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
占城、古越裳地也。秦、林邑。漢、象林。及區連殺縣令,自立稱林邑王,數世中絶。外甥范熊代之,子逸嗣,逸死,奴文簒立。
【《梁書》曰:文本夷帥范稚家奴,嘗牧羊山澗,得醴魚二,化而為鐵,因以鑄刀,刀成,文向石呪曰:若所石破者,文當王此國。因斫石,如斷芻槀,文心異之。范稚嘗使之商賈至林邑,因教林邑王作宮室,及兵車器械,王寵任之,后乃讒王,諸子各奔余國,及王死,無嗣,文偽于鄰國迓王子,置毒漿中殺之,脅國人而自立。】
永和間襲破日南,殺其守夏侯,覽以尸祭天,屯日南久之。
【《梁書》曰:夏侯覽為太守,侵刻尤甚,林邑貪日南地肥沃,常欲畧有之。因民之怨,遂舉兵襲日南,殺覽,以其尸祭天,留三年乃還。交州刺史朱藩遣劉雄戌日南,文復屠滅之,遣使告藩,愿以日南北境橫山為界,藩不許,遣陶緩討之,文歸林邑,尋復屯日南。】
文死,子佛嗣,屢為晉兵所破,然亦世為交南患。
【《梁書》曰:佛立猶屯日南,征西將軍桓溫遣滕峻灌邃帥交廣兵討之,佛嬰城固,守畯盛兵于前邃帥勁卒自后踰壘而入,佛眾驚潰,追至林邑,佛乃請降,升平。初復為寇,暴刺史溫放之討,破之。
隆安三年,佛孫須逹復冦日南,執太守靈源,又寇九徳,執太守曹炳,交址太守杜瑗遣鄧逸擊破之,即以瑗為刺史。
義熈三年,須逹復寇日南,殺長史瑗遣阮斐討破之,斬獲甚眾。
九年,須逹復冦九真,行郡事,杜慧期與戰,斬其息及,生俘百余人,自瑗卒后,林邑無歳不冦日南諸郡,殺傷甚多,交州遂致虛弱。】
至孫文敵,為扶南所殺,大臣范諸農平其亂,自立為王,傳子陽邁。宋永初時遣使來貢。
【《南史》曰:陽邁初在孕,其母夢生兒,有人以金席藉之,其色光麗。夷人謂金之精為陽,邁若中國云紫磨者,因以為名。】
其后叛服靡常,交州刺史檀和之將兵擊之,深入其境,。
齊、梁亦通使往來。
隋時為大將劉方所破。
【《北史》曰:仁壽末上遣大將軍劉方擊之王梵志乗巨象戰方軍不利方多掘小坑草覆其上與戰偽北梵志逐之其象陷大破之入其郡獲其廟主十八枚皆鑄金蓋其國有十八世方班師梵志復其故地】
至唐而范始滅,國人立其姑子諸葛地,更號環王。元和初都護張丹擊走之。徙國于占,占城之名,所自始也。
宋時襲破真臘。
【《文獻通考》曰:閩人有泛海之吉陽軍者,飄至占城,見其國與真臘乗象以戰,無大勝負,乃說王騎戰,教之弓弩騎射。王大恱,具舟送之,吉陽厚赍,隨以買馬,得數十匹以戰大克。】
后真臘大舉復讎,俘殺幾盡,更立真臘人主之。
元世祖詔降虎符,授榮祿大夫占城郡王,即其地,立省撫安之然。
竟負固,大軍南討,國王戰敗,逃遁然,不果,降明。興髙皇帝賜占城國璽、書。國王阿荅阿者遣使朝貢,蓋從此,始歸款矣。
四年王為安南所苦,奉表乞賜兵器、樂人俾安南知我為聲教,所被不敢輒欺負。上憐之,報曰:兩國既共內附,豈宜擅兵相攻?業詔安南,無開疆釁兵器,不爾吝,但以安南,故賜爾,是助爾構兵也。
樂有聲律、方言各異。中國人不可遣爾。國人能習華語者,來習肄十六年,遣子入賀圣節。
永樂改元,遣使告諭即位。其王占巴的頼奉金葉表來貢,上使行人蔣賓王樞往報之,賜金綺有差且勅安南毋相侵掠,從來請也。
