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人生如浮云,做最好的你(1)

人生就像一次短暫的旅行,我們兩手空空地來到人世間,又兩手空空地走進了墓穴。轉眼間,一切如浮云般煙消云散。這個過程雖然非常短暫,但我們只要做最好的自己,那么當我們離去時,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在即將閉上雙眼的那一剎那,你會自豪地說:“這個世界我來過,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Lesson1

邁進人生的河流,你的人生你做主

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我們的雙腳就已經邁進了人生的河流中。在人生的這條河流中,有的人卻隨波逐流,聽從命運的安排,碌碌無為地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其實,握起你的拳頭,你就會發現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將會過得更精彩。

1.讀懂人生價值,你將過得更精彩

作為一個人還是要努力實現人的價值,同時要對國家、對人民負起一定的責任。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要奮力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我一生做得還少,我對自己是不大滿意的。

——張岱年

張岱年曾擔任過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現代哲學家、哲學史家。

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了我們的人生之旅。行走在這段旅途中,我們有過追求,有過渴望,有過奮進,有過奉獻,有過坎坷,也有過失落……它們時刻伴隨著我們的人生,不管是陽光下,還是風雨中,它都鐫刻著我們人生的歷程,體現著我們人生的價值。

那么,何為人生價值,它又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被別人需要,是人的一種天性,也是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假如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一個人不再被別人需要,那么他就失去了生存的意思。

北京大學教授張岱年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解釋,他認為:“作為一個人還是要努力實現人的價值,同時要對國家、對人民負起一定的責任。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要奮力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我一生做得還少,我對自己是不大滿意的。”

了解張岱年老先生的人,不得不承認他已經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張岱年老先生先后寫了《先秦哲學中的辯證法》、《秦以后哲學中的辯證法》、《顏李之學》、《中國元學之基本傾向》等重要哲學論文,第一次系統而全面地梳理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唯物論思想,闡發了中國的辯證法思想,顯揚了中國人本思想,而且做出了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解釋社會人生的嘗試。毫無疑問,張岱年老先生為國家、為人民負起了一定的責任。正是這種責任充分顯示了他是被他人所需要的,也充分體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英國思想家霍布斯曾說:“和其他所有的東西一樣,一個人是否舉足輕重,在于他自身的價值,也就是說,在于他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如果只是為了自己享受生活,人就不會有太大的拼搏激情。”

是的,人生活著不只為了享樂,人存大的最大價值便是被他人需要。下面的這個故事就很好地闡述了一個人的人生價值:

在醫院的一間病房里,住著兩位相同的絕癥患者。他們一個來自鄉下農村,日子過得很拮據;而另一個生活在醫院所在的城市,生活過得很幸福、滿足。

每天都有親戚朋友與同事來醫院探望這位生活在城市里的病人,絡繹不絕。家人來到病人的病榻前安慰他道:“家里你就放心吧,還有我們呢,你就安心養病吧。”

家人走了,朋友探望時勸慰道:“現在你什么也別想,就一門心思養病就行。”

朋友走后,單位上的同事探望他時開導說:“你放心,單位上的事,我們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現在的工作就是養病……”這位病人聽著朋友的安慰聲,閉著眼睛點了點頭。

然而,與這位城市病人情況完全不同的是,這位農村患者的病榻前只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守護著。一般來說,他的妻子十天半月才能來醫院一次,要么送錢,要么送些衣物。

這位農村妻子跟城市病人的那些家人完全不一樣,她沒有安慰丈夫,而是不停地嘮叨,要丈夫為家里的事情拿主意。比如,農村快要浸種了,今年是種“六四”還是“四六”?再過幾天,他大伯就要嫁女了,應該給多少賀禮?再有就是,女兒為了給家庭分憂,想跟她表姐去打工,這事他怎么看,得出個主意……

幾個月后,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很多醫生與護士都不理解,這位生活在醫院所在城市的病人,用著最貴的藥物,而且家人也給予他這么多安慰,可是,他卻離去了。而那位農村患者,有時候家里都沒錢給他買藥,他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后來,一位心理學家解開了這個謎:生活在醫院所在城市的病人,在親人、朋友、同事一聲聲“你放心吧”、“你就安心養病吧”、“你現在的工作就是養病”的寬慰聲中,他意識到他們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價值意義,漸漸地失去了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最終在孤獨寂寞與病魔的吞噬中一點點地死去。

