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 歸有光集
- 佚名
- 2815字
- 2015-11-25 10:32:55
補刊震川集之一
奏疏
請博選閣臣疏
某官某,為參酌祖制以光輔圣治事:伏惟皇帝陛下嗣登寶位,統一區宇,順考祖宗之典,以興堯舜之治。錯綜萬幾,惟適厥中。一歲之間,所以張弛措注,損益取舍,議于廟堂之上,布于寰海之內,無非通變宜民之方。廷臣言有可采,輒賜褒錄;其或猖狂冒瀆,皆矜而容之。此正臣子盡言之日,凡可以修明庶政者,大小臣工,罔不竭其悃誠,多所關白,而況朝廷大務莫先于用人,帝王所急尤重于論相。邇者登拜二三大臣,皆東府之舊僚,一時儒林之選,可以仰見圣明圖任共治之切矣。
臣猶有一得之愚,以為敘用閣臣,祖宗以來雖獨隆于禁近,亦參用夫庶職。蓋識通古今,非文學無以得其論思之益;總理政務,非歷試無以著其練達之能。今惟由翰林者得以入閣,不由翰林者不得升拜。臣嘗考之,此非祖宗一定之制。蓋歷代相沿不覺,遂以為故事,而始初建官之意,未必然也。
臣惟太祖高皇帝鑒前代之弊,以中書之權散之六部,而殿閣置大學士之員。今之閣臣,實仍其舊。蓋其初惟以為左右近侍之職,知制誥、備顧問而已。然而六卿分職,天下之政,必有所歸,是以至于仁、宣之世,而殿閣之寄日重,隱然已握宰相之權,此非敢有改于太祖之制,而其勢之必至于此也。則當時以學士為名者,但為文學之臣;今之以學士為名者,實為宰相之任,其所取選,宜廣求天下之材,使自庶僚為九卿高第者,皆得參錯其間。今惟以翰林獨當大拜,而六部、都察院非由翰林者皆不得與,此非祖宗設官之本意也。
古者取相于耕漁胥靡,惟其才之所任。今天下之士濟濟并進,乃至高為九卿,獨以不由翰林,不得為相,則為之途者亦已狹,而其制亦少拘矣。先朝如夏原吉、于謙輩皆為尚書,雖不帶學士之銜,而得預參大政。至如李賢、薛瑄,以部屬及列卿,皆得入閣。此臣所謂祖宗初無一定之法者也。
蓋人之才智,雖英睿絕人,泛濫六籍,茍非親歷世故,亦不能盡究天下之務。是以漢之刺史郡守,入為三公,而宋宰相多歷州郡。正德間楊一清以巡撫都御史入閣,故于兵機邊事,無不熟知,運籌折沖,朝廷賴之。今大學士徐階,雖由翰林,而復揚歷外服,故能為國元老,系天下之望,此近事之明驗也。臣愚欲望陛下申敕吏部,損益舊章,謂宜仿永樂、天順之例,使九卿高選皆得入閣,略如今吏、禮二部之制,與翰林相兼而用,則群臣有宰相之才者皆得自進。如唐虞九官,并效謨明弼諧之義;周室六卿,進兼寅亮燮理之職,以明立賢無方,不盡于一途也。伏惟陛下采擇焉。
論
立志論
人之所以能運動者氣,而氣之所主者,心而已矣。而何以謂之志?蓋心主于氣之中,氣能昏之則不明也,氣能撓之則不靜也。其不明不靜,而氣之頹墮靡委乘之矣,是氣反勝而失其所主也。故謂之志者,因其心之所主而名之曰志也。謂之立志者,惟堅凝其心之所以為心者而已矣。心既堅凝而卓然為主于內,其明不能昏也,其靜不能撓也,頹墮委靡無以乘之也,是以有所望而必至,有所期而必得,有所為而必成。貧賤不能移也,富貴不能淫也,利害不能惑,死生不能奪也。日循循然以進于圣賢,而與古人為比,卒然當天下之大任而不驚,蓋志之立者前定也。
鄭師文學琴三年,不敢發于手而動弦,志誠乎琴也。養由基射中石,矢乃飲羽,志誠乎矢也。泰豆立木為途,僅可容足,趨走往還無跌失,造父學之盡其巧,志誠乎車也。庖丁解牛,所見無非牛,三年而不見全牛,刀十九年而刃若新發于硎,志誠乎牛也。夫茍能立志,可以貫金石,可以感鬼神,可以動天地,所謂有干將之劍,匣而藏之,寶之至也。雖然,志非求于外也。顏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而為邦之道具是矣。伊尹非義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系馬千駟弗視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而俾厥后為堯舜之道具是矣。此伊尹、顏子之志也。
