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 本草易讀
  • 汪讱庵
  • 4797字
  • 2015-11-10 18:37:54

在處有之。其根外紫內白,蔓生。其葉有三尖,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紅紫色。其莢如小黃豆金瘡中風,痙強欲死,水煎四兩服。仍合竹瀝服。(驗方第一。)服藥過劑,水煎服。(第二。)中服藥毒,方同上。(第三。)酒醉不醒。同上。(第四。)小兒吐血,水煎服。(第五。)衄血。同上。(第六。)熱毒下血,與藕節合服。(第七。)干嘔不已,水煎服。(第八。)傷寒頭痛,發熱脈洪,水煎汗之。(第九。)癤子初起,葛蔓燒末,水合敷。(第十。)消酒,葛花煎服,飲酒不醉。(十一。)目眶痛,葛根煎服。(十二。)葛根湯 桂枝 白芍 炙草 姜 棗 葛根 麻黃治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又治下痢兼太陽表癥者。又治剛痙口噤,氣沖項強,溺少無汗。

(諸方第一。)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 白芍 炙草 姜 棗 葛根治項背強幾幾,有汗惡風。(第二。)葛連芩甘湯 葛根 黃連 黃芩 甘草治下后下利脈促,喘而汗出者。(第三。)

天冬百七十二

去心蒸用。地黃、貝母為使。畏曾青,忌鯉魚。誤食鯉,浮萍可解之。甘,寒,微苦,無毒。入手太陽,手足少陰經。滋腎潤燥,止渴消痰。除陰火而療骨蒸,潤五臟而利二便。痰咳喘促之邪熱,消渴嗌干之火熱,肺痿肺癰之熱毒,吐膿吐血之熱郁。內無熱者,與素渴者勿用。殺三蟲而去伏尸,強骨髓而澤肌膚。

生奉高山谷。春秋采根。今處處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丈余。葉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澀而無刺者。夏生細白花,亦有黃、紫花者。根頗同百部根。

婦人骨蒸煩熱,盜汗口干,同麥冬末,生地汁,煎熬丸服。(驗方第一。)口瘡連年,上方去地黃加元參,蜜丸含化。(第二。)諸般癰腫,取汁酒下。(第三。)

百部百七十三

酒浸焙用。甘,苦,微溫,無毒。溫肺殺蟲。除咳嗽上氣,治傳尸骨蒸,解疳疾最易,療疥癬良效。

處處山野有之。春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五六枚,黃白色。春秋采根。

暴咳嗽,漬酒服,日三。(驗方第一。)三十年嗽,同蜜熬服。(第二。)熏衣去虱,同秦艽末,入筒燒熏。(第三。)

何首烏百七十四

米泔浸拌,黑豆同蒸。忌鐵。茯苓為使,忌諸血、無鱗魚、蒜、蔥、萊菔。苦,澀,微溫,無毒。足厥陰、少陰藥也。益腎補肝,養血祛風。黑髭發而悅顏色,長筋骨而益精髓,治瘰 而消癰腫,止崩帶而除瘧疾。

生順州南河縣,今在處有之,以西洛、嵩山、河南柏縣者為勝。春生苗,蔓延竹木墻壁間,莖紫色。葉葉相對如山藥而不光澤。夏秋開黃白花,如葛勒花。結子有棱,似蕎麥而小。根如拳,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有赤白二種。秋冬取根。

疥瘡滿身,不可治者,同艾葉煎熏之。(驗方第一。)大麻風,一斤,胡麻四兩,九蒸九曬,為末,酒下二錢。(第二。)傷破血出,為末敷,神效。(第三。)瘰 結核,已破未破,嚼 ,日二。(第四。)腸風下血,米飲下末二錢。(第五。)皮里作痛,不問何處,為末,姜汁合膏敷之,帛包,炙熱鞋底熨之。(第六。)骨軟腰膝痛,行步不得,遍身癢,酒制棗肉丸豆大,每三十丸酒下。(第七。)紫白癜風,多起面項,初無痛癢,后漸微癢,延蔓成片,或游走遍身。純紫斑者紫癜,粉紅有白斑者為白癜,均有汗。初起以萬靈丹汗之。首烏、荊芥、蒼術、苦參、皂刺丸服,治白癜。

