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是因為內心不強大,到哪兒都處于弱勢
因“不好意思”表達想法,隨時面臨被淘汰
“鵪鶉妹”是眾多熱衷于沉默的上班族中的一員。在公司里十天半個月也聽不到她說句話,低調低到塵埃里,存在感極弱,進入公司半年,竟然有很多同事還叫不出她的名字。
“鵪鶉妹”看上去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開會大家一起討論策劃方案、討論項目的可操作性時,“鵪鶉妹”除了表示贊同或搖頭外,幾乎沒有其他想法。她從不主動建言,也從不積極找領導和同事溝通,屬于那種長期平平無奇、遲早要被淹沒,甚至淘汰的員工。
老板和同事們在內心給了她一個定位——缺少學識和思想的女人,難堪重任。所以,“鵪鶉妹”盡管工作很認真也很努力,工作業績也不算太差,至少工作態度上強于大多數員工,但從來沒有得到過領導的賞識和器重,甚至被老板列入了待清洗的黑名單。
因為“鵪鶉妹”是個高學歷的人才,最初公司領導是對她抱有很高期望的,但是沒想到她的性格是如此沉悶、消極。公司從不以學歷取人,但是高學歷起碼代表了她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執行力,這些都是公司HR(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在招聘過程中非常看重的部分。但是為什么進入公司后,她的表現卻與大家的期待大相徑庭呢?部門領導本著對員工負責的態度,希望在她被公司清洗以前,幫她找到導致她目前這種狀態的深層原因,做最后的挽救。
一天下班后,部門經理吳總去找她。吳總看到她正在聚精會神地寫當天的工作日志,便輕輕地敲了一下她的桌子,問她是否可以去其辦公室聊聊。這時她好像受寵若驚的樣子,匆忙地站起來就要跟吳總走。這個反應,吳總并不意外。從她之前的表現,已經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心理上偏弱勢的女子,通常這種情況下,較為強勢或更有原則性的人會問一句:“您有著急的事嗎?我可以先寫完手上的總結再去嗎?”因為工作日志通常就是一天的工作內容的簡述,最多五分鐘就可以搞定。
她來到吳總的辦公室。這時吳總故意隨手拿起一本書,翻閱了一下,想看看她是否會主動跟自己說話,結果冷場大概兩分鐘,她都沒有說話,只是低著頭,兩手在膝蓋上搓著。這是個代表心理緊張的動作,心理偏弱勢的人會不自覺地這樣做。吳總覺著自己有必要先讓她緩和一下緊張的情緒。
“還記得你上次跟我說話是什么時候嗎?”
她臉紅地一笑,說:“好像還是入職面試的時候。”
“來公司半年了,你對我有什么評價?”
這個問題出乎她的意料。大概是不了解吳總的用意,她笑得很不自然,說話的聲音也顯得很沒底氣,說:“沒什么評價啊!”
“是不是我平常太嚴肅了,很不招大家喜歡,你們在下面沒少說我壞話吧?”
她趕忙說:“哪有啊,他們都說你是個很照顧下屬的領導。”
“他們都說?你不這樣覺得吧,看來你對我還有點兒意見吧?否則怎么從來沒有理過我呢?還是我把你招進公司的呢!”
“鵪鶉妹”捂著嘴笑了起來,又忙說:“沒有,沒有……”
……
在吳總塑造的輕松的談話氣氛中,“鵪鶉妹”終于敞開心扉。
在談話的過程中,吳總仍能感受到鵪鶉妹作為一個有高學歷的知性女青年的知識廣度,且她也是非常有想法的,與我們平常見到的“鵪鶉妹”簡直就是兩個人。
于是,吳總問道,為什么我們集體開會需要大家發言時,從來沒有聽到過你闡述自己的想法呢?她說,不好意思說,害怕說錯了。
那天他們聊了將近3個鐘頭,“鵪鶉妹”的“病癥”,吳總差不多也診斷了出來,并且為其開了一份“藥方”。
“鵪鶉妹”雖然在讀書期間一直是學校的尖子生,并最終獲得了高學歷,但在學校,尤其是在中國的某些學校,對一個人能力的考察與塑造仍是比較狹隘的。“鵪鶉妹”通過埋頭苦讀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可以獲得高學歷,但這種方式拿來放在社會上并不一定行得通。
何況,“鵪鶉妹”的內心一直是自卑的。因為出身農村,家庭條件不好,從小就是靠救助金上學念書,這讓“鵪鶉妹”一直在同學們中間有點兒抬不起頭。升入高中、大學,進入城市生活后,“鵪鶉妹”更顯得與同學們格格不入,其他同學的課外生活豐富多彩,“鵪鶉妹”除了看書還是看書。結果同學們在背后都叫其“書呆子”。這個外號傳到“鵪鶉妹”的耳中,她就更加自卑了,想想自己什么都不會,只會死讀書,不是書呆子又是什么呢?這樣一想,“鵪鶉妹”的內心就更加封閉了,越封閉,就越自卑,人就越表現得弱勢。其具體表現就是,總是不敢大膽地講出自己的想法,容易違背自己內心的意愿屈從別人,缺少主見并且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容易動搖,等等。
自卑懦弱心理是“不好意思”的根源
最近,有本暢銷書叫《做內心強大的女人》,受到職場女性們的瘋狂追捧。書里講了什么成功秘籍嗎?沒有。只是教女人如何變得內心強大。
為什么這樣一本書可以受到廣大女性追捧呢?
