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父母的性格決定孩子的未來——認清父母性格,找到孩子成功的鑰匙(3)
- 親子性格的力量:聽小嘉老師講親子性格色彩
- 小嘉老師
- 4770字
- 2015-12-28 11:49:54
聽了女友的這番訴說,我安慰她說:“這個時候,你不要急于解決問題或試圖改變自己的情緒,而是要盡可能地留出時間慢慢地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因為我很清楚跟所有“成就型”父母一樣,艾莉是那種只要情感上有波動就要馬上與人交流的人,遇到問題時,他們最先想的就是馬上把問題解決掉,絕不會拖延已經有辦法解決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如果遇到家人或孩子感情用事時,他們又必定會馬上指責對方,但是這種過激的反應反而會惡化與家人的關系。
得知艾莉的情緒略有好轉后,我又告訴她,要把讓自己感到有壓力的事情告訴家人,并營造出像家庭會議一樣的氛圍,有條理地進行談話。事實上,當我們能夠自然而然地流露來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情時,就找到了最佳的解決辦法。
理解孩子的感受
不久前,一個親戚給我打電話說,她正念初一的兒子拒絕上學,這位親戚怎么勸也勸不動。最后,親戚百般逼問,兒子才告訴她,自己的數學成績很差,數學老師的脾氣又很火暴,經常當著全班同學訓他,讓他覺得很沒面子,所以不想上學了。
孩子不去上學的理由讓這位親戚覺得啼笑皆非,但是她又沒有辦法說服兒子,于是給我打電話。談話中,這位親戚還告訴我她對孩子說了“老師這是為了你好”這樣的話。
表面上看是孩子不想上學,實際上,他只是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表面上看親戚中規中矩的話很符合道理,實際上,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于是變得更固執。
可是,生活中,偏偏有這樣一些家長,總是把焦點集中在孩子不理智的行為上,從不考慮孩子的情緒,結果呢?不僅難以做通孩子的工作,甚至還會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極端。
其實,如果這位家長能夠理解兒子的這種感受,并幫他分辨真正的是非,而不是發表“大人永遠是為了你好”這種謬論,那么,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時,自然便會放棄這種極端的行為。所以說,成熟的父母就應先了解孩子的感受。
04“浪漫型”父母:“我希望自己是個與眾不同的家長。”
我家的性格色彩:欣慰不已又遺憾不已
有一次,我在收拾10歲兒子的房間時,無意中在他的日記本里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我和媽媽在一起時,覺得自己像是在游樂場坐過山車。有時她的心情特別好,精力也旺盛;而有時又有些憂郁,什么也不愿意做,還厭煩我和爸爸。我實在無法理解這些。好在媽媽平時還挺愿意聽我講話,我和她也挺談得來。有時我甚至會想,媽媽怎么那么了解我的心思?跟媽媽聊起天來,心情也非常舒暢,只是偶爾聊到一些沉重的話題時,也會感到有些壓力。”
看到這里,我的眼淚開始在眼眶里打轉轉。在我看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好媽媽,愿意為孩子奉獻一切,也總在為贏得孩子的信賴而努力。當然,我也愿意思考、了解孩子的感受與情感,并隨孩子的感受而歡喜或難過。
然而,當我回首過去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錯過了太多。
盡管對于孩子帶給我的快樂和我與孩子之間心心相印的記憶,是我此生都難以忘記的。但是,我卻并沒有完整地記住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瞬間,重要的不是所有的過往,而是給我留下特殊印象的每一個特別的經歷。
每當這時,我總會從內心深處發出這樣一些遺憾:“為什么在孩子小的時候,我沒有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為什么我們要一次又一次地被現實所困,錯過本可以留住的美好回憶?”“為什么我不能滿足孩子所期望的一切?”漸漸地,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當我不斷地被這些問題束縛著的時候,我似乎變得更加憂郁了。
不止如此,有時候,我甚至還會擔心孩子長大后會忘了我、瞧不起我。如果他沒有記住母親節或我的生日,我就會覺得在孩子眼里自己簡直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難道是孩子不再愛我了嗎?
