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四川一省,幅員遼廓,約合江南三省之地,東至湖北界,西至西藏界,北至陜西、甘肅界,東南至湖南、貴州界。西至西藏,尤為窵遠,國初本設有川西巡撫一缺。不久即裁撤,歸并總督,以一事權,故四川總督原有兼巡撫事一銜。川西有打箭爐,以外謂之西康,地即古康衛藏三區之康地。東自打箭爐起,西至丹達山止,計叁千余里。南與云南之維西、中甸兩廳接壤,北踰俄洛、色達野番,與甘肅交界,亦肆千余里。其西南隅過雜瑜外,經野番境,數日程即為英國屬地。西北隅毗連西寧,番人常購俄國軍火。東南隅抵四川寧遠所屬各州縣之境,東北隅乃四川、甘肅之交。地大約倍于四川,等于西藏。自光緒以來,英俄兩國進窺西藏,交涉益為繁棘。光緒三十二年,政府因藏為川滇之毛,康為川滇之皮,藏為川滇之唇,康為川滇之齒,且為川省之咽喉,關系重大,毅然實行改革,整理地方。特簡伯都訥趙制軍爾豐,為督辦川滇邊務大臣,廷寄中,諄諄以屯墾練兵為急務。后將西康一地,實行改土歸流,建設西康一省,并擬定府廳州縣等名目。未及實行,而宣統辛亥難作。實為我朝末造一大掌故。代理川滇邊務大臣古藺傅華峯嵩火求,編有《西康建省記》三卷,記載翔實,壬子九月排印本。予因刺取其中緊要各語,意取簡明,便于觀覽,附錄于此。并錄其官制省會,府廳州縣名稱于后,以資考核。

西康官制西康巡撫 邊務大臣改西康度支司 邊務收支局改西康提學司 邊務學務局改西康提法司 康安道改西康民政司 邊北道改西康省會西康省可為省會四處。一同普縣。東距打箭爐不及二十程,西距丹達山亦十數程,南北相距尚均,乃西康之中央。一察木多。地方左右有河,流至前面而合,后面崇山屹立,天然險阻,免修城郭,且為入藏扼要之墟。地雖稍偏西北,不過數日程,相去不甚遠,亦可為省邑。一貢覺。地方平坦亦多水,雖淺而土甚厚,宅省亦可。一巴塘。即古之白狼國,地方千里。里塘、曲登在其東,江卡、三巖在其西,云南在其南,德格在其外。左右兩小河,繞城急流。西有金沙江,東有大朔山,南北亦層巒迭嶂,可稱天險。以地偏南,微有不足。

西康府廳州縣巴安府 系巴塘土司地方,原設巴塘糧務一員。光緒三十一年,改流征糧。三十三年,奏設巴安縣。三十四年秋,邊務大臣會同川督,奏改為巴安府。仍應名巴塘府。鹽井縣 系巴塘土司地方。光緒三十一年,改流征糧。三十四年秋,奏設鹽井縣。三壩廳 系巴塘土司、里塘土司交界地方。光緒三十一二年,改流。光緒三十四年秋,奏設三壩廳,設通判,并分管毛丫、曲登地方。里化廳 系里塘土司地方,原設有里塘糧務一員。光緒三十二年,改流征糧,奏設里化縣。三十四年秋,奏改名為里化廳,設同知,并分管毛丫、毛茂丫、曲登、崇喜地方。仍應名里塘縣。定鄉縣 系里塘土司地方,名鄉城,曾經叛土司而獨立者。光緒三十二年,改流,奏設定鄉縣。三十三年,征糧。三十四年秋,奏設定鄉縣。仍應名鄉城縣。稻成縣 系里塘土司地方,名稻壩。光緒三十二年,改流。三十三年,征糧。三十四年秋,奏設稻成縣。仍應名稻壩縣。貢噶嶺縣丞 系里塘土司地方。光緒三十二年,改流。三十四年秋,奏設貢噶嶺縣丞,歸稻成縣屬。此處仍應改為貢嶺縣。河口縣 系里塘土司、明正土司交界地方。光緒三十二年,里塘改流。三十四年秋,奏設河口縣。宣統三年夏,并分管崇喜、明正土司地方。康定府 系明正土司地方,原設有打箭爐廳同知,并未征收糧稅。光緒三十四年秋,奏改為康定府。宣統三年,管理改流明正土司、魚通土司之地。仍應名打箭爐,劃歸四川管理。康安道 光緒三十四年秋,奏設康安道一員,駐巴塘,兼按察使銜,管各府州縣。登科府 系德格土司地方。宣統元年秋,改流征糧。經邊務大臣奏,設登科府,兼管春科土司地方,分管高日土司,靈蔥土司地方。德化州 系德格土司地方,居德格之中心。宣統元年秋,改流征糧。經邊務大臣奏,設德化州。仍應名德格縣。石渠縣 系德格土司地方,居德格之北。宣統元年秋,改流征糧。經邊務大臣奏,設石渠縣,分管高日土司地方。其地與西寧連界。同普縣 系德格土司地方,居德格之西。宣統元年秋,改流征糧。經邊務大臣奏,設同普縣。宣統三年,分管察木多呼圖克圖及納奪土司之地。白玉州 系德格土司地方。宣統元年秋,改流征糧。經邊務大臣奏,設白玉州。邊北道 宣統元年秋,奏設邊北道一員,駐登科,管各府州縣。

