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慘痛熱烈的心聲(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超越時空的作家,又是一位充滿矛盾的作家。正如世界有多復雜,人有多復雜,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有多復雜一樣。

現在,俄羅斯和全世界已悄然興起一門新的學問——陀思妥耶夫斯基學。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個謎,他的作品也是個謎。破譯這個謎,是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學家研究的基本課題。

專家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與創作,一般分為兩個時期:西伯利亞之前和西伯利亞之后。本書《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一八六一)則處于這兩個時期之間,帶有明顯的過渡性質:既保留了四十年代作品的思想、內容和風格,又承上啟下,開創了作家后期以探索社會秘密、人心秘密為主的社會—心理—哲理小說的先河。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一八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于莫斯科馬利亞貧民醫院一個醫生的家里。住地偏僻,住房狹小,家境貧寒。幼年時,作家常常同哥哥米哈伊爾一起趴在窗口,觀看坐著大車、扶老攜幼前來醫院看病的城鄉貧民。這種凄涼、蕭索的環境,對作家以后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三十年代初,他父親在圖拉省購置了兩處不大的田莊,使他在暑假有機會接觸到當地的農民。一八三九年,他父親因虐待農奴和道德淪喪被農奴毆打致死。這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他無論在私下,還是在公開場合,從來沒有提到過這事[1]。

一八四六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亦即他的成名作《窮人》。一八四九年,他因參加當時的革命團體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和當眾宣讀別林斯基致果戈理的信,以陰謀反對正教教會和沙皇政府罪被捕入獄。同年十一月,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二十一名彼得拉舍夫斯基分子被判死刑。十二月,他們被綁赴彼得堡謝苗諾夫校場執行槍決。可是在臨刑前的最后一刻,送來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赦免詔書。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改判四年苦役,爾后又流放到西伯利亞邊防軍當兵。

許多文學史家說,經過近十年的囚禁、流放、苦役和充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拋棄了從前的革命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轉而反對暴力革命,主張愛、寬恕,乃至逆來順受;而一八四八年法國革命的失敗,更加劇他的思想危機。

是沙皇政府的監獄、死刑判決和非人的苦役生活,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屈服了嗎?是他茍且偷生,貪生怕死嗎?是兇惡的敵人把他嚇破了膽嗎?不!他在沙皇政府的監獄里和法庭上不愧是一個革命者。他堅貞不屈,甚至為他人受過,也決不諉過于人,出賣自己的同志[2]。囚禁于彼得保羅要塞,被判死刑,綁赴法場,臨刑前的赦免,苦役,流放,都沒有能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屈服,都沒有能動搖他的革命意志和信念。

后來,陀思妥耶夫斯基回憶道:“我們這些彼得拉舍夫斯基分子,站在斷頭臺上,聽著對我們的判決,毫無悔改之意。”“摧毀我們的不是流放的歲月,也不是痛苦。恰恰相反,任何東西都不能摧毀我們,而且我們的信念,由于意識到業已完成的天職,從精神上支持了我們。”“不,是一種別的東西改變了我們的觀點、我們的信念和我們的心……這另一種東西,就是與人民的直接接觸,在共同的不幸中與他們的兄弟般的結合……我再重復一遍:這不是立即發生的,而是逐漸地,在過了很長很長時間以后。[3]”

試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于一八六○年九月發表在他們兄弟倆主編的《時報》雜志上的一篇聲明。這篇聲明標舉“根基論”,主張貴族出身的知識分子必須植根于人民的“根基”,與人民打成一片。至于他后來標榜俄國人民“自古以來的思想”就是信仰基督和沙皇,主張寬恕和博愛,反對像西歐那樣采取暴力來推翻現存的社會制度,那是到后來才逐漸明朗化和綱領化的,與他的流放和苦役并無直接的因果關系。至于他也說過一些“我有罪”,“我錯了”,“我罪有應得”之類的話,乃是為了獲得皇上恩準他發表作品而說的一些違心的話。這對于有過大致相同經歷的人應該是不難理解的。

某些文學史家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悲觀和順從是靈魂被擊毀了的、嚇破了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心理狀態的表現。”這也不符合歷史事實,這是對這位具有世界聲譽的偉大作家人格的“莫須有”誹謗。試看他在已被判刑的一八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從彼得保羅要塞寫給他哥哥的信中還莊嚴宣稱:“哥哥!我不憂傷,也不泄氣。”“哥哥,我向你起誓,我不會絕望,而且會保持我的思想和心靈的純潔。[4]”

