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別鬧了,倫家買的不是月餅
- 穿prada的月餅(財蜜eMook)
- 她理財
- 1461字
- 2015-11-26 14:30:32
@陳小豆
上個月去壩上草原玩兒,剛一到那就聽導游說那里物價比較高,因為旅游旺季基本上就七、八這兩個月,所以商家們一到這倆月就鉚足了勁兒狠宰游客,一口氣賺出全年的錢。想起之前去北戴河,也是同樣情況。有些熱門的旅游景點,全年可能只有那么一小段時間適宜游玩,其他時間游客罕至,往往在此期間吃的、用的、門票、住宿,啥啥都貴。有點兒過這村沒這店,現在不宰更待何時的意思。
這種集中撈錢夠吃一年的現象不僅限于旅游景區,有些時令性的食品也是如此。例如月餅、湯圓、粽子等,平時不怎么出現,但一出現就華麗麗登場。原本就是普通食品,搭個節日的順風車,經過精心設計、包裝、營銷,瞬間就變高大上。就說月餅吧,小小一枚月餅,究竟是什么讓它的價格節節攀升呢?這里面當然不排除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因素,但明白人掰手指頭都算得過來,以近年來這貴得離譜的價格來看,刨掉成本之后的利潤率也絕對不低,月餅的價格毫無疑問是虛高的。那咋還能高得這么理直氣壯呢?
首先是包裝。包裝是使月餅身價直線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酒店或高檔會所委托廠家代工,貼牌銷售,價格一下子就能比外面賣的翻一番。月餅還是那個月餅,打上了不同的logo,價碼可就大不同嘍。這就跟名牌包一樣,真是貴在料子嗎?好多仿造品用料比真品還講究呢。那為什么真品就能賣那么貴?嗨,人家賣的不是包,是品牌和品牌背后的故事,說得文藝點兒,那叫品牌文化。還有一種人為操控拉高價格的手法叫作限量發售。東西本身有多好倒有待商榷,關鍵追求的是那份我有你沒有的至尊感。拿出去跟朋友說我這個包包(或者裙裙)全球只有100件耶~~~多有面兒!記得小時候看的電視節目上說王菲買衣服都是一口氣把同一款的全買下,這樣就沒人和她同款了,嘖嘖~~~有錢人就是不一樣!
再有就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禮尚往來之風。逢年過節相互送個禮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國人又特別講究面子,送禮得要拿得出手。而且對于做業務和想要升職的人來說,借過節機會給領導、客戶送個禮,請吃頓好的,都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標配。不過這種事情特別容易受大環境影響。高檔飯店接連中招,不得不降低身段,想辦法轉型活下來。以前各種我們一般百姓消費不起的高檔餐廳現在居然也紛紛加入到團購的行列。除了公款吃喝,受到整治的還有曾大行其道數十年的送禮之風。以前逢年過節購置高檔禮品送領導、送客戶,那都是很常見的現象。這為諸如月餅之類的高價時令性商品創造了不小的市場。這兩年就明顯呈現頹勢。前兩天看新聞說今年月餅銷量近十年來最差,任憑超市里采取什么買一贈一、打折減價、返券之類的促銷手段,消費者仍然沒有表現出太多熱情。購買月餅的消費者也以散裝為主,高端禮盒鮮有人問津。顯然,買禮盒通常都是送人的,散裝則是自家吃。這兩年受節儉風影響,送禮之風已大有改善,于是乎高檔月餅禮盒也遭遇了和高端會所、高檔飯店類似的命運。由此可見,風氣和國家層面的政策對特定商品的價格有著不小的影響。
“假日經濟”這個詞聽過吧?白酒一到春節前就漲價,國家怎么出限價令都不好使,該漲繼續漲,可見需求之旺盛、民風之難移。不僅白酒這種非必需品,往往大的節日當天,蔬菜、肉、雞蛋、糧食等家家都必不可少的農副產品,也幾乎都會大幅漲價。一方面你不得不買,而且這時候買菜的可能大部分都回老家了,想買到都不容易,這屬于需求拉動;另一方面,流通環節的成本例如運輸費用在這期間也會有所增加,這算是成本推動。想想也不容易,咱們加班還給三倍工資呢,人家大過年還出來賣菜,就不許給自己發點兒加班費么。
所以你看,那些價格虛高的賣的都不是東西本身,總結起來無非就是稀缺性、至尊感、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