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本草采藥時月,皆在建寅歲首,則從漢太初后所記也。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謂春初津潤始萌,未沖枝葉,勢力淳濃故也。至秋則枝葉就枯,又歸流于下。今即事驗之,春寧宜早,秋寧宜晚,其花、實、莖、葉,乃各隨其成熟耳。歲月亦有早晏,不必都依本文矣。

《經》說陰干者,謂就六甲陰中干之。依遁甲法,甲子旬陰中在癸酉,以藥著酉地也。余謂不必然,正是不露日曝,于陰影處干之耳。所以亦有云曝干故也。若幸可兩用,益當為善。

古秤唯有銖兩,而無分名。今則以十黍為一銖,六銖為一分,四分成一兩,十六兩為一斤。

雖有子谷 黍之制,從來均之已久,正爾依此用之。但古秤皆復,今南秤是也。晉秤始后漢末以來,分一斤為二斤耳,一兩為二兩耳。金銀絲綿,并與藥同,無輕重矣。古方唯有仲景,而已涉今秤,若用古秤作湯,則水為殊少,故知非復秤,悉用今者爾。方有云分等者,非分兩之分也,謂諸藥斤兩多少皆同耳。先視病之大小輕重所須,乃以意裁之。凡此之類,皆是丸散,丸散竟便依節度用之。湯酒中,無分等也。

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錢五匕者,今五銖錢邊五字者以抄之,亦令不落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為一勺,十勺為一合。以藥升分之者,謂藥有虛實輕重,不得用斤兩,則以升平之。藥升合方寸作,上徑一寸,下徑六分,深八分。內散勿案抑,正爾微動令平調耳。而今人分藥,多不復用此。

凡丸藥有云如細麻者,即今胡麻也,不必扁扁,但令較略大小相稱耳。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為一大豆也;如大麻者,即大麻子準三細麻也;如胡豆者,今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子準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粒有大小,以三大麻子準之。如大豆者,二小豆準之。如梧子者,以二大豆準之。一方寸匕散,蜜和得如梧子,準十丸為度。如彈丸及雞子黃者,以十梧子準之。

凡湯酒膏藥,舊方皆云 (敷汝反)咀(暴汝反)者,謂秤畢搗之如大豆者,又使吹去細末,此于事殊不允;藥有易碎、難碎,多末、少末,秤兩則不復均,今皆細切之,較略令如咀者,差得無末,而粒片調和,于藥力同出,無生熟也。

凡丸、散藥,亦先細切曝燥乃搗之。又有各搗者,有合搗者,隨方所言。其潤濕藥,如門冬、干地黃輩,皆先切曝,獨搗令扁碎,更出細擘曝干。值陰雨,亦以微火烘之,既燥,小停冷仍搗之。

凡潤濕藥,燥皆大耗,當先增分兩,須得屑乃秤為正。其湯酒中不須如此。

凡篩丸藥,用重密絹令細,于蜜丸易成熟。若篩散草藥,用輕疏絹,于酒服則不泥。其石藥亦用細絹篩如丸者。凡篩丸、散藥竟,皆更合于臼中,以杵研之數百過,視色理和同為佳。

凡湯酒膏中用諸石,皆細搗之如粟米,亦可以葛布篩令調,并以新綿別裹內中。其雄黃、朱凡煮湯,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數依方多少,大略廿兩藥,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為率。然則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補湯欲熟,多水而少取。好詳視之,所得寧令多少。用新布,兩人以尺木絞之,澄去泥濁,紙覆令密。溫湯勿令鐺器中有水氣,于熱湯上煮令暖亦好。

服湯家小熱易下,冷則嘔涌。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力熱勢足相及。并視人之強羸,病之輕重,以為進退增減之,不必悉依方說。

凡漬藥酒,皆須細切,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瀝出,不必待至酒盡也。滓可曝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作散服。

凡建中、腎瀝諸補湯,滓合兩劑,加水煮,竭飲之,亦敵一劑新藥,貧人當依此,皆應先曝令燥。

凡合膏,初以苦酒漬取,令淹,溲浹后,不用多汁,密覆勿泄。云 時者,周時也,從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煮膏,當三上三下,以泄其焦勢,令藥味得出。上之使迎迎沸仍下之,下之取沸靜乃上,寧欲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兩頭微焦黃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黃色也。豬肪勿令經水,臘月彌佳。絞膏亦以新布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堪酒煮稍飲之。可摩之膏,膏滓即宜以薄病上,此蓋貧野人欲兼盡其力。

凡膏中有雄黃、朱砂輩,皆別搗細研如面,須絞膏竟乃投中,以物疾攪,至于凝強,勿使沉聚在下不調也。有水銀者,于凝膏中,研令消散。有胡粉亦爾。凡湯酒中用大黃,不須細銼。作湯者,先水漬,令淹浹,密覆一宿。明旦煮湯,臨熟乃以納中,又煮兩三沸,便絞出,則力勢猛,易得快利。丸散中用大黃,舊皆蒸,今不須爾。