四年,遣中貴馬彬,諭以共伐安南,詔粵東諸將繕兵甲,由海道與占城會,賜占城王鍍金銀印、他物甚侈,王出兵助征。
【《廣通志》曰:復遣太監王貴通赍勅往勞賜金幣】
五年,奏言克復安南所侵地,獻俘貢方物。上下詔褒美。
數年間,屢遣使來貢,悉厚答之。至命中貴彬護其使臣以歸。
十三年,兵部尚書陳洽馳奏,初討安南時,占城王雖聽命出征,然實懐二心,愆期不進,又以金帛戰象資季擴,季擴以黎蒼女遺之,復約陳翁挺侵升華府所隸地,罪下季擴一等耳。請發兵征之,上以交趾初平,不欲窮兵逺夷,遣使諭王,歸我侵地,其后三年一朝貢,詔使亦間往不絶。
【吳恵日記云:正統六年,奉使占城王遣頭目迎詔,笳鼔填咽,旌麾〈目奄〉靄,〈迭毛〉衣椎髻,前奔馳至行宮設宴,王乗象迓于國門,帳列戈戟,以羣象為衛。既宣詔,稽首受命,上元夜請賞煙火、爇沉香、燃火樹,盛陳樂舞,民多裸袒、士著苧衣。】
景泰末,王摩訶貴殂。
天順初年,弟盤羅悅馳使請封,命給事中江彤行人劉寅之持冊往,王亦遣使來謝云。
成化中,王茶全為交趾所破,嗣王徙居赤坎邦,遣使請封如故事。而安南陪臣據其故都,詭稱占城王迎詔,使臣馮乂誤謂真王也,持封冊給之。嗣王古來航海奔廣州投訴,更以來朝為辭,督臣屠滽命叅議姜英核其事時安南納叛將而助之虐申言古來不當嗣,滽從僉議謂:冊印元有古來名,宜王其地,具疏以聞,仍移檄安南道之順逆,安南亦不敢大肆其狼噬,乃選官軍二千,令東筦商人張宣護送古來還國。
弘治十八年,古來卒,沙古卜洛嗣。
正徳五年奉詔,冊封者給事中李貫行人劉廷瑞也。
十二年,來朝。
嘉靖二十一年,再至云。
其俗果于戰鬬,尚釋教,王冠三山金花玲瓏冠,披錦帔,著玳瑁履,腰束八寳方帶,出游乗象或黃犢車,一人持檳榔盤,前導從者十余軰,各執弓矢刀鎗。
【《梁書》曰:王著法服,加瓔珞,如佛像之飾,出則乗象,吹螺擊鼔,罩吉貝,傘以吉貝為幡旗。】
民望之膜拜一而止。臣茭葉冠,男蓬頭。【《宋史》曰:撮發為髻,散發余髾于后。】女后椎結。
居處為閣,名曰:干闌。門戶皆北向,民居茅茨,不得踰三尺,
衣紫衣。【《梁書》曰:男女皆以橫幅、吉貝繞腰以下,謂之干漫。】僣玄黃者論死,椰葉為席,以麝涂身。山牛不任耕耨,但殺以祭鬼,令巫祝之曰:阿羅和敎他,早托生也。
正月一日牽象周行所居之地,然后驅逐出郭,謂之逐邪。四月游船,十一月望日為冬至,所部各獻方物。十二月望日,城外縛木為塔,以衣服香藥置塔上,焚之祭天。
釀酒甕中俟熟。賓主繞甕坐,筒而吸,且吸且注水,味盡而止。【《星槎勝覽》曰:非至午不起,非至子不睡。見月則歌舞為樂。】
無紙筆,以羊皮搥薄,削竹為筆,蘸白灰書字。【《南史》曰:書樹葉為紙】或擊鼔以警眾、吹蠡以即戎;古稱,歳時采生人膽入酒飲之,又以浴身,謂之通身是膽也。
嫁娶必用八月。女先求男,同姓還相婚,姻使婆羅門引壻見,婦握手相付囑曰:吉利、吉利。
【《北史》曰:婚媾令媒者,赍金銀、釧酒二壺、魚數頭至女家,于是擇日,夫家會親賓,歌舞相對,女家請一婆羅門,送女至男家,壻盥手,因牽女授之。】
喪用火葬,以器乗余骨,沉之。