又附子、硫黃、姜汁調勻,茄蒂搽之,治紫白二癜。又硫黃一錢,密陀僧一錢,信石分,陳醋合敷之,良效。又密陀僧為末,醋敷之。(第八。)七寶美髯丹 首烏(赤白各一斤,米泔浸三日,去皮鋪黑豆上,砂釜蒸之,如此九次) 赤白茯苓(各半斤) 菟絲子(半斤,酒蒸) 當歸身(半斤) 故脂(四兩,酒浸,黑芝麻同炒) 牛膝(半斤。)共為末,蜜丸龍眼大,每酒下二三丸。黑須發,壯筋骨,固精氣,續嗣延年。(諸方第一。)

澤瀉百七十五

酒浸干用。畏海蛤、文蛤。甘,淡,微咸,微寒,無毒。入足太陽、少陰經。利水通淋,止嘔除瀉,滲濕解渴,治疝補陰。祛心下之水痞,逐膀胱之濕熱。消腫脹而除香港腳,明耳目而舒筋骨。

生汝南池澤。九月采根。今山東、河、陜、江、淮亦有之,以漢中者為勝。春苗多在淺水中。葉似牛舌,獨莖而長。秋開白花,作叢似谷精草。

冒暑霍亂,小便不利,同白術、茯苓、生姜、燈心煎。(驗方第一。)水腫,同白術為末或丸服。(第二。)澤瀉湯 澤瀉(五兩) 白術(四兩)水煎分服。治心下支飲,苦眩冒,脈沉弦。

菖蒲百七十六

去毛微炒。秦皮、秦艽為使。惡地膽、麻黃,忌飴糖、羊肉、鐵器。石菖蒲良。辛,溫,苦,平,無毒。手少陽、足厥陰藥也。開心孔,通耳竅。明目發音,祛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除風痹驚癇。崩帶胎漏之疾,癰瘡疥瘙之 。

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者良。今處處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時珍曰∶菖蒲凡五種∶生于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也;生于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也;生于石水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高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每春剪,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

遍身生瘡,痛而不癢,粘著衣被,曉夕不臥,以數斤為細末,布席上臥之,即不粘衣,又得安臥,五七日瘥,神效。(驗方第一。)飛絲入目,捶碎,左目塞右鼻,右塞左,神效。(第二。)頭瘡不瘥,為末,香油合敷,日三。(第三。)陰汗濕癢,同蛇床末搽之。(第四。)病后耳聾,取汁滴之。(第五。)耳猝聾,同蓖麻子搗丸,綿包塞耳,日易之,七日愈。(第六。)產后崩中,酒煎服兩半。(第七。)赤白帶下,同故紙炒末酒下。(第八。)胎動不安,或痛或下血,取汁服。(第九。)肺損吐血,同白面新水下。(第十。)諸積鼓脹,半斤,斑蝥四兩同炒,去蝥,醋丸,服三十丸。(十一。)霍亂脹痛,四兩,每服一兩。(十二。)尸厥如死脈如常,為末吹鼻,仍煎服。(十三。)魘死不寤,勿以火照,但痛咬其踵,以菖蒲末吹鼻,且煎服。(十四。)聰耳明目,益智不忘,為末,酒常服之。(十五。)

蒲黃百七十七

甘,平,無毒。手足厥陰藥也。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經脈而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熱諸邪,療打撲損傷瘡癤諸腫。炒黑性澀,止一切吐衄崩帶,便血痢血。煎止泄精。

