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要有你自己的朋友(1)
- 聆聽心的選擇:巴菲特給年輕人的24堂財富人生課
- 成杰
- 3027字
- 2015-12-29 09:51:19
我經常說,如果有三個會玩橋牌的同牢房牌友,我不介意蹲監獄。——巴菲特
交友要交心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隨意產生的,它是在和諧的環境中產生與發展的。一個人,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樣對待你,想要別人當你是朋友,首先你得先當別人是朋友,將心比心,才會贏得人心。
在生活中,或者在工作中,與人交往的時候,想要獲得他人的好感,必須真心地向對方展示一副友好的笑容,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感情,引起心靈上的共鳴。如果你總想著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征服別人,這樣只會激起別人的好勝心,和你斗爭到底,最后弄得兩敗俱傷。
巴菲特一輩子有六位親密的朋友,其中一位就是我們熟悉的比爾·蓋茨,他們之間的友情持續了15年,許多媒體對此表示很吃驚,因為誰都很難想象,在商業上,兩家公司的高層能成為朋友的實在是太少,為什么他們可以這樣親密呢?為此,當媒體再三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巴菲特就向媒體表示:收獲友誼其實很簡單,友情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財富并不是一輩子的朋友,只有友誼才會終生伴隨著自己,才能像磷火一樣,在自己的生命中最暗的時刻反而更加明亮。
巴菲特曾經給股東的函件中有這么一封函件,函件沒有任何的署名,沒有任何的問候語,僅僅只是一個故事而已:
小男孩和小女孩是一對好朋友。后來,小男孩因為輸血感染上了艾滋病,同伴們都遠離了他,只有小女孩依然陪伴在他的身邊。
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孩在雜志上看見一則消息,說加州的某個醫院的某個醫生找到了能治艾滋病的植物,這讓她興奮不已。于是她帶著男孩踏上了去加州的路。
為了省錢,他們晚上就睡在隨身攜帶的帳篷里,男孩的咳嗽多起來,帶來的藥也快吃完了。這一天夜里,男孩冷得直發抖,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女孩,他夢見200億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他一個人呆在那里,找不到歸途。
此時,女孩把自己的鞋塞到男孩的手上:“以后睡覺,就抱著我的鞋,想想我的臭鞋還在你手上,那么我肯定就在附近。”
孩子們身上的錢差不多用完了,可距離加州的路程還很遠。男孩的身體越來越弱,女孩不得不放棄計劃,帶著他又回到了家鄉。女孩依舊常常去病房看男孩,他們有時還會玩裝死游戲嚇醫生和護士。
春天到了,陽光照著男孩瘦弱蒼白的臉,女孩問他想不想再玩裝死的游戲,男孩點點頭。然而這回,男孩卻沒有在醫生為他摸脈時忽然睜開眼笑起來——他真的死了。
女孩抱著男孩冰冷的身體抽泣:“我很難過沒能找到治他病的藥。”男孩的媽媽站在旁邊淚如泉涌:“不,你找到了。你給了他一只鞋,他一直為有你這個朋友而深感幸福。”
巴菲特沒有告訴股東們,他想用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因為這個是不需要他來講的,所有的股東都明白。而且巴菲特經常將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三個子女聽,讓他們學會如何找到知心的朋友。
友誼是內心永不熄滅的信念,因為那份友誼,男孩微笑著迎接了死亡。對于生命,男孩從沒有輕言放棄。對男孩,女孩從沒有輕言拋棄,從而演繹了一段凄美的生命絕唱。友誼最神奇的地方是他可以醫治受傷者的心靈,能夠給孤獨者以安慰,給瀕臨絕望的人帶去希望,幸福的時候離不開友情的滋潤,患難的時刻尤其需要友情的呵護。共享苦難,能使友誼增加光輝;分享友誼,能使失敗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只有攜手才能并肩前行,隨意丟棄友情,最終可能連自己的性命一并丟掉。真正的朋友絕對不是在危難的時候獨自離去,而是并肩攜手共同應對難關的。這是一種精神,更是做人的一種內在品質。
但是我們這種內在的品質應該如何去培養呢?
