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劉琨(2)

當時的晉陽南面是強大的匈奴前趙,北面是正在崛起試圖染指中原的拓跋鮮卑的代國,東面是和段部鮮卑結盟的幽州刺史王浚。劉琨和拓跋鮮卑首領拓跋猗盧結盟,和前趙石勒等大將的戰斗互有勝負。一個叫徐潤的人因為懂得音律得到劉琨的重用,此人無能而飛揚跋扈。奮威將軍令狐盛進言要劉琨除去徐潤,反被徐潤誣殺,造成其子令狐泥等人的反叛。劉琨吸引了許多志愿抗擊匈奴、羯人的志士,但當時糧食極端缺乏,而且劉琨的性格和能力又存在一些缺陷,終于使不少人離他而去。

建興元年(313),晉愍帝繼位,封劉琨大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此時石勒在晉陽的東南襄國(今河北邢臺)擁兵割據,勢力日盛。他修書劉琨假意降晉,出兵消滅與劉琨有矛盾的王浚,而劉琨作壁上觀。

建興三年(315),前趙劉曜擊敗劉琨,但因要攻打長安回兵。劉琨被晉愍帝封為司空、都督并冀幽諸軍事。次年劉曜攻破長安,西晉滅亡。

建興四年(316),石勒出兵進攻并州,劉琨不聽勸阻全軍盡出,中了埋伏大敗,丟了并州,只身投奔鮮卑首領段匹磾。

建武元年(317),劉琨聯合段部鮮卑的軍隊討伐石勒,因段部鮮卑內部不和而流產。太興元年(318年),段部鮮卑內斗,劉琨被段匹懷疑并投入牢中,并于次年6月22日被縊殺,時年四十八歲。子侄四人一同被害。

聞雞起舞

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成為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后來兩人都成為文武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一曲胡笳救孤城

劉琨善吹胡笳。公元307年,劉琨出任并州刺史,進駐晉陽城。有一次,數萬匈奴士兵將晉陽圍困住。如與敵軍硬拼,必然兵敗城破,劉琨見勢不妙,于是一面嚴密防守,一面修書請求援軍。過了七天援軍還未到,城內糧草不濟、兵士恐慌萬狀。劉琨登上城樓,俯眺城外敵營,冥思苦想對策。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于是下令會吹卷葉胡笳的軍士全部到帳下報到,很快組成了一個胡笳樂隊,朝著敵營那邊吹起了《胡笳五弄》。他們吹得既哀傷、又凄婉,匈奴兵聽了軍心騷動。半夜時分,再次吹起這支樂曲,匈奴兵懷念家鄉,皆泣淚而回。

劉琨作品精選

扶風歌

朝發廣莫門a,暮宿丹水山b。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c。

顧瞻望宮闕,俯仰御飛軒d。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

系馬長松下,發鞍高岳頭e。烈烈悲風起f,泠泠澗水流g。

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浮云為我結,歸鳥為我旋h。

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慷慨窮林中j,抱膝獨摧藏k。

麋鹿游我前,猿猴戲我側。資糧既乏盡l,薇蕨安可食m?

攬轡命徒侶,吟嘯絕巖中n。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o。

惟昔李騫期,寄在匈奴庭p。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q。

我欲競此曲r,此曲悲且長。棄置勿重陳s,重陳令心傷!

【注釋】

a.廣莫門:晉都洛陽城北門。漢朝洛陽城北面有二門,一曰谷門,一曰夏門。魏晉之后改谷門為廣莫門。

b.丹水山:即丹朱嶺,丹水發源處,在今山西高平縣北。丹水由此東南流入晉城縣界,又南入河南省,經沁陽縣入沁水,是為大丹河。劉琨出任并州刺史,由洛陽出發,丹水為其必經之地。

c.彎:拉弓。繁弱:古良弓名。龍淵:古寶劍名。這兩句是說他戎裝出發。

d.顧瞻:回頭看。御:駕。飛軒:奔馳如飛的車。這兩句是說出廣莫門時回望宮闕,便駕車飛馳而去。

e.發鞍:即卸下馬鞍。這句和上句是說在丹水山的長松下系馬,在高山頭卸下馬鞍。

f.烈烈:風的威力。

g.泠泠:水聲。

h.謝:辭別。哽咽:悲泣至于聲氣結塞。這兩句是說揮手與京城長辭,悲痛得說不出話來。

i.結:集結。歸鳥:一本作飛鳥。旋:盤旋。這兩句是說,自己的悲痛以至于使浮云為之聚結,飛鳥為之盤旋。

j.慷慨:指悲歌慷慨。

k.摧藏:即凄愴,傷心感嘆的樣子。

l.資:錢。

m.薇蕨:一種野菜,嫩時可以吃。安可食:怎么能吃呢?