西康理事官乍丫理事官 系乍丫呼圖克圖地方。宣統三年春,邊務大臣奏,設理事官,管理詞訟。察木多理事官 系察木多呼圖克圖地方,原設有察木多糧務一員。宣統三年春,邊務大臣奏,設理事官,管理詞訟。仍應名昌都。西康委員 尚未定州縣名目得榮 系巴塘土司地方,與云南接壤。宣統三年春,邊務大臣勘定,奏設委員,征收糧稅。江卡 系康地,賞與藏人者。宣統元年冬,經邊務大臣收回。宣統二年,征糧。三年春,奏設委員。貢覺 系康地,賞與藏人者。宣統二年冬,經邊務大臣收回征糧。三年春,奏設委員。桑昂 系康地,賞與藏人者。宣統元年冬,經邊務大臣收回。二年,征糧。三年春,奏設委員。雜瑜 系康地,賞與藏人者。宣統元年冬,經邊務大臣收回。二年,征糧。三年,奏設委員。三巖 系野番地方。宣統二年冬,經邊務大臣征討,投誠。三年,奏設委員。甘孜 系麻書、孔撤兩土司地方,地名甘孜。宣統三年春,經邊務大臣奏,準改流,設委員,征糧。兼管白利、東科土司之地,分管德格、倬倭、章谷土司之地。章谷 系章谷土司改流地方,光緒三十年,四川奏設爐霍屯者。宣統三年夏,邊務大臣咨川督,撥歸西康管理,名曰章谷委員,分管倬倭土司上羅科野番地方。道塢 系麻書、孔撤土司地方。宣統三年,奏設委員。兼管單東、魚科土司之地,分管明正、卓斯土司下羅科野番之地。瞻對 系土司地方,賞與藏人者。宣統三年夏,四川總督、邊務大臣收回,奏設委員。爐定橋 系咱里、沈邊、冷邊三土司地方,原設有爐定橋巡檢,歸打箭爐廳屬。宣統三年,經四川總督改流,奏設委員,仍應劃歸四川管理。

尚有已經改流之土司,投誠之野番,收回之土地,應設郡縣之處。如靈蔥土司之地,在登科、德格之間,應設一縣。毛丫土司之地,在里塘、德格之間,里塘距德格八九站,應于適中之贈科,原系德格屬地,設一縣。明正改流,應于打箭爐河口適中之營官寨設一縣,又于南邊之九龍設一縣。北邊之糯米章谷,又名鹿麋章谷,擇適中之地設一縣。卓斯土司改流,應設一縣。色達野番地方,應設一縣。俄洛野番地方,設一縣。又甘孜距石渠七八站,應于葛察寺設一縣。又巴塘距鹽井、江卡約七八站,應于空子頂或蟒嶺設一縣。又江卡距桑昂、雜瑜均八九站,應于適中之處設一縣。八宿呼圖克圖之地設一縣。又于賞藏收回之碩搬多設一縣,洛隆宗設一縣,邊壩設一縣。伍齊設一縣。又宣統三年,邊藏會師勘定之波密白馬崗,曾經駐藏大臣奏明,或由藏由康設官另議。查該處并非藏地,應由康設三縣,分管其地。又三十九族亦非藏地,距察木多近,由康設兩縣。共計貳拾壹縣,須急早經營。其尤不可緩者,惟類碩洛邊,及波密白馬崗、三十九族等處。至改流之巴底、巴旺兩土司,應歸四川設官也。