某些文學史家又說:“陀思妥耶夫斯基雖然免除了死刑,可是他青年時代的夢想卻被絞殺了……十年孤獨的生活……給他的世界觀涂上了一層宗教的、神秘主義的色彩。”似乎,苦役和流放使他變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從此他便在自己的作品中宣揚宗教神秘主義。這也不符合事實。試看他在一八五四年二月寫給十二月黨人馮維辛的妻子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是時代的孩童,直到現在,甚至(我知道這一點)直到進入墳墓都是一個沒有信仰和充滿懷疑的孩童。這種對信仰的渴望使我過去和現在經受了多少可怕的折磨啊!我的反對的論據越多,我心中的這種渴望就越強烈。可是上帝畢竟也偶爾賜予我完全寧靜的時刻,在這種時刻我愛人,也認為自己被人所愛,正是在這種時刻,我心中形成了宗教的信條,其中的一切對我說來都是明朗和神圣的。這一信條很簡單,它就是,要相信:沒有什么比基督更美好、更深刻、更可愛、更智慧、更堅毅和更完善的了。不僅沒有,而且我懷著忠貞不渝的感情對自己說,這決不可能有。不僅如此,如果有誰向我證明,基督存在于真理之外,而且確實真理與基督毫不相干,那我寧愿與基督而不是與真理在一起。[5]”

首先,我們應當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過去沒有,而且一直到死都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他始終懷疑超自然的上帝的存在。其次,他的“宗教”信條就是愛——愛人和被人所愛,他信奉的是基督的仁愛和自我犧牲精神。第三,基督不是神,而是一個象征性的盡善盡美的人的形象。第四,基督式的美是人類的最高理想,它不應存在于真理之外,如果有人硬說他手中的“真理”與基督的博愛精神有矛盾,硬說只有犧牲愛才能達到“真理”,那么他寧可選擇愛(基督的化身)而拋棄“真理”。以上的道理和作家的基本思路應當說是清楚的。但是,有人抓住這段引文中的最后幾句話,硬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寧要基督不要真理,是一個盲目的、狂信的、失去理智的基督徒,因此是反動的,應予批判和打倒。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發表于一八六一年,是作者從流放地回到彼得堡后完成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登上文壇以來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他的整個創作中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質(即從他的處女作《窮人》過渡到他的代表作《罪與罰》,而作為邁入后一階段的主要標志,則是他于一八六四年發表的《地下室手記》[6])。

一八四五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繼承了普希金和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傳統,以中篇小說《窮人》(一八四六年發表)邁入俄國文壇,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涅克拉索夫讀過《窮人》的手稿后宣稱:“新的果戈理出現了!”盛贊“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別林斯基則稱這部小說是“俄國社會小說的第一次嘗試”。他又說:“他(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最令人驚異的東西,就是他那卓越的描寫技巧,寥寥幾筆就能使一個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只有天才,才能在二十五歲的年紀寫出這樣的作品。[7]”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就是作者前期一系列描寫“窮人”作品的頂峰。

這部小說的創作風格幾乎同《窮人》一樣。它的中心思想便是作者借伊赫梅涅夫老人之口所說的:“一個最最逆來順受、最最等而下之的人也是人,而且可以稱之為我的兄弟!”(參看本書第一部第六章)

這部小說并行不悖而又互為聯系地寫了兩個悲慘的故事:一個是娜塔莎的故事,一個是內莉的故事。而將這兩個故事貫穿在一起的則是那個巧取豪奪、人面獸心、無所不用其極的惡棍瓦爾科夫斯基公爵。

第一個故事寫的是瓦爾科夫斯基公爵為了阻撓他的兒子阿廖沙與伊赫梅涅夫老人的女兒娜塔莎相愛和結合,不惜無中生有地誣陷娜塔莎的父親鯨吞了他的款子,中飽私囊,并上告法院,要他賠償損失。為了徹底拆散阿廖沙和娜塔莎,他又玩弄詭計,讓阿廖沙另覓新歡,拋棄了娜塔莎。

第二個故事是寫史密斯和他的外孫女內莉。瓦爾科夫斯基公爵年輕時曾勾引史密斯的女兒,并與她私奔,拐走了史密斯老人的全部財產,然后又把史密斯的女兒拋棄在國外(她當時已有孕在身,后來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內莉)。以后,史密斯和他的女兒在貧病交加中相繼死去。年方十二三歲的內莉只身流落彼得堡,舉目無親,差點落進逼她賣淫的魔窟。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催人淚下的感人筆觸描繪了這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非但講了他們的不幸遭遇,而且還細致入微地刻畫了他們“慘痛熱烈的心聲”(魯迅語),從而表現出作者深入解剖人心的卓越技巧。誠如作者自己所說:“人們稱我是心理學家,不,我是高度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也就是說,我描繪人的內心的全部深度。”