說
后溪說
高德彰,海虞之富家也,豪爽好俠。所居在村塢間,溪環其背,德彰樂之,自號“后溪”云。
予因論天地間可愛可樂,觸于目而適于中,天所不愛,地所不秘,雜然而陳于吾前者何限,然閑者嘗得之而勞者不知,樂者嘗得之而憂者不知。貧者可以閑而不樂,富者可以樂而不閑,人以是終日馳逐而莫知所止,則有口而不知味,有耳而不知音,而何有于身之外哉。德彰在錢谷之間、米監之委,而能知自適,可謂進之矣。
夫世俗好夸而彌(一作靡)文,童齔失命名之義,冠字無朋友之禮,少年俗子,徽美名號,自相稱標,以山以水、以峰以溪者相望,而終其身實不知也。予獨喜德彰之有意也。德彰喪厥考,庶弟尚在童幼,能不以財自私,吾知德彰有得乎溪之趣矣。
贊
自生堂贊
盛徵伯者,昆山士人也。其先公事孝廟,官禮部,雜考名籍,家多書。而徵伯以暇攻氣運天人之秘,時有心會者,施諸治輒效,然不居其功,曰:“越人有言,彼當自生者,越人能起之耳。”夫其起之,曷謂無功?然非當自生,雖起之弗瘳也,是越人之見也。然不治不起,起而不有其功,是功則歸諸天,生則歸諸人,而吾無與焉者也,天之道也。治人而得天道,其人若何,則雖謂人之能自生可也,天之所自生亦可也。徵伯進于是道矣,可與語天矣。作《自生堂贊》,使垂不朽。贊曰:
自生者人,生生者我。生其所自生,功于我何有。不能生自生,誰且執其咎。能生其自生,造化在我手。天心本好生,我心天所授。我若貪天功,我心亦有疚。我生其自生,使彼全天壽。壽者天所生,生者天所厚。天既厚生人,我能測天候。補虧奪其盈,生理罔不奏。以此生人生,此意誰能究。以此觀盛君,越人可先后。
陳古泉畫像贊
嘉靖己未蠟月望日,會飲于古泉家。其子敬甫進士出其所為畫像示予,予為作贊,且以致頌禱之意云。贊曰:
有媯之后,于今千祀。肩肩舉子,其服也士。蘊華弗施,發聞令嗣。眉壽無疆,寵祿將至。有粹其容,吾見其孺。于今艾年,亦無有異。尚無皺老,以食囗囗。百年征此,是一無二。
此效揚子云《融平侯贊》體,恐今世不喜,復作宋體。
孰與之道,孰為之貌?睹其像之似,可以知其人之妙。嗇于其身者,未究當年之抱。豐于其后者,將享賢子之報。見銀艾之輝煌,有以易乎藍皂。躋期頤之上壽,又于耋耄耶。
頌
寶珠石榴頌(并敘)
安亭舍下千葉石榴,歲開花千朵。余久居邑城,今夏過之,忽見樹頭結子,意忻然賦詩。或笑其老驥伏櫪,有千里之思,可謂不知止也。余亦悔其作,乃更為頌曰:
寶珠石榴,植我南垛。朱明吐艷,團聚千朵。今茲秀實,綠苞垂顆。光瑩的爍,繁然如磋。自我卜宅,歲歷坎坷。延戾仁妻,遘于大禍。煢煢四璧,獨棲莫可。島夷來侵,幾盡劫火。天龍喪凋,震光不墮。神理告祥,以示無頗。于后之人,庶克負荷。尚其百年,式居以妥。
箴
藥性箴勉王童子
子欲佩韋而性不甚急,子欲佩弦而性不甚緩。余嘗陰拱童子,厥器清瑩,亶有微疾,不能納物。幸其勢微而不痼,年童而氣力可藥也。藥爾性,師之以盧鵲,服之以參芍。其學顏子,若虛若無,此盧鵲也。惟敬惟謙,苦口之言,此參芍也。子其早夜以服之,不使毒乎腹心,淫乎四肢,故終身無疾,而令名附焉。《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童子其藥乎哉?童子曰:蒙雖不敏,請事斯藥矣。
云章按:此不類震川作,因常熟舊抄所得止此,姑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