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法達禪師。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后見六祖)。祖向道。汝但執念謂為功課者。何異牦牛愛尾也。師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祖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汝。聽吾偈曰。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久不明己。與義作仇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而況經文。明向汝道。無二亦無三。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后。實亦無名。應知有所珍財。盡屬于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師蒙啟發。以偈贊曰。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后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祖曰。汝今后方名為念經僧也。
壽州智通禪師(見六祖)看楞伽經。不會三身四智。祖謂曰。三身者。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師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祖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若離三身。別譚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于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
師禮謝。以偈贊曰。
三身無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污名。
信州智常禪師(見六祖)問云。蒙大通和尚。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愿垂攝受。祖曰。彼有何言句。師舉。大通問曰。汝見虛空否。對曰。見。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返觀自性。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凈。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極樂世界。亦名如來知見。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誨示。祖曰。彼說猶存見知。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似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