【《隋書》曰:王死七日而葬。百官三日,庶人一日。皆以凾盛尸,鼔舞導,從輿至水,次積薪焚之。收其余骨,王則內金罌中,沉之于海;有官者以銅罌,庶人以瓦送之于江。男女皆截發,隨喪至水,次盡哀而止。歸則不哭。毎七日然香、散花,復哭盡哀。盡七七而罷。】
王在位三十年,即入山茹素受戒,曰:我不道,當充虎狼食或病死,從此國事不得復相關。傳子攝國,期年得無恙,復入為王,國人呼為:芳嚟馬恰剌札焉。
【《唐書》曰:呼王為陽滿,王妻為陀陽河熊,大子為阿長逋,宰相為婆漫地。
《隋書》曰:尊官有二,其一曰西那婆帝,其二曰薩婆地歌;
其屬官三等,其一曰倫多姓,次歌倫致地,次乙他伽蘭;
外官分為二百余部,其長官曰弗羅,次曰可輪,如牧宰之差也。】
形勝名跡
金山【在林邑,故國。《梁書》曰:石皆赤色其中生金金夜則出飛狀如螢火】
鴉候山【《元史》曰:唐人曽延來言,國主逃于大州西北,鴉候山,聚兵三千余,集他郡兵,未至,不日將與官兵交戰,諜者云。國主實在鴉候山。】
不勞山【在林邑浦外《唐書》曰:有罪者使象踐之或送不勞山令自死】赤坎山【占城王為交趾所逼徙居于此】
伽〈亻南〉貌山
區栗城【《南齊書》曰:區栗城,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
木城【《元史》曰:官軍依海岸屯駐占城,兵治木城四面,約二十余里,起樓棚,立回回三梢炮百余座,又木城西十里,建行宮。】
半山塔【元行省嘗屯兵于此】
羅灣【即占城港口】
物產
金【即金山所出者《南齊書》曰:金汁流出于浦事尼干道,鑄金銀人像,大十圍】
銀【《元史》曰:遣其舅奉國王信物,大銀三錠、小銀五十七錠、碎銀一甕,為質歸款,又獻金葉九節標槍。曰:國王病未能進,先使持其槍來,以見誠意。】
錫【見《吾學編》】鐵【見《宋史》】
寶母【原化記魏生得一美石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也每月望設壇海邊置石其上可得美珠《一統志》載為占城產】
澄水珠【《宣室志》曰:嚴生得一珠,胡人云:此清水珠,置濁流,則渙然澄徹。《一統志》載,為占城產。】
火珠【舊《唐書》曰:范頭黎獻火珠,大如雞卵,圓白皎潔,光照數丈,狀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蒸之則火燃。】
琥珀【《華夷考》曰:林邑多琥珀。琥珀在地,其上及傍不生草木,深者或八九尺,大如斛,屑去皮成焉。初如桃膠,凝成乃堅。】
水精【一名水玉,太康四年,林邑王獻紫水精唾壺一口,青白水精唾壺二口。】
貝齒【《本草》曰:貝子,一名貝齒,生東海。《梁書》云:占城所出。】
菩薩石【周顯徳中《入貢談苑》曰:色瑩白,若水晶類,日光射之,有五色,如佛頂圓光。】
犀角【夷人謂之黑暗。宋及本朝充貢
《吾學編》曰:占城犀角、象牙最多。犀大者,八百斤,獨角。在鼻端,長者可尺五寸。】
象牙【夷人謂之白暗宋及本朝充貢】
瑇瑁【見《梁書》】
奇楠香【諸國出者,惟占城為佳。本朝充貢。
《星槎勝覽》曰:棋楠香,在一山所產,酋長禁民不得采取,犯者斷手足。
