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萇楚齋續(xù)筆
  • (清)劉體信
  • 4894字
  • 2015-11-10 11:19:30

婺源為朱子闕里

四庫提要推重程朱

漢制叁什取一

朱子注語欠斟酌

程子謝藥詩

北宋楊時等語非其時

會狀聯(lián)元母女

洪亮吉作客詩

博學宏詞卷鈔襲

顧文淵等愛名

雪橋詩話

北宋王安石等集名相同

許念中篤舊

論馮班詩

知府帶御史銜

南宋羅愿論文語

南宋周穆門戒婦語

張佩綸詩句

地名應(yīng)讖

魏秀仁花月痕

狀元簡放知府

詩話以宋人為善

金簡撰述

陳琰宮詞

妻嘲夫娶妾詩

碧玉壺纂杜詩鈔

兩江督署中無曾國藩聯(lián)額

寫榜吏孫中鄉(xiāng)試

常州府志

異樣佛手

私家藏書多于四庫

唐李翱論文語

黃培芳撰述

周易集注

汪琬撰述

方貞觀論詩語

桐城文人皆大壽

明王鏊論文語

上海一時衣服顏色

厚樸花

吳文溥論詩語

秦蘭征宮詞

論布衣各詩

松江詩話論因果

蜀漢昭烈帝謂諸葛亮語

埃及前王陵發(fā)掘

古文辭類纂箋注

古書疑義舉例

楊士驤論升沉有定

秀才兼營商業(yè)

黃錫朋遺民

四庫全書薈要

彭紹升論四家詩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婺源為朱子闕里

婺源為吾皖徽州府屬,實為朱子闕里。歷代尊崇朱子,實自南宋始。淳佑元年,已詔從祀孔子廟廷,咸淳五年,詔賜文公闕里于婺源。元至元元年,詔立徽國文公之廟,追謚朱子之父曰獻靖。明嘉靖十年,詔朱子父從祀啟圣廟,「啟圣」后改「崇圣」。崇禎十五年,詔先儒朱子改稱先賢,位在漢唐諸儒上。我朝康熙五十一年,圣祖仁皇帝詔升朱子于十哲之次。歷代以來,皆優(yōu)加尊崇,非一人一家所得論議也。《婺源縣志》特編《朱子世家》一卷,冠于《人物志》之首,洵非他縣所可比擬。粵捻初平,揚州設(shè)立安徽會館,皖南商人欲供朱子,皖北商人欲供包孝肅。相爭不已,無可解結(jié),乃于正中供歷代先賢位。光緒戊戌,聲木到揚就婚,暫住安徽會館,詢問何以不供朱子。有人告以皖南北爭論之事,聲木笑謂:「皖北商人,只看包龍圖等小說,心目中只知有包孝肅,無怪其然。若能讀書明理,吾知其決不能以包孝肅比朱子矣。」識者以為知言。包孝肅在北宋,自不失為名臣,然名臣似此者,歷代以來,車載斗量,何可勝數(shù),焉能比間世所生之朱子。其行事全出于無稽鄙俗小說,流行甚廣,深入人心,以致鑄此大錯,釀此羣吠也。

四庫提要推重程朱

程朱與陸王二派,若水火之不相容,習程朱者無不攻陸王,習陸王者亦然。紀文達公昀為昭代大儒,學問淵雅,志識高卓,未聞以程朱、陸王之學自囿也。其撰《四庫提要》,于程朱之學,雖有微詞,不過不服膺而已,未至于如陸王之學,則攻擊不遺余力,雖未明言禁人學習,極言其流弊所至,不知底止。可見公道自在人心,非區(qū)區(qū)口舌所能強爭也。

漢制叁什取一

三代井田之制,什而取一。白圭欲二什而取一,孟子斥為貉道,似井田之制,決不能變易矣。后世惟兩漢田租之稅,三十而取一,始終未更,其輕徭減賦,直駕三代而上之。所以諸呂、王莽之亂,人心思漢,卒能享國四五百年之久,非無故也。

朱子注語欠斟酌

朱子自云:「生平注經(jīng)之書,字字皆上秤子秤過。」極言其字字皆有斟酌,未嘗輕心率意以行之也,然失言之處亦不能免。即如《魯頌》下之注,言《魯頌》之當存可也,而乃云「況夫子魯人,亦安得而削之哉」云云。夫夫子當日刪《詩》《書》,定《禮》《樂》,是何等大事。將垂之天下,傳之萬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與天地不朽,日月爭光。豈能心存鄉(xiāng)曲之私,濫存篇章,以傳后世,吾知夫子必不如是也。此圣賢之所由分歟。