那位來自農村的患者,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奪、拿主意的嘮叨聲中,他意識到自己對家人必不可少。因此,自己必須活著,哪怕僅僅是給家人拿些主意。于是,一種強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故事中心理學家的一席話不僅解開了醫生、護士心中的疑惑,更解開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人為什么而活?其實,人活著不只是享樂,而是被他人需要。

是的,被他人需要就是我們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有一天,當你感覺到這個世界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會產生旺盛的生命力。這股力量將促使你戰勝一切困難,奮勇前進。而當你發現世界不再需要你,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再需要你時,你就會在孤獨寂寞中走向毀滅。比如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而不辭辛勞,甚至樂此不疲。但假如他們的子女長大后告訴他們,已經不需要他們了,他們的生活就會失去方向,變得無所適從。

我們弄懂了人為什么活著這個問題后,那么就開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吧!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對他人有用的人,做一個被他人所需要的人。

人生哲理諍言

被他人需要,是人的一種天性,也是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在某種特定情況下,一個人一旦不被他人所需要,那么他的生存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我們應該常常告訴我們的親人、朋友:“我們需要你。”

2.不完滿才是人生的真相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

季羨林擔任過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粒種子在肥沃土壤的滋潤下,經過一個漫長冬天的孕育,一覺醒來了。當它睜開蒙眬的雙眼時,大地母親就問道:“小種子呀,你想成為什么?這一次,我允許你選擇自己的命運。你是想變成被人采食的蔬菜、水果,還是希望成為百花叢中的一員,供人流連贊美?”

種子一聽,興奮不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希望自己是一株人見人愛的花兒,但必須是山上長得最好看的那種。”

大地母親溫和地說道:“好極了!那你覺得玫瑰怎么樣呢?”

小種子想了想,回答道:“玫瑰確實十分漂亮,又有芬芳的氣息,可是,它身上帶有刺,而且刺還會扎人的,花和刺可不能待在一塊兒。”

大地母親忽然眼睛一亮,高興地說道:“我知道最適合你的是什么了!你應該成為百合花。百合花不僅沒有刺,而且潔白典雅。怎么樣?你會成為花中皇后的。”

小種子琢磨了好一會兒,才說道:“百合是沒有刺,可是它的色彩太單調了。我想成為最艷麗、最光彩奪目的花兒。”

大地母親恍然大悟地說道:“啊!原來你的最佳選擇應該是紫羅蘭,它那么艷麗,那么引人注目。”

小種子左思右想,過了許久,才說道:“紫羅蘭實在太矮小了,我想成為更高更大的花,讓所有的花兒都仰視我才行。”

大地母親一聽,想了想,才問道:“那這么說,你喜歡劍蘭?它不僅長得高高的,而且還能開出美麗動人的花兒。”說完,大地母親就打了一個哈欠。

小種子很不樂意地說道:“可惜它的花不能同時綻放。”

這一次,大地母親再也沒有說話了。小種子并沒有注意到大地母親的異樣,又低頭尋思了半天。它忽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想……”可是,大地母親呢?它一轉身,才發現大地母親已不知去向,因為其他種子還在等著它呢。

第二天早上,小種子一覺醒來,它感到無比氣惱,因為它竟變成了一株狗尾巴草。

蘇軾曾在《水調歌頭》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的,人生都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真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一些遺憾。假如我們刻意追求完美的人生,那么我們注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故事中的小種子就是因為追求完美的人生,最終變成了一株狗尾巴草。假如小種子能夠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能夠接受玫瑰身上那扎人的刺,能夠接受那百合單調的色彩……那么它也許就變成了一朵嬌艷的玫瑰,或者變成一朵清香的百合……

對此,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季羨林曾深有感觸地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這句名言的背后曾經發生過一個美麗凄婉的愛情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1935年,風華正茂的季羨林來到哥廷根大學留學。在這之前,父母已在山東老家為他娶了一個大他4歲的妻子。季羨林雖然談不上多愛妻子,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