處處有之,以泰州者為良。初生嫩葉出水時紅白色。至夏抽莖于叢葉中,花抱莖端如槌,俗名蒲棒是也,蒲棒即花中蕊屑也。

心腹血氣痛,同靈脂末服。(驗方第一。)舌脹滿口,為末摻之。又同干姜末摻之。(第二。)重舌生瘡,以末敷之。(第三。)衄血,同青黛新水下。(第四。)吐血唾血,二兩,每涼水下三錢。(第五。)吐血不已,為末,生地湯下。(第六。)小便血。同上。(第七。)金瘡出血,常服之。(第八。)胎動欲產,井華水下。脈散者,急加參。(第九。)胞衣不下。同上。(第十。)產后血瘀,水煎三兩。(十一。)兒枕血瘕米湯下。(十二。)產后煩悶,東流水下。(十三。)墜傷撲損內瘀,酒下。(十四。)陰處濕癢,為末敷之,四度良。(十五。)耳出膿,摻之。(十六。)耳中出血,炒黑摻之。(十七。)口耳大血,急以帛縛兩乳,同阿膠、生地煎服。(十八。)

浮萍百七十八

即水中小浮萍,非大蘋也。辛,酸,無毒。入手太陰經。除膚熱而解表,消癮疹而祛風,下水氣而利小便,止瘙癢而解消渴,麻痹癱瘓之疾,打撲吐血之 。

處處池澤水中有之。春生,或云楊柳花所化。一葉經宿即生數葉,葉下有微須,即其根也。

一種背面皆綠者。一種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謂之紫背浮萍,入藥為良。七月采之,取貯篩中,篩下坐大盆水,即易干也。

海藻百七十九

咸,寒,無毒。瀉熱行水,軟堅化痰。消癭瘤結核,解 疝癥結。平水腫而利二便,治奔豚而療香港腳。諸膈痰壅之疾,癰腫宿食之 。

海藻百七十九

海帶

下氣消癭,功同海藻。海藻生東海,七月采,今登萊諸州皆有之。黑色如亂發。

海藻酒 海藻(一斤)絹袋盛,浸酒中數日,服盡再作。將渣丸服。治癭氣瘰 。

昆布百八十

煮去咸味,焙干用。咸,寒,無毒。治水腫癭瘤,陰 膈噎,功同海藻。

生東海。時珍曰∶生登萊,搓如繩索之狀。出閩浙者,大似菜。

癭氣結核,為散,每一錢,用綿包好,醋中浸過,含咽汁,味盡再易之。(驗方第一。)膈噎,含咽汁。(第二。)

石斛百八十一

去頭與根,酒浸日曬酥蒸用。陸英為使,惡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蠶。甘,淡,微咸,無毒。強陰益精,暖水補虛。平胃氣而壯筋骨,療風痹而治腳弱。夢遺滑精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八月采莖,色如金者佳。荊襄澤中、江左亦有之。叢生石上,其根糾結甚繁,干則自軟。其莖葉皆生青色,干則黃色。紅花。節上自生根須。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短而中實者石斛也,長而中虛者木斛也。木斛不入散丸。

骨碎補百八十二

去凈毛,蜜蒸用,焙亦可。忌鐵。即毛姜,亦名申姜。苦,溫,無毒。入手少陰經及手足厥陰。專治折傷,最補腎虛。耳鳴牙痛悉療,破血止血皆江南、淮、浙、陜西、夔路皆有之。其根扁長,略似姜形;其葉有椏缺,頗似貫仲。

筋骨折傷,為末,米粥合敷之。(驗方第一。)久瀉腎虛,為末,入豬腎中煨食。(第二。)牙痛,炒黑末,摻之咽下。(第三。)發落欲生,同薔薇嫩皮煎汁刷之。(第四。)耳鳴耳閉,削條火炮,乘熱塞之。(第五。)風中牙痛同乳香丸,塞孔中。(第六。)

