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7章

  • 法苑珠林
  • 道世
  • 3968字
  • 2015-11-27 16:45:20

又中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第一不欲令怨家有好色。雖好沐浴名香涂身。然為色故。嗔恚覆心而作怨家。第二不欲令怨家安隱睡眠雖臥床枕覆以錦綺。然故憂苦不舍。嗔恚覆心而作怨家。第三不欲令怨家而得大利。雖應得利而不得利應。不得利而得其利。彼此二法更互相違嗔恚覆心而作怨家。第四不欲令怨家有朋友。若有親朋舍離避去。因嗔覆心而作怨家。第五不欲令怨家有稱譽彼惡名丑聲周聞諸方。因嗔覆心而作怨家。第六不欲令怨家極大財富。彼大富人儻失財物。因嗔覆心而作怨家。第七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往至善處。彼身口意惡行已。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而作怨家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昔久遠世時。于雪山下有二頭鳥。同共一身。在于彼住。一頭名曰迦樓荼鳥。一頭名憂波迦樓荼鳥。而彼二鳥。一頭若睡一頭便寤。其迦樓荼有時睡眠。近彼寤頭有一果樹。名摩頭迦。其樹花落。風吹至彼所寤頭邊。其頭爾時作如是念。我今雖復獨食此華。若入于腹二頭俱時得色得力并除饑渴。而彼寤頭遂即不令彼頭睡寤。亦不告知。默食彼華。其彼睡頭于后寤時。腹中飽滿欬噦氣出。即語彼頭作如是言。汝于何處得此香美微妙飲食而啖食之。令我身體安隱飽滿。令我所出音聲微妙。彼寤頭報言。汝睡眠時。此處去我頭邊不遠。有摩頭迦華果之樹。當于彼時一華墮落在我頭邊。我于爾時作如是念。今我但當獨食此華。若入于腹俱得色力并除饑渴。是故我時不令汝寤。亦不語知。即食此華。爾時彼頭聞此語已。即生嗔恚嫌恨之心。作如是念。其所得食。不語我知。不喚我覺。即便自食。若如此者。我從今后所得飲食我亦不喚彼寤語知。而彼二頭至于一時游行經歷。忽然值遇一毒藥華。便作是念。我食此華。愿令二頭俱時取死。于時語彼迦樓荼言。汝今睡眠我當寤住時迦樓荼聞彼憂波迦樓荼頭如是語已。便即睡眠。其彼憂波迦樓荼頭尋食毒華。迦樓荼頭既寤已??葒倸獬?。于是即覺有此毒氣。而告彼頭作如是言。汝向寤時食何惡食。令我身體不得安隱。命將欲死。又令我今語言粗澀。欲作音聲障礙不利。于是寤頭報彼頭言。汝睡眠時我食毒華。愿令二頭俱時取死。于時彼頭語別頭言。汝所為者一何太猝。云何乃作如是惡事。即說偈曰

汝于昔日睡眠時  我食妙華甘美味

其華風吹在我邊  汝反生此大嗔恚

凡是癡人愿莫見  亦愿莫開癡共居

與癡共居無利益  自損及以損他身

佛告諸比丘。汝等若有心疑。彼時迦樓荼鳥食美華者。莫作異見。即我身是。彼時憂波迦樓荼鳥食毒華者。即此提婆達多是也。我于彼時為作利益。反生嗔恚。今亦復爾。我教利益。反更用我為怨仇也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世尊。與彼難陀入迦毗羅婆蘇都城。入已漸至一賣魚店。爾時世尊見彼店內茅草鋪上有一百頭臭爛死魚。置彼草鋪。見已告彼長老難陀作如是言。難陀。汝來取此魚鋪一把茅草。其彼難陀而白佛言。如世尊教。作是語已即于彼店魚鋪下。抽取一把臭惡茅草。既執取已。佛復告言。長老難陀。少時捉住還放于地。難陀白言。如世尊教。即把草住。爾時難陀捉得彼草。經一時頃便放于地。爾時佛復告難陀言。汝自嗅手。爾時難陀即嗅其手。爾時佛復告難陀言。汝手何氣。長老難陀報言。世尊。唯有不凈腥臭氣也。爾時佛告長老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諸惡知識。共為朋友交往止住。雖經少時共相隨順。后以惡業相染習故。令其惡聲名聞遠至。爾時世尊。因斯事故。而說偈言

