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3章

  • 法苑珠林
  • 道世
  • 4902字
  • 2015-11-27 16:45:20

變化篇第二十五 眠夢篇第二十六

變化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 通變部 厭欲部

述意部第一

夫圣人之用。玄通無礙。致感多方。不可作一途求。不可以一理推。故粗以粗應。細以細應。粗細隨機理固然矣。所以放大光明現諸神變者。此應十方諸大菩薩將紹尊位者耳。若處俗接粗按邪歸正者。復須隨緣通變量稱物情。不可以妙理通寤指事。而變現不思議之形質。用遮不思議之頑見也。譬圣人亦入鹿馬而度脫之。當在鹿馬。豈同于鹿馬哉若不異于鹿馬。應時常流不待此神變明矣

通變部第二

如華嚴經云。佛子。如一如來一化身轉。如是等不可說譬喻法輪云。一切法界虛空界等世界。悉以毛端周遍度量。一一毛端處。于念念中化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身。乃至盡未來際劫。一一化佛身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頭。一一頭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舌。一一舌出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音聲。一一音聲說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修多羅。一一修多羅說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法。一一法中說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句身味身。復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劫說異句身味身音聲充滿法界。一切眾生無不聞者。盡未來際常轉法輪。如來音聲無異無斷不可窮盡。是為一切諸佛大力那羅延幢佛所住法

又華嚴經云。一切諸佛悉有八種微妙音聲。一一音聲悉有五百妙音聲眷屬。不可稱數百千音聲以為莊嚴。無量無邊妙音聲伎樂皆悉清凈。普能演說一切諸佛正法義味。悉離恐怖安住無畏大師子吼。悉令一切法界一切眾生聞其音聲隨其本行種種善根皆令開解。是為一切諸佛最勝無上口業莊嚴

又處處經云。爾時佛笑。口中有五色光出者有五因緣。一欲令人有所問因所問有益故。二恐人言佛不知笑故。三為現口中光故。四笑諸不至誠故。五笑阿羅漢守空不得菩薩道。光還從頂上入者。當示后人大明故

又佛說心明經云。爾時世尊。為梵志乃笑。五色光從口出。照十方五趣之類。夫欲至人心喜令餓鬼飽。地獄痛息。畜生意開罪除。尋光來詣佛所。諸佛笑法皆有常瑞。若授菩薩決。遍照十方光從頂入。授緣覺決。光入面門。授聲聞決。光入肩斗。說生天事。光從臍入。說降人中。光從膝入。說趣三苦。光從足心入。諸佛之欣不以欲笑。不以嗔笑。不以癡笑不放逸笑。不利欲笑。不榮貴笑。不富饒笑。今佛普等愍傷群生。行大慈笑。無斯七也