無論在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上,也無論在描繪人心的深度上,《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既是對《窮人》這一社會小說和心理小說的直接繼續,又在刻畫人的意識和無意識、理性和非理性,展現人的自我意識,創造“思想的形象”(如瓦爾科夫斯基對萬尼亞恬不知恥的內心披露)上大大跨前了一步,但與他在后期作品中創造的一系列形象相比,在“思想形象”的創造以及在心理描繪的廣度和深度上,似略嫌遜色,具有由此及彼的明顯的過渡性質。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中有一個惡魔似的反面人物瓦爾科夫斯基公爵。這一人物在當時是典型的,是俄國由封建宗法的農奴制向赤裸裸的資本主義剝削制度轉型時期的歷史產物。這是一個趨炎附勢、見錢眼開、荒淫無恥、不擇手段、心狠手辣、以斂財為人生唯一目標的大地主、大資本家。這就加深了對當時俄國社會的開掘。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作品中一系列鬼魅形象(如《罪與罰》中的斯維德里蓋洛夫,《白癡》中的托茨基,《群魔》中的斯塔夫羅金等)的先行者。正如俄國批評家杜勃羅留波夫所說,瓦爾科夫斯基是“以強烈的情感描寫出來的連續不斷的丑態,以及各種惡劣的、無恥的特征的集合”。這人是卑鄙無恥的化身,是俄國的夏洛克和達爾杜夫,是個大色狼。

書中最令人回腸蕩氣和充滿詩情畫意的是小內莉的形象。這是俄羅斯文學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眾多兒童形象中最成功、最具有盎然詩意的一個。艱難困苦的環境鍛造了她倔強的性格。她嫉惡如仇,但又充滿對愛的渴望。她的身世是悲慘的,命運對她很不公平。當她在走投無路中終于碰到好人的時候,又不幸在蓓蕾之年中途夭折。當我們讀到她對自己悲慘身世的令人心碎的自白,以及作者對于她臨死情況的描述,不由得熱淚盈眶,掩卷長嘆,不忍卒讀。她就像歐仁·蘇的小說《巴黎的秘密》中的瑪麗花,出污泥而不染,在非人的環境中猶保持著靈魂的圣潔。

如上所說,本書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中具有由此及彼的明顯的過渡性質,在思想方面,主要表現在:

一,宣揚愛,基督式的愛。

徹底的貧困和非人的生活,使內莉對一切人都抱著不信任和敵視的態度,但是她終于碰到了好人,使她看到世界上畢竟還是好人多。他們的愛終于使她那顆倔強的心軟化了。她是在人們對她的一片愛護和關懷中死去的,雖然她至死都不肯寬恕那個拋棄她母親,逼死她母親和外公的生身之父瓦爾科夫斯基公爵。

娜塔莎的父親伊赫梅涅夫老人,受到他東家瓦爾科夫斯基的陷害,蒙受了不白之冤,而且因此而傾家蕩產。可是他的愛女卻偏偏在這節骨眼上愛上了他仇人的兒子,并與之私奔。他表面上雖然詛咒了女兒,表現出無比的恨,但骨子里還是愛——對自己女兒令他心碎的、刻骨銘心的愛。

為你推薦
棺香美人
會員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與晉長安(宋軼、丞磊主演《與晉長安》原著)
會員

大將軍之養女黎霜鎮守大晉邊疆,一次外出碰見一個奇怪的小孩,這小孩咬了她并吸了她的血。善心大發的女將軍把他回軍營養了起來,卻沒想到這孩子身上竟然大有秘密:白天是小孩,朝夕相處;夜晚化身黑面騎士,向她直球追愛。當黎霜逐漸淪陷的時候卻發現這小孩竟然是敵國世子,這戀愛還怎么談!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奎屯市| 勐海县| 余庆县| 施甸县| 若尔盖县| 许昌县| 明光市| 铅山县| 桐乡市| 仁布县| 进贤县| 太仓市| 新闻| 五家渠市| 饶河县| 柳林县| 大兴区| 滨州市| 岚皋县| 衢州市| 湘潭县| 乾安县| 重庆市| 南阳市| 勐海县| 大邑县| 龙门县| 贵定县| 理塘县| 苏尼特左旗| 金寨县| 九寨沟县| 资中县| 酒泉市| 张掖市| 乐昌市| 肇庆市| 建阳市| 建水县| 和硕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