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重視內心的想法,所思即所得(1)
書名: 潛意識:發現未知的自己作者名: (美)奧里森·馬登本章字數: 4817字更新時間: 2015-12-29 09:51:29
人對世界的看法,是源自內心的各種感受。——托馬斯·布朗爵士
潛意識的精髓——吸引力法則
我們知道,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規律性地運轉,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夠在46億年的時間里保持著運轉的狀態;也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球,都能相安無事地停留在各自的軌道上安分地運行,這樣一種能量引導著宇宙中的每一樣事物,也引導著我們的生活,這種能量就是——吸引力。
是的,這是我們可以感覺到的宇宙間的能量,就像美麗的月亮東升西落,它被地球的吸引力俘虜著,永遠不能逃脫。但我們現在講到的吸引力則是另一種潛在的能量:它同樣來源于宇宙,可是卻藏在我們的心靈之中,掌控著我們的生活,甚至控制著我們的命運。這種吸引力產生作用的機制,就是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像磁鐵一樣能把所有的東西吸附在我們的身邊嗎?很顯然不是的。它表明了人的心靈對人的一生發揮作用的過程,以及一個人對于外界事物的感召力量。
作為一個正式的科學術語,“吸引力”的誕生不過才一百多年的歷史。在1877年,“吸引力法則”作為一個專業術語,出現在了赫蓮娜·布拉瓦茨基的關于神秘密教的《揭開伊西斯的面紗》一書中,在當時,這代表著一種神秘的力量,不被科學所接受,能夠理解它的人也很少。可以說,盡管通神學向人們表述了吸引力的存在,但人們對它并不了解。
直到1879年4月6日的《紐約時報》上,一篇關于在科羅拉多州淘金熱中吸引財富的文章里提到了“吸引力法則”,告訴人們那些一夜暴富的人靠什么樣的力量將金錢變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他們擁有對財富的瘋狂向往,所以他們成為了讓人忌妒的大富翁。”這是“吸引力法則”這個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大型的報刊媒體之上,它正式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并在“獲得財富”的強烈吸引力下,被人們普遍關注。
1906年,《新思維》的雜志編輯威廉姆·沃爾特·阿特金森在他的《新思維》書籍《思維波動或思維世界的吸引力法則》一書中介紹了“吸引力法則”,這意味著人們對于吸引力更深入研究的開始。轉眼在1907年,這個驚天定律的推動者布魯斯·麥克萊蘭就出版了他的偉大著作《想象力帶來富有》。在書中,他對吸引力法則作了全面的總結,提出了“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的概念。麥克萊蘭說:“你所想到的,一定是你能夠成為的,渴望會幫助你向前走,也會讓你向后退卻,一無所得。這一切,都取決于你內心的欲望。”
之后,有關吸引力定律的研究開始層出不窮,成為一種全新的思維科學或者精神科學。比如,歐內斯特·赫爾姆斯所著的《心靈科學的基本思想》,雷蒙德·霍利維爾博士所著的《讓吸引力法則伴隨工作》,杰瑞·希克斯和埃絲特·希克斯出版的包括《亞伯拉罕的教義》、《情緒的驚人力量》在內的一系列著作,都開始對吸引力的神奇魔力進行闡述。
用科學解讀吸引力法則
從科學的角度講,心靈的吸引力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會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鳴。我們的意念和思想是有能量的,腦電波也是有頻率的,它們的振動會影響其他的東西,并引發連鎖反應。大腦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磁鐵”,會發散出比任何東西都還要強的吸力,對整個宇宙發出呼喚,把和你的思維振動頻率相同的東西吸引過來。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被心靈吸引過來的,是大腦的思維波動所吸引過來的。所以,我們將會擁有內心所能想到的最多的事物,我們的生活,也將變成內心最經常想象的樣子。這就是吸引力定律在生活中的存在。
