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慷慨的饋贈——風物篇(2)

  • 歐洲常識
  • 呂夏喬
  • 4904字
  • 2015-11-12 17:25:24

俄羅斯禁忌:拜訪女性時,送花忌雙數。俄羅斯忌諱雙數由來已久,因為在斯拉夫神話中,偶數是不吉利的。俄國著名作家帕斯捷爾納克在他的名著《日瓦戈醫生》中就曾寫道:“你聽見了嗎?狗在叫,而且是兩條。太糟糕了,這是多么不吉利的征兆??!”連兩條狗叫都是不吉之兆,可見他們對于雙數的忌諱之深。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凡事都忌偶數的早已不再嚴苛,但送花送單數卻一直沒有改變。

挪威禁忌:忌不守時;談話時忌距離過近;拜訪或出席宴會,不宜空手,而要送花或糖果作為禮物給女主人;出外郊游時忌驚嚇河烏,因為河烏是挪威的國鳥。

希臘禁忌:忌招手。因為像招手一類在我們的傳統中表示友好的姿勢,在希臘卻意味著“下地獄”。希臘人一般將手背朝向對方表示告別。

奧地利禁忌:忌在新年時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行,象征不吉利。

愛爾蘭禁忌:忌用紅、白、藍色組合,因為這個組合是英國國旗的色彩。

5.歐洲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每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或來源于神話傳說,或來源于宗教信仰,或出于對某個人或某個事件的紀念。在歐洲這片歷史悠久、國家眾多的土地上,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諸如圣誕節、萬圣節等。人們在慶祝這些傳統節日的過程中,將屬于自己的節日習俗傳承了下來。

與中國將春節視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不同,在歐洲,所有的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不是新年,而是圣誕節。圣誕節又稱耶誕節,節期為每年的12月25日,相傳這天是耶穌的誕辰。這一天的前夜,也就是平安夜12點,亦即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圣誕節原本是一個宗教節日,但在19世紀時,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使得圣誕節漸漸流行起來。時至今日,圣誕節早已突破了歐洲,流行于美洲,并傳播到了亞洲。平安夜時吃蘋果、裝飾圣誕樹、戴圣誕帽、寄送圣誕賀卡、進行圣誕購物、舉行圣誕派對,已成為一種“圣誕文化”而風靡全球。

萬圣節即西洋鬼節,也是歐洲的傳統節日之一,節期在每年的10月31日。提到萬圣節,我們會想到面具和南瓜燈,總之,這個節日多多少少總是帶著些神秘色彩。的確,萬圣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的新年,同時,此時也是祭祀亡靈的時候,既祈禱避免惡靈干擾,同時也祈求祖靈的保佑。這天晚上,小孩子們會穿上化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并且口中念念有詞“trick or treat”,意思是說,“不給我糖的話,我就搗亂哦”。萬圣節前夜流行一個游戲叫“咬蘋果”,即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后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情況下用嘴去咬,最先咬到的人則是優勝者。

歐洲另外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復活節。復活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后3天復活的日子。跟其他節日的不同之處在于,復活節的日期不是固定的,而是每年春分月圓之后的第一個星期日,象征著重生和希望。因為與宗教的聯系密切,因而,過去多數西方國家里的復活節都要舉行盛大的宗教游行,且游行者都要打扮成基督教里的歷史人物,手捧十字架,赤裸雙足,唱著歡慶耶穌復活的贊歌。當然,現在,這個節日已經失去了原本濃厚的宗教色彩。在這一天,商店里處處可見漂亮的彩蛋出售;人們紛紛在教堂門前點燃圣燭,并由孩子們飛奔著將這些圣火送到各家,很多地方甚至還會有賽跑(如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與普通的賽跑不同的是,人們是舉著火炬跑的。

愚人節是歐洲國家另一個重要的節日,節期是每年的4月1日。關于愚人節的起源,有說是來源于法國對于“紀年法”(即是否將新年的第一天由4月1日改變為1月1日)的意見不一,改革派在對守舊派的捉弄中發展而來;有說是諾亞在世界被洪水淹沒很久之后的4月1日,從船上放出一只白鴿尋找陸地的消息,而這只白鴿飛走后便沒有回來,意在提醒人們不要做徒勞無功的事情……總之,七八種不同的說法,有的來源于歷史故事,有的來源于神話傳說,有的來源于古老帝國尚存的殘籍,還有的來源于百科全書的記載。總之,不管起因為何,人們在這一天,窮盡捉弄人之能事,也著實可以狂歡一把。

情人節,又叫圣瓦倫丁節或圣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這是一個關于愛情的節日。作為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情人節的來源也有多種說法,但最為普遍的說法是人們為了紀念羅馬圣教徒瓦倫丁被處死而設。這個故事要上溯到公元3世紀,彼時,羅馬帝國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社會動蕩,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民眾和基督教徒紛紛起來反抗,而統治階級對他們進行了殘暴的鎮壓。一位名叫瓦倫丁的教徒被捕入獄,卻在獄中與典獄長的女兒墜入愛河。無奈,這位悲劇式英雄免不了被處死的結果,臨刑前,他寫了一封長信,向她述說自己的清白,以及對她深深的眷戀。公元270年2月14日,瓦倫丁被處死?;浇掏綖榱思o念這位為了正義和愛情而犧牲的英雄,將他被行刑的這一日定為“圣瓦倫丁節”,后發展成情人節。

6.萬圣節中的南瓜燈是怎么來的?