程子謝藥詩

程子《謝王佺期寄藥》詩云:「至誠通圣藥通神,遠寄衰翁濟病身。我亦有丹君信否,用時還解壽斯民。」云云。聲木謹案:此等詩不特易涉腐氣,然以程子自言之,終未免涉于自炫,急于自見,雖為大賢,實非所宜。

北宋楊時等語非其時

清社既屋,宣統(tǒng)猶安居大內(nèi),月,復為某某等所威偪,迫入日本使署,旋復往天津租界居住。聞故臣鄭孝胥猶日進講《通鑒》數(shù)頁,此何異北宋靖康被兵之時,楊時首以誠意正心進言。其言誠是,惜所進非其時,以致迂謬不解事,同為千古笑柄耳。

會狀聯(lián)元母女

秀水汪康古銓部孟鋗,乾隆三十一年進士,妻仁和金夫人,乃禮部侍郎、乾隆壬戌會狀聯(lián)元金雨叔侍郎甡之次女。至庚子,其子如洋,復得會狀聯(lián)元。蓋本為會狀之女,又為會狀之母。雨叔侍郎《聞外孫大魁寄二女》詩中有云:「當年會狀憐嬌女,今見教成會狀兒。」誠我朝科名之佳話,曠世所希有。湖南娶龍翰臣方伯孫女,頗驕傲,以致他人有「狀元孫女翰林妻」之句,其福命不如金夫人遠矣。

洪亮吉作客詩

陽湖洪稚存太史亮吉詩有句云:「作客二十年,衣食知其難。卑身與周旋,不敢忤世顏。」云云。以太史之宏識博學,驚才絕艷,又生當我朝極盛之世,歷主愛才如渴之賢主人,如畢秋帆制府沅等,宜皆賓至如歸,士大歡樂。今讀其詩,乃知謀生之難,周旋之苦,雖賢者不免,誠可嘆也。

博學宏詞卷鈔襲

康熙十七年,初試博學宏詞,與試者,疑盡皆名副其實矣,不意場中竟有雷同之卷,為考官所察出。緣王霖與徐笠山聯(lián)席,笠山不工為排律,即用王霖詩以圖含混。旋經(jīng)部議,徐革職,王罰俸,真異聞也。事見杭大宗太史世駿《詞科掌錄》。

顧文淵等愛名

顧文淵字湘源,號雪坡,常熟人。初與王石谷同畫山水,王既成名,度無以勝之,遂專從事墨竹,久之,幾與前代朱白民相頡頏。語見《海虞詩苑》。世但知惲南田因避石谷山水,改畫花卉,不知有顧雪坡墨竹,亦因避石谷山水而畫。惟流傳極少,未見他家著錄。惲南田雖改繪花卉,偶作山水,依然精妙,不減石谷,流傳墨本甚多。君子之愛名如此,不爭名如此。不爭名正所以愛名,愛名固所以不爭名,非后世所能及也。

雪橋詩話

漢軍楊子勤鍾羲撰《雪橋詩話初集》十二卷、《續(xù)集》八卷、《三集》十二卷、《余集》八卷,南潯劉氏《求恕齋叢書》本,積之高逾一尺。其中話少詩多,閱之與選本詩無異,不能以「詩話」名書。若謂其選擇未精,標舉未善,邈不知其宗旨,無當于學人之用,猶其余事。

北宋王安石等集名相同

宋王安石集名《臨川集》,而晏殊亦有《臨川集》三十卷。明歸有光集名《震川集》,何洛文亦有《震川集》卷。洛文字啟圖,信陽州人,大復之孫,嘉靖乙丑進士,官禮部左侍郎。國朝泰州張符驤,為文瓣香歸太仆,名其集曰《依歸草》十卷,《二刻》二卷,刊行于世。吳縣薛熙,為文亦瓣香歸太仆,自名其集曰《依歸集》卷,不知刊行與否。永福黃任,名其詩集曰《香草齋詩集》六卷,亦名《秋江詩集》,久已刊行于世。歸安陸全昌,亦名其集曰《香草齋詩鈔》卷,嘉興李符,亦名其集曰《香草居詩集》七卷,江寧蔡仍玉,亦有《香草堂集》卷,武進胡晉昊,亦名其集曰《香草堂詩鈔》卷。晉昊字芋莊,為錢牧齋尚書入室弟子。《毗陵六逸詩鈔》中,有《香草堂詩鈔》五卷,大旨為學黃山谷一派,喜用僻字。

