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如何確定你的人生使命(1)
- 贏者之心:華爾街英語創始人的幸福成功學
- (意)提香·帕奇尼尼
- 4921字
- 2015-11-17 13:42:09
我們大概都認識這樣一種人,他們從小和我們一起長大,但還在非常年幼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早早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當我們結束學業,走出校門時,他們在追求人生夢想的道路上早已領先我們數年。
此外,還有一種人——我就屬于這種——我們也有自己的人生使命,但出于某種原因,一直沒能去追隨它。我的人生使命是足球。十幾歲時,我原本可以全心投入到足球事業中去——我對足球有天賦、有激情,所以完全有理由這樣做。或許我未必一定能打進頂級聯賽,但毫無疑問,我會非常享受這樣的人生。
時移境遷,我發現了自己新的人生使命——教育。找到它大概用了十多年,但這也說明,它對我的召喚從未停止。使命就是這樣:它會多次上門,只要用心把握,你就能找到它。
幸福并不在追尋的終點,而在追尋之中。
第1節 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清晨。旭日初升,在微波蕩漾的海面上灑下萬點金光。離岸一英里,有只漁船開始下餌捕魚,“有早飯了!”這個消息迅速傳開,上千只海鷗聚集過來,一邊躲閃,一邊伺機爭食。又一個忙碌的日子開始了。那一邊,在遠離岸邊、漁船和群鷗的大海深處,海鷗喬納森·利文斯頓卻在獨自練習飛行。
——《海鷗喬納森》,理查德·巴赫
大約40年前,我第一次讀到《海鷗喬納森》這本書,從那以后,海鷗喬納森的故事便一直貫穿我的生活。像他一樣,我努力追求自由和幸福;像他一樣,我也曾遭遇重重阻力。喬納森有比其他海鷗更高遠的志向。他看到那些飛得更高、更快的鳥兒,便受到驅動,要突破自己的種群在飛行能力上所受到的限制。
我早年生活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對自由的追求,借此找到幸福。
作為一個在意大利偏遠地區長大,日子總是過得很局促的年輕人,這就是我當時的思想寫照。最終我發現,幸福并不在追尋的終點,而在追尋之中。
做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這就是我要傳達的核心思想。或許你會說,這個很簡單嘛!但事實上,從我在演講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來看,多數人都對這一理念感到困惑,而且有時難以找到答案。
01你在中國做那么多巡講的動因是什么?
我之所以決定不僅要為經理人和商界人士做演講,還要給大學生演講,就是希望這些演講能夠對他們的教育有所幫助,幫助他們為生活做好準備,能夠影響他們改變世界的方式。我會跟他們分享我的商業和人生法則,這或許會對他們的大學生涯是一個補充。
因抨擊當今大學教育質量而聞名的哈佛大學前任院長哈里·R.路易斯(Harry R.Lewis)曾在自己的著作《沒有靈魂的卓越》(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一書中寫道:“如今的教授只是受聘成為學者或教書匠,而不是能夠傳播價值觀的人生導師。他們忘了,本科教育的基礎工作就是把這些十八九歲的年輕人教導為二十一二歲的成年人,幫助他們成長,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找到更大的人生目標,并在走出校園時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路易斯教授的這段話或許并不適用于世界上所有大學。但對任何從事年輕人教育的機構,他的忠告無疑讓我們警醒。
現今的商業社會必談道德,然而有些人,包括我自己,仍堅信提出“利潤不是目的,而是在商業活動中正確經營的結果”。
到了我這個年齡,最棒的事情莫過于感覺自己身上能有些東西跟人們分享,能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我的故事能夠引起大家的興趣,或許他們能從中得到一些對自己的幸福有益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一個人要想幸福,最好的方式是先讓身邊的人幸福。
02對您來說,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就在于人生可以讓我有機會探索。我一生都在探索身體、精神和心靈世界。在這一過程中,我理解了:只要我能自由地探索,能在我的人生中做正確的事,幸福自然就會尾隨而至。不僅我會幸福,而且我所接觸到的人也都會變得更幸福。
03您說到自由,但自由是一個既寬泛又復雜的概念。您怎么定義自由呢?