又智度論云。如佛初轉法輪時。應持菩薩從他方來。欲量佛身上過虛空。無量佛剎至華上世界。見佛身如故。而說偈言

虛空無有邊  佛功德亦爾

設欲量佛身  唐勞不能盡

上過虛空界  無量諸佛土

見釋師子身  如故而不異

佛身如金山  演出大光明

相好自莊嚴  猶如春華敷

又處處經云。佛在世時。諸天鬼神龍人民皆到佛所。聽經數百千重。前后皆見佛面。所以者何。佛前世時言語無前后故。是故無不見佛面者。人臥皆隨佛所首。向佛尊故

厭欲部第三

如大莊嚴法門經云。爾時王舍城中有淫女。女名金色。光明威德。彼女宿世善根因緣。形貌端正眾相具足。身真金色光明照曜。容儀媚麗世所希有。神慧聰敏辯才無礙。音辭清妙深邃柔軟。言常含笑。隨所行處皆金光照。所著衣服亦皆金色。一切人眾見者系心愛著無舍。隨所游處皆悉隨從。有長者子。名上威德。為欲樂故多與財寶。共相要契。車乘莊嚴。往詣園林。爾時金色女宿緣冥感。為文殊師利化令入道。神變自在故。以頭枕彼威德膝上而睡。即以神力于其臥處現為死相。膖脹臭爛難可附近。須臾腹破肝腸剖裂。五藏露現臭穢可惡。大小便道流溢不凈。諸根肢節蠅蛆唼食。不可稱說。時長者子見此死尸。生大恐怖身毛皆豎。而作是念。我今無救。遍觀四方無歸依處。倍增怖畏發大怖聲彼長者子二因緣故。生大怖畏。一昔所未見如是惡事。是故生怖。二大眾知我與彼同來。在此而今忽死。謂我故殺。阿阇世王不鑒此理橫見加戮。是故生怖。時長者子獨于此林不見一人。一切凡圣誰能救者。彼長者子過去善根雖熟。以不聞見文殊共金色女所說法故。文殊師利即以神力。令諸樹林悉說偈言。長者子聞已心大歡喜。深自慶幸。舍棄死尸從林而出。即往佛所具說怖緣。爾時佛告長者子。汝莫憂怖。我當施汝一切無畏。汝歸佛者一切無怖。長者白佛。一切怖畏從何而生。佛言。從貪嗔癡因緣故。畏當知一切諸。怖無主無作無有執者。汝先欲覺今何所在。長者子言。此中所見好色惡覺。凡夫貪著。于圣法中無如是事。于是佛為種種方便說法。時長者子得順法忍。時金色女知長者子受教化已。莊嚴五百馬車前后圍繞。來詣佛所卻住一面

爾時文殊問長者子言。汝識此妹不。長者子言。我今實識。文殊師利言。汝云何識。時長者子。即向文殊。而說偈言

見色如水沫  諸受悉如泡

觀想同陽焰  如是我識彼

見行如芭蕉  知識猶如幻

女名假施設  如是我識彼

身無覺如木  亦如草瓦礫

心則不可見  如是我識彼

諸凡夫如醉  顛倒生惡覺

智者所不染  如是我識彼

如彼林中尸  臭爛惡不凈

身體性如是  如是我識彼

過去本不滅  未來亦不生

現在不暫住  如是我識彼

文殊當善聽  彼恩難可報

我本多貪欲  見不凈解脫

彼身實不死  為化我現死

愍眾故示現  誰見不發心

如是貪嗔癡  及一切煩惱

如是體法性  善哉甚微妙

爾時佛告阿難。此金色女上威德男。已于過去教化。令發菩提。今更聞法得順法忍。此金色女。于當來世過九十百千劫。當得作佛。號曰寶光如來。威德長者。于寶光佛所。得菩薩身。名曰德光。寶光滅后當得作佛。號曰寶焰如來

又觀佛三昧經云。佛告阿難。我昔夏安居時。波羅柰國有一淫女。在樓上。名曰妙意。昔日于佛有緣。爾時世尊化三童子。年皆十五。面貌端正。勝諸世間一切人類。此女見已身心歡喜。白言。丈夫。我今此舍如功德天。富力自在眾寶莊嚴。我今以身及與奴婢。奉上丈夫可備灑掃。若能顧納隨我所愿。一切供給。無所愛惜作是語已。化人就床未及食頃。女前親近白言。丈夫愿遂我意。化人不違。隨己所欲。既附近已。一日一夜心不疲厭。至二日時愛心漸息。至三日時。白言丈夫可起飲食。化人即起。纏綿不已。女生厭悔白言。丈夫異人乃爾。化人告言。我先世法凡與女通。經十二日爾乃休息。女聞此語如人食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身體苦痛如被杵搗。至四日時如被車轢。至五日時如鐵丸入體。至六日時支節悉痛。如箭入心。女作念言。我聞人說。迦毗羅城。凈飯王子。身紫金色三十二相。愍諸盲冥救濟苦人。常在此城常行福度。放金色光濟一切人。今日何故不來救我。我從今日乃至壽終。終不貪色。寧與虎狼同處一穴。不貪色欲受此苦惱。化人亦嗔。咄弊惡婦女。廢我事業。我今共汝合體一處。不如早死。父母宗親若來覓者。何處自藏。我寧經死不堪恥辱。女言。弊物我不用。爾欲死隨意。是時化人取刀刺頸。血流滂沱涂污女身。萎陀在地。女不能勝。二日青淤。三日膖脹。四日爛潰。五日漸爛。六日肉落。七日唯有臭骨。如膠如漆粘著女身。一切大小便利及諸惡蟲。迸血諸膿涂漫女身。女極惡厭而不得離。女發誓愿。若諸天神及與仙人。凈飯王子能免我苦。我持此舍一切珍寶以用給施。作是念時。佛將阿難難陀。帝釋在前。梵王在后。佛放常光照曜天地。一切大眾皆見如來詣此女樓。時女見佛心懷慚愧。藏骨無處。取諸白[疊*毛]纏裹臭尸。臭氣如故不可覆藏。女見世尊。為佛作禮。以慚愧故身映骨上。臭骨忽然在女背上。女極慚愧流淚而言。如來功德慈悲無量。若能令我離此苦者。愿為弟子心終不退。佛神力故臭骨不現。女大歡喜。為佛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所珍一切施佛。佛為祝愿梵音流暢。女聞祝愿心大歡喜。應時即得須陀洹道。五百侍女聞佛音聲。皆發無上菩提道心。無量梵眾見佛神變得無生忍。帝釋所將諸天有發菩提心者。有得阿那含者

