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 萇楚齋續筆
  • (清)劉體信
  • 3006字
  • 2015-11-10 11:19:30

新城陳碩士侍郎用光《惜抱軒尺牘序》中有云:「用光嘗問其體于先生,先生曰:『是雖不足言文,然必取材于《昭明文選》,及東晉人諸帖,則其詞雅訓矣。』」云云。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亦為之序,中有云:「姚姬傳先生嘗語學者,為文不可有注疏、語錄及尺牘氣,然則尺牘亦專門之學矣。」云云。聲木謹案:據此,則尺牘自成一體,亦非易為。桐城戴存莊孝廉鈞衡,當年入都會試,曾文正公從問古文法。孝廉以此書授之,并謂姚郎中論文秘訣,悉具于其中。曾文正公得其本,精研其學,遂以古文名天下。并謂生平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啟之,列入《圣哲畫象記》中。然則此書,固學人所當奉為圭臬也。

各省名山

廬山在江西德化縣境。自西人租其地為避暑之所,草萊盡變為洋樓,廬山真面目從此又變。西人租金,每年僅壹百兩,雖為牯牛嶺一隅,最占廬山形勢。以名勝之山,些微之金,竟為彼族所占。勞山在山東即墨縣境,下臨大海,風景絕佳,為北五省勝境。自德人占據膠澳,亦據為己有。光緒己未春月,魯撫楊蓮府制府士驤,從魯省紳士之言,自往勘之。言全山為德人所占,修洋樓,造馬路,培樹木,久已視為己地,云云。現在青島雖交還中國,有名無實,徒托空言而已。楊文敬公任魯撫時,署內本有珍珠泉,為濟南五大名泉之一。其水之上流者,粒粒如豆,千萬齊涌,珠泉之名,真為不忝。楊文敬公修屋其旁,牓曰「珠泉精舍」,公事圖章,則曰「泉亭判事」,頗見雅人深致。

沈壽康百歲

吳江沈壽康字覺齋,晚號南溪贅叟,本諸生,壽至九十七,計閏則一百歲。時東萊呂鏡宇尚書海寰、武進盛杏蓀尚書宣懷,同在上海議商約,合詞為之奏請恩施,奉旨賞二品封典。德清俞蔭甫太史樾《春在堂詩編》中,有《沈贅翁百歲》詩,中有句云:「乾隆恩例至今延,計閏加為一百年。試向天邊看明月,已經千二百回圓。」云云。詩句佳矣,實本南宋人詞中脫化而來。

曾國藩養心棋

曾文正公晚年,每日午飯后,喜下棋一二局,平日自謂養心棋,其石印手書日記,自記圍棋幾局是也。當日先文莊公問其幕僚錢子密尚書應溥云:「中堂日日下棋,不日進無已乎?」尚書曰:「棋則日退也。」先文莊公未諳棋理,驚問其故。尚書謂:「中堂年高望重,何人肯與之對手,中堂不自知,以致愈趣愈下。然中堂亦非無棋者,偶有人走一好著,中堂見而大驚,亦必沉思冥想,凝神注意,逾數時刻,得一好著,與之足以對壘而后已也。」云云。此聲木當日聞于先文莊公者,敬記于此。

光緒甲午捐舉人

光緒甲午秋月,吏部以用兵需款,奏請開捐舉人一百名,每名二萬兩。并立章程,以一百名為限。逾年,報捐者,見名冊中,只有蔣長椿、蔣長松、蔣三人,而捐例亦不停而停。聲木私謂,吏部此舉,可謂愚矣。

合肥香花墩

吾郡府城內隅,有地名香花墩者,相傳為北宋包拯舊地,上有包孝肅祠。其裔孫仍居其中,世襲七品蔭生,以奉祭祀。藏有宋代遺像,亦不知真偽,但文弱如書生,面目白晳,與世所傳面黑者大異。墩外周以水,名包公河,產魚與藕,其后裔擅其利。所產之鯽魚,魚背均作黑色,與他處不同,俗遂故神其說,謂為包公正直所感。包公在北宋,并無赫赫之名,即令正直立身,亦不過名臣而已,更非人所難能。徒以委巷無稽小說流傳日多,以致增其聲價,真可笑也。

讀史方輿紀要

無錫顧景范祖禹精輿地,負盛名,當時稱為絕學,撰有《讀史方輿紀要》一百三十卷、《形勢紀要》九卷。世雖稱為三大奇書之一,實則此書援據浩博,辨論精詳,切于實用,非余二人所能幾及。而長洲沈文愨公德潛《國朝詩別裁集》中錄其詩,并無一字言其精輿地之學,豈當時未知其人與書耶。

山右石刻叢編

天門胡蘄生中丞聘之,任晉撫時,撰《山右石刻叢編》四十卷,考辨頗詳確。卷中所列石刻,有今昔易置者,書中皆實指為今在某所,俾訪古者易于搜求,體例甚善。

盜竊他人撰述

高士奇所撰之《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實為秀水徐善所撰,見于《潛邱札記》及《勉行堂文集》。任大椿所撰之《字林考逸》八卷,實為歸安丁杰所撰,見于及《國朝漢學師承記》。秦嘉謨所撰之《輯補世本》十卷,實為陽湖洪飴孫所撰,見于《史目表》中。馬國翰所輯之《玉函山房輯佚書》種,實為會稽章宗源所編,見于傅洪澤所撰之《行水金鑒》一百七十五卷,實為休寧戴震所撰,或云歸安鄭余慶撰,見于五人皆盜竊他人撰述,以為己書,真撰述中之盜賊也。

