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果殼中的宇宙》這一書名出自于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它的隱喻是如此之重。哈姆雷特認為,即便把他關在果殼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
哈姆雷特幾百年前所吟唱的處境,卻和人類的宇宙觀完全相符。這當然要歸功于莎士比亞敏銳的洞察力。在那個境界上藝術和科學是相通的。從廣義上看,粒子、生命和星體的處境都和果殼相似,尚不清楚的是它們中有哪些自認為是無限空間之王。
現代量子宇宙學認為,整個宇宙是由一個果殼狀的瞬子演化而來,果殼上的量子皺紋包含著宇宙中所有結構的密碼。本書作者是這一學說的開創者。
史蒂芬·霍金,這位被禁錮在輪椅上近40年的最富有創見的科學巨人,一定比他的任何同類更深切地將這幾行詩引為肺腑之言。否則的話,何以從卷帙浩繁的莎士比亞劇作中特地將其挑選出作為書名呢?可以斷言,一切有志創造的人們都可以從他這部自《時間簡史》以來最重要的著作中汲取靈感。
這本書將以包括英文、中文等十幾種主要文字在全世界同步發行。譯者在首次閱讀其電子文本時,獲得一種感覺,猶如在攀登高山一樣,開闊的視野仿佛九疊畫屏般在眼前漸次展開,而這個視野不是別的,正是科學的前沿。
我曾經請霍金為中文版寫點什么。在此書印發前夕,他將對中國讀者的寄語傳給我,全文如下:
I would like to sbare my excitement at recent discoveries on black boles and cosmology witb Cbinese readers.
Professor StePben Hawking, CH,CBE,FRS,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bemat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 tb SePtember 2001
廬山的如琴湖畔提供了當今已經非常稀罕的清靜,使我在一個多月內得以專心譯述。窗外云霧晴嵐、朝暉夕霞瞬息變幻。奇峰異壑、飛瀑流泉間遍布著王羲之、慧遠、陶潛、李白、白居易、蘇軾和王陽明的遺跡,這一切予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這種氛圍中思索宇宙是再愜意不過的了。
在此期間曾得到許多友人的幫助和支持。他們是杜欣欣、陳佳安和林嵐。他們也是這份譯稿的首批讀者和批評者。志此紀念。
吳忠超
2001年7月15日記于廬山花徑
2001年9月22日補記于望湖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