又百緣經云。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長者婦。產一男兒。形貌極丑狀似惡鬼。有人見者舍之而去。年漸長大父母厭惡。驅令遠棄。乃至畜生。見此丑陋。尚懷怖懼。何況人類。又于一時。詣林采果以自存活。飛鳥走獸。無不怖走。絕跡無住。世尊慈念將諸比丘。到林欲度。見佛避走。佛以神力使不得去。時諸比丘在樹下跏趺系念。世尊化作丑陋人。執持應器盛滿中食。漸向丑人。形狀類己心懷喜悅。今此人者真是我伴。尋求共語同器而食。食已時彼化人忽然端正。丑陋問言。汝今何以忽然端正。化人答言。我食此食。以善心觀彼樹下坐禪比丘使我端正。丑陋聞已。尋復效之。尋得端正。心懷喜悅。即向化人深生信解。于是化人還復本形丑陋。見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前禮佛足卻坐一面。佛即為其種種說法得須陀洹果。即于佛前求索出家。佛告善來比丘。須發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時諸比丘見是事已。請佛為說宿本因緣。佛告比丘。乃往過去無量世中。有佛出世。號曰弗沙。在一樹下結跏趺坐。我及彌勒俱為菩薩到彼佛所種種供養。而翹一足。于七日中說偈贊佛

天上世間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有

世界所有悉能見  無有能及如佛者

爾時菩薩說此偈已。時彼山中有一鬼神。作丑陋形來恐怖我。我以神力令彼行處懸崖崄岨不能得過。時彼山神即作是念。我以惡心恐怖他故。令我今者行處崄難不可得過。今當往彼懺悔先罪。作是念已。尋即往詣。懺悔訖已發愿而去。佛告比丘。欲知彼山神恐怖我故。五百世中形體丑陋見者驚走。由彼懺悔故今遭值我出家得道。比丘聞已歡喜奉行

頌曰

大圣神變  隨事開曚  含英秀發

開寤相應  服以邪道  化現神通

隱顯利物  乃軌高蹤  群生息謗

感寤興隆  潛運自在  見者生恭

罕逢斯圣  絕代靈籠  含生有福

遇此休功

感應緣(略引二十五驗) 通敘神化多種之變 周時有左慈能變 舌埵山有帝女能變 夏鯀及趙王如意變 魏襄王年中有女變 漢建平中有男子變 漢建安中有男子變 晉元康中有女變 晉惠懷時有男女變 漢景帝時有人變 漢宣帝時有雞變 晉太康年中有蟚蜞及蟹變 孔子于陳弦歌館中有鳀魚變 梁朝居士韋英妻梁氏嫁變 晉豫章郡吏易拔變 晉宜陽縣有女姓彭名娥變 晉太末縣吳道宗母變 晉復陽縣有牛變 炎帝之女變 諸傳雜記之變 秦時有江南亭廟神變 秦時南方有落民飛頭變 高陽氏同產夫婦變 魏時尋陽縣北山蠻人作術變 魏時清河宋士母因浴變