猶如在于魚鋪下  以手執取一把茅

其人手即同魚臭  親近惡友亦如是

頌曰

峨峨王舍城  郁郁靈竹園

中有神化長  巧誘入幽昏

善人慕授福  惡友樂仇怨

善惡升沉異  薰蕕別路門

擇交篇第五十五(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蓋聞。經說善知識者。不得暫離。惡知識者。不得暫近。但凡夫識心譬同素絲。隨緣改轉受色有殊。境來熏心。心應其境心境相乘善惡業現。故知三寶所資在物為貴。其德既弘其功亦大。愿捐棄惡友親近善人。非直自行得成。亦使幽顯歸心也

引證部第二

如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云山根底曲山壅中有向陽處。眾鳥云集便共議言。我等今日當推舉一鳥為王令眾畏難不作非法。眾鳥議言。善誰應為王。有一鳥言。當推鸧鵠。有一鳥言。此事不可。何以故。高腳長頸眾鳥脫犯啄我等腦。眾咸言爾。復有一鳥言。當推鵝為王。其色絕白眾鳥所敬。眾鳥復言。此亦不可。顏貌雖白項長且曲。自項不直。安能正他。是故不可。又復眾言。正有孔雀。衣毛彩飾觀者悅目。可應為王。復言不可。所以者何。衣毛雖好而無慚愧。每至舞時丑形出現。是故不可。有一鳥言。土梟為王。所以者何。晝則安靜夜則勤伺守護我等??盀橥跽?。眾咸可爾。有一鸚鵡。在一處住。有多智慧。作是念言。眾鳥之法夜應眠息。晝則求食。是土梟法。夜則不眠。晝則多睡。而諸眾鳥圍侍左右。晝夜警宿不復眠睡。甚為苦事。我今設語。彼當嗔恚拔我毛羽。正欲不言。眾鳥之類長夜受困。寧受拔毛不越正理。便到眾鳥前。舉翅恭敬白眾鳥言愿聽。我說如前。意見爾時。眾鳥即說。偈答

黠慧廣知義  不必以年耆

汝年雖幼小  智者宜時說

爾時鸚鵡聞眾鳥說。即說偈言

若從我意者  不用土梟王

歡喜時睹面  常令眾鳥怖

況復嗔恚時  其面不可觀

時眾鳥咸言。實如所說。即共集義。此鸚鵡鳥聰明黠慧堪應為王。便拜為王。佛告諸比丘。彼時土梟者。今闡陀比丘是。鸚鵡鳥者。今阿難是

又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如過去世時有群雞。依棒林住。有貍侵食雄雞。唯有雌在。后有烏來覆之。共生一子。子作聲時翁說偈言

此兒非我有  野父聚落母

共合生一子  非烏復非雞

若欲學翁聲  復是雞母生

若欲學母鳴  其父復是烏

學烏似雞鳴  學雞作烏聲

烏雞二兼學  是二俱不成

又智度論云何布施生尸波羅蜜。菩薩思惟。眾生不知布施后世貧窮。以貧窮故劫盜心生。以劫盜故而有殺害。以貧窮故不足于色。色不足故而行邪行。以貧窮故為人下賤。下賤畏他而生妄語。如是等貧行十不善道。若行布施。生有財物不為非法。何以故。五欲充足無所乏短故。如提婆達多。本生曾為一蛇。與一蝦蟆一龜。在一池中。共結親友。其后池水竭盡饑窮困乏。無所控告。時蛇遣龜以呼蝦蟆。蝦蟆說偈以遣龜言

若遭貧窮失本心  不惟本義食為先

汝持我聲以語蛇  蝦蟆終不到汝邊

若修布施后生有福無所短乏。則能持戒無此眾惡。是為布施能生尸羅波羅蜜。若能布施以破慳心。然后持戒忍辱等易可得行。如文殊師利。在昔過去久遠劫時。曾為比丘。入城乞食。得滿缽。百味歡喜丸。城中有一小兒。追而從乞。不即與之。乃至佛圖手捉二丸。而要之言。汝若能自食一丸。以一丸施僧者。當以施汝。即相然可。以一歡喜丸布施眾僧。然后于文殊師利許受戒發心作佛。如是布施能令受戒發心作佛。頌曰