小嘉教子微語錄V
顯然,故事中的這位女士是個遇事敏感、追求真實的人,只有在與孩子親密接觸時,她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然而,一旦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就會變得憂郁、落落寡歡。在這種“浪漫型”父母的世界里,一般的、平凡的、現實的東西都是乏味的,他們也因無法從中找到生命的意義轉而選擇流連在虛幻的世界里。
我想告訴這種父母的是,對于孩子來講,你們已經開始做了,而這種“做”的本身就是最特別的地方。當然,更希望你們能夠好好地接納孩子傳遞給你的愛的訊息,因為那才是接受他們愛心的最特別的方法。
你所不知的“浪漫型”父母
首先要澄清一點,這里所講的“浪漫”,并非富有詩意、充滿幻想的那種羅曼蒂克,而是針對“浪漫型”父母與孩子親密接觸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風格。
希望自己能夠影響孩子,但又擔心做不好
當筱發現孩子動不動就抓起畫筆在墻壁上亂涂亂畫時,她執意要送孩子去美術學校鍛煉鍛煉。在她看來,那里才是能夠讓孩子有意義地發揮自身特長的好地方。
許多與筱一樣的“浪漫型”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總會不停地追求與眾不同,憑直覺判斷孩子的特點、需求、長處,并以此為中心,想要幫助孩子超越平凡,希望能以此更多地影響孩子。但是另一方面,這種父母又總是想象著每一瞬間都有可能被錯過的事情,懷疑孩子也許并不喜歡自己,因此他們無法確定自己做得到底好不好。可以說,這種父母時而抱著從內心深處涌出的成就欲和創造感飛翔在充滿希望的假想世界里,時而又擔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并因此而跌落進情緒反復變化的深淵里。
對人生抱有消極想法
當思思聽說鄰居家長假期要帶孩子去國外旅行時,頓時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渺小了。即便平日里,她還總是自信滿滿地認為,作為父母,自己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也平衡不了這種情緒。
日常生活中,像筱這種“浪漫型”父母,他們的某些特性會以嫉妒(羨慕)別人的心情而表現出來。他們這種忌妒并非來自于對他人物質生活的羨慕,而是在比較他人與自己的人生后,認為自己毫無特別之處而產生的消極想法。
希望孩子認為自己是特別的
夏是我所認識的一個遇事敏感、追求真實的媽媽,每當我們閑暇聊天時,我能真切地感覺到她是如此地渴望自己是最最特別的家長,而且她也是如此希望能與孩子充分交流特殊的、私人的情感。“我知道,在孩子的心里,我不是一個與其他父母無異的普通家長,而且我也能夠深深地體會到我們之間確實有一種其他父母與孩子之間觸摸不到的強烈的愛。”夏總會毫不掩飾地告訴我她的內心感受。
坦誠地說,每一次聽到夏的真心話,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被她的思想所感動。而事實上,夏也是個聰明能干的女人,與孩子相互交流感情時,總能深入地了解孩子。我也深深地知道,對于她這種“浪漫型”父母,每一個瞬間都不能重來,所以他們凡事都會盡心盡力,并希望從中找到足夠的意義。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清醒地知道,如果有一天,孩子不認可他們了,這種父母立馬就會變得不安起來,并不斷地將自己束縛在這種情緒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說給“浪漫型”父母聽
如同任何一類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具有兩面性之外,“浪漫型”父母也是如此。由于他們天生所具有的“浪漫”氣質,所以總是試圖將孩子從無聊乏味的生活中解救出來。而且為了追求與眾不同,這種父母也會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以引導孩子。另外,由于這種父母有一項高超的本領,那就是憑直覺便能察覺到某些狀況,所以很多時候,他們能夠一邊為自己的孩子編織著充滿創意的人生,一邊幫助他們追求不平凡的變化。當孩子一點點地感受并享受著這樣的變化時,往往能為自己開辟出多彩的發展空間。此外,“浪漫型”父母天生所具有的富有創意、多愁善感的性格,能在與孩子相處時發揮強有力的良性作用。于是,孩子在感情上會得到父母的共鳴,從而保持一份平和的心緒,即便遭遇痛苦和困難也都能有自己細心的體會。
但是,“浪漫型”父母所具有的特殊氣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如若及早有所認識,并相應地做出調整,也不失為一件幸運和幸福的事。積極發掘平凡中的意義
從小到大,娜娜總是無奈于平凡、尋常的生活,總是盯著事情消極、悲觀的一面。可以說,在她的“玻璃杯”世界里,永遠都是少半杯,而不是半杯或滿杯。與孩子相處時也是如此,她總是只關心孩子那些奇特的想法,總是想從平凡的事情中總結出不平凡的意義和感受。