張之洞勸人刻書

南皮張文襄公之洞,督學四川時,所撰《輶軒語》中,有《勸刻書說》一篇,言如歙之鮑、吳之黃、南海之吳、金山之錢,可決其五百年中必不泯滅云云。自此書出后,世人頗篤信其說。一時如張午橋觀察丙炎之編刊《榕園叢書》,吳次簫觀察丙湘之編刊《傳硯齋叢書》,劉聚卿京卿世珩之編刊《聚學軒叢書》、《玉海堂叢書》、《貴池先哲遺書》,繆筱珊太史荃孫之編刊《云自在龕叢書》、《對雨樓叢書》、《煙畫東堂叢書》、《藕香零拾》,盛杏蓀尚書宣懷之編刊《常州先哲遺書》,朱記榮之編刊《槐廬叢書》,徐積余觀察乃昌之編刊《積學軒叢書》、《鄦齋叢書》、《隨葊叢書》、《懷豳雜俎》、《閨閣詞》,李健甫孝廉國松之編刊《集虛草堂叢書》,皆因張文襄公提倡一言,聞風興起者也。

翁心存語

常熟翁文端公心存,凡遇門人得試差者,必告之曰:「有人放試差,夢中遇兩路,一碑題曰『簪纓累世』,一碑題曰『子孫絕滅』。次日有賄賂請托者,某嚴拒不許。次日又夢至其境,所走者,乃簪纓累代之路。并有神告之曰:『日聞之事許,則走子孫絕滅之路,不許,則走簪纓累代之路。』」云云。聲木謹案:翁文端公為先文莊公鄉試座師,屢掌文衡,家門鼎盛,歷代簪纓不絕。其訓門人之語,可謂明白切至,其平生自走之路,自不待言,可知之矣。

日本馬關春帆樓旅館

日本馬關春帆樓旅館,光緒乙未月,李文忠公鴻章渡海議和,即駐節于此處。事后日本人榜示通衢,大書特書,曰「清國李鴻章談判所」,以羞辱之。光緒年,吳摯甫京卿汝綸,往日本考查學務,路經其地,旅館主人乞題牓字。京卿沉吟半晌,即書「傷心之地」四字與之,最為沉痛。試思除此語外,更有何言哉!

甘肅壽民李生潮

宣統元年二月,陜甘總督升允奏言:「甘肅固原州屬西鄉回民李生潮,生于乾隆五十九年,屆今宣統元年,現已一百十有六歲。二子四孫,曾孫五人,元孫二人,五世同堂。合無仰懇天恩,俯準旌表,出自鴻施。」云云。奉朱批:「李生潮生于乾隆年間,洵為罕覯,特準旌表,禮部知道。欽此。」云云。聲木謹案:外間壽民壽榜,頗有增多十余年或二三十年,以邀恩旨者。此為陜督專折奏請,年歲確實無疑,洵熙朝之人瑞。以視九十七年,計閏加為一百歲,更有議其非確年者,不足道矣。吾師江都徐蟄叟廣文言:揚州城內,布店主人梁于光緒年,真慶一百歲,夫婦并齊眉。屆時鄉里中,皆欲得壽碗壽布等,以為小兒乞壽。即素不相識之人,亦登門送禮不絕,意在乞取壽碗等。后又逾二年始死。以不欲乞朝廷恩施,故未邀曠典,惜哉!

古文辭略

上元梅伯言郎中曾亮所編之《古文詞略》廿四卷,后附詩歌類上下二卷,每卷析為二卷,后四卷乃詩歌也。《古文》即《古文辭類纂》之簡本,《詩歌》即《古詩選》之簡本,最便學人誦習。卷首第一頁雖有「同治丁卯季春合肥李氏校刊」十二字,板存桂薌亭觀察嵩慶家,蓋即觀察所刊也。

土司底簿

土司名目,舊史不詳,惟《明史》始自為列傳。明人有輯正德以前土司官爵世系為《土官底簿》二卷,此書為專言土司最早之書,見于《四庫提要》中。國朝定制,土司職分甚卑,見知縣無高位,另設矮幾以居之。其在本地中,威權過于督撫,凡生殺取予用舍之權,皆其所掌,儼如三代時之諸侯,國家并不過問。粵、蜀、黔、桂、滇等省之邊境皆有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城县| 卢龙县| 射阳县| 新蔡县| 东乡县| 中山市| 嘉善县| 秦安县| 宿州市| 穆棱市| 岳池县| 章丘市| 久治县| 永年县| 濮阳县| 广水市| 凤凰县| 鄂托克前旗| 上林县| 忻州市| 蛟河市| 喀喇沁旗| 河南省| 苏尼特右旗| 高淳县| 伊金霍洛旗| 平邑县| 轮台县| 桃园县| 手游| 丰都县| 河南省| 宁津县| 鄂尔多斯市| 万盛区| 靖西县| 乐安县| 石门县| 海宁市| 天长市|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