1.培養自己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潑、開朗不難做到,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情緒,不要壓抑自己的喜怒哀樂。每天給自己一張快樂的臉,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受歡迎的人。如果天生性格內向,就要盡量鍛煉自己多講話,善于和別人交流。
2.培養自己優良的品格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個人品質很重要,比如正直、誠實、寬容、熱情、大度、善良、真誠等等。多幫助別人,能與別人一起分享感受,和同伴之間以誠相待。
3.主動交朋友
主動和別人交朋友,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如果力所能及,主動幫助身邊其他人,體會幫助人所帶來的快樂感受,知道幫助人可以得到別人的好感和謝意。
4.學會贊揚別人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贊美,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懂得贊美別人。贊揚那些應該贊美的人和事,在贊美之中去積累自己的人脈資源。
如果做到以上幾點,一定會擁有好人緣,一定能收獲最知心的友情。
眾所周知,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是一種相互認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賞、相互感知的過程,對方的優點、長處、亮點、美感都會映入你的腦海里,因為對方的可貴之處,會成為激發你勤奮向上的能量,成為你終身受益的動力源泉。而你的智慧、知識、能力、才華、激情,也是吸引同學、同事、朋友靠近你的磁力,更是相互間認識和感知的過程。這種友情則是一種很純潔、很高尚、很樸素,既浪漫又難忘的情誼。
巴菲特也曾說過,友情是生活的美化者,是社會關系的鞏固者。然而友誼建立在相互幫助的基礎上,并在此基礎上得到升華,而最牢固的友誼往往是共患難。就如同生鐵,只有在熊熊烈火中才能錘煉成鋼一樣。
我覺得我一生最幸運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有幾位與我最親密的朋友。
合作伙伴即是朋友
通常朋友都不只是在某一個領域內,或許他們在其他領域發展。這樣一來,某一天,某個朋友或許會跨領域來與你交流,那么,朋友也就成了你最忠誠的合作伙伴。
人脈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所有人都明白,在這個世界,可以沒有錢,但一定要有人脈。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朋友的幫襯,往往這個時候朋友就不只是朋友,也是你的合作伙伴。因此必須真誠地對待自己的合作伙伴。
巴菲特就曾經說過,如果沒有身邊的朋友幫助,他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巴菲特的朋友比爾·蓋茨先生,當他與巴菲特1991年相見以后,便成為了合作伙伴中的朋友,朋友中的合作伙伴。于是,在2006年,巴菲特向梅林達·蓋茨基金會捐助了其85%的財產。但有誰知道,其實這之間,真正受影響的并非是巴菲特,而是比爾·蓋茨呢?
其實比爾·蓋茨對財富的認識,也是從巴菲特那里學到的,這才有了他們后來彼此在慈善事業上的合作。
1991年在華爾街的CEO一次聚會上,是巴菲特與比爾·蓋茨兩位億萬富翁之間友誼的重要起步。
這一年的一個夏夜,蓋茨因勞累過度失眠了,于是他從書架上隨便取出一本雜志,封面上的一個標題卻立刻吸引了他的眼睛:《你應該把所有財富都留給孩子嗎?》。
他再看作者的名字,沒想到就是剛剛在聚會上認識不久的巴菲特,蓋茨立即認真地讀起來。很快,一行行的文字讓蓋茨陷入對巴菲特深深的敬佩之中,巴菲特在文章中指出:“財富應該用一種良好的方式反饋給社會,而不是留給子女。我深信遺產對于子女只會‘弊大于利’,巨大的財富不僅會使他們好逸惡勞,成為紈绔子弟,而且并不能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蓋茨的心中反復回味著這句話。
凌晨5點,一夜無眠的蓋茨驅車來到巴菲特的辦公大樓下面。
早上7點多,巴菲特的車子緩緩駛入停車場,等候多時的蓋茨走下車,上前激動地握著巴菲特的手:“您的文章讓我一夜未眠,我第一次意識到,把所有東西都抓在手里也許是個最大的錯誤!”
巴菲特聽了蓋茨的話,也很感動。在這篇文章發表后,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諷刺巴菲特,認為他是在沽名釣譽。然而,蓋茨卻看懂了自己的財富哲學。巴菲特緊緊擁抱比爾·蓋茨,盡管比自己年輕25歲,但是蓋茨的智慧和才華,已經讓巴菲特深深敬佩和感動。
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巴菲特欣賞蓋茨的年輕有為,蓋茨則尊稱巴菲特為自己人生的老師。在工作之余,巴菲特經常在互聯網上和蓋茨打橋牌,往往一玩就是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