《吾學編》名伽南香】
沉香【《梁史》曰:沉木香者,土人斫斷,積以歳年,朽爛而心節獨在,置水中則沉,故名沉香。】
檀香【佛家謂之旃檀。宋及本朝,占城以之充貢。
《圖經》曰:檀香,凡數種,有黃、白、紫之異。
《古今注》曰:紫旃木,出林邑。亦謂紫檀也。】
龍腦香【《酉陽雜俎》云:樹髙八九丈,可六七尺圍,葉圓而背白,樹有肥瘦,形似松脂,作杉木氣,干脂謂之龍腦香,清脂謂之波律膏。】
麝香【《唐書》曰:以麝涂身,日再涂再澡。
《華夷考》曰:似麞而小,其香正在陰前,皮內別有膜裹之,春分取之,生者益良。一說香有三種,第一夏食蟲多,至寒,香滿,入春急痛,自以爪剔出之,落處草木皆焦;其次,臍香,乃捕得殺取者;又次,心結香,麝被獸逐,狂走,顛墜崖谷而斃,破心,見血流出,作塊者是。】
乳香【宋時充貢。
《廣志》曰:即松木脂。有紫赤如櫻桃者,名乳香,蓋熏陸之類也。
《香譜》云:今以通明者為勝。】
降真香【本朝充貢。
《本草》曰:和諸雜香,燒煙直上天,召鶴盤旋其上。】
丁香【宋時充貢。
《本草》注曰:樹髙丈余,凌冬不凋,葉似櫟,而花圓細,色黃,子如丁,長四五分;紫色中,有粗大長寸許者,呼母丁香,擊之則順理而折。】
薔薇水【周時入貢《宋史》曰:灑水經歳香不歇俗呼為薔薇露】
猛火油【周時入貢《宋史》曰:得水愈熾國人用以水戰】
吉貝【《梁書》曰:樹名也。其華成時,如鵝毳,其緒紡以作布,亦染成五色,織為斑布。】
朝霞布【《唐書》曰:王妻服朝霞。又貞觀時,以之充貢。】
絲紋布【見《宋史》】白〈迭毛〉
布【《宋史》曰:無絲蠶以白〈迭毛〉布纒其胷,垂至于足】
貝多葉簟【貝多葉,長一尺五六寸,闊五寸許,葉形似琵琶而厚。人以此書字者也。織以為簟,宋時占城充貢。】
明角 烏角
黃蠟【見《宋史》】
硫黃【蘇木,陶隠居云:出林邑,色如鵝子,初出殻,名昆侖黃。見《宋史》。本朝充貢】
烏樠木【見《宋史》本朝充貢《星槎勝覽》曰:烏木降香,樵之為薪】
觀音竹【《吾學編》曰:如藤長丈八尺色黑如鐵一寸二三節】
谷【《宋史》曰:每歳稲熟,王自割一把,從者及婦女競割之,今漳人所有占粟,即占城種也。】
燕窩【《華夷考》曰:海燕,大如鳩,春回巢,于古巖、危壁葺壘,乃白海菜也。島夷伺其秋去,以修竿接鏟取而鬻之,謂之燕窩,宴品珍之。】
胡椒【宋時入貢】
檳榔【《唐書》曰:取檳榔瀋為酒宋時入貢】
椰【《南方草物狀》曰:昔林邑王與越王有故怨,遣俠客刺得其首,懸之于樹,俄化為椰子。林邑王憤之,剖為飲器,南人至今效之。當刺時,越王大醉,故其漿如酒云。】
波羅蜜【《瀛涯勝覽》曰:占城有果曰:波羅蜜狀如冬瓜,皮似荔枝,內有黃肉,大如雞子,味甘如蜜,中有子,似鵝腰子,炒食之,味如栗。】
海梧子【《酉陽雜俎》曰:樹與中國松同,但結實絶大,形如小栗,三角,肥甘,樽俎間,佳果也,出林邑。】
茴香【《圖經》曰:懷香子,亦名茴香,交廣諸番出,入藥用。番舶者,花頭如傘蓋,結實如麥而小,青色,宋時占城入貢。】
蓽澄茄【《本草》經曰:生佛誓國,似梧桐子及蔓荊子,微大,亦名毗陵茄子。按《宋史》占城王為交州所攻,奔于佛逝,即占城屬國也。】