萬圣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更是孩子們期待的節日之一。每逢當日,孩子們都會穿上千奇百怪的服裝,戴著各式各樣的面具,提著一盞南瓜燈走街串巷,逢著大人便索要節日禮物。孩子們手里拎的這個南瓜燈,也叫“杰克燈”。

說起“杰克燈”的來歷,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呢。

話說,從前有一個叫杰克的酒鬼專愛搞惡作劇,一日,他把惡魔騙上了樹,并在樹樁上刻了十個字,并恐嚇惡魔說,一旦他下來便會受到詛咒。

惡魔無奈,只好請求杰克放自己下來。杰克說:“放你下來可以,但是你要答應我一個條件?!睈耗枺骸笆裁礂l件?”“只要你施法,讓我永遠都不會犯罪,我就放你下來。”惡魔只好照做。于是,這位杰克終其一生,果然沒有犯過罪。

但這個醉鬼也因此為自己種下了惡果:死后既上不了天堂,又不能下地獄,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蠟燭的指引流連在天地間。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杰克的亡魂所秉的這根蠟燭,是鑲在鏤空的蘿卜里,名為“杰克燈”;而在慢慢的演變過程中,許是人們發現南瓜無論從獲取上還是雕刻上,都比蘿卜容易得多,于是就用南瓜代替了蘿卜,而南瓜燈也漸漸成為萬圣節的“寵物”,流行了起來。

7.歐洲有哪些新年習俗?

公歷紀年法中,將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雖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公歷紀年法,但怎樣慶賀這個節日,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也會有所不同。

英國人的“除夕”(也是舊年最后一天),必須保證瓶中有酒,櫥中有肉,只有這兩樣東西齊全了,來年才會富有;反之,來年便會遭遇貧窮。此外,英國還有一項傳統新年習俗叫“打井水”,人們爭先恐后地于新年這一天去打水,第一個打到水的人,意味著會得到幸福與吉祥。

法國人則以新年的天氣判斷新一年的光景,如果當天刮東風,則是水果的豐收年;如果刮西風,則意味著這一年的漁業和奶業會豐收;如果刮南風,則意味著這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倘若天公不作美刮了北風,則說明接下來的一年將是歉收年。除此之外,法國的鄉村里,新年的早上,年輕的小伙子們會舉行爬樹比賽,獲勝的人不僅會在來年一帆風順,同時也會得到姑娘們的芳心。

西班牙人的新年前夜,便是當教堂12點的鐘聲敲響時,全家人開始爭吃葡萄。每敲一下鐘,必須吃下去一顆。伴隨著12下鐘聲,連續吃12顆葡萄,表示來年一帆風順;西班牙人還會在這一天在身上裝一枚金幣或銅幣求吉祥;此外,新年這一天,也是西班牙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家長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他們認為,孩子在這一天打架、罵人或是啼哭都是不祥之兆。

比利時的新年習俗也很奇特:他們在新年第一天,醒來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給牲畜拜年,并鄭重其事地對這些動物們說新年快樂。

德國人會在新年零點鐘聲敲響的前一刻,爬上椅子。待新年鐘聲敲響再跳下來,并向椅子背后拋去一件重物,以示將禍患遠遠甩出去,一身輕松地跳入新年。除此之外,德國人還會在錢夾里放幾片魚鱗,以求這一年里財源滾滾。

在瑞士,雪是十分吉祥的。所以,在瑞士過新年,會從屋外取些雪化成水灑在地上壓塵,再將地打掃干凈。

在意大利,人們會在新年前夜將家里的廢棄物扔掉,以求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充滿幸福與祥和;此外,還有一個奇怪的風俗是,大人們會給孩子講女妖的童話故事,說這個女妖會從煙囪里鉆進來,給孩子們帶來禮物,放在他們的鞋子里。和圣誕老人的故事如出一轍,只不過圣誕老人是將禮物放在襪子里。

在瑞典,新年的那天早上,家中最年輕的女子要穿上素白的衣裙,腰上系上紅絲帶,頭戴插著點燃蠟燭的皇冠,手端食物分發給眾人。沿街還會有叫賣裝滿了鞭炮和煙花、用草扎的小鹿。瑞典人便將這些小鹿買來,快樂地燃放其中的煙花。

芬蘭的未出嫁的姑娘們,會在除夕的夜晚將鞋子拋上空中讓它自由落下,如果鞋尖朝門,則預示這位姑娘將會在新的一年里出嫁。

在希臘的克里特島上,有一個很奇怪的拜年習俗,就是帶著一塊大石頭,并在向主人恭賀新年時說:“愿你家擁有像這塊石頭一樣重的金子。”

雖然各地的迎新習俗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期待新的一年里幸福吉祥。

8.歐洲各國有怎樣的送禮習俗?