自然法則決定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自由,因為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正因如此,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在“種因”(此時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或“得果”(此時我們無能為力,只能接受外在力量的安排)。對我來說,自由就在于要“種因”,我持續一生的工作就是減少自己“得果”的情況。
由于從小家境貧苦,所以我會把貧窮看成是“得果”,而47歲的那場大病則讓我意識到,原來病痛也是一種“得果”。所以要想“種因”,要想自由,我需要保持身體和心理健康,同時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
在商界中做正確的事,會得到利潤;
在人生中做正確的事,會收獲幸福。
當然,推動我人生進步的動力未必適用于你,你也會有不同的動力。
如果你從小生活優越,如果你正年輕且身體健康,從小到大沒得過一天病,你的動力很可能會來自于別處。但對我來說,正是通過保持健康和經濟獨立,我才為自己創造了自由和幸福的條件。
04您說過,做自己很重要。在我看來,要想做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我想知道您是如何了解自己的?
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但要想真正弄明白一個人,你需要看到他在不同境況中的反應。
走出校門之后的這些年里,我一直不斷地把自己置身于新的境況,去體會自己內心是否幸福,體會自己做什么時會感覺幸福,跟什么人在一起會感覺快樂。對我來說當我在變換工作時,就是在了解自己,不斷試錯。最終,我會發現哪些事對自己很重要,我的價值觀是什么,哪些事情會讓我開心,哪些事情不能讓我開心。
在最初開始給一群大學生和商界人士發表演講之前,我并不確定自己是否擅長于此。但幾年之后,我發現自己很喜歡,而且人們似乎也能從我的演講中有所收獲。這讓我意識到:我依然享受新的挑戰,而且依然不怕失敗。
個人發展是一個永不停息的過程,雖然我們的基本性格大部分在7歲之前就已定型,但當我們進入一些讓自己不太舒服的境況時,還是會不斷發展自己的技能,挖掘自己的潛力。千萬不要混淆現在的你和十年、五年,甚至一年之前的你,更不要受困于自己之前的形象。
要用自己每一天的經歷來影響自己,讓你變成你想要成為的人。
05您如何定義幸福?您是怎樣在生活中找到幸福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要跟你分析“為什么這世上會有那么多人不幸福”。這個分析很復雜,因為它牽涉很多因素。
就在回答上一個問題時,我曾談到幸福的幾個必要條件,比如“認識自己”“做自己”“相信自己”“追隨自己的夢想”等。你可能會覺得,有了這些條件就可以找到幸福,但事實并非如此。要想找到幸福,還必須考慮到其他一些因素,這些因素通常與“今天你是什么樣的人”“明天你會成為怎樣的人”有關。同時你要做一個不會為了一己私利而踐踏他人的人,做一個誠實、正直、團結他人、擁有社會責任感的典范。
如果能把這些道德原則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你完全可以自信地告訴自己:早晚有一天,我不僅會找到幸福,還能找到內心最深沉的平靜。
熱愛今天做的事情,不僅會讓你當下過得開心,同時也會給你未來打下基礎。
06大學畢業后,我想自己創業。我有份商業計劃,但父母希望我能找份穩定的工作,因為相比之下,我的計劃有風險。如果我選擇錯了怎么辦?我真不確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換成是我,我會注意聆聽自己的心聲,而不單是理性判斷,相信唯一能讓你確定的東西,就是你當下的感受。你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不確定所謂的“穩定工作”是否真的穩定,更不知道你能否靠自己獲得成功。誰也說不準!所以還是先別想那么多。
雖然其他動物都會活在當下,但人類卻傾向于忽略當下。我們腦子里大都充斥著或美好或糟糕的回憶(過去),或者滿是對未來的焦慮或恐懼(將來),這種做法只會形成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負能量。由于缺乏自信,我們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定,這些決定又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讓我們不開心。我們必須學會活在當下,因為這是我們唯一能把握的時刻。
我建議你不妨想象自己做什么都必定會成功,然后再決定自己想做什么,不要讓對未來的恐懼影響你的決定。熱愛今天做的事情,不僅會讓你當下過得開心,同時也會給你未來打下基礎。
07是什么促使您成為了一名企業家?
