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難。取此缽中所施之沙舍著如來經行處令當生彼處。阿難受教。即取缽沙舍經行處。阿難當知。于巴連弗邑有王名日月護。彼王當生子。名曰頻頭娑羅。當治彼國。彼復有子。名曰修師摩。時彼瞻婆國有一婆羅門女。極為端正。令人樂見。為國所珍。諸相師輩見彼女相。即記彼女當為王妃。又生二子。一當領一天下。二當出家學道當得圣跡。時婆羅門聞彼相師所說歡喜無量。即莊嚴女嫁與此王。王見其女端正有德。即為夫人。前夫人及諸婇女。見其夫人來作是念言。此女端正國中所珍。王棄舍我等乃至目所不視諸女即使學習剃毛師業。彼悉學已為王料理須發。料理之時王大歡喜。即問彼女。汝何所求欲。女啟王言。唯愿王心愛念我耳。如是三啟。時王言。我是剎利灌頂王。汝是剃毛師。云何得愛念汝。彼女白王言。我非是下姓生。乃是高貴婆羅門之女。相師語我父云。此女應嫁與國王。是故來至此耳。王言。若然者誰令汝習下劣之業。女啟王言。是舊夫人婇女令我學此。王即敕言。自今勿復習下業。王即立為第一夫人。王常與彼自相娛樂。仍便懷體。月滿生子。生時安隱母無憂惱。過七日后立字名無憂。又復生子。名曰離憂。無憂者。身體粗澀(以其施沙得相似果)父王不大附捉情所不念。又王欲試二子。呼賓伽羅阿時婆羅門言。和尚觀我諸子。于我滅后誰當作王。婆羅門言。將此諸子出城金殿園館中。于彼當觀其相。乃至出往彼園。時阿育王母言。承王出向金殿園館中觀諸王子誰當作王。汝今云何不去。阿育啟言。王既不念我。亦復不樂見我。母復語言。但往彼所。阿育復啟母言。今便往去。愿母當送飯食。母言。如是。當出城門。時逢一大臣。名曰阿[少/兔]羅陀。此臣問阿育言。王子今至何所。阿育答言。聞大王出金殿園館觀諸王子于我滅后誰當作王。今往詣彼。王先敕大臣。若阿育來者。當使其乘老鈍象。又復老人為眷屬。時阿育乘是老象乃至園館中。于諸王子中地坐。時諸王子各下飯食。阿育母以瓦器盛酪飯送與阿育。如是諸王子各食飲食。時父王問師言。此中誰有王相當紹我位。時彼相師視諸王子。見阿育具有王相當得紹位。我若語言王愁不樂。即語言。我今總記。王報言。如師所教。師言。此中若有乘好乘者。是人當作王。時諸王子聞彼所說。各念言。我乘好乘。時阿育言。我乘老象我得作王。又言。此中有第一座者。彼當作王。諸王子各相謂言。我坐第一座。阿育言。我今坐地。是我勝座。我當作王。又言。此中上器食者。此當作王。乃至阿育念言。我有勝乘勝座勝食。時王觀子相畢便即還宮。時阿育母問阿育言。誰當作王。婆羅門記誰耶。阿育啟言。上乘上座上器上食當作王。王子自見當作王。老象為乘。以地為座。素器盛食。糠米雜酪飯。時彼婆羅門知阿育當作王。數修敬其母。其母亦重餉婆羅門。若子作王者師當一切善得吉利。盡形供養。時頻頭羅王邊國德叉尸羅反。時王語阿育。汝將四兵眾伐彼國。王子去時都不與兵甲。時從者白王子言。今往伐彼國。無有軍仗云何得平。阿育言。我若為王。善根果報者兵甲自然來應。發是語時。尋聲地開兵甲從地而出。即將四兵往伐彼國。時彼諸國人民聞阿育來。即平治道路莊飾城郭。執持吉瓶之水及種種供養奉迎王子。而作是言。我等不反大王及阿育王子。然諸臣輩不利我等。是故違背圣化。即以種種供養王子請入城邑。平此國已。