許念中篤舊

康熙壬午,許念中給諫偕索大理擎石典福建鄉(xiāng)試,與大理唱和甚歡。后大理下世,給諫自序《虛槎集》,猶不勝今昔之感。給諫平日,于師友風義最篤,久要不忘,極為真摯。宜乎其門人黃莘田明府任篤于師門,必有所授之矣。注《秋江詩集》者,雖有王、陳二本,漏未及此,故附志之。

論馮班詩

常熟馮定遠班,為錢牧齋尚書高第弟子,詩學確有淵源,撰《鈍吟集》三卷、《余集》一卷、《別集》一卷、《游仙詩》二卷、《馮氏小集》二卷、《懷舊集》二卷、《雜錄》十卷,風行于世。趙秋谷宮贊執(zhí)信,至以私淑門人刺焚于墓前,何義門太史焯亦篤信其說,教人習馮氏之學。王文簡公世禎,因與趙宮贊有違言,遂力[詆]馮氏,殊非信史。鈍吟詩由溫李入手,組織甚工,層次井然,未可厚非。王介甫教人學杜,先從李義山入手,固先馮氏言之。大抵詩文各有入手之處,不必故為高論也。

知府帶御史銜

雍正甲辰,陳文恭公宏謀,以御史出為揚州府知府,及擢任江南驛鹽道,俱隨帶御史銜,得以便宜奏事,真千古之特恩也。故揚州人至今猶謂揚州府知府與他處知府不同,可以專折奏事,不知當時只陳文恭公能之,他人不能也。咸豐年,合肥李玉泉郎中文安本已考取御史,未及傳到,回里辦團練。呂文節(jié)公賢基為之奏請,應(yīng)否準其隨帶御史銜辦事,奉旨不準,其嚴如此。揚州府知府,豈可人人帶御史銜耶。

南宋羅愿論文語

南宋羅愿撰《鄂州小集》六卷、《附錄》二卷,古文為南宋一大家。其論文謂:「作文不在詞澀言苦,使人難讀,在于高其理,古其意。」云云。其說頗佳,真得為文之秘訣也。

南宋周穆門戒婦語

南宋周穆門之婦氏,賢而不得于其姑。穆門戒之曰:「黃涪翁之姊文城君困于洪氏,雖有三令子,莫能申也,汝其善事姑矣。」婦卒以是困悴卒。見于聲木謹案:穆門戒婦之言,洵可謂孝思不匱。為人子者,宜各錄一通,勿專聽婦言,以違父母之命。然亦以見婦之不易為,家庭之難善處。陸放翁以母之不悅,且出其婦矣。

張佩綸詩句

豐潤張幼橋太史佩綸,晚年自號簣齋。光緒甲申五月,福建馬江一役,全師熸于法。閩中士大夫詆之甚力,太史亦最惡閩人。其題銘鼎臣將軍安《養(yǎng)年別墅圖》詩中,有「我坐喜談兵,屢墜機阱內(nèi)」之句。番禺梁文節(jié)公鼎芬題簣齋某圖詩中,有「簣齋學書未學戰(zhàn),戰(zhàn)敗逍遙走洞房」之句,見者皆為之失笑。

地名應(yīng)讖

東漢之岑彭,戰(zhàn)歿之地曰彭亡,不意后世多有似之者。以予所知,咸同間,合肥張勇烈公樹珊戰(zhàn)歿之地曰倒樹灣。其名有「樹」字,所統(tǒng)之軍曰「樹」字軍。黃少昆方伯潤昌戰(zhàn)歿于黔,其地名黃飄。無怪后世多所禁忌,大抵確然不誣也。

魏秀仁花月痕

魏秀仁字子安,侯官人,丙午舉人。撰有《咄咄錄》卷、《陔南石經(jīng)考》卷、《陔南山館詩話》卷、《花月痕》卷。他撰述皆久湮,獨《花月痕》小說盛行于時,幾于家有其書,誠莊論不如諧論之入人耳目。孝廉專賴是書以傳,惜知其名氏者甚少,故記之于此。

狀元簡放知府

光緒年,閩縣王可莊太守仁堪,以殿撰出守鎮(zhèn)江,當時之人,莫不為之不平。聲木謹案:吳縣石琢堂方伯韞玉,于嘉慶四年,以殿撰出守重慶,見于《獨學廬文存》,未聞當時有冤之者也。

