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桐城光律元方伯聰諧《有不為齋隨筆》卷庚云:「釋道安與習鑒齒初相見,道安曰『彌天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向來不得其解,近偶思得之。蓋『釋』與識同聲借之,言普天之下,人皆識己也。鑿齒依義答之,亦言四海之人,皆習知己?!横尅豁毥枳R,『習』則本字不借,故對尤佳,足以勝之。此正如『日下荀鳴鶴,云間陸士龍』之類。東坡《送楊杰》詩云:『三韓王子西求法,鑿齒彌天兩勍敵。』蓋以楊曾為高麗僧義天館伴,故用其事,可謂精當。惟『鑿齒』『彌天』對舉,雖曰互文,亦恐未詳本意。楊誠齋《過太湖石塘》詩『正緣王事游方外,鑿齒彌天未當賢』,亦同東坡。至梁《高僧傳》以為習先稱,安后對,時人以為名答。蓋不得其解,故顛倒之以右釋,豈知其固不可倒耶?!乖圃?。聲木謹案:此條可補惠定宇征君棟箋注《漁洋山人精華錄》不及。

北宋篆隸二體石經

北宋開封篆隸二體石經原石久佚,拓本罕見。山陽丁儉卿舍人晏,于咸豐七年,以制錢數百文,購得元以前舊拓孤本于舊書肆中,見于興化李孝廉祥《媿生叢錄》。凡《周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七經,各有殘帙,共得叁百柒拾余張,分裝四大冊。因撰《北宋二體石經記》一卷,以考證舊文,刊入自撰之《頤志齋叢書》中。后此本輾轉流傳,于光緒初年,為貴池劉聚卿京卿世珩以伍百金購得。當時舍人復檢得其中重復之文叁拾余張,自寫目錄于后,共計肆拾壹條,另為一冊,以寄其子白太守壽昌。太守粘附其父書并目錄于后,自為跋語,以記顛末。后予得見此本,因其為北宋二體石經一段故實,故并錄舍人寄子之書,及其子太守跋語于后,以資考證。書云:「獲碑帖頗多,極有可觀。昨從書肆得北宋仁宗時石經,篆隸二體,此即《玉?!匪谱`二體石經,周密《癸辛雜識》所云一行篆字,一行真書是也。南宋石經在杭州府學,思陵正書今尚有存者,至北宋汴學石經久佚。顧亭林《石經考》雖列開封石經,實未之見,《經義考》亦云佚,竹垞謂沉于黃河之下,杭大宗《石經》,亦云汴石經亡于元末。余所得者,乃元以前舊拓本,《周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各種。其文小有異同,可資考證?!队窈!返葧谎杂小睹献印?,此可補史志之缺。聞系吾鄉屠明經文林舊物,余購藏之,信人間秘寶也。山夫《金石存》僅見過五碑,余所得者,竟有叁百柒拾余張之多,粘綴為四大冊,其中有重復者叁拾余張,另為一冊,寄汝等以供欣賞,亦快事也。我精神康健,汝母亦好,厚孫、大孫女俱好,家中大小平安。十八日父字。」云云。跋云:「宋開封石經世罕拓本,吾鄉吳山夫先生《金石存》云:『嘗見四大冊于吳門薄自昆家,乃《尚書》、《周禮》、《禮記》、《孟子》文。今又得此五碑,意此碑之存于今者,尚不止此?!豢忌椒蛩?,《周易》二碑、《尚書》三碑,后又得《周禮》三碑,蓋不及薄氏之半。許珊林先生云:『碑今在河南陳留縣,僅存《周禮》卷一及卷五中數石,余經悉亡,蓋修學宮時用作瓴甋矣?!皇潜彼问?,又亡于山夫之后。今家大人既得《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四大冊,又以重復殘字綴為一冊,緘寄京邸,俾昌等獲觀。蓋較之吳門薄氏所藏,有過之無不及。此冊字數雖少,而《洪范》『明作晰』已足正監本作『哲』之偽,其余之足資考證可知。補北宋石經,人間第一本也,謹識而寶之。時咸豐七年,歲在丁巳閏端午日,山陽丁壽昌敬書于宣南寓舍之竹韻軒。」下有印文二,一曰「丁壽昌印」,一曰「白」,即其字也。

優拔貢考例

國朝定制:各省之優貢、拔貢,必須補廩生后,方準應考,附生無應考之例。是以曾文正公家書屬曾忠襄公國荃,有「既未補廩,不必應考優貢,致使宗師笑我家外行」之語,而曾忠襄公即于是年得優貢。光緒年,溥玉岑侍郎任江蘇學政,考試優貢。江都董逸滄明府玉書,亦以附生徑得優貢。科名真有前定,殊難預料。聞以附生徑得優拔者,朝考一二等,始能作數。若非是禮部所發貢單,仍只稱優生而已,不能以貢稱也。

晉元帝笑語

《世說》言晉元帝生子,普賜羣臣。殷羨謝曰:「臣無勛,猥蒙頒賚?!沟坌υ唬骸复耸仑M可使卿有勛。」云云。流俗相傳,以為我朝高宗純皇帝之事,特辨正之于此。

以游歷為官職

古人有以官爵入圖章者,大抵如成親王之「皇十一子」,王澍之「天官大夫」,張廷玉之「保和殿大學士」,皆崇官厚祿,無異說也。降而至刻某科狀元、榜眼、探花、傳臚、翰林,猶可云此清班也。降而至刻某科舉人、進士,吏、禮部主事,猶可云此正途也。更有下于此者,有以「三次歐洲」、「二次美洲」、「東瀛往返八次」為圖章,是直以行路為官銜招牌矣。予于山東候補道武進余亦齋觀察思詒所撰之《航?,嵱洝分幸娭?。