我小時候,家里生活拮據,經常借債度日,一直到16歲時,我才開始利用暑假時間打工,補貼家用。之后中學三年的暑假都是這么過的。
19歲那年拿到畢業證后,我發誓,這輩子都不再讓自己和家人受窮遭罪。對我而言,這就是自由,也是我自己創業的最基本動力。作為企業家,我可以不靠別人,為自己工作,可以自己冒險,可以創造一些新的東西,可以帶領充滿熱情的團隊去做一些激動人心的項目。我不是一個天生的商人,但經商最終卻成為我的宿命。
對我來說,自由就是通往幸福的道路。而只有自己創業,我才能自由,進而獲得幸福。
08除了經營一家成功的企業所帶來的物質回報之外,一定還有些精神激勵讓您經歷各種人生考驗。那么,什么是您人生和事業上的動力?
我之所以能經受人生中的諸多考驗,主要動因是因為我知道,無論是好時候還是壞時候,都可以獲得幸福。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告訴自己:只要追隨幸福的指引,我就會安然無事。如果說我有什么信仰,這就是我的信仰。所以我的動力很簡單:少做讓我不開心的事,多做讓我開心的事。
當然,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會讓自己開心并不容易。你需要像鍛煉肌肉一樣鍛煉自己的感知力。一個人不幸福的時間越長,就越難判斷究竟什么會讓自己幸福。所以首先,也是最簡單的,就是先解決那些讓你不開心的事。
09您的人生有什么遺憾嗎?
是的。首先是父母早逝。我父母一生艱辛,他們離世前,我一直沒能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他們,也沒來得及提供更多金錢讓他們生活更輕松。直到今天,我對他們的愛依然深埋心中。
第二個遺憾是:我總是感覺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來讀書。多年來,我買了大量圖書,數量多到任何一個人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讀完。我希望自己能有時間多看書,學到更多東西,但我卻沒有足夠的看書時間。
還有,我本來有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足球運動員,但為了要養家糊口,我只能放棄夢想。
但我不會讓人生中這些憾事對我產生任何負面影響。這三個遺憾都住進我記憶的角落,對我產生積極的影響。每次想起我的父母,腦海中不僅會浮現出過往的艱苦歲月,更會想到那些幸福的時刻;我的藏書已經成為我的好伙伴,它們靜候在書房里,等待我有空時挑選閱讀;至于足球,雖然是業余選手,但我還是會參加表演賽。每當踏上綠茵場,我就會感到一種無限的自由、內心的平靜和幸福。
如果我的孩子為了讓我開心,而放棄自己的夢想,那對雙方都是一種損失。
010責任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但除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同時我們還要盡責確保家人的幸福,該怎么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年齡讓我比你更有優勢回答——因為到了我這個年齡,我的孩子都已度過你目前所經歷的一切了。所以我更清楚父母怎么想。
我有兩個孩子。我想讓他們把時間都用來想辦法哄我開心嗎?不。
首先,他們并不擅長于此——但我擅長這個。我比任何人都更知道我在想什么。所以這件事還是我來做比較合適,不用浪費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我的孩子為了讓我開心,而放棄自己的夢想,那對雙方都是一種損失。作為父親,我希望他們能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事實上,對父母來說,還有什么比孩子的幸福更重要的呢?
所以,照顧好你的父母,但不要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和幸福,你的未來對你和他們同樣重要,等你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時,也要這么對待你的孩子。
我們總把幸福和成功混淆。
成功是良好事業的標尺,
幸福則是美好人生的標尺。
第2節 成功和幸福是兩碼事
成功是一項活動的結果,所以你可以有一個成功的項目或一筆成功的生意,或一份成功的事業,但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成功的人”這種事情。無論你的職業狀態如何,人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
我從不會將職業上的成功與個人幸福等同起來,它們完全是兩碼事。我們總把幸福和成功混淆。成功是良好事業的標尺,幸福則是美好人生的標尺。
讓我們每天感到幸福的,不是實現夢想,而是追逐夢想。
011成功、金錢和幸福,哪個排在第一位?
幸福排在第一位。19歲之前,我的家境不好,父母收入微薄,僅能維持基本的生活。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幸福,總是積極參加各種體育和社會活動,而且不花一分錢。成年之后,我依然把幸福放在第一位,我覺得金錢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它僅能幫我過上較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