荳蔲【見《宋史》按《宋史》載占城所產,又有甘蔗、蕉子、蓮子、麻豆之屬,茲不具悉。】
犀【《林邑記》曰:犀行過叢林,不通,開口,露齒前向,棘林自開。周顯徳中,占城獻云龍形通天犀。】
獅【《說文》曰:虓、獅子也。
《爾雅》曰:狻猊,如虥貓,食虎豹。
《宋史》《占城傳》曰:民獲獅、象,皆輸于王。】
象【酉陽曰:環王國野象成羣,一牡管牝三十余,國人養,馴者可令代樵。】
猩猩【見《唐書》】白猿【梁天監九年來獻】
白雉【《援神契》曰:周成王時,越裳獻白雉。】
秦吉鳥【《唐會要》曰:林邑國有結遼鳥,謂之吉了,能人語。
《華夷考》曰:如鸜鵒,黒色、丹咮、目下連。頂有深黃文,頂毛有縫,如人分發。能言,比鸚鵡尤慧。大抵鸚鵡,如兒女;吉了聲,則如丈夫。】
鸚鵡【《山經》曰: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舌似小兒,腳折前后各兩,扶南徼外出,五色者舊。
《唐書》曰:林邑獻五色鸚鵡。太宗異之。詔李百藥為賦。又獻白鸚鵡,精識辨慧,善于應答,太宗憫之,并付其使,令放還于林藪。】
山雞【異苑曰:山雞愛其毛映水則舞。
傅玄賦曰:惟南州之令鳥,兼坤維而體珍,被黃中之正色,敷文象以飾身。
占城宋時入貢】
歸飛【《水經注》曰:林邑城外,香桂成林,氣清澄煙,時禽異羽,翔集間,關兼比翼鳥,不比不飛,鳥名歸飛,鳴聲自呼。
《俞益期與韓豫章箋》曰:其背青、其腸赤、丹心外露,鳴情未逹、終日歸飛,飛不十千,路有萬里,何由歸哉。】
龜【《宋史》曰:官無資俸,但給龜魚充食。】
交易
賈舶扺岸,獻果幣于王,王設食待之,國人狠而狡,貿易往往不平,故往販者少,或謂取人膽者,非止獻王,亦以供象,洗目伺人于道,乗其不意,斫殺之,取膽以去,若彼人驚覺,則膽破不中用矣。置眾膽,煑釡中,華人膽輒居上,故必取華人膽為貴,五六月間,商人出必戒嚴。
暹羅【六坤】
暹羅在南海,古赤土及婆羅剎地也。以赤土,故后人訛為赤眉遺種。
隋大業二年,募能通絶域者,屯田主事常駿等,自南海郡乗舟使赤土,宣詔畢,為奏天竺樂曰:今是大國臣,非復曩赤土國矣。以鑄金為多,羅葉隠起成文,為表金函封之,遣子隨駿還報,此通中華之始也。
【《隋書》曰:王遣舶三十艘來迎。進金鏁以纜駿船,月余至都。遣子那邪迦送金盤貯香花,并鏡鑷金合二枚貯香油,金缾八收貯香水,白迭布四條、擬供盥洗。其日,那邪迦又將象二頭,持孔雀蓋以迎,并致金花金盤以藉詔函。男女百人奏蠡鼓,婆羅門二人導路,至王宮,駿等奉詔上閣王,以下皆坐。
宣詔訖。引駿等坐奏天竺樂,事畢,駿等還館,遣婆羅門就館,送食曰:飲食踈薄,愿大國意而食之。后數日請駿等入宴,前設兩床,床上并設草葉盤方一丈五尺,上有黃白紫赤四色之餅、牛、羊、魚、鱉、蝳蝐之肉百余品,延駿升床,從者坐于地席,各金鍾置酒,女樂迭奏,禮遣甚厚。尋遣那邪迦隨駿貢方物,并獻金芙蓉冠、龍腦香,令婆羅門以香花、奏蠡鼔送之。】
唐貞觀時,婆利羅剎與林邑使者偕來。
【《唐書》曰:婆利東,即羅剎也。常駿使赤土,遂通中國。】
其后分為暹與羅斛二國,暹瘠,土不宜耕稼,羅斛土平衍,而種多獲。暹取給焉。