n.攬轡:拉住馬韁繩。徒侶:指隨從。吟嘯:即吟詩。絕巖:絕壁。這兩句是說拉住馬韁繩,命令隨從啟程,在懸崖絕壁的險徑中歌唱。

o.微:衰微。夫子:指孔子。故:一本作固。《論語·衛靈公》記載,孔子在陳國絕了糧食,跟隨的人都餓病了,子路很不高興地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雖然窮,還是堅持著;若是小人,一到這時候便無所不為了。”這兩句是說君子之道衰微不行,像孔子那樣都有窮困的時候。用來比喻自己的困阨。

p.李:指漢李陵。騫:與愆字通。愆期:錯過期限。這里指李陵逾期未歸漢朝。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陵于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率步卒五千人出征匈奴,匈奴用八萬士兵圍擊李陵。由于敵我兵力相差懸殊,李陵戰敗,并終于投降了敵人。漢武帝因此把他全家都殺了。這兩句是說李陵出征匈奴過期未回來,流落在匈奴那里了。

q.忠信:指李陵,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李陵“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于漢。”不見明:不被諒解。這兩句是說忠信反而獲罪,不被漢武帝諒解。當時劉琨領匈奴中郎將,故以李陵自喻,說明自己討伐外族入侵者不見功效,區區孤忠,不見諒于朝廷。

r.竟:指奏完。此曲:指《扶風歌》。

s.棄置:放在一邊。重陳:再次陳述。

【題解】

此篇是作者在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受任并州刺史,九月末自京城洛陽前往并州治所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途中所作。當時黃河以北,已成為匈奴、羯等少數民族爭戰角逐之場。據《晉書》本傳載:“并土饑荒……余戶不滿二萬,寇賊縱橫,道路斷塞。”作者是懷著匡扶晉室的壯志冒險犯難而去的。他采用樂府舊題寫作此篇,充分反映途中的艱辛情狀和胸間的義憤,慷慨悲涼,是我國中世紀詩歌創作中一篇罕見的杰作。

首節四句寫登程;次節寫戀闕心情;三節寫途中小憩;四節寫小憩中的心情;五節繼寫一時心中所想。這時心頭縈繞不去的是離家日遠,前路茫茫,境地險惡,存亡未卜;六節寫當前困境。身處窮林,唯與麋鹿、猿猴為伍。資糧乏絕,無以充饑。看看麋鹿、猿猴還有野草、山果果腹,可以游戲自得,實在令人自嘆不如;七節寫困境中的自慰、自奮;八節是在自慰、自奮之余,又作轉折,寫出內心的隱憂;九節是全篇的結尾。說明作者前途艱危正多,路也正長,有如他所要歌唱的曲子一樣悲而且長。

全篇九節,一氣貫注;逐解換韻,聲情激越。既多側面地表現了辭家赴難、身處窮窘、義憤填膺的作者的完整形象,也真實地反映他所處的時亂世危、朝廷不振、兇荒滿目的現實環境,有著史的價值。全詩辭旨愀愴悲壯,千載之下,感人猶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辛集市| 河间市| 探索| 繁昌县| 大英县| 崇礼县| 伊春市| 武夷山市| 长沙县| 雅安市| 开平市| 临沭县| 肥城市| 武平县| 新蔡县| 罗田县| 景德镇市| 桐城市| 天津市| 台中市| 敦煌市| 慈利县| 阳谷县| 博客| 西平县| 旬邑县| 镇雄县| 开阳县| 南汇区| 阳东县| 内丘县| 无棣县| 台北县| 武城县| 丹江口市| 湾仔区| 青浦区| 灵璧县| 新郑市|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