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發菩薩心永無窮盡。所以者何。不文飾故。亦不諛諂其心質直。故曰殊特。不為綺辭用清凈故。平正無邪。其心柔軟而無粗獷。篤信真要未曾變改。所立堅強而無動轉正住不搖。無能憎嫉而嬈害者。以何等故無能嬈者。其行治業莫能逮故。有所建立無能誹者。所以莫能譏謗者何。敢所興造無根原故。所以無根用中正故。所言至誠終無有異。有所興功無所悕望不求名稱。為眾所嘆咸共戴仰無能得短。所以無能得其短者。有所造作長安隱故。所以自致永安隱何。所興功德無懈惓故。所以不厭用愍一切眾生之故。所以愍念眾生者何。用無極慈為懈惓者而興精進。所以者何。欲以養育眾生之故。所以養育眾生者何。由斯之便成功德故。所修效力不悕望福。所以無求。其心凈故皆蒙法恩故。無所求人亦有力。何謂為力。曰是佛力。以是之義護一切故。所以護之。欲令群黎各得其所。所以欲令各得所者。使無恨故。所以無恨。所作事業極安諦故。所以諦者由是之故。無能制止無能諫抑令止寂然。猶若紫金而無點污。所以喻之如紫金色以無有穢。所以無穢用本凈故。所以為凈本行去穢故。所以去穢內以凈故。所以消瑕瑕已盡故由是清凈。阿差末謂舍利弗。心已凈者貪欲轉消。其無貪欲是不可盡。其諸惡心不能復亂。又其心明護于惡意。由是之故曰不可盡。其心嗔怒有所眾貪。汲汲于欲貢高自大。諸所不可皆悉盡索。將為菩薩常護是心。當曉是心而不可盡。舍無瞻勢及諸垢濁。當達是心不令懈怠。則知其心為不可盡。若憒亂者隨時將護。其無智者養育使成計于一切眾生之黨。有功德法無功德法。咸便度脫至于大安。則知其心而不可盡。訓誨一切眾生之等諸在厄難。皆令興立無極功德。則知是心永不可盡。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菩薩所習亦不可盡。所以者何。用所布施故不可盡。諸可惠與是名曰習施度無極。于一切物多少取足不以汲汲。是則名曰戒度無極。一切有嬈于菩薩身。不起嗔心如毛發者。是則曰習忍度無極。所積功德常在眾前而不在后。是則曰習進度無極。一切所學悉勤用心。是則曰習寂度無極。諸所聽聞悉欲博達。是則曰習智度無極。菩薩當學修于大慈。何謂大慈。若有厄難來自歸者欲求救濟。寧亡身命不負要誓是則習慈。其行哀者等猶如稱。若有加益不以忻悅。設誹謗者不以憂戚。是為菩薩隨時等哀。菩薩所學則以三事。凈身口心終不傳惡。未曾念邪愚蠢之業。菩薩雖學獨步無師亦不自大。其所學意不舍普智諸通敏慧。攬諸佛法菩薩之業。在人所求不逆其心無所短乏。致一切法而得自在。又習悔過。身有罪惡未曾藏匿。用無量福勸助功德。菩薩修學贊勸諸佛頒宣道義。奉習勤學正士之法。所以學此正士之法。欲成覺故。其心堅固不舍弘誓無極德鎧。所以不舍欲化一切眾生之故。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菩薩有四為不可盡。何謂為四。一曰開示之心。二曰法施。三曰訓誨眾生。四曰積累功德。是為四。復有四。一曰習在閑居山巖獨處。有施多少趣足而已。二曰于眾功德而無厭足。三曰博學不惓。四曰所愿智慧不以為勞。是為四。復有四。一曰校計規度。二曰思惟本末。三曰智慮通達。四曰所念普具。是為四。復有四。一曰離于眾惡而修上脫。二曰其上脫者是菩薩教。三曰解諸惡本。四曰念于微妙無上之脫。是為四。復有四事。一曰解于五陰。二曰。曉于四大地水火風。三曰了六衰之原。四曰其所睹見十二因緣無有邊際。是為四。復有四事。一曰無常生死之語而不可盡。二曰苦痛之教。三曰無吾我訓。四曰寂寞無為之業亦不可盡。是為四。阿差末謂舍利弗。舉要言之。諸菩薩學皆近佛道。以是之故分別道俗悉不可盡。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菩薩修行心不可盡。所以者何。于諸功德而不懈怠。從次轉上成就其處。所云處者。菩薩十地。其所修行猶如大海所苞無厭。所以然者。多所救度一切眾生。其所修行則為元首。所以然者出其上故。修行最上所可總攬。諸在下者令修專行一切法故若持眾善。所以者何。用最尊故。所以修度因則受決。皆由專精用不退故自致具足。因其專精所愿輒成。以成大愿。其所修行永無所恃則是定意。依修柔軟所造行者而不缺漏。修行伏意是其道業修行自守。所以者何。以不復與眾惡從事故。專精布施。菩薩不以身心有所貪愛。轉增上故。專精奉戒亦為甚難。所以然者。教犯戒者使不為惡故。