元元貞初,暹遣使入貢,賜來使素金符佩之。
【《元史》曰:元貞元年,進金字表,欲朝廷遣使至其國,比表至已先遣使,蓋彼未之知也。使急追,詔使同往,以暹人與麻里予兒舊相讎殺,至是皆歸順,有旨諭暹人勿傷麻里予兒,以踐爾言。】
大徳三年,暹國主上言,父時朝廷嘗賜鞍轡、白馬及金縷衣,乞循故事以賜。帝以丞相言,彼小國而賜馬,恐其鄰祈,都軰譏議,朝廷竟賜金縷衣,不錫以馬。
迨至正間,暹降羅斛,遂稱暹羅斛。
洪武四年,國王叅烈昭毘牙遣使奉金葉表來朝。
七年,使臣沙里拔繼至,自言銜命來。王去秋八月壊舟烏豬洋,漂至南海,所余貢物,僅蘇木、降香、兠羅綿來獻,不敢自外于包茅。上訝其無表,詭言舟覆,而方物乃存必番商也,卻之。
【詔中書禮部曰:古者中國諸侯,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九州島之外,則每世一朝,所貢方物,不過表誠敬而已。髙麗稍近中國,頗有文物、禮樂,與他番異。是以命依三年一聘之禮,其它逺國,如占城、安南、西洋瑣里、爪哇、浡泥、三佛齊、暹羅斛、真臘等處新附國土,入貢既頻,勞費甚大,朕不欲也。令遵古典,不必頻煩,其移文使諸國知之。】
九年,國王哆啰祿遣其子昭祿,羣膺貢象及方物。下詔褒諭。賜暹羅國王印,自是始稱暹羅。從朝命也。
二十年再貢。二十八年,哆啰祿殂遣中使趙逹往祭,兼賜嗣王昭祿羣膺及妃,綺帛氁布有差。
永樂元年,遣使賀即位。
二年表貢方物。遣中使李興往勞賜文綺鈔帛
四年貢。使嗣至,表乞量衡式,許之,并賜《古今烈女傳》。是秋,國王遣使與琉球修好,遭風,漂舟入閩。守臣籍記方物以請,上謂李至剛曰:屬夷締盟,美事也,朕豈有利焉。鄉有善人,猶能救人于危,況朝廷統御天下哉?令有司給粟。俟便風導之去。
七年.使凡兩至,首春以祭仁孝皇后,秋九月更修職貢,厚報之。時南海叛民何八觀等,屯聚島外,竄入暹羅,至是使歸,兼諭國王,毋為逋逃主。
八年貢。使附送八觀等,還降勅嘉美。
十年冬貢
復至十三年,昭祿羣膺殂子三頼波磨札剌的頼嗣暹羅,于滿刺加夙鞭棰使之征輸惟命然。猶歳歳開兵,隙。
十七年。詔暹羅國王,俾與滿刺加平。
十八年。貢又至,遣中使楊敏,護其使還國,并報禮王。
十九年。春奉表謝侵滿剌加之罪;七月貢如常儀,蓋是歳使又兩至云。
二十一年。貢至,賜鈔幣如禮。
其后著令三載一貢。
至成化間,汀州士人謝文彬者,以販鹽下海,飄入暹羅,因仕其國,后充貢使,至留都,遇從子瓉,于途為織錦綺貿易事覺,下吏竟遣歸然。
成化后,大率六年一貢矣。
嘉靖三十二年,使至,貢白象及方物,途中白象已斃,遺象牙一枝,使者以珠寶飾之,置金盤內,并貯白象尾毛為信。
【《廣志》曰:象牙一枝,長八寸,首尾廂金,起花,牙首大五寸七分,鑲石榴子十顆,中鑲珍珠十顆,寶石四顆,尾大二寸,鑲金剛鑚一顆。】
上嘉其意、而禮遣之。
隆慶初年,東蠻牛【俗名放沙】求婚暹羅。暹羅拒之,峻東蠻牛恚甚,統沙外兵圍暹羅,破之,王自經死,虜其世子及中朝所賜印以歸,次子攝國,奉表請印曰:暹羅部領數十國非,天朝印不得調兵,上命給予。
【時鄭汝璧為禮部郎,白內閣,不知印文云何?
