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給浦安修的信
(1947年6月18日)
安修同志:
敵進邊區卅三個旅。在三個月中(三月十九日起),消滅敵五個旅。敵近由川鄂及甘肅涼州增調六個旅。邊區軍民戰勝進犯軍信心大為增強。你在靜樂工作取得經驗甚好。一切如常,請勿念。
德懷
巧酉
【品讀】
彭德懷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縣城西南烏石峰腳下的彭家圍子。他出身農家,早年曾入湘軍當兵,后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后加入國民革命軍并參加北伐。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逐步成長為我黨卓越的政治家與軍事家。
然而,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的彭德懷,其婚姻生活并不順利。早年,彭德懷與表妹周瑞蓮青梅竹馬,兩小無猜。1913年秋,彭德懷領頭抗糶受到官府通緝;以后又因領導堤工們砸了一個堤務局而逃亡。1916年春,彭德懷正式和周瑞蓮定下婚事后,即到長沙投奔了湘軍。他原打算于1920年同周瑞蓮結婚,不料舅舅因地主逼債自殺;地主還要賣瑞蓮抵債,瑞蓮至死不從,最后也跳崖身亡。彭德懷得此消息,十分悲痛。
在此之后,彭德懷不再另找配偶。參加革命后,戰友們很關心他的婚事,后經陳賡介紹,彭德懷與浦安修戀愛。1939年秋,在敵后太行山根據地麻田鎮八路軍總部,彭德懷向剛從延安回來的朱德總司令提出了與浦安修結婚的申請。當時正是戰爭環境,中央曾規定,八路軍將士結婚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年齡在35歲以上;二是職位在旅長以上。彭德懷當時已41歲了,又是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完全合乎條件。朱老總代表中央同意了彭的申請。
婚禮舉行那天,朱老總、劉少奇、鄧小平和左權等都來祝賀。戰友們歡聚一堂,縱論古今,說笑逗趣,充滿了同志的深情。席間,彭德懷舉杯紅著臉對大家說:我和小浦從心坎里感謝大家。今天我們的生活還很艱苦,但我們的心是熱乎乎的,中國革命的前途遠大,我們要在黨中央領導下,團結奮斗,勇敢殺敵,堅決把鬼子趕出中國去。將來我們一定會建設一個美好富強的新中國!
婚后,彭德懷一直在前方忙于指揮征戰,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只有靠書信傳遞彼此的思念。1947年初,胡宗南進攻延安,浦安修隨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渡河到了晉西,彭德懷則留在陜北,指揮不到8萬人的部隊與胡宗南的10多萬軍隊周旋。浦安修十分惦念彭總的安全,但只能設法寄信問候。彭德懷在戎馬倥傯中,也不忘給浦安修寫信。體現了他們夫妻間的體諒與關心。此信雖短,但在戰爭硝煙縫隙中的平安家信,對浦安修來說則是意外的驚喜,此時的她正在晉西北靜樂縣潘家莊參加土改。彭德懷還鼓勵妻子從事這一工作,認為積累工作經驗“甚好”。可見夫妻雙方的互敬互愛。
解放后,彭德懷與浦安修的關系更是“如賓如友”。浦安修非常關心彭德懷,而彭德懷對浦安修的體貼照顧,更被傳為佳話。一對革命戰侶為我們樹立了夫妻生活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