夫慈濟之道震古式瞻。通化之方由來難測。此是方外之大圣。非是域中之凡能。窮之不可原。究之不可盡。然凡圣雖別變化有同。良由智有淺深障有粗細。機有大小化有寬陜。蓋達生死之本。可以言變化矣。若依佛教明信因果。因緣相假方成變化。若據外俗未達大方。唯信緣起不賴因成。故千寶記云。天有五氣萬物化成。木精則仁。火精則禮。金精則義。水精則智。土精則恩。五氣盡純圣德備也。木濁則弱。火濁則淫。金濁則暴。水濁則貪。土濁則頑。五氣盡濁民之下也。中土多圣人。和氣所交也。絕域多怪物。異氣所產也。茍稟此氣必有此形。茍有此形必生此性。故食谷者智慧而文。食草者多力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憨而悍。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氣者神明而長壽。不食者不死而神。大腰無雄細腰無雌。無雄外接無雌外育。三化之蟲先孕后交。兼愛之獸自為牡牝。寄生因夫高木。女蘿托乎伏苓。木株于土。萍植于水。鳥排虛而飛。獸蹠實而走。蟲土閉而蟄。魚淵潛而處。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本乎時者親旁則各從其類也。千歲之雉入海為蜃。百年之雀入江為蛤。千歲龜黿能與人語。千歲之狐起為美女。千歲之蛇斷而復續。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數之至也。春分之日鷹變為鳩。秋分之日鳩變為鷹。時之化也。故腐草之為螢也。朽葦之為蛬也。稻之為[加/蟲]也。麥之為蛺蝶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存焉。此自無知而化為有知。而氣易也。鶴之為獐也。蛇之為鱉也。蛬之為蝦也。不失其血氣而形性變也。若此之類不可勝論。應變而動。是謂順常。茍錯其方則為妖眚。故下體生于上氣之反者也。人生獸獸生人。氣之亂者也。男化為女。女化為男。氣之質者也。魯牛哀得疾七日而化為虎。形體變易爪牙施張。其兄將入。搏而食之。當其為人不知將為虎。當其為虎不知當為人故。晉太康中。陳留阮士。禽傷于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已而雙虺成于鼻中。元康中歷陽紀元載。客食道龜。已而成瘕。醫以藥攻之。下龜子數升。大如小錢。頭足[穀-禾+卵]備文甲皆具。唯中藥已死。夫嗅非化育之氣。鼻非胎孕子所。亨道非物之具。從此觀之。萬物之生死也。與其變化也。非通神之思。雖求諸己惡識所自來。然朽草之為螢由乎腐也。麥之為蛺蠂由乎濕也。爾則萬物之變皆有由也。農夫止麥之化者。漚之以灰。圣人理萬物之化者。濟之以道。其與不然乎。今所覺事者。固未足以究其變化之極也。此乃由眾生本識雜業熏成。因種既熟緣假外形。情與非情隨緣興變。若先無種縱遇其緣。緣疏力弱亦未能獨變故。因假緣故。種不獨成緣假因故。緣不獨辦。因緣和合。力用相齊。萬類由生。一非能建。庶將來哲。豈猜余卜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嘉定区| 鹤峰县| 日照市| 醴陵市| 康马县| 沙河市| 长葛市| 宜都市| 宁明县| 阳春市| 大关县| 凤山市| 关岭| 盐津县| 获嘉县| 巴彦淖尔市| 益阳市| 庆云县| 芒康县| 铅山县| 阜阳市| 手游| 慈利县| 枞阳县| 屯门区| 商城县| 出国| 万盛区| 逊克县| 皋兰县| 屯留县| 年辖:市辖区| 微博| 海城市| 兴山县| 寿光市| 剑川县| 睢宁县| 剑阁县|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