閣臣曰:第鑄暹羅國王印,予之可耳。
鄭曰:國初受封,未必即稱王,且篆文尺寸,或有未合,于彼不便;彼所存公移舊印文,固在也。宜檄粵東撫臣往取,循以給之。
內閣曰:然嗣取印文至,則都統使印也。遍考諸書,國王印是永樂所賜而耳。目刺謬若此,豈先朝佯為駕御之術耶?抑邇來在事者因更給而故殺其權耶?存之以俟知者。】
暹羅既敗,其后頗為東蠻牛所制。嗣王整兵,經武志在復讎。萬厯間東蠻牛復來,寇嗣王引兵迎擊之,殺其子。東蠻牛宵遁不敢,復窺暹羅。
暹羅新雄海外,遂移軍攻真蠟。真蠟降。從此,年年用兵,遂霸諸國矣。
比倭寇、朝鮮部議,遣材官諭諸屬國率夷兵攻夷,暹羅愿領所部,前驅自効,經畧都御史宋應昌,以聞會倭酋死,遯去不果行焉。其土下濕,氣候嵐熱,不齊民悉,樓居樓密,聨檳榔片藤,系之甚固,藉以藤席、竹簟寢處,其間王宮髙九丈余,以黃金為飾,雕縷八卦,備極弘麗。
【《隋書》《赤土傳》王居有門三重,每門圖畫飛仙菩薩之狀。懸金花鈴,旄王宮諸屋,悉是重閣。北戶、北面而坐,坐三重之榻。王榻后作一木龕,以金銀五香木雜鈿之,龕后懸一金光焰夾榻,又樹二金鏡;前并陳金甕、金爐,當前置金伏牛、前樹一寳蓋,左右皆有寳扇,然則今之暹羅,猶畧祖,其華靡也。】
諸酋見王,禮制甚肅,望門自拜,膝行乃前。王與國人白布纒首,被服長衫,腰束嵌絲,帨王獨加以錦綺,跨象或乗肩輿,尚釋教,國人效之。
【《赤土傳》曰:其俗敬佛】
百金之產,便以其半施佛,婦人多智,丈夫事無大小,悉歸與婦計之,聽其裁決,婦見華人慕悅之,置酒款接,留宿酣狎以為常,夫不能禁也。
【《吾學編》曰:男陽、嵌珠玉,貴者范金盛珠,行,鏗然有聲。】
婚則羣僧迎壻至女家,僧取女紅帖男額,以為吉祥。
喪禮以水銀灌之,葬于髙埠,蓋塔其上,貧家鳥葬耳。
以礬制紙,施煙粉為白、黒。
田平而沃,稼穡豐熟。
其俗勁悍善水戰【《星槎勝覽》曰:削檳榔木為標鎗,水牛皮為牌、藥鏃等器。】大將多用圣鐵裹身,刀矢不能入;圣鐵者、人腦骨也。
【《方言》謂:天為普頼,地為佃。因日為脈,月為晩。官制凡九等:一曰:握啞往;二曰:握歩剌;三曰:握〈口莽〉;四曰:握悶;六曰:握文;七曰:握板;八曰:握郎;九曰:握救。坤文則使臣在館教習譯字生者。】
形勝名跡
【其國有款細灣、細辭、滑沾奔諸府;皮細祿、倒腦細、可刺諸司。】
大帽山【在王宮后】
筆架山【三峯接連如筆架狀】
黎頭山 竹嶼 椰樹灣 黃河水【水自五月一派從海中來,漸而漲田,其地四月插苗,苗隨水漲而發,水漸髙,苗亦漸長,遂至六七尺,漲以九月始退,退則稻熟,可收田,得水而肥,其米純白,鄰壤多取給焉。】
三寶港【是港無鱷魚】
金城【在王宮】
金塔【在殿內,其中金佛無數,高七八尺、小一二尺。】
三關【其一為程盡所轄,其二為本夷所轄,其三為佛郎機、日本所轄。】
錫門【華人出入必經之處,鄭和為建卓楔,扁曰:天竺國】
禮拜寺【永樂間,鄭和所建,寺甚宏麗,佛髙與屋齊。】
三寶廟【在第二關,祀太監鄭和。】
西塔【其塔無合尖,聞夷人初建塔,功成,鄭和令削去之,后屢緝不能就。】
物產
珠【徐衷南方狀曰:采珠用五牲,祈禱若祠祭;有失,則風攪海水,或有大魚在蚌左右。海賈云:中秋有月,是歳多珠。】
珊瑚【《圖經》曰:生海底,作枝柯狀,明潤如紅玉,《海中經》曰:取珊瑚先作鐵網,沉水底,珊瑚貫中而生,歲高三二尺,絞綱出之,皆摧折在網中,故難得完好者。
今《一統志》云:以絲繩系五爪鐵貓兒,用黑鉛為墜,擲海中,取之亦其遺法也,本朝充貢。】