你可以這樣來理解:無論你的注意力或者能量集中在了哪一個方面,也無論這種注意力或者能量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你都在吸引著它們成為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個最簡單的表述是:同頻共振,同質相吸。意思就是說:同樣頻率的東西一定會共振,同樣性質的東西一定會因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共振會產生同質性,同質性就會產生吸引力,吸引力會把這兩個共振體牽扯到一起。所以,假如共振性沒有改變,則在吸引力定律的作用之下,一樣東西將會不斷地持續擴大、成長。而這種成長是自然的,而且是根植于自然法則的三大本質的,所以其威力也是如此的強大,以至于沒有任何外力能夠阻擋它。
吸引力定律不但不屬于神學或迷信的范疇,而且是一種最為科學的解釋,是科學法則的體現,同時它也是眾多的宇宙定律之一。要知道,宇宙性的定律統治著這個宇宙,它們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法則,適用于任何時候、任何人和任何地方,不可能被改變,也不會被消滅。而且,吸引力定律是所有的宇宙法則中最強有力的一種,它在概念上十分簡單并普遍存在,但我們必須學會運用,否則也只能游離于它的力量之外。只要你真正地掌握了它,它就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你創造人生的奇跡。
對于吸引力定律,最簡單的中國式的定義就是:同類相聚。在這四個字中,包括著下列的思想:
(1)你能得到你考慮的,不管你想不想要。
(2)所有形式的物質或能量都吸引與之頻率接近的東西。
(3)你是一塊活著的磁鐵。
(4)你總是得到你花費精力和集中注意力的東西,不管你想不想要。
(5)能量吸引類似的能量。
(6)任何事物都吸引與其類似的事物,無論好的還是壞的。
創造奇跡的能量在內心
心靈的吸引力能夠給你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幸福,健康,財富。你可以擁有,去做,或者成為任何你想要的、你能擁有的、你能選擇的任何東西,而不管這個目標有多大。
比如,你想住什么樣的房子?想成為百萬富翁嗎?想經營什么事業?想有更多的成功嗎?歸根結底,您到底想要什么?這不但是我們的人生目標,而且是啟動內心能量的一把鑰匙。
很多奇跡,每天都發生在人們的生活中,財務上的奇跡,身體康復的奇跡,心理康復的奇跡,感情修復的奇跡……那些看似已經無法挽救的失敗,死亡,衰滅,即將到來的消失,都起死回生,重新煥發生機,并且比以前更加強壯……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因為當事者知道如何運用吸引力定律,這個神奇的大秘密。它是一種威力無窮的自然力量,更是一種無處不在的科學規律。
你相信嗎?在你的生活中所發生的所有的事情,本質上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是你的頭腦中所想象的圖像吸引來的,與別人無關,是你自己的思想導致的。不管你的大腦中在想什么,你都會把它吸引過來。
一位住在洛杉磯的女士,經常聽我的廣播課程。一次她告訴我,在紐約的一家公司要聘她去工作,薪金是她目前的兩倍。她不知道是否該接受這個聘請。晚上睡覺前她做了如下禱告:我的潛意識知道好歹,它是我的終身護衛,它會告訴我最佳決定,感謝上帝,會有答案的。
她睡覺前一直重復禱告。早晨起來,她心中好像總是感覺:不要接受這個聘用。她最后拒絕了。幾個月后,那家公司居然破產了。主觀意識對客觀的反應往往是正確的,但潛意識的直覺往往對事實產生疑慮,并做出相應的反應。
有一位外國作家,寫了一個神秘的故事,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主人公是一個水手的兒子。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第一次隨大人上船去玩。他伏在甲板上看海,忽然他看見在船后有一條很大的大魚。他指給別人看那一條大魚。但是沒有人看見這條魚。
大家想起來一個傳說,說海里有一種怪物形狀像魚,一般人看不見。如果一個人能看見它,這就是不祥的,這個人將因它而死。從此這個人不敢再到海上,不敢再乘船。
但他經常走過海邊,每次他走到海邊,都能看見這條魚在海里出現。有時他走在橋上,就看見這條魚游向橋下。他漸漸習慣了看到這條魚,但是他從不敢接近這條魚。就這樣他生活了一生。在他很年老,面臨死亡的時候,他終于忍不住了,決定到魚那里去,看看到底會發生什么。他坐上一條小船,劃向海里的大魚。
他問大魚:“你一直跟著我,到底想干什么?”大魚回答:“我想送給你珍寶。”他看到大量的珍寶。他說:“晚了,我已經要死了。”第二天,人們發現他死在海上。
