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寒門走出的軍人(1)

  • 寂寞大佬任正非
  • 魏昕
  • 4911字
  • 2015-11-05 11:21:57

生活無外乎貧與富。對于內心向往積極的人來說,貧窮能夠教會自我生存,貧窮可以使自己的脊梁更為堅挺。他們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很多時候就是開創輝煌時代的“精神爆點”。

古今中外,生于貧窮卻杰出于眾人者,絕不少見。于是乎,貧窮一直被視為塑造成功者的一大財富。而在當下中國,可引潮流且杰出于眾者并不太多。其中,有著寒門影子且刻意低調的任正非,便為公認者之一……

一、七個孩子的老大

身教重于言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母的言行舉止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在這所學校里,父母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什么,在今后的歲月中就會長出什么。

1.溫飽是個大問題

任正非出生的1944年,國家還處在抗戰高潮,到新中國成立,整個國家都處在戰亂之中,身為父母的人非常清楚,和平時期養育一個孩子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何況戰時,更遑論在這個人丁興旺的大家庭。戰亂時代的生活,用“悲慘”這個詞是遠遠概括不了這個家庭的窘境的。

新中國成立后,剛剛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國家一貧如洗,任正非兄妹七人,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資來生活,毫無其他生活來源。任正非對那個時候的生活刻骨銘心,因為那是一種刻到骨子里的貧窮。

“我經??吹綃寢屧碌拙偷教幭蛉私枞轿逶X度饑荒,而且常常走了幾家都未必借到?!痹凇段业母赣H母親》一文中,任正非曾如此表述。

吃穿用度,在追求溫飽的時代,一個家庭,吃穿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但在任正非成長的日子里,吃穿從來都是一件窘迫的事。他們家的孩子從小穿的衣服幾乎沒有新的,哥哥姐姐穿了,弟弟妹妹再穿,直到一件衣服再也不能穿了為止。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普通家庭的主旋律,這個原本就窘迫的家庭更是幾乎到了生存都難以為繼的境地。

任正非那時正好在念高中,溫飽更成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每天饑腸轆轆,以致無心讀書,高二還補考了。任正非后來回憶:“我青少年時期并無遠大的理想,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一個白面饅頭。”“文革”期間,造反派到任正非家抄家,原以為一個校長家總是有些家底的,但任正非家窘迫的情況就連造反派都吃驚了。

由于生活過于艱難,為了保證每一個人都能生存下去,一直以來,這個家庭每餐都必須實行嚴格的分餐制,以此來控制每個人的用餐量,這種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控制了每個人的欲望,從而保證這個家庭人人都能活下來。現在看來,在那樣的惡劣條件下,擁有如此多孩子的家庭,后代卻沒有一個夭折,不知身為頂梁柱的父母為此而付出了多少智慧和艱辛。

一直到高中畢業,任正非不曾穿過一件襯衣。地處西南的貴州,夏季往往濕熱,空氣熱得讓人恨不得如小狗般喘氣,但在那樣炎熱的天氣里,任正非卻只能穿著厚厚的不知已經穿過多久的外套。

曾有老師跟任正非說,讓他回去叫母親給做一件襯衣,對于任正非來說,這卻是他說不出口的要求。

在任正非快要參加高考的階段,有時實在餓得受不了了,任正非就用米糠和野菜和在一起,烙成餅吃,那種又苦又澀又粗的口感,即使在那樣的時代,也沒有多少人會樂于去吃它。

高考前最后三個月,任正非的母親常常偷偷塞給他一個小小的玉米餅,只為了讓他能夠安心復習功課?!拔夷芸忌洗髮W,小玉米餅功勞巨大。”就這個小小的玉米餅,也是母親從全家人的口中摳出來的,所以后來即使生活再怎么艱難,任正非也不曾有過放棄自己家人的念頭,因為他們曾經一起走過那樣艱苦的歲月。

1963年,任正非考上了重慶建筑工程學院。上大學時,母親送給任正非兩件襯衣,對著這兩件嶄新的襯衣,七尺男兒卻發出了號啕大哭。因為任正非深深地知道,兩件襯衣在這個兩三個人合用一條被子的貧苦家庭究竟意味著什么。

上大學時任正非要拿走一條被子,那是一個什么都需要憑票供應的年代,不要說沒有錢,即使有錢,沒有相應票據,也不能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正值困難時期,最少的一年,他們一家每人只發了半米布票,這半米布票根本無法縫出一條可以供任正非上學使用的被單。為此,任正非的母親撿了幾床被別的畢業生丟棄的破被單洗干凈,再縫縫補補,又重新成了一條被單,而這條被單陪著任正非在重慶度過了五年的大學生活。

2.傳承“知識就是力量”

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絕對是最無私的。任正非回憶說:“在那個家庭,那個時代,父母完全可以偷偷地多吃一口糧食,可他們誰也沒有這么做。父親有時還有機會參加會議,適當改善一下生活。而母親那么卑微,不僅要同別的人一樣工作,而且還要負擔七個孩子的培養、生活。煮飯、洗衣、修煤灶……什么都干,消耗這么大,自己卻從不多吃一口?!?