琥珀【《博物志》曰:松脂淪地中,千年化為茯苓,又千年化為琥珀。】
貓睛石【《寶貨辨疑》曰:貓睛出南番,酒色闊如指,面大者,愈大愈好。】
寶石【《華夷考》曰:錫蘭髙山參天,頂產青美藍石,黃雅鶻石,青紅寶石,毎遇大雨沖,流沙中拾取之。暹羅本朝充貢。】
金剛鑚【《抱樸子》曰:金鋼生水底石上,如鐘乳狀,體如紫石英,沒水取之。鐵擊不能傷。
《華夷考》曰:金剛砂出深山高頂,人不可到,乃鷹隼打食,郄于野地上,鷹糞中獲得以,其能鑚定器,名金剛鑚。】
犀角【本朝充貢】
象牙【本朝充貢】
翠羽【本朝充貢】
玳瑁
龜筒【《嶺表錄異》曰:人立背上,可附而行,取殻,以生得全者為貴。初用木換出其肉,楚毒鳴吼如牛。古人謂:生龜脫筒,指此。工人以其甲,通明、黃色者煮、拍、陷瑇瑁為器,謂之龜筒。】
花錫【《爾雅》錫謂之靷】
鉛【《地鏡圖》曰:草青莖赤秀下有鉛】
羅斛香【《一統志》曰:味極清逺,亞于沉香,本朝充貢。】
檀香【葉廷珪《香譜》曰:皮實色黃者,為黃檀;皮潔色白者,為白檀;皮腐色紫者,為紫檀;并堅重清香,白檀尤良。】
乳香【佛書謂之天澤香,言其潤澤也。又謂之伽羅香。】
降香【本朝充貢。俗呼舶上來者,為番降。】
片腦【《華夷考》曰:產暹羅諸國,髙二三丈,皮理如沙栁,腦則其皮間凝液也。島夷以鋸付囗,就谷中尺斷而出。剝采之。有大如指,厚如二青錢者,香味清烈,瑩潔可愛,謂之梅花片,鬻至中國,擅翔價焉。復有數種,其次耳。本朝充貢。】
薔薇水【《華夷考》名荼醿露,曰:海國所產,天氣凄寒,零露凝結,著他草木,乃氷澌木稼,殊無香韻。惟荼醿花上,瓊瑤晶瑩,芬芳襲人,若甘露焉。夷女以澤體發,膩香經月不滅,暹羅尤特愛,重競買,畧不論直。】
羅綿【瞿睿夫曰:兠羅綿,刀矢不能入。】
明角 烏角 蠟【見《星槎勝覽》】
阿魏【《酉陽雜俎》曰:樹長八九尺,皮色青黃,斷其枝,汁出如飴,名阿魏。
《海上耳談》謂:傳之,暹羅商云:樹如棘,叢生,刺若猬毛,春初麞、麂孶逐,狂奔著樹輒死,地產大蟻,壅泥沙啜之,成封垤,夷人乃以竹筒作篦,射壅,中筒溜成藥,彼中食料,以此爛物,如鮑肆,忘臭。
按唐本注曰:性極臭,而能止臭,亦奇物也。】
獺皮
蘇木【《吾學編》曰:暹羅蘇木賤如薪,色絶勝。本朝充貢。】
夷瓶【以夷泥為之,俗名干柸,夏月貯水,可以不敗。】
大風子【《本草》釋名曰:能治大風疾故名】
紫梗【《本草》名紫鉚。
蘇恭曰:紫色如膠,作赤〈鹿外木內〉皮及寶鈿用,為假色,亦以膠寶物云。蟻于樹藤皮中為之,如蜂造蜜,吳錄所謂赤膠。】
沒藥【《圖經》曰:海南諸國有之,根株如橄欖葉,青而密。歳久者,膏液流滴地下,凝結成塊。
《一統志》曰:樹高大如松,皮厚一二寸,采時掘樹下為坎,用斧伐其皮,取脂。】
交易
中國往與貿易,既至王城,以幣帛橙橘之類貢王,然王深居,不得見。其俗以海〈貝八〉代錢,是年不用〈貝八〉,則國必大疫,故相沿不改。
【〈貝八〉即今螺巴《星槎勝覽》云每一萬,準中統鈔二十貫】
貿易輸稅,各有故事。國人禮華人甚摯,倍于他夷,真慕義之國也。
論曰:
林邑夙通中華,居然雄國;暹羅自赤土攀隋,亦便有衣被震旦意;明興內附,洗沐云油;占城見苦,交人則屢詔,銷其鋒;暹羅躪蹂滿剌加,則十行折其鋭,蓋莫不義畏、而仁懐焉。然占城從征,而有二心于交,暹羅當海內寧夷,輒請遣子入學,當屬國云擾又請助戰,擒倭夫,固二國之優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