其實,即便是平凡的生活也會有有趣、不平凡的事情發生,如果硬要從中總結出個所以然來,只會把自己關進思維的框架里而難以自拔。然而,學會關注人生中的每一個平凡的細節,認認真真地度過每一個現在,總能從當下的事情中尋找到真正的意義。同樣的道理,學會時刻關注孩子的每一個需求,并完整地接受它,那么,此時此刻你與孩子親密接觸的現在,才是你一直所追求的浪漫的、特別的、有意義的時刻。可以說,當“浪漫型”父母的思維由“玻璃杯里已經少了一半的水”改為“玻璃杯里還剩一半的水”時,你就改變了自己對孩子愛的方式。
不讓自己被感情左右
“自從有了小寶寶,我似乎完全沉浸在這個小生命帶給我的點滴感受中。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我也越來越喜歡干涉他的空間,但是,我的好心好意卻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能明顯感覺到眼前這位“浪漫型”媽媽的困惑與糾結。
也許,完全沉浸在孩子的感受中,會幫助父母與孩子融洽地相處,但是過分地干涉孩子的個人空間,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要知道,每個人都希望也應該擁有個人的空間。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與感受,引起心靈上的共鳴才是父母與孩子最重要的相處方式。對這種家長,我的忠告就是不要假設“孩子也會和你一樣”,要給予他們獨立的人格和空間,并給與充分的鼓勵、支持與稱贊。也請你接受他人對你的評價吧,其實你是一個很優秀的家長。
適時說出你的壓力
最近一段時間,靜一直難以平復自己的心情。見到我的時候,依然能感覺到她的壓力,剛一進門,就無奈地對我說:“我好累,好煩,有時會有想哭的沖動。”在我的開導和幫助下,靜漸漸地愿意向我敞開她的心扉。原來,靜是一個對外界反應特別敏感的人,對被人拒絕這一點更是尤為敏感。靜也很坦誠地告訴我:“當我感覺到孩子、愛人或是同事無視自己時,就會很傷心。很多時候,我不得不停下手頭的工作或生活,花上好長好長時間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
經過一番交流,我斷定,靜屬于那種“浪漫型”父母,對壓力比較敏感,所關注的也總是未被認可的和不足的那部分,因此,總會處于不斷地自責和失落的負面情緒中。看著靜無助又苛求的眼神,我很親切地告訴她:“有壓力并不可怕,而告訴家人自己什么時候會感到壓力,才是幫助家人充分理解自己、讓自己走出困境的好方法。”靜很平靜地問我:“那種情況下,我整個人都要崩潰了,又怎么能像常人一樣表達想法呢?”其實,在沖動面前,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深呼吸,待情緒平復之后,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能從紛繁復雜的思緒中整理出一個頭緒來,而接下來的溝通與問題的解決也會變得順利許多。
認識自己的重要性
前文提到的思思,她的忌妒心不是因別人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而產生的羨慕而起,而是因自己與他人比較時產生的不悅而起。其實,任何一丁點的比較總是能讓我們的家長看到自身的不足,如若不能正常對待,我們的自尊心又何以承受得了這樣的打擊。
請記住,每個家長都是一個重要的存在,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當年的風采,還有那些獲得成功的經歷。當你細細品味這些塵封在記憶寶庫中的珍貴回憶,便會深深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所以說,從內心深處學會愛自己,時刻給自己發出這樣一個心理暗示——我是一個多么特別、多么有價值的存在,即便是再愚笨的家長都能教養出非常優秀的孩子,而這又遠遠比什么都重要。
05“思想型”父母:“我會支持孩子的成長,為孩子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間。”
我家的性格色彩:有誰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我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能把它們處理的井井有條,即便遇到難題,也能理性、冷靜地對待,從不感情用事。不僅如此,平時工作中,無論何人何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規則。也許,在很多同事看來,我的做事方式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在我看來,理性就應該是一個人推崇的品質,遵章辦事就應該是一個人的行動準則。或許正是因為我一直以來待人待己一視同仁的工作作風,在公司中頗得領導的信任和倚重,不過和同事們的關系就略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