作家說,這個故事是從他做過的一個夢中得到的靈感,我們知道,很多故事都是作家的較深層的潛意識的產物,那么,我們將這個故事當做一個夢的例子,來解析一下人類的潛意識。他看見在船后有一條很大的大魚,他指給別人看那一條大魚。但是沒有人看得見這條魚。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說法:“察見淵魚者不祥。”在這里的海是潛意識的象征,海像潛意識一樣,浩瀚無邊又深不可測,隱藏著無數的奧秘。大魚就是大海的奧秘,是潛意識中的精神的象征,直覺的象征,大魚可以看做我們所謂的潛意識中想要的卻得不到的事物。
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固然有危險,更有無盡的珍寶。如果那個人早進入它,他也許已經是藝術大師了,而且他的心靈一定可以更豐富了。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按照科學的方法來解析我們的夢境,也許我們的潛意識已經給出我們所要的答案。我們可以沒有多少風險,而得到極大收益。
你可以想一想,為什么1%的人掙到了96%的錢?為什么這個世界20%的人控制著全世界80%的資源和財富?你認為這是一個偶然嗎?不是的,因為只有這一少部分的人明白應該如何將內心的渴望變成現實,所以他們總能心想事成,“我思即我得”,永遠占據領先之位。
這不是虛幻,思想可以吸引實物
理解這個奇跡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你假設把自己當成一個磁鐵。磁鐵一定會吸引磁鐵的,只要它們是相質性的。也就是說,你要清楚自己是誰,并且到底想要什么,你的腦海中要有一個清晰的關于目標的圖像,你知道自己的渴望到底有多么強烈,以及實現這個夢想對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從這一刻開始,你才能開始召喚宇宙中這些偉大的定律,即吸引力定律。
相信心靈的力量吧!你會成為你心里想的最多的那種人,也會擁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東西。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地思考我們想要的東西。你在心中見到的,將會成為你手中得到的。當你渴盼奇跡時,奇跡就會向你走近了;當你希望得到什么時,你離它的距離就會縮短,就會得到更大的機會。
這個定律,可以概括為三個詞:思想,吸引,實物。要知道,思想也是有頻率的。每一種思想都有一個頻率,只要人活著,它就存在并且始終在發揮強大的作用。我們可以測量這個思想,比如,如果你反復思考一個想法或經常在腦海中想象它:你想象自己已經擁有了某一輛福特新車,或者你已經擁有了所需要的足夠的錢,或者你正在創建你的公司,實現人生夢想,抑或已經找到了你的心靈伴侶。
只要你在腦海中想象它們的樣子,你的思想就會持續地發射對應的頻率,不斷地發射這種帶有磁性的信號,然后就會把相似的東西吸引回來。你不會立刻成功——你想一夜暴富?這是不可能的,也并不科學,但你會逐漸得到相應的機會。也就是說,當你想象自己生活在富裕之中時,你就會把“富裕的機會”吸引到你的身邊。富裕的目標本身會給你打開一扇大門,指給你一條光明之路,然后你可以調動自身的才華和積極的態度,以及些許的運氣去走到終點,得到這些日思夜想的東西。
這個定律永遠是起作用的,不論什么時候,不論對什么人,都是如此。重要的是,你能否對此感應到,并捕捉到天賜良機。
也許有人會抱怨地說:“我每天都想發財,可我為什么沒有成功?”“我整天都盼望升職,為此幾乎要變成神經病了,可為什么總是不能實現?那個胖子還是死死壓著我,擋在我前面!”有一個問題很重要:很多人表面上是在渴盼積極的目標,但實質上想的是他們不想要的東西。他們總是在想,為什么不想要的東西總是出現在自己面前?是因為他們的潛意識不自覺地去思考和流連于消極的過去以及糟糕的現實。吸引力定律才不管你認為某一件事物是好還是壞,它也不會管你是想要還是不想要它。因為它只是回應你的想法,只在潛意識中起作用,調動內心吸引的能量。
所以,假如你坐在那里,看著面前堆積如山的債務,望著那個整天跟自己過不去的胖子,并且感到心情很糟糕的話,麻煩就來了,因為你會把這些信號發射到潛意識中,開啟一扇更加灰暗的心靈之門。你心中在哀嘆:“唉!我這么多的債務,真是煩惱死了。”“有他沒我啊,只要他一天不走,我就好不了!”你這樣想只能是不斷地向你自己強調這種糟糕而難以改變的的狀況,這種感覺充滿了你的整個身心,吸引到了更多的不愉快和難以接受的失敗結果,結果是你會得到更多的煩惱,現實不但無法改變,反而會越加讓人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