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勝戰(zhàn)計(5)
- 三十六計(世界少年文學經(jīng)典文庫)
- 佚名原著 陳學冬改編
- 3205字
- 2015-11-09 11:49:25
梁國諸侯梁孝王急了,天天派員向周亞夫請求。每次,周亞夫耐心地聽完,便“嘿嘿”笑笑,卻仍按兵不動。
梁孝王惱了,直接派人將一紙告急文書星夜送到京城,指責周亞夫拒不救援的行為。
漢景帝也有點著急,馬上派遣使者令周亞夫發(fā)兵救梁。
京城使者到達滎陽軍營,宣讀漢景帝詔書才畢,周亞夫大聲回絕:“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不能鏟除叛賊,周某一人承擔罪責!”他仍固守壁壘,不出兵救梁,那宣讀詔書的使者只好干瞪眼。
幾乎在同時,周亞夫卻已派遣精干的輕騎兵,長驅(qū)直入,悄悄斷絕了吳、楚軍隊后面的糧道。吳國軍中缺糧,只好強忍著饑餓屢屢向漢軍挑戰(zhàn),漢軍卻仍紋絲不動。有一天晚上,漢軍內(nèi)部正為出兵不出兵的事吵鬧不停,直至嚷嚷到周亞夫帳下。但是,帳內(nèi)鼾聲正濃,周亞夫還沒有起床。
周亞夫曠日持久的不應戰(zhàn),使吳國軍隊疲于對陣,他們急著要尋找突破口。
吳王劉濞調(diào)兵遣將,圍住了昌邑城。這天,叛軍如蟻群般襲擊城的東南角。聽完軍情匯報,周亞夫笑道:“劉濞,你瞞得了我?你在聲東擊西。你佯攻東南,實欲攻西北!”
周亞夫調(diào)動漢營士兵悄悄加強西北角的防備。 不過一袋煙工夫,吳國精銳部隊果真猛攻西北角。周亞夫部下有如神兵天降出現(xiàn)在城頭,矢石如雨而下,吳軍哪里攻得進去?劉濞氣得吹胡子瞪眼,手下將士腹內(nèi)空空饑餓難當,士氣一落千丈,大敗而退。
周亞夫長劍一揮,早就準備好的一支精銳勁旅呼嘯而出,追擊吳兵。吳王劉濞見勢不妙,馬上拋棄大隊人馬,只率數(shù)千壯士倉皇逃竄。他們直逃到丹徒縣,建筑工事,以求自保。
一個多月后,吳王被越國人斬下了腦袋。吳國叛軍徹底煙消云散。
歷經(jīng)三個月大小戰(zhàn)事,吳、楚等七國叛亂終于平定。
漢景帝對周亞夫刮目相看,朝廷文武百官更嘖嘖稱贊:
“周太尉當初的棄梁不戰(zhàn)真是為了保漢平叛大戰(zhàn),確是神機妙算啊!”
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自幼習文練武,精通兵法,在收復寶島臺灣的戰(zhàn)役中,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他的戰(zhàn)術智慧。
明清之際,我國寶島臺灣被荷蘭殖民者統(tǒng)治數(shù)十年,鄭成功立志要收復臺灣。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將士順利登上澎湖島。
要奪回臺灣島,趕走殖民軍,必須先攻下赤嵌城(今臺南安平)。鄭成功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親自尋訪熟悉地勢的當?shù)乩先耍私獾焦ゴ虺嗲冻侵挥袃蓷l航道可進:一條是南航道,這條道港闊水深,船只可以暢通無阻,又較易登陸。荷蘭殖民軍在此設有重兵,工事堅固,炮臺密集,對準海面;另一條是北航道,直通鹿耳門。但是這條航道海水很淺,礁石密布,航路狹窄。殖民軍還故意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們認為這里無法登陸,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
通過調(diào)查,鄭成功又進一步了解到,這條航道雖淺,但海水漲潮時,仍可以通大船。于是決定趁漲潮時先攻下鹿耳門,然后繞道從背后攻打赤嵌城。
最后,鄭成功確定了作戰(zhàn)計劃:首先派出部分戰(zhàn)艦,浩浩蕩蕩,裝作從南航道進攻。荷蘭殖民軍急忙調(diào)集大批軍隊防守航道。為了迷惑敵人,鄭成功的部隊聲威浩大,喊聲震天,炮火不斷。這一下,鄭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
這時的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軍以為平安無事。趁南航道激戰(zhàn)正酣,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鄭成功率領主力戰(zhàn)艦,神不知鬼不覺地乘海水漲潮時迅速登上鹿耳門,守軍從夢中驚醒,發(fā)現(xiàn)已被包圍。
鄭成功乘勝進兵,從背后攻下赤嵌城,荷蘭殖民軍狼狽逃竄,臺灣又回到了祖國懷抱。這就是鄭成功聲東擊西計謀的勝利。
【古計今用】
陶行知育人于無形
陶行知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教育家,教書育人非常有一套。他巧妙地用“四塊糖”不露聲色地育人于無形的故事更是教育界的典型范例。
陶行知在擔任一所小學的校長時,一天他看到一位名叫王友的男生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