詩話以宋人為善

詩話始于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詞話亦始于宋周密《浩然齋雅談》。《雅談》上卷考證經(jīng)史,品評文章,中卷詩話,下卷為詞話。雖宋人詩話雜記他事,往往體參小說,是其所短,然予觀宋人自撰詩話,收入《四庫》者,僅廿余家,類皆各能自抒心得,臚舉佳句,標新領(lǐng)異,語多中肯,文筆亦言簡意賅,不事鋪張,洵可為法。袁簡齋明府枚謂宋人詩可存,詩話可廢,實為謬論。《隨園詩話》亦能自圓其說,然抉擇不精,庸劣詩句一概濫登,不如宋人詩話遠矣。

金簡撰述

金簡字本高麗人,其女為高宗純皇帝妃,仕至侍郎。所撰《武英殿聚珍版程序》一卷,收入《四庫》,洵外藩入我朝獨一無二之人也。

陳琰宮詞

宮詞之撰有專書者,予已搜羅略徧。其見于前人詩集,多只數(shù)首而已。以予所知,除已筆記于卷外,仍有一種,補記于此:錢塘陳琰字寶崖,撰《桂堂詩鈔》卷,中有《古宮詞》四十首,自吳迄明,皆擇其未經(jīng)人道者詠之。寶崖本曹秋岳高第弟子,雖未見其詩,亦必有可觀者矣。

妻嘲夫娶妾詩

袁龍文,簡齋明府堂弟,以州同需次廣西,貧無擔石,寄家書詭言娶妾。其妻黃楨,字雅宜,仁和人,答以詩云:「郎君新得意,志氣入云霄。未筑黃金屋,先謀貯阿嬌。」見《隨園詩話》。顧莘耕,廣東人,就幕河間,亦貧無擔石,寄家書亦詭言娶妾。其妻伊氏,答以詩云:「當年曾賦《白頭吟》,此去何妨別夢尋。郎欲藏嬌儂敢妒,只愁筑屋少黃金。」見二詩皆妙,后詩婉約,尤勝于前詩。

碧玉壺纂杜詩鈔

黃堂太史之雋,集唐人詩句為《香屑集》十八卷,復集唐文為序,可謂空前絕后矣。不謂寶山金斝舟元恩,復集杜工部詩句成詩三百七十二首,前仍集杜文為序,編為二卷,名曰《碧玉壺纂杜詩鈔》。道光壬寅秋月,惇大堂原刊本。甚屬罕見。

兩江督署中無曾國藩聯(lián)額

湘鄉(xiāng)曾文正公國藩,不特功業(yè)震于一時,即學問文章,亦不可幾及,平日更喜舞文弄墨,沾沾自喜。予獨怪其江南督署中,無曾文正公一聯(lián)一額,《湘鄉(xiāng)縣志》修于同治八年,無曾文正公一序一跋。此等最為切近之事,轉(zhuǎn)無文字流傳,真理之不可解者。

寫榜吏孫中鄉(xiāng)試

光緒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首折第六名王善澤,即寫榜吏之孫。同考官王蔭昌為作《喬柯毓秀圖》,徧征題詠,亦科名之佳話。較之《隨園詩話》所載,乾隆庚午科江西武試,首名陳騰蛟為寫榜吏陳巨儒之孫,巨儒時年七十,自言手寫文武三十二榜,尤為罕覯。

常州府志

常州為江南巨郡,衣冠文物甲于歷代。府志自明萬歷四十六年七月,太常寺少卿唐鶴征修后,至康熙三十四年,常州府知府于琨等續(xù)修,于琨修后,至今無續(xù)修者。光緒十二年五月,常州府知府長白桐澤,復排印于志一次。以常州巨郡,四五百年,府志僅修二次,何其難也。推之他府及邊遠瘠地,其難修更可知矣。

異樣佛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安县| 石楼县| 闻喜县| 水城县| 哈尔滨市| 康平县| 且末县| 隆德县| 封丘县| 文水县| 西林县| 克拉玛依市| 玉屏| 嘉峪关市| 马龙县| 华宁县| 连山| 新晃| 阿坝| 阿瓦提县| 松阳县| 洪雅县| 吉安县| 乾安县| 民乐县| 巴彦县| 新营市| 湘乡市| 张家港市| 金溪县| 故城县| 吴桥县| 珲春市| 海兴县| 成都市| 腾冲县| 田阳县| 泊头市| 广汉市| 伊金霍洛旗|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