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不安。吾謂曰。離此殼漏子。向什么處相見。師云。不生不滅處相見。吾云。何不道非不生不滅處。亦不求相見。
華亭船子德誠禪師(見藥山)謂同參道吾曰。遇有靈利座主。指一個來。吾乃指夾山會。向船子處去。船才見便問。座主住什么寺。夾云。寺即不住。師云。不似。又不似個什么。夾曰。目前無相似。師曰。何處學得來。夾曰。非耳目之所到。師云。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師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夾擬開口。師便以篙打落水中。夾省點頭。師云。釣盡江波。金鱗始遇。夾乃掩耳。師云。如是如是。
朗州刺史李翱(見藥山)。慕山道風。屢請不赴。乃躬入山謁之。山執經不顧。翱曰。見面不如聞名。拂袖便行。山召云。太守。何得貴耳賤目。翱遂回問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曰。會么。翱曰。不會。山曰。云在天。水在瓶。翱欣愜作禮。而述一偈。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
(玄覺云。且道李太守是贊他語明他語。須是行腳眼始得)。
○翱又問。如何是戒定慧。山曰。這里無此閑家具。翱莫測玄旨。山曰。太守。保任此事。直向高高山。頂坐。深深海底行。閨合中物舍不得。便為滲漏。
漳州三平山義忠禪師(見大巔)初參石鞏。鞏每以弓箭接人。師才至。鞏喝看箭。師披襟當之。乃曰。此是殺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鞏扣弓弦三下。師便作禮。鞏云。三十年架一張弓。只射得半個圣人。(以上纓字函第四卷)。
韓愈文公(見大巔)問曰。弟子軍州事多。省要處乞師一句。巔良久。公罔措。三平為侍者。乃敲禪床三下。巔云。作么。平曰。先以定動。然后智拔。公禮謝于三平云。和尚門風高峻。弟子于侍者邊。得個入處(統要第七卷)。
清原第四世
(德山 清平 投子 石霜 漸原 洞山 夾山)
朗州德山宣鑒禪師(見龍潭)一夕室外默坐。潭問。何不歸來。師對曰。黑。潭乃點紙燭度與師擬接。潭便吹滅。師乃作禮。潭云。子見什么。師云。某甲從今向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明日潭上堂云。可中有個漢。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頭。他時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在。師遂取疏鈔。于法堂前。秉起炬云。窮諸玄辯。若一毫致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疏鈔便燒。于是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