凡湯中用麻黃,皆先別煮兩三沸,掠去其沫,更益水如本數,乃納余藥,不爾令人煩。

麻黃皆折去節,令理通,寸銼之;有小草、瞿麥五分銼之;細辛、白前三分銼之;丸散膏中,則凡湯中用完物,皆擘破,干棗、枝子、括蔞子之類是也。用細核物亦打碎,山茱萸、五味、蕤核,決明之類是也。細華子物,正爾完用之,旋復花、菊花、地膚子、葵子之類是也。

米、麥、豆輩,亦完用之。諸蟲先微炙,亦完煮之。唯螵蛸當中破之。生姜、夜干皆薄切。

芒硝、飴糖、阿膠皆須絞湯竟,納汁中,更上火兩三沸,烊盡乃服之。

凡用麥門冬,皆微潤抽去心。杏仁、桃仁湯柔撻去皮。巴豆打破,剝皮,刮去心,不爾令人悶;石葦、辛夷刮去毛;鬼箭削取羽及皮;藜蘆剔取根,微炙;枳實去其核,只用皮,亦炙之;椒去實,于鐺器中微熬,令汗出,則有勢力;礬石于瓦上若鐵物中熬,令沸,汁盡即止,二 石皆黃土泥包,使燥,燒之半日,令勢熱而解散。犀角、羚羊角皆刮截作屑。諸齒骨并炙搗碎之。皂莢去皮子炙之。

凡湯、丸、散,用天雄、附子、烏頭、烏喙、側子,皆 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黑皮乃秤之。唯姜附子湯及膏酒中生用,亦削去皮乃秤,直理破作七八片,隨其大小,但削除外黑尖處令盡。

凡湯、酒、膏、丸散,用半夏皆且完。以熱湯洗去上滑,手 之,皮釋隨剝去,更復易湯洗之,令滑盡。不爾,戟人咽。舊方廿許過,今六七過便足。亦可直煮之,沸易水,如此三過,仍 洗畢便訖,隨其大小破為細片,乃秤以入湯。若膏、酒、丸、散,皆須曝燥乃秤之也凡丸、散用膠,皆先炙,使通體沸起,燥乃可搗。有不沸處更炙之。丸方中用蠟皆烊,投少蜜中,攪調以和藥。若用熟艾,先細擘,合諸藥搗,令散;不可篩者,別搗內散中和之。

凡用蜜,皆先火上煎,料去其沫,令色微黃,則丸經久不壞。克之多少,隨蜜精粗。凡丸、散用巴豆、杏仁、桃仁、葶藶、胡麻諸有膏脂藥,皆先熬黃黑,別搗令如膏。指 視泯泯爾,乃以向成散,稍稍下臼中,合研搗,令消散,乃復都以輕疏絹篩度之,須盡,又納臼中,依法治數百杵也。湯膏中用,亦有熬之者,雖生并搗破。

凡用桂、濃樸、杜仲、秦皮、木蘭輩,皆削去上虛軟甲錯,取里有味者秤之。茯苓、豬苓削除去黑皮。牡丹、巴戟天、遠志、野葛等,皆捶破去心。紫菀洗去土皆畢,乃秤之。薤白、蔥白除青令盡。莽草、石南草、茵芋、澤蘭剔取葉及嫩莖,去大枝。鬼臼、黃連皆除根毛。蜀椒去閉口者及目熬之。

凡野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皆欲得陳久者。其余唯須新精。

凡方云巴豆如千枚者,粒有大小,當先去心皮竟,秤之。以一分準十六枚。附子、烏頭如干枚者,去皮竟,以半兩準一枚。枳實如干枚者,去核竟。以一分準二枚。橘皮一分準三枚。棗有大小,以三枚準一兩。云干姜一累者,以重一兩為正。

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竟,秤五兩為正。云某子一升者,其子各有虛實輕重。不可通以秤準。皆取平升為正。椒一升,三兩為正;吳茱萸一升,五兩為正;菟絲子一升,九兩為正;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竟,重半兩為正。甘草一尺者,重二兩為正。凡方云某草一束者,以重三兩為正。云一把者,重二兩為正。凡方云蜜一斤者,有七合。豬膏一斤者,有一升二合。

上合藥分劑料治法。

又案諸藥,一種雖主數病,而性理亦有偏著。立方之日,或致疑混,復恐單行徑用,赴急抄撮,不必皆得研究。今宜指抄病源所主藥名,仍可于此處治,若欲的尋,亦兼易解。其甘苦之味可略,有毒無毒易知,唯冷熱須明。今以朱點為熱,墨點為冷,無點者是平,以省于煩注也。其有不入湯酒者,亦條于后也。

