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金剛藏 菩薩摩訶薩
復告螺髻梵 天主應當知
八種九種心 常與無明轉
能生諸世間 皆心心法現
由彼流轉故 諸識與諸根
無明所變異 本心堅不動
世間及根境 皆從十二支
能生及所生 剎那而滅壞
梵世至非想 亦從于因緣
唯有天中天 能離作所作
有情及無情 動與不動法
皆如于瓶等 滅壞以為性
天主應當知 諸識甚微細
遷流而速疾 是佛之境界
諸仙及外道 假稱是牟尼
以言互相縛 而貪種種色
于此生滅識 悉皆不能知
假使一千歲 思唯四吠陀
行施得梵天 還當有退落
或四月苦行 祠祭所獲果
或修異類壇 事火所求福
或修三趣法 宰羊以祈禱
得果還有退 梵王何不悟
三德果系屬 不堅如芭蕉
唯以智解脫 得生密嚴土
定者證斯境 方能往彼宮
是故大梵天 應當善修習
密嚴中之人 無生死眷屬
一切有情識 不斷亦不壞
諸業無染著 亦無染熏習
如蓮不著水 猶空不染塵
日月無云翳 瑜伽者亦爾
速修是觀行 如來所攝持
沐之凈戒流 飲以智慧液
由修勝戒智 生死得解脫
天主應當知 有情蘊處界
眾法所合成 悉皆無所有
眼色等因緣 而得生于識
猶火因薪熾 識起亦復然
境轉隨妄心 猶鐵逐磁石
如干城陽焰 愚渴之所取
中無能造物 但隨心變異
復如干城人 往來皆不實
眾生身亦爾 進止悉非真
亦如夢中見 寤后即非有
妄見蘊等法 覺已本寂然
四大微塵眾 離心無所得
世間可特物 執非四大成
譬如風疾緣 或現見諸境
起尸無作者 世間法亦然
汝等諸佛子 應當善觀察
世間諸動植 猶如水聚沫
瓶衣等妄想 不實如陽焰
苦樂等諸受 方之水上泡
眾行如芭蕉 中無有堅實
是識如幻事 虛偽悉非真
于彼三界中 動與不動法
皆同于夢境 迷心之所現
亦如幻化事 及乾闥婆城
但誑于愚夫 初無有真實
佛子覺此法 其心無所畏
慧火焚諸患 即生密嚴國
世間皆無相 相為所系縛
無相為吉祥 相及心境界
心境界非真 真為慧境界
遠離于眾相 慈悲之所行
無相遍一切 三界皆清凈
色聲等眾相 名為三界法
一切諸根境 有情之縛因
由慧得解脫 安樂而自在
時寶髻菩薩 坐殊妙之座
向于金剛藏 而作如是言
遍諸俱胝剎 尊者為上首
成就最妙智 了達所知法
于無量悉檀 皆已得明見
今在修行眾 能凈于彼疑
覺察有情身 一切之本起
以妙音演暢 窮劫不能盡
應當為眾會 說離諸逆順
似非似等因 及以真實法
令此諸智者 心凈無有疑
舍于諸蘊因 不久得解脫
蘊因法非法 生此身后身
智則能脫苦 受則為堅縛
有情心所起 由色及以明
作意等眾緣 馳散于諸境
迅疾其奔電 難可得覺知
無明及愛業 以之而濁亂
諸法意先導 意速意殊勝
法與意相應 皆以意為性
譬如摩尼寶 顯現于眾彩
如是之妙義 佛子何不說
如眾色摩尼 隨色而顯現
仁者瑜只中 照耀亦如是
具足如來像 恒住自在宮
佛子眾圍繞 隨宜應為說
爾時金剛藏 菩薩摩訶薩
于法自在者 復告大眾言
密嚴微妙土 是最勝寂靜
亦是大涅槃 解脫凈法界
亦是妙智境 及以大神通
修諸觀行者 所依之妙剎
不斷亦不境 常住無變易
水亦不能濡 風亦不能燥
非如瓶等體 勤勇成而壞
非似不似因 二種所成立
立宗及諸分 皆是不定法
以宗及以因 各執差別故
密嚴微妙剎 體是轉依識
超于分別心 非妄情境界
如來密嚴剎 無終亦無始
非微塵自性 非由于樂欲
非大自在作 非無明愛業
但由無功用 妙智之所生
出欲色無色 超無想暗網
密嚴微妙土 是阿若悉檀
非諸因明者 所量之境界
非由于勝性 自在與聲論
及吠陀等宗 之所能開顯
乃至資糧位 智慧不能了
唯是于如來 及十地智境