又使至伐佉沙國。時彼二大力士為王平治道路。諸天宣令。阿育當王此天下。汝等勿興逆意。彼國王即便降伏。如是乃至平此天下至于海際。時父王得重疾。王語諸臣。吾今欲立修師摩為王。令阿育往至彼國。時諸臣欲令阿育作王。以黃物涂阿育體及面手腳已。諸臣白王言。阿育王子今得重疾。諸臣即便莊嚴阿育將至王所。今且立此子為王。我等后徐徐當立修師摩為王。時王聞此語甚以不喜。默不對。時阿育心念口言。我應正得王位。諸天自然來以水灌我頂素繒系首。時王見此相貌極生愁惱。即便命終。阿育王如禮法殯父王已。即立阿[少/兔]樓陀為大臣。時修師摩王子。聞父崩背今立阿育為王。心生不忍。即集諸兵而來伐阿育。阿育王四門中。二門安二力士。第三門安大臣。自守東門。時阿[少/兔]樓陀大機關木象。又作阿育王形像。即騎象安置東門外。又作無煙火坑以物覆之。修師摩既來到。阿[少/兔]樓陀大臣語修師摩王子。欲作王者。阿育在東門。可往伐之。能得此王者自然得作王。時彼王子即趣東門。即墮火坑便即死亡。有一大力士。名曰跋陀申陀。聞修師摩終亡厭世。將無數眷屬于佛法中出家學道得阿羅漢。時諸臣輩我等共立阿育為王。故輕慢于王不行君臣之禮。王亦自知諸臣輕慢于我。時王語諸臣曰。汝等可伐華果之樹殖于刺棘。諸臣答曰。未嘗見聞卻除華果而殖刺樹。而應除伐刺棘樹而殖果實。乃至二三敕令伐。彼亦不從。爾時國王忿諸大臣。即持利劍殺五百大臣。又時王將婇女眷屬出外園中游戲。見一無憂樹華極敷盛。王見此華樹與我同名。心懷歡喜。王形體丑陋皮膚粗澀。諸婇女輩心不愛王。憎惡王故以手毀折無憂樹華。王從眠覺見無憂樹華狼藉在地心生忿怒系諸婇女以火燒殺。王行暴惡故曰暴惡阿育王。時阿[少/兔]樓陀大臣白王言。王不應為是法。云何以手自殺人諸臣婇女。王今當立屠殺之人。應有可殺以付彼人。王即宣教立屠殺者。彼有一山。名曰耆梨。中有一織師家。織師有一子。亦名耆梨。兇惡撾打系縛小男小女。及捕水陸之生。乃至拒逆父母。是故世人傳云兇惡耆梨子。時王使語彼。汝能為王斬諸兇人不。彼答曰。一切閻浮提有罪者。我能凈除。況復此一方。時彼使輩還啟王言。彼人已得。王言。覓將來耶。諸使呼彼。答曰。小忍。先奉辭父母具說上事。父母言。子不應行是事。如是三敕。彼生不仁之心。即便殺父母已。然后乃至。諸使問曰。何以經久不速來耶。時彼兇惡具說上事。以具啟王。王即敕彼。我所有罪人事應至死。汝當知之。彼啟王言。為我作舍。王為作舍極為端嚴。唯開一門亦極精嚴。于其中間作治罪之法。狀如地獄。彼兇惡人啟王乞愿。若人來入此中者不復得出。王答言。當以與愿。彼諸屠主。往詣寺中聽諸比丘說地獄事。時有比丘誦地獄經。有眾生生地獄者。以熱鐵鉗鉗開其口。以熱鐵丸著其口中。次融銅灌口復以鐵斧斬截其體。次復杻械枷鎖撿系其身。次復火車爐炭。次復鐵鑊。次復灰河。次復刀山劍樹。具如五天使經所說。彼屠主具聞比丘說是諸事。開其住處。所作治罪之法如彼所說。案此法則而治罪人。又一商主入海十年。采諸重寶還到本鄉。道中值五百群賊殺于商主。商主之子見父死及失寶物。厭世出家游行諸國。次至巴連弗邑。過此夜已晨朝著衣持缽入城乞食。誤入屠殺舍中。時彼比丘遙見舍里火車爐炭等。治諸眾生。如地獄中。尋生恐怖衣毛皆豎。便欲出門。時兇惡主即往執彼比丘言。入此中者無有得出。汝今此死。比丘聞說心生悲毒泣淚滿目。兇主問曰。汝云何如小兒啼。爾時比丘以偈答曰