善惡自相違  明闇不同止

圣人愍迷徒  乘機入生死

慕德祛囂煩  懲心見真理

擇交惡自終  出苦方有始

感應緣(略引三驗) 魏沙門釋超達 魏沙門釋僧朗 齊沙門釋道豐

魏滎陽釋超達。未詳氏族。元魏中行業僧也。多知解善咒術。帝禁圖讖尤急。所在搜訪。有人誣達。乃收付滎陽獄。時魏博陵公檢勘窮劾。達以實告。公遂大怒。以車輪系頸嚴防衛之。自知無活專念觀音。至夜四更忽不見輪。唯見守者皆大昏睡。因走出外將欲遠避。以系獄囚久。腳遂[戀-心+足]急不能遠行。至曉虜騎四出追之。達急伏臥草中。兵騎蹋草悉皆靡遍。對逼不見仰看虜面。悉以皮障目。達一心服死唯專誠稱念。夜中虜去尋即得脫。又有僧明道人。為北臺石窟寺主。魏氏之王天下。每疑沙門為賊。官收數百僧。并五系縛之。僧明為魁首以繩急系。從頭至足。克明斬決。僧明大怖。一心念觀世音。至于半夜覺繩小寬。私心欣幸精誠彌切。及曉索繩都斷。既因得脫。逃逸奔山。明旦獄監來覓不見唯有斷繩在地。知為神力所加。非關人事。即以奏聞。帝信道人不反遂總釋放

魏涼州釋僧朗。魏虜攻涼州。城民少。逼僧上城。舉城同陷。收登城僧三千人。王軍將至魏主所。謂曰。道人當坐禪行道。乃復作賊登城。罪極刑戮。明日當殺。至期食時。赤氣數丈貫日直度。天師寇謙之為帝所信。奏曰。上天降異正為道人。實非本心。官抑令上。愿不須殺。帝遂放之。猶散配役徒。唯朗等數僧別付帳下。從駕東歸。及魏軍東還。朗與同學思慕本鄉。中路共叛。然嚴防守更無走處。東西絕壁莫測淺深。上有大樹傍垂岸側。遂以鼓旗竿繩系樹懸下。時夜大暗。崖底純棘無安足處。欲上崖頭復恐軍覺。投計慞惶捉繩懸住。勢非及久。共相謂曰。今厄頓至。唯念觀音。以頭扣石一心專注。須臾光明從日處出通照天地。乃見棘中有得下處。因光至地還忽冥暗。方知圣力非關天明。相慶感遇便泰稍眠。良久天曉。始聞軍眾警角將發。而山谷重疊裴回萬里。不知出路。候月而行。路值大虎出在其前。相顧而言。雖免虜難虎口難脫。朗語僧曰。不如君言。正以我等有感所以現光。今遇此虎。將非圣人示吾路耶。于是二人徑詣虎所。虎即前行。若朗小遲虎亦暫住。至曉得出。而失虎蹤。便隨道自進。至于七日達于仇池。又至涼漢出于荊州。不測所終

齊相州鼓山釋道豐。未詳氏族。世稱得道之流。與弟子三人居相州鼓山中。不求利養?;蛟?。練丹黃白醫療占相世之術藝無所不解。齊高來往并鄴。常過問之。應對不思隨事標答。帝曾命酒并蒸肫。敕置豐前令遣食之。豐聊無辭讓極意飽啖。帝乃大笑。亦不與言。駕去后謂弟子曰。除卻床頭物。及發撒床見向者蒸肫酒等猶在。都不似啖嚼處。時石窟寺有一坐禪僧。每日西則東望山顛。有丈八金像現。此僧私喜謂睹靈瑞。日日禮拜。如此可經兩月。后在房臥。忽聞枕間有語。謂之曰。天下更何處有佛。汝今道成即是佛也。爾當好作佛身莫自輕脫。此僧聞已便起鄭重。傍視群僧猶如草芥。于大眾前側手指胸云。儞輩頗識真佛不。泥龕畫佛語不出唇。智慮何如。儞見真佛不知禮敬。猶作本日欺我。悉墮阿鼻。又眼睛已赤噭呼無常。合寺知是驚禪。及未發前輿詣豐所住。即謂曰。汝兩月已來常見東山上現金像耶。答曰。實見。又曰。汝聞枕間遣作佛耶。答曰。實然。豐曰。此風動失心耳。若不早治?;蚩褡唠y制。便以針針之三處。因即不發。及豐臨終謂弟子曰。吾在山久。汝等有谷汲之勞。今去無以相遺。當留一泉與汝。既無陟降辛苦努力勤修道業。便指窖傍去一方石。遂有懸泉澄映不盈不減。于今現存(右三驗出梁高僧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红河县| 西乡县| 明光市| 正宁县| 大连市| 新密市| 格尔木市| 衡山县| 铜川市| 浠水县| 兴义市| 绵阳市| 开封县| 穆棱市| 沧源| 景宁| 崇阳县| 巴青县| 将乐县| 铁力市| 甘洛县| 通州市| 平塘县| 六枝特区| 安宁市| 南部县| 石阡县| 陕西省| 喀喇沁旗| 长顺县| 都兰县| 惠东县| 呼玛县| 洞头县| 柏乡县| 普格县| 临澧县| 延寿县| 合阳县| 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