石葦百八十三

去毛梗,炙用。滑石、杏仁、射干為使,得菖蒲良。辛,甘,微寒,無毒。通膀胱而利水,益精氣而治淋。崩中漏下之疾,發背金瘡之 。

處處有之,多生陰崖險罅處。其葉長者近尺,闊寸許,柔韌如皮,背有黃毛,亦有金星者。

野芫荽百八十四

即鵝不食草也。石胡荽。辛,平,無毒。辟臭氣而通九竅,吐風痰而散瘡腫,去目翳而開鼻塞,解耳聾而療痔病。

頭之。

生石縫及陰濕處。細莖小葉,狀類芫荽。

卷柏百八十五

先以鹽水煮,次以井水煮,焙干之。辛,平,無毒。生用破血通經,治癥瘕淋結。炙用止血,治腸風脫瀉。

生常山山谷石間,關、陜、沂、兗諸處亦有之。宿根紫色多須。苗似柏葉而細,拳攣如雞足多生石上。

瓦松百八十六

昨葉何草。酸,平,無毒。止血住痢,生發斂瘡。

處處有之。生年久瓦屋上。如蓬,高尺許,遠望如松栽。六七月采苗。

馬勃百八十七

俗名灰包,生濕地中。辛,平,無毒。散血熱而清肺,止喉痹而解毒。敷諸瘡甚良,止吐衄亦效。

生濕地久腐處或腐木上。紫色,虛軟如狗肺,彈之粉出。有大如小斗者。

薺百八十八

甘,寒,無毒。利肺氣而和中,止咳嗽而明目,解消渴而除痛,治強中而解毒。

以蜀、江、浙皆有之。苗似桔梗,根似沙參,而奸商每以此偽作人參。

豬腎薺 湯 豬腎(一具) 黑豆(一斤) 薺 (三兩) 人參 石膏 茯神 磁石知母 葛根黃芩 甘草 栝蔞根(每二兩)治強中莖長興,不交精自出,消渴。(諸方第一。)

仙茅百八十九

糯米泔浸,去赤汁用。忌鐵。辛,溫,有毒。除腰腳之冷痹,祛心腹之冷氣,助陽道而生子,添精髓而通神。聰耳明目,開胃消食,最安五臟,尤治虛勞。

生西域,今處處大山中有之。葉似茅,四五月抽莖四五寸,開小花深黃色。其根獨莖而直,根相附,外皮稍粗褐色,內肉黃白色。二八月采根。

水仙百九十

苦,辛,滑,寒,無毒。最消癰腫,甚下骨哽。

叢生下濕處。其根似蒜、薤而長。外有赤皮。冬月生葉似蒜、薤。春初抽莖如蔥。莖頭開花

莨菪子百九十一

醋煮干,牛乳浸。苦,辛,熱,有毒。療癩疾風癇,治肉痹拘急。熏蟲牙而洗陰汗,止冷痢而收脫肛。安心定風,通神見鬼。

茜草百九十二

苦,酸,無毒。補中益氣,祛寒除濕。解黃膽而通經,止風痹而活血。吐衄崩中,便血諸血諸傷。

生喬山川谷。二八月采根。今圃人亦作畦種蒔。苗蔓生,方莖中空有筋,外有細刺,數寸一節,每節五葉,七八月開花。結實如小椒大,中有細子。

白藥子百九十三

辛,溫,無毒。散血降火,生肌解毒。消腫癰而解喉痹,除咳嗽而療損傷。

出原州,夔、施、合州、江西、嶺南亦有之。三月生苗葉,四月抽赤莖如壺蘆蔓,六月開白花,八月結果,九月葉落枝折。根皮赤色,名白藥子。

黃藥子百九十四

苦,平,無毒。涼血降火,消癭解毒。

出嶺南、夔、峽州郡及明、越、秦、隴山中,以忠州、萬州者為勝。今處處人家種之。

莖高二三尺,柔而有節,似藤,葉大如拳。其根外褐內黃,亦有黃赤色者。

胡麻百九十五

酒蒸用。烏者良。甘,平,無毒。潤養五臟,添補精髓。堅筋骨而明耳目,黑須發而利二便。最逐風而除濕,亦涼血而解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川市| 巴青县| 玛纳斯县| 宜章县| 潮州市| 金门县| 凤山县| 铜川市| 同江市| 延寿县| 榆社县| 芷江| 哈尔滨市| 丹江口市| 军事| 宣恩县| 通化市| 通城县| 凤凰县| 逊克县| 靖安县| 班戈县| 和硕县| 哈巴河县| 漳平市| 双峰县| 松江区| 盘山县| 澎湖县| 水富县| 吴旗县| 仲巴县| 汉川市| 正镶白旗| 文安县| 乌兰浩特市| 安义县| 桂阳县| 乐昌市| 建平县|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