專精忍辱亦為甚難。所以然者。雖在尊位財富極樂。不輕貧賤羸劣弱者。是為忍辱。所修專行精進難。及坐佛樹下。若有人來。言起避去我坐其處。先取佛道即舍與處。是為精進。專精禪思所以難者莫能及逮。所修專精輒能成辦。無所悕望故。是曰禪思。專智慧難。所以者何。積功累德不以勞煩。是為智慧。出入行步安庠和雅威儀備悉。所以然者。其功祚強無能危者。修無所畏曉了深法鉤玄致遠故奉修尊心。所以然者。其明極微無不達故行不可盡。所以者何。所住堅固。何謂專精。其意坦然常念一切。無所依者令得其依。若有闇冥使睹道明。無所歸者悉受其歸。其無善友為之善厚。其諛諂者令修質樸。見其粗獷顯示忍辱柔軟和雅。所以者何。以德化故在譎詭中而為列露真正之義。于校飾中不為綺大。在無反復行報恩德。在眾惡處而修善行。在廢退處奉修德祚。在欺慢處常行恭恪。在貢高處不懷自大。在求便處無能得短。不念人惡不宣缺漏。若在不正輒往將護使入正諦。一切眾生皆來到所。見之欣然無嗔恚心。其有諫喻示進退宜當然不然。心無增減。篤信禍福所作歸身。若在曠野山居巖處如法無異。不貪利害不惜身命。心凈之故初不增減。常護其口不忘傳語。不求奉敬。所以者何。恒知節限止足而已。其心柔和不隨弊惡失禮義者。有功德故。度于生死息眾苦患。所以者何。由是之故菩薩慧意永不可盡。生死往反亦不可盡。以權方便。明了隨時訓誨眾生迷于終始。不可盡者。使求佛道明不可盡。舍利弗問阿差末言。乃有異不可盡乎。阿差末言有。問何所是。阿差末曰。菩薩布施復不可盡。所以者何。六度無極不可盡故。菩薩布施悉無有限。所謂限者某是某非。當施與某不施與某甲。施不普濟不應為施。舍利弗問言。菩薩之法當云何施。阿差末曰。饑者食之。所以者何。人依衣食乃得存命便能蘇息。坐起言語則為安隱。身體康寧氣力強盛??收呤{除其消渴。所以者何。若在后世。周旋生死常不渴乏。有求車者輒隨意與。由是之報后所生處。神足飛行在所至到。其無衣者因施與之。后世所生便不抵突常抱慚愧。若于冥處施之燈火。則得道眼通見十方。若于世尊師父寺舍二親長老前。而作倡伎以娛樂之。后世所生得道耳聽徹聞無極。若無香者則施與之。后世所生逮致戒香慧定解脫知見品香。是身為被德熏之香。若復有求雜香名熏。即與所好。后世所生身體香潔莫不悅豫。所有甘美殊異之味。人來求者輒從意與。后世所生常得肴饌。若不甘者入口即美。宿之所殖而得是相。其無手巾因施與之。后世所生清凈無垢。為人所護。其無護者為之將護。猶若屋室。所以喻室覆蓋人故。隨其所乏而施與之。后世所生悉獲所當尋得周給病與醫藥。后世所生身常無病不生不死。無有眾患恒獲安隱。一切備足靡所不主。其無仆使給與奴婢。后世所生自然具足。萬乘帝主制上御下無所乏少。其求眾寶則能與之。后世所生備悉成就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布施雜物若干種品。后世所生得八十種眾好之姿。象馬施者后得大乘無極之意。以田施與因得具足寂度無極。妻子施與惠所珍愛。后無異心當得佛道。所以者何。佛者極上尊無儔匹。假使有人從其菩薩。求滿倉谷即能與之。未曾貪吝后逮法藏。充備道慧無所匱乏。菩薩設得為轉輪王主四天下。七寶盈滿。若有來求而不愛惜輒能盡施。后所生處逮一切智。諸通圣慧廣濟一切。以妙伎樂而施與者。后得經典樂以法樂莫不歡然。若為勢位有忠羽翼行菩薩法。猶如王者之忠臣。有人來求以自輔政即能與之。由是之故后佛法教欲坐道場。于佛樹下降伏魔兵。以手施人。后為一切道法之首。耳鼻施者。后身具足無一缺漏。以眼施者。后逮法眼為一切首道法之眼。以頭施者。后所生處。三世特尊。獨步無侶諸通敏慧。肌肉施者。后成佛道人來聽經。舍諸不要皆獲真正菩薩。破骨以髓施者。后得佛道身如金剛無能動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冷水江市| 景德镇市| 浑源县| 南投市| 确山县| 长春市| 武鸣县| 元氏县| 威信县| 阜南县| 炎陵县| 年辖:市辖区| 南丹县| 汉沽区| 梅河口市| 汶上县| 西昌市| 彰化县| 隆子县| 盖州市| 高唐县| 太康县| 五莲县| 麻城市| 桐乡市| 太和县| 济南市| 南投市| 布拖县| 鄂州市| 正镶白旗| 石城县| 姜堰市| 石河子市| 措美县| 贺州市| 兴和县| 聊城市| 车险| 华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