在德國留學的這段時間里,季羨林認識了一位名叫伊姆加德的女孩。伊姆加德是季羨林鄰居邁耶先生的女兒,長得如花似玉,活潑可愛,年齡比季羨林小一些,尚未出嫁。

季羨林留學的第二年,便開始寫博士論文。他用德文寫成稿子,但必須用打字機打成清稿,再送給教授。

可是,季羨林當時生活非常拮據,根本買不起打字機。就在他為此苦惱不已時,伊姆加德小姐表示自己家有打字機,而她很愿意幫助季羨林打字。

季羨林喜出望外,每天晚上都去她家。打完字之后,他們還常常一起去林中散步,去電影院看電影,去商店里買東西。兩人并肩而行,邊走邊談,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季羨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間漸漸產生了感情,彼此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之中。

可是,季羨林每次回到住所,內心都充滿了矛盾與痛苦。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家里已經有妻子、有兒女,他必須對他們負責。假如自己敞開胸懷與伊姆加德由相愛而結合,也許會幸福美滿。可是,那樣就背叛了妻子,拋棄了兒女,也意味著把自己的親人推向了痛苦的深淵。這是違背自己做人原則的。

可是,克制自己的感情,讓這段正在燃燒的愛情之火熄滅,那么不僅讓自己抱憾終生,而且還會傷害伊姆加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幸福與痛苦、歡樂與自責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著他。

最終,季羨林認為伊姆加德還年輕,以后還會碰到意中人,會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因此,他選擇回到祖國,回到妻子的身邊。

然而,讓季羨林都沒有想到的是,伊姆加德一直等著他,終生未婚。當季羨林在《留德十年》里披露這段鮮為人知的愛情時,有些讀者深受感動,便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小姐的下落。經過一番努力,終于找到了她。如今,伊姆加德小姐,已是滿頭銀發的老人,然而精神矍鑠,風韻猶存。她終生未婚,獨身至今,而那臺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不能跟自己愛的女人廝守終生,這便是季羨林人生中的不完美。上面的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事物總是循著自身的規律發展,即使在我們看來那是不理想的,但它也不會隨著我們的意志而轉移。

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不完滿的人生。然而,力求完美的人生是一種美好的境界,而接納不完美的人生更是一種崇高的境界。請記住:享受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人生哲理諍言

不圓滿才是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不圓滿的人生,更要學會享受不完美的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接近最完美的人生。

3.人活的是一個過程,別太注重結果

人的一生就是體道,悟道,最后得道的過程。

——翟鴻燊

翟鴻燊曾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我國當代傳統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國學實踐應用專家。

有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在于追求后得到什么,而在于追求過程中悟到什么。”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活的是一個過程,別太注重結果。其實,結果都是一樣的,不管是誰,最后都兩手空空地躺進了那片潮濕的土地。然而,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人生過程。在人生的這趟旅行途中,有些人看到了美麗的風景,而有些人卻什么也沒看到,荒度了人生的美好時光……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人活的是一個過程”的道理。小時候,他們總是渴望長大,長大后他們渴望成為有錢人,甚至想不付出勞動就能擁有一大堆金銀財寶。等有錢后,又渴望兒孫滿堂……下面就有這樣一則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一個十分貧窮的年輕人,他每天都要起早貪黑地做工。因此,他便向上帝抱怨道:“我的命真是不好,我每天這么辛苦,還掙不到什么錢,連孩子老婆都不能養活。”

上帝笑了笑,問道:“你想什么,我可以滿足你的一切愿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濉溪县| 涿鹿县| 尉氏县| 缙云县| 保德县| 昆山市| 长垣县| 清苑县| 米林县| 大埔区| 乌拉特中旗| 阜平县| 中方县| 娱乐| 天台县| 右玉县| 江孜县| 高台县| 梨树县| 兴隆县| 慈利县| 甘孜县| 西贡区| 神池县| 微博| 湖南省| 元阳县| 清河县| 博爱县| 朔州市| 云南省| 平远县| 宁强县| 兴城市| 钟祥市| 卓尼县| 德昌县| 渝北区| 青龙|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