仁者今諦聽 愚夫迷世間
為業及非業 我今演此義
令修勝定者 獲得于安樂
內外一切物 所見唯自心
有情心二性 能取及所取
心體有二門 即心見眾物
凡夫性迷惑 于自不能了
如瓶現色相 無體唯自心
羸定及諸仙 于此義惑亂
舍于真實理 而行分別路
是心有二性 如鏡像月影
如目而有翳 妄見于毛輪
空中無毛輪 應無珠瓔珞
但從病翳眼 若斯而顯現
虛妄計著者 不覺恒執取
廣現諸嚴飾 種種梵等相
一切諸有情 及與瓶衣等
內外種種事 皆悉從心起
此密嚴妙定 非余之所有
若有修行者 生于眾福地
或生欲自在 或于色界天
乃至無相宮 色究竟天處
空識無所有 非想非非想
種種諸宮殿 漸次除貪欲
不久得生彼 密嚴觀行宮
眾佛子圍繞 自在而游戲
汝應修此定 如何著親屬
親屬常系縛 輪回生死因
男女意惑亂 精血共和合
如蟲生自泥 此中生亦爾
九月或十月 彼體漸增長
時至出胎已 譬如蟲蠕動
從此而長大 乃正心了知
我觀諸有情 生生悉如此
父母無有數 妻子亦復然
于諸世間中 無處不周遍
譬如彼石女 夢已忽生子
生已方歡樂 尋又見其亡
悲哀不自勝 忽然從睡覺
不見有其子 初生及后終
又夢游山川 城邑與園苑
一切諸境界 世間共受用
彼此互相見 馳鶩而往來
運轉與屈伸 無量之境界
及從于睡覺 一切皆非有
亦如多欲者 夢見于女人
顏貌甚端嚴 服玩皆珍綺
種種恣歡樂 覺已悉皆無
一切諸世間 當知亦如是
王位及營從 父母等宗姻
但誑于愚夫 體性皆非實
汝于三摩地 何故不勤修
無量諸聲聞 獨覺及菩薩
住山間樹下 寂靜修禪處
摩羅耶乳海 頻陀婆利師
摩醯因陀羅 雞羅雪山等
或止圓生樹 或住嬌微那
處須彌半腹 或憩如意樹
絆住劍摩羅 于中而宴默
或食贍部果 及飲甘露味
具足諸神通 而常修此觀
過去未來世 坐于蓮華臺
結加住等引 如是常觀察
善攝諸根故 不散一切境
如以鉤制象 住定亦復然
世間若出世 一切諸余定
佛定凈無垢 貪愛皆遣除
遍愛無色定 無想等禪中
見彼日月形 蓮花與深險
如空火眾色 耶定非究竟
拂除如是相 得凈無分別
則見俱胝剎 諸佛住等引
同時共舒手 以水灌其頂
即入于佛地 示現眾色形
既得種種身 則具薩婆若
力通及自在 正定陀羅尼
如是等功德 莫不皆成就
分析于諸色 乃至觀極微
自性無所有 仇如于兔角
無分無分別 蘊有蘊亦然
同于幻所作 一切皆如是
此中無業果 亦無作業人
無能作世間 設有作能作
能作待于作 何名能作人
此言成過患 說作者清凈
我者成諸境 地輪依水輪
及有情世間 次第而安布
諸趣各差別 彼此互往來
于事起諸根 而能取于境
此等非由我 皆是于分別
展轉而變異 同于乳酪酥
如是生住滅 計業與非業
定者常觀此 如干城與夢
無始來戲論 熏習于有情
種種之過咎 而生分別業
諸根猶如幻 境界同于夢
能作所作業 定者能遠離
惡覺微劣者 迷惑生妄計
分別于能作 一切諸世間
或謂摩尼珠 金銀等眾礦
鳥獸色差別 刺端铦以利
此等皆不同 應知無作者
世間相差別 皆從分別生
非勝性微塵 無因自然等
惡覺者妄計 不知其體性
為業為非業 如是起分別
如毒在于乳 隨變與相應
一切處分別 諸法亦如是
是性亦不生 是性亦不滅
惑者不能了 種種異分別
世間唯積集 定者乃能觀
汝等應勤修 無思業非業
有情互來往 如日月超回
在空無所依 隨風而運轉
業性甚微隱 密嚴者能見
修諸勝觀行 不為甚所羈
如火燎長焚 須臾作灰燼
智火焚業薪 當知亦如是
又如燈破闇 一念盡無余
諸業習暗冥 無始之熏聚
牟尼智燈起 剎那頓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