堯、舜也,此禹、湯也,此文、武、周公、孔子也。」夫使蒙其指而猶不信焉,非其明盲廢之極,必其先有以蔽之,直與盲廢等耳,先生固奈之何哉?或曰:「然則此編之合於孔氏也,何征?」曰:「立己立人,達己達人,與忠恕一貫之訓,天地萬物一體之義,昭如矣。戒慎恐懼其所不囗、其所不聞,與毋意必固我之訓,勿忘勿助,是為入道之門,昭如矣。」曰:「子之信孔氏因以信先生也,又何囗?」曰:「自心自性,我也。浩浩宇宙,非我乎?見自心自性之為我,而不見宇宙之為我,可以為心性也乎?可以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也乎?故欲信是編者,在默識乎自心自性爾也。是故知宇宙之]為我,然后可語心性,知千圣之要指不出乎惟精惟一,而盡於孟子之勿忘勿助,然后可語圣學。」信不敏,竊以為濂、洛而上,譬之皇王之治,端拱無為。自茲而變,則猶夫舍本而末,日夕皇皇,講求法令,第幸其猶有先王之法度存焉耳。其又變不遂,為智力經營,并法度蕩如矣乎!故是編也,以俟百世,不必圣人,凡同此心此性,茍使其虛心而觀焉,其誰不曰:「庶其猶見皇王之治也夫!」

嘉靖三十三年,歲次癸丑,春二月之吉,門人前貴州提學副使蔣信撰。據萬歷四年刊蔣道林先生文粹補字

心性書

心性圖序

夫心性圖何為者也?曰:吾師甘泉先生無言之教也,不假詞說而盡千萬世圣賢著作之精焉者也。曰曷為盡千萬世圣賢之著作之精也?曰:大道之在天下也,心性焉盡之矣。千萬世圣賢之著作也,皆所以發明乎此心此性也。是故心性也者,天地萬物一體者也。自孔、孟沒,此道晦蝕於天下數百年,至宋周、程三先生始明之,故曰:「尋孔顏樂處。」曰:「仁者渾然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皆所以發明乎此也。自后言益詳,語益精,而去道益遠,流至於今,口耳支離,天下貿貿皆不知心性之為何物。故先生有憂焉,憂語道於天地萬物而遺其心性者也,憂語道於心性而遺天地萬物者也,憂語用之離乎體也,憂語體之離乎用也。故一去支離,盡歸統會,揭心性圖以示之。大無不包,小無不貫。曰性情、曰萬事、曰萬物、曰敬始、曰敬終,體用一原,顯微無間,存存不息者也。大哉圖也,斯其至矣。予嘗讀中庸而嘆先生之善於明道也。中庸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其所不聞。」又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夫天地之大也,萬物之眾也;中和,吾之性情也;非其一體流通,貫徹上下,何其極感應之妙也?然則觀中庸則知斯圖矣,觀斯圖則知中庸矣。不但中庸然也,觀斯圖而六經、語、孟皆舉之矣。何也?六經、語、孟皆所以發明乎此心此性也。學者觀其圖,會其意,默而成之,則大道之存,斯過半矣。今夏,(子)[予]再來,侍先生於天關。先生常隤然順,泰然安,默然無言,渾渾然如天之覆物,生意融融,予亦隱然真心之呈露,未嘗不嘆先生之善於迪人也,無言之教之入人之深也。吾友周明幾又條先生平日之訓之發明心性者為心性書,而先之以此圖。予謂求道於書,不若求道於圖;求道於圖,不若求道於先生無言之教之為自得。予欲與諸友相忘於無言之中,故述其意以相告云。

嘉靖三十一年五月望,門人鐘景星謹書。

心性書序

甘泉師翁作心性圖,圖有說;繼集心性通,反復發明心性之奧也。心性之學不明久矣,大道晦而異端興,學術乖而真儒鮮。嗟夫!今有志之士,或滯於心而離外,或逐於事而離心,內外心事合一,圣學一貫中路,未見履之者,故師有隱憂而作也。蓋亦欲正人心,放淫辭,歸於中道而已耳。欲正人心,不先明心性,何能至歸於中道也哉?翁不得已而作圖書,示人心性之本體也。是性也,即天理也,識得天理隨處流行充塞,無方無體,程子所謂「仁者渾然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即此物也。乾自己卯歲西樵山從侍煙霞洞天,得受此圖,未契旨要。乃同志友鐘景星、陳謨三五輩從侍金臺,數經寒暑,朝夕提命,默叩融會,又友天下同志,[講]礪無非此心此性也。復歸居山,與方文襄、霍文敏囗益。二公昔年稱美圖說發盡心性本體,端有功於[天]下后世志道之士也。是書也,近吾館長黃慎齋諸君各釋,梓之以廣同志,予於是序之。

嘉靖三十一年十月廿,門生郭肇乾謹書。

一開注贊門人姓名御籍於后

黃民準字平甫,號慎齋,順德縣甘竹人。前平樂府訓導。年八十歲,始拜門下為學。

袁 郵字伯高,號溫溪,東莞縣溫塘人。前慶遠府教授,年七十 歲。

鐘景星字叔輝,號寶潭,東莞縣寶潭人。隱士,年六十歲。

郭肇乾字體剛,號冢山,南海縣大同人。隱士,年 十 歲。

周學心字明幾,號明洞,順德縣百人。隱士,年五十歲。

謝錫命字振卿,號東湖,南海縣官囗人。儒士,年三十三歲。

湛天潤字潤卿,號蓮樵,增城縣沙見人。生員。先生孫。

心性書

七生注贊黃民準、袁 郵、鐘景星、郭肇乾、周學心、謝錫命、湛天潤。

心性圖圖形,尚無資料

上下四方之宇

敬  未     巳仁之端     敬

心性 發     發義之端 萬事萬物天地心

始  之     之禮之端

中     和智之端     終

古今往來之宙

心性何以有圖也?書以盡言,言以盡意,意存乎圖。得其意,雖無言焉可也,是故先之以圖焉。善學者觀其圖焉,思過半矣。

心性圖說

心性圖何以有說也?明圖也。圖不傳意而后言說興也,不得已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高州市| 桐庐县| 西青区| 仪征市| 蒙阴县| 隆化县| 罗定市| 万载县| 繁昌县| 行唐县| 河东区| 万宁市| 樟树市| 江门市| 南溪县| 林口县| 高要市| 毕节市| 莱西市| 德格县| 延川县| 洮南市| 富锦市| 叶城县| 九龙城区| 射阳县| 承德县| 临桂县| 桂平市| 湘西| 长子县| 互助| 重庆市| 徐闻县| 清远市| 嘉禾县| 乌苏市| 银川市| 东乌珠穆沁旗|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