我不恐畏死 志愿求解脫
所求不成果 是故我啼泣
人身極難得 出家亦復然
遇釋師子王 自今不重睹
爾時兇主語比丘曰。汝今必死。何所憂惱。比丘復以哀言答云。乞我少時生命可至一月。彼兇不聽。如是日數減止七日。彼即聽許。時此比丘知將死不久。勇猛精進坐禪息心。終不能得道。至于七日。時王宮內人有事至死。送付兇惡之人令治其罪。兇惡將是女人著臼中。以杵搗之令成碎末。時比丘見是事極厭惡此身。嗚呼苦哉。我不久亦當如是。而說偈言
嗚呼大悲師 演說正妙法
此身如聚沫 于義無有實
向者美色女 今將何所在
生死極可舍 愚人而貪著
系心緣彼處 今當脫鎖木
令度三有苦 畢竟不復生
如是勤方便 專精修佛法
斷除一切結 得成阿羅漢
時彼兇惡人語此比丘期限已盡。比丘問曰。我不解爾之所說。彼兇答曰。先期七日。今既已滿。比丘以偈答曰
我心得解脫 無明大黑闇
斷除諸有蓋 以殺煩惱賊
惠日今已出 鑒察心意識
明了見生死 今者愍人時
隨順諸圣法 我今此身骸
任汝之所為 無復有吝惜
爾時彼兇惡主執彼比丘著鐵鑊油中。足與薪火火終不然。假使然者或復不熱。兇主見火不然。打拍使者而自然火。火即猛盛。久久見開鐵鑊蓋見彼比丘。鐵鑊中蓮華上坐。生希有心即啟國王。王即便嚴駕將無量眾來看比丘時。彼比丘調伏時至。即身升虛空猶如雁王。示種種變化。如偈所說
王見是比丘 身升在虛空
心懷大歡喜 合掌觀彼圣
我今有所白 意中所不解
形體無異人 神通未曾有
為我分別說 修習何等法
令汝得清凈 為我廣敷演
令得勝妙法 我了法相已
為汝作弟子 畢竟無有悔
時彼比丘而作是念。我今伏是王。多有所導。攝持佛法。當廣分布如來舍利安樂無量眾生。于此閻浮提盡令信三寶。以是因緣故自顯其德。時阿育王聞彼比丘所說。自于佛所生大敬信。又白比丘言。佛未滅度時何所記設。比丘答言。佛記大王。于我滅后過百歲之時。于巴連弗邑有三億家。彼國有王。名曰阿育。當王此閻浮提為轉輪王正法治化。又復宣布我舍利。于閻浮提立八萬四千塔。佛如是記大王。然大王今造此大地獄殺害無量民人。王應慈念一切眾生施其無畏令得安隱。時彼阿育王于佛所極生敬信。合掌向比丘作禮。我得大罪今向比丘懺悔。我之所作甚為不可。愿受我懺勿復責我愚人。今復歸命。時彼比丘度阿育王已乘空而化。時王從彼地獄出。兇惡白王言。王不復得去。王曰。汝今欲殺我耶。彼曰。如是。王曰。誰先入此中。答曰。我是。王曰。若然者汝先應取死。王即敕人將此兇惡主。著作膠舍里以火燒之。又敕壞此地獄施眾生無畏
又雜阿含經云。阿育王言。我今先當供養所覺菩提之樹。然后香美飲食施設于僧。敕諸臣唱令國界。王今舍十萬兩金布施眾僧。千甕香湯灌溉菩提樹。集諸五眾。時王子名曰拘那羅。在左右邊舉二指而不言說。意欲二倍供養。大眾見之皆盡發笑。王亦發笑而語言。嗚呼王子乃有增益功德供養。王復言。我復以三十萬兩金供養眾僧。復加千甕香湯洗浴菩提樹。時王子復舉四指。意在四倍。時王嗔恚語諸臣曰。誰教王子作是事與我興競。臣啟王言。誰敢與王興競然王子聰慧利根增益功德。故作是事耳。時王右顧視王子。白上座耶舍曰。除我庫藏之物。余一切物閻浮提夫人婇女諸臣眷屬及我拘那羅子。皆悉布施賢圣眾僧。唱令國界集諸比丘眾。而說偈言
除生庫藏物 夫人及婇女