放學后,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但令王友驚訝的是,陶行知并沒批評他,卻給了他一塊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接著,陶行知又從口袋里掏出一塊糖給王友,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王友迷惑不解地接過了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笑著說:“我調(diào)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guī)則,欺負女生。
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聽到這里,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后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遞給王友:“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
待王友接過糖,陶行知說:“我的糖獎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jié)束了吧。”
婁維川機智壓價
山東掖縣土山鎮(zhèn)的農(nóng)民婁維川,在引進一套塑料編織袋生產(chǎn)線的談判中,成功運用了“聲東擊西”策略,低價引進了日本的塑料編織袋生產(chǎn)線,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1984年,日本某紡織株式會社準備向我國出售先進的塑料編織袋生產(chǎn)線。婁維川得到信息后,當即到進口過類似設備的青島、濰坊等國營大廠實地考察,確認引進的可行性。
1985年春,婁維川以煙臺市塑料編織袋廠廠長的身份與日本株式會社東吉村先生達成正式購買生產(chǎn)線的口頭協(xié)議。4月5日,婁維川與其他同志一道在青島開始與日方談判。
談判進入了實質(zhì)性階段,對方主要代表是國際業(yè)務部的中國課課長,他帶著不容置疑的神氣,張口報價就是全套設備二百四十萬美元。
婁廠長微微一笑,心想,你嚇唬誰呀!以前中國進口的同類設備,貴的一百八十萬美元,便宜的才一百四十萬美元,真是獅子大開口!
“據(jù)我們掌握的情報,你們的設備性能與貴國某某會社提供的產(chǎn)品完全一樣,我省某某廠購買的該設備,比你開價便宜一半。我提請你重新出示價格。”婁維川一針見血地說。
日方代表聽罷,相視而望,首次談判宣告結(jié)束。
一夜之間,日本人把各類設備的價格開出了詳細清單,第二天報出總價一百八十萬美元。經(jīng)過激烈的爭論,總價壓到了一百三十萬美元。
到此為止,日方表示價格無法再壓。隨后在持續(xù)長達九天的談判中,雙方共計談崩了三十五次,最終拉鋸戰(zhàn)并沒有結(jié)果,雙方互不妥協(xié)讓步。
婁廠長苦苦思考后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采用兵法“聲東擊西”的策略和另一家西方公司做了洽談聯(lián)系。這一小小的動作立即被日商發(fā)現(xiàn),總價立即降至一百二十萬美元。
這個價格可以說相當不錯了。但婁廠長了解到當時正有幾家外商同時在青島競銷自己的編織袋生產(chǎn)線,這個形勢對自己大大有利了,他覺得還會迫使對方做出進一步的讓價。
談判桌上的角逐呈白熱化,婁維川等中方代表在日商住地談了整整一個上午,日方代表震怒地把提包甩在桌上。婁維川也站起:“先生,請記住,中國不再是幾十年前的任人擺布的中國了,你們的價格,還有先生的態(tài)度,我們都是不能接受的!”說完,婁維川同樣氣呼呼地把提包甩在桌上,那提包有意沒拉上鎖鏈,經(jīng)他這一甩,里面那個西方某公司的設備資料與照片撒了一地。
日方代表見狀大吃一驚,急忙拉住婁廠長滿臉陪笑道:“婁先生,請讓我請示之后,再商量商量。”婁維川寸步不讓:“請轉(zhuǎn)告貴公司董事長,這樣的價格,我們不感興趣。”說完,抽身便走。
次日,日方毫無動靜,有人沉不住氣,怕真談崩了,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婁維川很泰然:“沉住氣,明天上午會有信來的。”
果不出所料,次日一清早便傳來了信息,日方請中方暫不要和其他廠家談判,董事長正和生產(chǎn)廠家協(xié)商,讓幾家一起出價。下午,日方宴請中方并宣布了第五次壓價,婁維川迅速反應,要求再降價百分之五則可成交。
日方經(jīng)過再次請示,宣布最后開價再讓百分之三,共一百一十萬美元,距離婁維川的要求,只差了三萬多美元了。婁維川看到這已經(jīng)是最后價格,再擠下去不可能了,便慨然與日本代表握手成交。同時,他又提出日方來華安裝設備所需費用一概由日方承擔,婁維川的這個建議又把那百分之二的差價擠過去不少。
婁維川的塑料編織袋廠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為國家創(chuàng)匯七百多萬元,工廠引進生產(chǎn)線的一百一十萬美元,僅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全部賺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