因為內心強大,是祛除自卑心理最關鍵的因素。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兒自卑心理,只不過刺激每個人自卑的因素不同。有人因為相貌,有人因為家庭,有人因為兒時的創傷,有人因為“智商是硬傷”。在上述例子中,“鵪鶉妹”的自卑,多數來源于家庭長期的貧苦和同學的眼光。其實同樣遭遇過“鵪鶉妹”這種狀況的人很多,但為什么有的人看上去意氣風發、信心飽滿、態度強勢,最終獲得了人生和事業的成功,而有的人則表現得唯唯諾諾、羞羞答答、“不好意思”,最終在社會競爭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呢?
成功者必定是經歷了艱苦的自我改造、內心建設,將其受到的嘲諷、調侃、譏笑、冷眼統統熔為一爐,經過耐心地、痛苦地冶煉,打造出鋼筋混凝土一般強大的內心。于是他們跨越了庸俗的地平線,一步步堅實地走向了人生的高峰。
而我們常見的loser(失敗的人)則是被軟弱的內心打敗的人,經常受到打擊和不敢于面對打擊的態度,使其內心越發軟弱、越發自卑,最終越來越膽小懦弱,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敢聲張自己的權利,不敢拒絕不合理的請求……不僅處于弱勢的人生,還會帶來數不勝數的煩惱。你還準備繼續這樣下去嗎?
如何擊敗自卑懦弱的心理
足球場上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一次,某個球員替補上場后表現很好,不斷地在場上突破過人,精準地傳球,幫助隊友破門或是自己單騎闖關。
賽后,記者采訪他,問他今天替補上場后為何表現得如此搶眼,是否是教練做了什么針對性的布置?
球員答道:“教練告訴我,對方右路的防守隊員已經沒有體力了,上去你就過他,你比他強,你技術比他好、速度比他快、體力也比他好,要堅持從他把守的右路打開突破口。”
“上場后,我就不斷地在腦子里重復教練的話:他已經沒體力了,他技術不如我,我要堅決突破他,讓他防守的信心全無。可喜的是,我做到了。”
“對方真的體力不支了嗎?”
“NO!NO!NO!完全不是這樣,事實上這個家伙能跑得很,體力和耐力是聯賽中數一數二的,而且比賽經驗也非常豐富,跟他對位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可你還是出色地完成了教練布置的任務。”
“因為,我心中一直重復著教練的那句話,去過他,你比他強!”
在積極的心理暗示下,這位替補球員展現出了良好的競技狀態和技巧。
心理暗示就好比給自己貼標簽,你給自己貼強者的標簽,你就會按強者的標準要求自己;你給自己貼弱者的標簽,漸漸地你也就習慣了去當一名弱者。當你從心理上接受了弱勢的身份與地位的話,你就很難再扳回來了。
我們應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努力,讓自己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暗示,摒棄弱者的心理暗示。
三張牌原則
將這三句話記在卡片上,隨時帶在身上:
1.人人都有缺陷,你的缺陷不能成為自卑的借口。
2.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目光,事實上很多時候他人都顧不上去評價你,是你自己想多了而已。
3.你只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否則你不比任何人差。當你需要參與重要聚會、面試、考試前,你要告訴自己,我現在應該先打一張心理牌,然后你就拿出與場面相對應的牌看看。
告別儀式
定期給自己舉行一個告別舊的自己的儀式。每周,你要做一個自我個性評估,分別列出自己在這一周內個性上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將你做得不好的部分列一個清單,然后鄭重地對這個充滿消極情緒的清單進行告別,將其燒掉或撕碎。這代表的是那個消極的、自卑的你。這一刻以后,你身體里剩下的只是積極的、自信的你,是相信自己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你。經常給自己這樣的鼓勵,自己就會變得更好。
每天至少夸自己三句
學會自己肯定自己,每天至少找三個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夸贊一下。別人可能看不到你身上微小的進步,不會輕易地去夸獎你。這時你應該自己去發現自己的進步,哪怕只是積極地向領導提一個建議,或是勇敢地向同事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些都值得鼓勵。積少成多,只要你從心理上將自信、積極當作一種人生習慣,漸漸地,那個自卑懦弱的你,就會不翼而飛。