宋詩紀事遺漏詩

錢塘厲太鴻征君鶚編《宋詩紀事》壹百卷、《目錄》壹卷,乾隆十一年陽月,樊榭山房自刊本。卷端列祁門馬曰管同輯。聞有編《宋詩紀事補遺》卷,未見傳本。聲木謹案:兩宋石刻中,宋人詩句甚多,惜當時志在考核金石,于詩文不甚留意,設以《宋詩紀事》相校,必有以拾遺補闕。吾觀明檇李李君實璽丞日華《六研齋筆記》云:「王金[陵]學術頗僻,三經義大不滿人心,而庸流薄學,得藉以竊糈媒進亦有翕然頌之者。其魁杰如三衢何恭欽圣,至作長篇獻東坡,欲其推尊王氏,語甚瑰偉,東坡心不然而貌禮之。其詩鋪舒曲折,可謂費詞,然大意不過謂歐蘇輩止作得詞章一路,若孔孟著述,周公禮樂,必歸金陵。自此種議論流行,后來紹述小人極其緣飾,直令荊舒配食孔廟,真足發千古一笑耳。然從此遂開偽學一途,動以圣賢自處,興言立詞,籠駕天下,而清明宇宙,竟作魑魅場矣,不可謂非欽圣輩邪流附和之遺毒也。此詩載周密《浩然齋視聽鈔》,偶曝書,錄出之?!乖圃?。其詩為七言排律壹百韻,壹千肆百字。如此長篇巨制,《宋詩紀事》竟失載,其遺漏者必仍多。詩已錄入《六研齋筆記》中,茲不復錄。南宋周草窗密《浩然齋視聽鈔》久無傳本,或明代仍未亡佚也。

論曾麟書楹聯

上海有正書局石印湘鄉曾文正公國藩楷書其尊翁竹亭茂才麟書自撰楹聯云:「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巨付兒曹。」云云。聲木謹案:茂才所云「世事不聞不問」可也,何必又云「且將艱巨付兒曹」。文正在當時,確具旋乾轉坤之力,掃清宇宙,幾于有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之概。然君上倚之,眾人仰之則可,若出自其家人之口,則陋矣。即使果出其尊翁竹亭茂才所撰,文正亦應避嫌,不宜直書,以涉于夸誕,豈休休有容之度所宜出此耶,非聲木之所敢知矣。

西湖龍井

庚午七月十六日《時報》云:「西湖茶葉,以龍井聞名,而尤以獅峯為著,次則云棲、虎跑,亦負盛名,故有獅龍云虎之號。具色香味之美,惜產量有限,供不應求。總計龍井諸山,其有茶地壹千叁百畝,自耕農叁百戶,佃田柒拾戶,茶場陸所。本年產量為陸百擔,較上年增壹百擔,價值肆萬余元。龍井茶分春茶、夏茶。春茶為明前、雨前,氣味清香,葉片柔嫩。夏茶為三春、四春,則品質稍次矣。西湖茶樹,多種植于山麓沙土,蓋土壤氣候,均適合茶之生長。而尤以高山為佳,蓋得云霧間清氣,故能甘冽雋爽,沁人心脾,至于葉嫩色綠,味淡而香。因其單寧極少,故飲者不致妨消化,喝時更無苦味。品質之佳,決非印度、錫蘭之茶所能望其項背。若能于栽培制造方面,加以研究改良,則必能促進生產,以供嗜茶者之需求矣?!乖圃?。聲木謹案:予生平頗有茶僻,中年以后,篤信桐城張文端公英《聰訓齋語》所云,尤嗜飲六安茶。予本皖人,就地取材,價廉工倍。世人多好龍井茶,不知其底蘊,因《時報》所記甚為詳盡,故錄之于此。