臣民一切眾 布施賢圣僧
我身及王子 亦復悉舍與
時王上座及比丘僧。以甕香湯洗浴菩提樹。時菩提樹倍復嚴好增長茂盛。以偈頌曰
王浴菩提樹 無上之所覺
樹增于茂盛 柯條葉柔軟
時王及諸群臣生大歡喜。時王洗浴菩提樹已。次復供養眾僧。時彼上座耶舍語王言。大王。今有大比丘僧集。當發淳信心供養。時王從上至下自手供養。復以三衣并四億萬兩珍寶嚫五部眾。嚫愿已復以四十億萬兩珍寶贖取閻浮提宮人婇女及太子群臣。阿育所作功德無量如是
又雜阿含經云。阿育王問諸比丘言。誰于如來法中行大布施諸比丘白言。給孤獨長者最行大施。王復問曰。彼施幾許寶物。比丘答曰。以億千金。王聞是已。彼長者尚能舍億千金。我今為王。何緣復以億千金施。當以億百千金施。時王起八萬四千佛塔。于彼一一塔中復施百千金。復作五歲大會。會有三百千比丘。用三百億金供養于彼。彼眾中第一分是阿羅漢。第二分是學人。第三分是真實凡夫。除私庫藏此閻浮提夫人婇女。太子大臣施與圣僧。四十億金還贖取。如是計較用九十六億千金。乃至王得病欲以滿億百千金作功德。今愿不得滿足。便就后世。時計較前后所施金銀珍寶。唯減四億未滿。王即辦諸珍寶送與雞雀寺中。法益之子名三波提為太子。諸臣等啟太子言。大王將終不久。今以此珍寶送與寺中。今庫藏財寶已竭。諸王法以物為尊。太子今宜斷之。勿使大王用之。時大王自知索諸物不復能得。所食金器送與寺中。時太子令斷金器。敕以銀器。王食已復送寺中。又斷銀器給以銅器。王亦送寺中。又斷銅器給以瓦器。時大王手中有半阿摩勒果。悲淚告諸大臣。今誰為地主。時諸臣啟白大王。王為地主。王即說偈答曰
汝等護我心 何假虛妄語
我今坐王位 不復得自在
阿摩勒半果 今在于我手
此即是我物 于是得自在
嗚呼尊富貴 可厭可棄舍
先領閻浮提 今一旦貧至
如殑伽駛流 一逝而不返
富貴亦復然 逝者不復還
時阿育王呼侍者言。汝今憶我恩養。汝持此半阿摩勒果送雞雀寺中作我意。禮拜諸比丘僧足。白言。阿育王問訊諸大眾。我是阿育王領此閻浮提。閻浮提是我所有。今者頓盡無有財寶布施眾僧。于一切財而不得自在。今唯此半阿摩勒果我得自由。此是最后布施檀波羅蜜。哀愍我故納受此施。令我得供養僧福。時彼使者受王敕已。即持此半果至雞雀寺中。至上座前五體投地作禮。長跪合掌具向上座說前王教。時彼上座告諸大眾。誰聞是語而不厭世。時彼上座令此半果一切眾僧得其分食。即教令研磨著石榴羹中行已。眾僧一切皆得周遍。時王復問傍臣曰。誰是閻浮提王臣答王言。大王是也。時王從臥起而坐顧望四方。合掌作禮念諸佛德。心念口言。我今復以此閻浮提施與三寶。隨意用之。時王以此語盡書紙上而封緘之。以齒印印之。作是事畢便即就盡。爾時太子臣民葬送王已。諸臣欲立太子紹王位中有大臣。名曰阿[少/兔]羅陀。語諸臣曰。不得立太子為王。大王在時愿滿十萬億金作諸功德。唯減四億不滿十萬以是故今舍閻浮提施與三寶欲令滿足。今是大地屬于三寶。云何而立為王。時諸臣聞已即送四億諸金送與寺中。即便立法益之子為王。名三波提
頌曰
睿業澄暉 宿祐因凈 七寶來投
千子威并 十善御宇 四洲歸正
無思不愜 有意斯盛 秉式康衢
昆蟲養性 八萬增壽 四八光瑩
鬼神翊衛 不言而令 樂哉至矣
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