愛當好人:別誤認為想要好人緣就得當個爛好人
無論你是多好的好人,總有一半人討厭你
幾乎每家公司里,都有一位公認的“爛好人”——他不好意思對一切事情說不。他極具犧牲精神,但這精神并不適合隨時隨地拿來用。
通常來說,“爛好人”之所以成為“爛好人”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心軟,心眼兒好;一種是為博取好人緣而故意討好別人。我們在社交生活中所遇到的“爛好人”,通常是集這兩個因素于一身的。
小羊是公司的網站編輯,大學畢業3年了。大概是看了一些混社會混職場的書,喜歡在人際關系上玩弄一些“小花招”,但這些“小花招”使得過于生硬,在社會和職場的汪洋深海中,還顯得過于稚嫩。
小羊最愛干的一件事就是拉攏人脈。可惜她用錯了方法,結果南轅北轍。
職場上不成文的規矩是,在大公司有人脈才有空間,有人脈才有小道消息,才有“貴人相助”。知道老板、總監們跟誰關系好,這就是有價值的消息,這當然需要人脈來傳播。
所以,當同事們看到小羊時,她總是一副熱情親切、笑容滿面的模樣,說話、處世也極其客氣、禮貌。一起乘電梯,電梯開門時,她必定是禮讓再三,最后一個出電梯門;如果工作期間別人找她幫什么忙,她一定寧愿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兒也要先幫別人;在辦公室里,她試圖討好每一個人,為每一個人服務。辦公室的同事經常說,她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而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是那種走路遇到蟲子,也會小心翼翼地躲開的人。暫且不去考證小羊此話的真假,但她的口碑在公司里形成了。小羊是個好人,大家都這么說。而小羊也為維護自己的這一形象不遺余力地付出。
讓我們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吧!
一天下班后,我把她喊到辦公室,她保持著一貫的滿面春風的熱情形象,說實話,在這種熱情的沖擊下,有時候真的讓人不忍心去責怪她什么。但我還是要告訴她一些事實:首先是這三個月的工作業績,盡管完成了一些文章的上傳、商品描述文案等表面工作,但是公司產品的點擊轉化率非常低,平均100次點擊才有一次購買,比半年前下降了20%,這個下降幅度是驚人的。在產品質量和市場供求都比之前更好的情況下,這說明她的工作出現了很大的失誤。其次,我告訴她,根據這一份成績單她需要付出的代價——扣除20%的工資。最后我告訴她,她應該將心思更多地放在如何做好工作上,而不是其他方面。
可能我這句話讓她產生了誤會,我本意是希望她能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工作,而非如何討好人、拉人脈。但她卻以為我是指責她近期頻繁網購、聊天,進而她猜測可能有辦公室同事向我告密。然后她淚眼汪汪地向我哭訴,她是冤枉的,并不像某些人說得那樣。她說自己一向為人很友好,不知道為什么有人要在背后搞鬼。事實上確實有人向我告密,但為了保持辦公室的單純關系,我并不想公開這個人。于是我告訴她我最后一句話的本意,并希望她能正確理解。聽完她還是不太相信,眼里散發著惱恨和怨憤,還有著一絲“想不通”的神情。這是一個“爛好人”常見的心理反應,在他們極端友善的那一面未得到回報時,他們的心理會短暫地走向另一個代表著仇恨的端口。
我想是時候要讓她明白一些事情了。
“不是每一次善意,都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也不是每一個好人,都會得到社會的尊重。當好人沒錯,但社會首先尊重的是一個強者。強者本身是發光體,會吸引很多人主動靠攏。弱者才需要靠拉攏關系獲得人緣。”
“人與人的相處,并不是都像一塊塊裁好的大理石,可以隨時拿來,無縫連接。每個人都是沒有經過打磨和加工的大理石,還都保持著各自的棱角和溫度。無論你多光滑,都很難和其他任何一塊大理石完美地拼湊在一起,形成融洽的關系。”
“我想讓你明白,無論你有多好,在一個群體里,都至少有一半人在暗中討厭你。這些人無時無刻不在盯著你犯錯,等著看你的笑話。除非你是那種完全無法給別人造成壓力的人。”
“別當一個盲目的爛好人,那不會讓你達成你的目的。要知道,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你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甚至你的價值更重一些。為什么不注重自己的選擇和利益,而要犧牲這些去成全別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