揚鎮寺院勢利

揚州,鎮江兩府寺院中,僧道最為勢利,當以金焦兩山為尤甚。聞尋常士人游山者,入門有限制,例不得一茶。雖以貲購食,欲求一飽,有意靳而不與以苦之。相傳儀征阮文達公元罷相家居,往游金山寺,僧人初屬之曰「坐」曰「茶」。繼有告以非常人者,但曰「請坐」曰「泡茶」。更有告之者,又曰「請上坐」,曰「泡好茶」。終乃知為文達,又曰:「請大人上坐,泡我的好茶?!刮磶?,以對聯乞書,文達即書云:「坐,請坐,請上坐,請大人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泡我的好茶。」聞者皆為失笑。聲木謹案:后閱震澤范永綏其駿《茶余話異》,庚申七月排印本,亦載此事,以為歸安閔中丞鶚元撫蘇時游白云寺事。傳聞異辭,自古恒有,《春秋》三傳,已不能畫壹,各尊所聞而已。又相傳有某公到寺,僧人極意逢迎,終以化緣為請,某公不欲。僧人極言相待優異,某公曰:「你之柜頂上好茶始終未泡,決非特殊?!箍芍^愈出愈奇矣。

樞臣三人出軍機

光緒末年,樞臣出軍機者三人,而上諭中措辭各異。于常熟翁文恭公同龢,則曰「以示」。于善化瞿文慎公鴻禨,則曰「以示保全」。于夫己氏,則曰「以示體恤」。至文慎出軍機之由,言人人殊。予聞文慎自云:「在政府時,與慶親王本極水乳融洽,幾于言聽計從。每年年終,慶王贈自畫山水一幅,以為年禮。自夫己氏當國,久存操莽之心,路人皆知。深為所忌,極力以讒言交亂,終成水火。其擠排異己者,尤以自己及滿洲鐵寶臣尚書良等數人為最,皆有欲殺之志。是以當時擬旨中,本有『革職并驅逐回籍』之語。孝欽顯皇后親筆去之,并云罪不至此,亦可謂天恩高厚矣?!乖圃?。聲木謹案:文慎未入樞府以前,歷練世故,至深且久。嘗自集詩句,以為楹帖云:「世事波上舟,妾心古井水?!乖圃啤J侵瞧D,行之維艱耳。

文宗顯皇帝等知醫

咸豐末年,文宗顯皇帝見粵匪兆亂,憂勞成疾,圣躬時有不豫?;羯絽侵袢闶汤赏澦匾灾t名,為文宗擬一方。文宗見內有等藥,復詢侍郎云:「用此等藥,不嫌太滑乎?」侍郎以藥性奏明,乃止。光緒三十四年,泗州楊杏城侍郎士琦宣慰華僑,回朝先請病假。及假滿召見,孝欽顯皇后垂詢疾狀,諭以宜服等藥,并言:「現在無好醫生,服藥只好自己做主。」云云。翌日又召見,復問昨日所言之藥服否。侍郎叩首曰:「藥已全服,病已全去?!剐J顯皇后笑曰:「我固知此等藥,定可治此病也。」云云。兩圣人聰明天亶,固非尋常帝王所能幾及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故城县| 自治县| 得荣县| 宜良县| 通榆县| 日照市| 隆子县| 安岳县| 惠东县| 襄樊市| 津市市| 乐业县| 巴东县| 土默特左旗| 轮台县| 海晏县| 禄丰县| 丹寨县| 永福县| 客服| 繁峙县| 永和县| 大荔县| 霍邱县| 仲巴县| 奉贤区| 扎鲁特旗| 特克斯县| 库尔勒市| 南康市| 漾濞| 馆陶县| 于田县| 七台河市| 綦江县| 大名县| 海安县| 望城县| 日喀则市|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