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元勛家書品讀
- 唐洲雁 李揚編著
- 2253字
- 2019-04-01 18:21:30
謝覺哉給謝子谷、謝冰茹的信
(1952年1月1日)
子谷、冰茹:
接你倆信,頗使我安心。
人總要有上進心,從困難中打開局面,也必然可以打開局面。不自己努力,依靠人,這樣的辦法,現已吃不開了。
子谷堅持辦學校“不向困難低頭”,是很好的。看你的前后信,以前的困難,過去了;現在是新的困難,進步中的困難,可以克服,且克服一次,必然有新的局面,你的人生觀也會跟著進步。
改造思想,不容易也容易。所謂容易,現已有很多便利環境和便利條件,國際、國內、城市、農村的形勢,天天在前進,要求我們改造,也不容許我們不改造。所謂不容易,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要和工農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建立不為個人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是要脫去一層殼的,脫殼必然有一陣痛。如果怕痛,下不了決心,那就要墮落;但如經過這陣痛,以后的心情就會新生,就會愉快。
友仁學生這么多,每個老師平均要教二十多人,而且教材教法全是新的,要天天學,天天想。估計大家都很忙,不要嫌忙,只有忙中得到的安慰,工作進步的安慰,才是真安慰。
來信說“團結還不十分好”,不十分好,也許有了九分好,或還不及九分,這要很注意。學校里應該教員團結一致,然后師生才能團結一致,然后學校與社會才能團結一致。要教員團結一致,必須在大家求進步上,在共同把教育搞好上,還須在互相照顧、幫助、規勸、而又互相原諒上才有可能。你們早晚都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是好的,但應顧到學習時間過多,妨及業務,或感到疲勞。又說:理論的認識,遠超過行動,聯不上實際。上句頗費解。毛主席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會有認識超過行動的事。而應該說:有些同志讀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選集》里一些名詞和道理,卻聯不到實際或用不到實際中去。那倒不要性急,實際會逼上來了,自己到實際去體驗一回就會知道。記得前年我勸你專心辦學,后又勸你不要怕困難,你接受了,經過兩年的實踐,你應已大體體會,改變了當時的觀點。此事如此,其他事亦然;我如此,別人定也一樣。
兼式南學校校長,應在這樣的條件下:一、你的辦學作風,能貫徹到那里去;二、那里有得力的副校長。否則你的屁股是坐在友仁一邊,而對那邊又要負責任,是有點難辦。
關淑能念書,進步快,值得稱贊。利他
回家種地,早就該如此。我因忙,不知道他的功課如何,似乎務農是于他有益。
聽放兒說:你學校的俸米可夠吃了,你又在縣人代會當常務委員,須常去否?
冰茹信,不那樣悲觀了,很好!冰茹還只三十三歲,如能思想搞通,有點文化,又能掌握技術,那自有她的前途。現在不許做壽,做壽是無謂的花費,生日一年一度,無可度的理,北京已沒有做壽的。
廉伯久未來信,諒還可以過下去吧!
我相當忙,年又老了,偶染點病,恢復較難。但在老人中,我還不是衰弱的。私人的信,很少寫。你們如有學習上困難問題,經過考慮還得不到解決的,如來問我,可能給你們答復。
望你們好。
覺哉
一九五二.一.一
【品讀】
謝覺哉是我黨老一輩的革命家,他始終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仆、普通黨員,對黨從沒有什么特殊要求,對子女、親屬要求也相當嚴格。他深知千年的封建特權思想,會影響到對下一代的培養,因此經常對子女們說:“我是共產黨人,你們是共產黨人的子女,不許有特權思想。”
他不僅這樣說,而且是這樣做的。建國初期,他擔任內務部部長時,一些在湖南老家務農的子女、親屬思想開始活動起來,想借著他的地位,到北京來找個工作。謝覺哉給孩子們寫信說:“離別多年,子女想看自己的父親,父親也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但他勸孩子們不要急著馬上就來,因為“刻下你們很窮,北方是荒年,餓死人,你們籌路費不易,到這里,我又要替你們搞住的吃的,也是件麻煩事。如你們還沒起身,可以等一下,等到今年秋收后,估計那時候光景會好一些。到那時來看我,是一樣的。聽便車是沒有的,因為任何人坐車,都要買票”。
在對兒孫們的職業選擇上,謝覺哉特別強調他們去從事那些既平凡又偉大的職業。他多次給住在農村的兒孫們寫信,希望他們安心在農村工作。1961年1月,他在給兒子們的一封信中說:“勞動力正在向農村返還,據說去年有二千萬勞動力還鄉了,今年還要回去一些……不管怎樣,農業是基礎,農村是老家,總得向那里去,將來也會想到那里去。你們的兒子暫時有的下放鄉村勞動,將來還要退伍,就是學了技術的,也多數要用之于農業。”在謝覺哉看來,農業是其他各行各業的基礎,沒有農業,別的也就無從談起。因此他不僅叮囑自己的孩子們要安心在農村工作,而且告誡那些在農村中小學從事教育工作的兒孫們,教育他們“要鼓勵中小學畢業沒有升學的學生從事農業勞動,他們有相當文化程度,在發展農業上很用得著他們,要打破他們讀了書就不想作田的傳統習氣”。
除了農業之外,謝覺哉對教育工作也極其重視,積極支持自己的孩子們從事這一類工作。謝覺哉的兒子建國初在湖南寧鄉友仁中學任校長。這封信即是謝覺哉寫信鼓勵自己的兒子謝子谷好好辦學的。他首先肯定兒子的辦學舉動,“子谷堅持辦學校‘不向困難低頭’,是很好的”。繼而認為,在辦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思想改造,因為“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要和工農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建立不為個人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是要脫去一層殼的”,另外要團結多數同志,共同把教育搞好。最后,還要不畏困難,在實踐中去豐富自己對理論尤其是革命理論的認識。謝老的話平實而耐讀,極富哲理,給我們深刻的啟迪。他也關心著自己其他子女的生活狀況,體現出深沉的父愛。正是在謝覺哉這樣嚴肅而又認真的幫助教育下,他的孩子個個都在一些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績,受到人們的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