在社交過程中,恰當的裝束、得體的舉止、合宜的談吐,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同時,也有助于自己實現一些正當的社交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送禮。如果能以讓對方愉悅的方式送出令他們心儀的禮物,則這場社交活動便已經成功了一半。

雖然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但若以為我們的禮俗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就大錯特錯了,尤其是在送禮這件事情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歐洲人在送禮時有什么樣的講究。

先來看英國。英國人對于禮物的判斷標準,最重要的一點并不是禮物的價值,而是禮物的包裝。所以,“買櫝還珠”這個成語背后的故事,有時候的確可取。英國人最喜歡的禮物,諸如鮮花、巧克力等,都是無須太多花費的;但是有一點,英國人不喜歡接受有企業標記的禮物,而且公司送禮時,最好以老板私人的名義。向英國人送禮,應當是在他們一天里心情最舒暢的時候,如晚餐后或看完戲之后。這時候,他們的心里最放松,更容易為一些小小的禮物打動。

接下來再看俄羅斯。俄羅斯是一個有著強烈自尊心的民族,他們認為送錢是對人格的侮辱,所以,向俄羅斯人送錢基本上會吃閉門羹,而且極有可能造成社交事故。但俄羅斯人超級喜歡外國貨,國外的水果、煙、酒等物品都深得他們的喜愛。向俄羅斯人送花,宜送單,不宜送雙。

與英國人一樣,德國人也十分重視禮物的包裝,所以,挑選合宜的物品后,還要精心包裝一番才可以送給人家。

法國人一般會在重逢時送上禮物;應邀上法國人家做客時,送幾束花是不錯的選擇,但一定要記得,鮮花一定不要捆扎起來。

這些送禮習俗看起來都是些小小的細節之處,但掌握了這些,往往能讓送禮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9.從別稱看歐洲各國的特產

葡萄牙的別稱是“軟木王國”。軟木是植物木栓層非常發達的樹種的外皮產物,其制品可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制作工藝品、隔音隔熱板、抗震材料等。葡萄牙之所以被稱為“軟木王國”,是因為其位處地中海氣候的控制下,自然環境十分適合軟木原材料的生長。葡萄牙的軟木產量居世界之首,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西班牙的別稱是“橄欖油王國”。橄欖油有極佳的美容保健功效,烹調口感絕佳,素有“液體黃金”之稱。世界橄欖油的主要產地分布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其中尤以西班牙的橄欖油產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之首,因此,西班牙被稱為“橄欖油王國”。

瑞典的別稱是“歐洲鋸木廠”。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瑞典,森林覆蓋率超過50%,人均森林面積居世界第一;瑞典的松木、紙漿、紙張的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因而被稱為“歐洲鋸木廠”。

瑞士的別稱是“鐘表王國”。與前面提到的國家有所不同,瑞士備受稱道的特產不是來源于自然資源。恰恰相反,瑞士國內的資源十分貧乏,所以,整個瑞士國民經濟的發展都依賴于耗能少、精密度高、附加價值大、便于出口的工業產品。鐘表便是符合這些要素的產品之一。在瑞士,鐘表廠遍地開花,鐘表出口量穩居世界第一。諸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勞力士等知名手表,均產自瑞士。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像瑞士一樣,長久地在鐘表行業里獨領風騷。

列支敦士登的別稱是“郵票王國”。列支敦士登的郵票以精美著稱,受到集郵愛好者的追捧,每年的郵票印量超過1000萬張,其中有4/5發行至國外。因而,列支敦士登被稱為“郵票王國”。此外,在歐洲,另一個可以享有此稱號的國家是圣馬力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雷州市| 青阳县| 惠来县| 清苑县| 靖远县| 新乡市| 昌江| 大余县| 西盟| 右玉县| 公安县| 宣城市| 隆回县| 齐齐哈尔市| 邻水| 新闻| 嵊泗县| 彭山县| 札达县| 托里县| 正蓝旗| 慈溪市| 黎川县| 丹阳市| 历史| 拜泉县| 广平县| 瓦房店市| 庐江县| 保定市| 丹凤县| 石门县| 海门市| 石林| 屏南县| 台东市| 邻水| 桓台县| 林甸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