序錄下

治風通用防風 防己 秦膠 獨活 芎治風眩菊花 飛廉 躑躅 虎掌 茯神 白芷 杜若頭面風芎 薯蕷 天雄 山茱萸 莽草 辛夷 牡荊子本 麋蕪 蒼耳 蔓荊子中風腳弱石斛 鐘乳 殷孽 孔公孽 硫黃 附子 丹參 甘竹瀝大豆卷 豉 天雄 側子 五加皮久風濕痹菖蒲 茵芋 天雄 附子 烏頭 細辛 蜀椒 牛膝 天門冬術丹參 石龍芮 松葉 茵陳 松節賊風攣痛茵芋 附子 側子 麻黃 芎 萆 狗脊 白蘚白芨 蒼耳 豬椒 杜仲暴風瘙癢蛇床子 蒴 烏喙 蒺藜 茺蔚子 青葙子 景天 楓香藜蘆傷寒麻黃 葛根 杏仁 柴胡 前胡 大青 龍膽 芍藥 薰草 升麻 牡丹 虎掌 術防大熱寒水石 石膏 黃芩 知母 白蘚 滑石 玄參沙參 苦參 茵陳 鼠李皮 甘竹瀝 梔子 蛇莓白頸蚯蚓 糞汁 大黃 芒硝勞復鼠屎 豉 竹瀝 糞汁溫瘧恒山 蜀漆 鱉甲 牡蠣 麻黃 大青 防葵 豬苓 防己 茵芋 白頭翁女青 巴豆 蕘花 白薇中惡麝香 雄黃 丹砂 升麻 干姜 巴豆 當歸 芍藥 吳茱萸鬼箭 桃梟 桃皮 烏雞 蜈蚣霍亂人參 術 附子 桂心 干姜 橘皮嘔 濃樸 香薷 麇舌 高良姜 木瓜轉筋小蒜 雞舌香 楠材 扁豆 豆蔻大腹水腫大戟 甘遂 澤漆 葶藶 蕘花 芫花 巴豆 豬苓 防己桑根白皮 商陸 澤蘭 郁核 海藻 昆布 苦瓠瓜蒂 小豆 鱧魚 鯉魚 術 赤茯苓 大豆腸 下利赤白石脂 龍骨 牡蠣 干姜 黃連 黃芩 當歸 附子禹余糧 藜蘆 黃柏 云實 枳實 礬石 烏梅 石榴 皮膠 艾 陟厘 蠟大便不通牛膽 蜜煎 大黃 巴豆 大麻子小便淋瀝滑石 冬葵子根 白茅根 瞿麥 榆皮 石蠶胡燕屎 蜥蜴 衣中白魚 葶藶 石葦 雄黃琥珀 亂發小便利牡蠣 龍骨 鹿茸 桑螵蛸 漏蘆 土瓜根 雞 雞腸溺血戎鹽 鹿茸 龍骨 蒲黃 干地黃消渴白石英 石膏 茯神 麥門冬 黃連 栝蔞 知母枸杞根 小麥 芹竹葉 土瓜根 生葛根 李根 蘆根 菰根 茅根 冬瓜馬乳 牛乳 羊乳黃膽茵陳 梔子 紫草 白蘚上氣咳嗽麻黃 杏仁 白前 橘皮 紫菀 款冬五味 細辛 蜀椒 半夏 生姜 干姜 桃仁 蘇子 夜干 芫花根 百部根嘔吐濃樸 橘皮 人參 半夏 麥門冬 白芷 生姜 鉛丹 雞子 薤白 甘竹葉痰飲大黃 甘遂 芒硝 茯苓 蕘花 茈胡 芫花 前胡 術 細辛 旋復花 人參 濃樸枳實 橘皮 半夏 生姜 甘竹葉宿食大黃 巴豆 樸硝 茈胡 術 桔梗 濃樸 皂莢 曲、 檳榔腹脹滿麝香 甘草 人參 術 干姜 濃樸 子 枳實桑根白皮 皂莢 大豆卷 百合心腹冷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颍县| 桃源县| 禹城市| 雷州市| 嵩明县| 拉孜县| 民勤县| 抚顺市| 平安县| 阳信县| 韶山市| 大庆市| 泗水县| 汕尾市| 凌云县| 芦山县| 额尔古纳市| 渝中区| 长白| 资中县| 诏安县| 南安市| 商洛市| 德昌县| 湖北省| 佳木斯市| 伊宁市| 罗田县| 宣化县| 巴中市| 崇左市| 桐乡市| 都江堰市| 云林县| 汕头市| 蕉岭县| 白朗县| 湾仔区| 运城市| 文化|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