鄉試場規等

從前各省鄉試之場規,聞為林文忠公則徐所手定,如中有云「士子手持長大煙桿,亦似專為斗狠而來者」之語,是也。各省所立之粥廠,其章程由阮文達公元任浙江巡撫所定,以其章程美善,通行各省。其原定章程,凡煮成之粥,以布濾之不漏水,以著插之不倒,斯為合格,名雖曰粥,實即飯也。二公以經濟勛業著名一時,即此等章程亦所手定,其規模之善自不待言,是以無不遵行之,實亦各省罕有之事也。

廣雅碎金

南皮張文襄公之洞本無詩集,桐廬袁爽秋京卿昶匯輯其詩,名《廣雅碎金》,編為四卷,刊入《漸西村舍叢書》中,世人始得見其詩。中有《濟南雜詩》八首,其前四首所言濟南風景,非親歷其境者,不知此詩之妙,故錄之于此。詩云:「齊疆多海魯多山,風土中和是此間。濟汶黃河三水會,重扃不在穆陵關?!埂庚埳叫斜M麥田青,沙路無泥十里亭。山色雙雙齊入畫,泉聲步步盡堪聽?!埂溉v沸涌珍珠,花乳傾甌燥吻蘇。甘軟定居揚子上,清空得勝谷簾無。」「清波綠繞舊宮墻,流入牙城幾曲長。秋柳蕭疏空照影,吟詩如賦《魯靈光》?!棺宰⒃疲骸干綎|巡撫署為明濟南王故宮,引濟水貫其中。王漁洋《秋柳》詩,為故王宮作也?!乖圃啤B暷局敯福捍藯l又可補注《漁洋山人精華錄》惠注本所不及。

王夫之未刊撰述

衡陽王而農先生夫之所撰《船山遺書》貳百捌拾捌卷,得新化鄧湘皋廣文顯鶴為之搜輯,湘鄉曾文正公于同治四年輯刊全書于金陵節署,乃得大顯于世。而曾氏刊本,仍有未盡者。厥后湘人翻刊曾本,補刊《龍源夜話》卷、《憶得》一卷、《姜齋詩分體稿》四卷、《姜齋詩編年稿》一卷、《姜齋文集補遺》二卷。而《龍源夜話》、《憶得》,曾目列未見。又有《四書訓義》三十八卷,實未刊行。曾目亦漏落「未刊」二字,僅于卷首《重刊船山遺書凡例》中,言明惟《四書訓義》為先生口授講章,姑從緩刊云云。而《相宗絡索》三卷、《夕堂永日八代詩選評》六卷、《夕堂永日四唐詩選評》七卷、《夕堂永日明詩選評》七卷,《凡例》中皆言已見,容俟訪得全書,再為補刊云云,至今尚未刊行。是其遺書,仍未能全刊,亦可惜也。

黃彭年撰述

貴筑黃子壽方伯彭年,于光緒年間,以政事、文學著,聲名甚噪。予于廠肆中,購得其《陶(廬)[樓]雜著》二冊,光緒己丑自刊本,不分卷數。內列書五種名目曰:《紫泥日記》、《明范文忠公畫像宦跡圖題詞》、《明五忠手跡考存》、《黃忠端公明誠堂十四札疏證》、《題詞》。以予所見,頗有名不副實之議,然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實不出明季山人鹵莽刊書之弊。國變后,其門生故吏等,又為之刊《陶樓文集》卷。新城王方伯樹枬,編輯《明舊文存》,序中論其未得文章之法,亦不足論矣。

翁方綱詩句

大興翁蘇齋學士方綱《復初齋詩集》卷二十七中,有《和劉石庵冢宰董文敏所題蒲圻萬年寺歇心處扁》詩四首,末一(句)[首]云:「畫禪磨墨證何如,齋扁重題肯借渠。薊北句非湘北句,劉尚書是董尚書。」自注云:「予諾為石庵書磨墨齋扁也,石庵喜仿董書,故云?!乖圃?。聲木謹案:涇縣包慎伯明府世臣《藝舟雙楫》中,言劉文清公字學董書,矜為獨得之秘。宜興吳仲倫明經德旋《論書隨筆》中,深然其說。觀此詩注,則劉文清公當日之字學董文敏公,并不自諱,固盡人皆知之矣。

方世舉撰述

李義山詩集箋注行世者,有朱鶴齡、姚培謙、程夢星、馮浩四家。聲木謹案:桐城蕭敬孚茂才穆《敬孚類稿》卷十二中,有《方息翁先生傳》,云:「先生姓方氏,諱世舉,字扶南,撰有《李義山詩集箋注》。其表弟江都程夢星借刻之,世多有其書。」云云。據此,則程注之本,本為方氏原稿,程氏攘而有之,如郭象之注《莊》矣。此事外間罕有知之者,故記之于此。方氏所撰,又有《漢書辨證》卷、《世說考義》卷、《家塾恒言》卷、《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十二卷、《江關集》卷、《春及草堂詩鈔一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四集》一卷、《蘭叢詩話》一卷等書。族子方制府觀承校刊本,久已行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山县| 济宁市| 湘西| 行唐县| 鹤峰县| 玛多县| 阳曲县| 卫辉市| 南江县| 岫岩| 贵德县| 饶河县| 安泽县| 合阳县| 美姑县| 石柱| 甘洛县| 阜南县| 肃南| 黔西县| 丽水市| 新龙县| 来安县| 思茅市| 平顺县| 乐平市| 原阳县| 商城县| 长顺县| 关岭| 惠安县| 泰来县| 两当县| 墨玉县| 沧州市| 芜湖市| 佛教| 抚宁县| 宝应县| 全南县| 天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