父母的行為在任正非這個長子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后來任正非在創建企業時那種不自私的精神與父母從小的熏陶有最直接的關系。

任正非是家里的長子,在四五歲的時候,他就不得不與父母一起早早地下地幫著種地放牛,生活的擔子過早地開始落在他那并不結實的肩膀上。不過即使如此,任正非的父親也沒有讓他放棄學習,任正非依然刻苦學習,并保持著出色的成績。

這或許是有傳統的。任正非的祖籍是浙江浦江,他爺爺在當地做火腿,并有一手做火腿的好手藝,但卻不肯讓任正非的父輩們上學念書。但任正非的父親卻是家中的意外,他對于讀書這件事有著不可逆轉的執著勁,后來爺爺終于同意讓父親去上學,但是也僅限于父親一人。

父親也是一個會讀書的人,后來去了北京上大學,在那期間,父親還參加過學生運動,進行過抗日演講,還參加過共青團。

正是由于父親對讀書的這股子執著勁,當任正非和弟弟妹妹到了上學的年紀,即使家里的條件如此艱難,父親也堅持讓他們有書可念。

在任正非看來,那些歲月固然艱苦,但精神的滿足讓他有著別樣的自豪,直到另一個打擊的到來。

在任正非上大學期間,那場以“文化大革命”為名義的浩劫開始了,而任正非的父親則成為了被打倒的對象。為了回去看望自己的父親,任正非扒火車回家,沿路遭遇各種折磨與摧殘。但父母見到他甚至來不及心疼,就讓他趕緊離開,就怕被家人牽連。臨走前,父親脫下自己的一雙舊皮鞋給任正非,并給了任正非兩句話。

“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

“以后有能力要幫助弟弟妹妹?!?

父親的這兩句話等于將家庭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任正非的身上,為此,即使在“文革”那樣的環境中,他依然沒有放棄學習。

與此同時,他將家庭的重任扛了過來,從此沒再放下。

3.父輩的心痛與浩劫

新中國成立之前,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曾加入過國民黨,在廣州一個同鄉當廠長的國民黨軍工廠做會計員,后來又因為戰爭轉到了貴州。

就是這樣一段歷史,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卻給任正非的父親帶來了莫大的苦難。

任正非的父親其實是一個革命者,但他并沒有純正的無產階級血統。后來他想要加入這個陣營,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與艱辛。在向黨組織遞交材料時,他把自己的一生寫得非常詳盡,希望能加入組織。直到1958年,任正非的父親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終于入了黨。

但是,這并不能讓父親躲過那場浩劫。那是一個沒事都能找出事來的年代,何況任正非的父親確實曾經加入國民黨的兵工廠。但與此同時,他又積極宣傳抗日,對共產黨的觀點十分贊同,不過他與共產黨的地下組織并無聯系,這簡直給了那些想要“找事”的人們一個天大的理由去批斗他。

那時任正非正在上大學,沒有親自見到父親被批斗的場景,但尚在家的弟弟妹妹們都親身經歷了那恐怖的時刻,全都嚇得不敢言語。

抵不過對父親的擔心,任正非最后扒火車回去探望了父親,但在第二天就被父母偷偷趕走了。

關于這段歷史的心理體會,任正非曾在《我的父親母親》中有過如下回憶:

父親一生謹小慎微,自知地位不高,從不亂發言而埋頭在學問中,可在“文革”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運動中,他還是被揪出來,反動學術權威、走資派、歷史有問題的人……萬劫難逃。他最早被關進牛棚。

1967年重慶武斗激烈時我扒火車回家。因為沒有票在火車上挨過上海造反隊的打,補票也不行,硬把我推下火車。我也挨過車站人員的打,回家還不敢直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下車,而在前一站青太坡下車,步行十幾里回去。半夜回到家,父母見我回來了,來不及心疼,讓我第二天一早就走,怕人知道受牽連,影響我的前途。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臨走,爸爸脫下他的一雙舊皮鞋給我說:“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以后有能力要幫助弟妹?!北池撝@種重托,我在重慶槍林彈雨的環境下,將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學習了許多邏輯、哲學。還自學了三門外語,當時已到可以閱讀大學課本的程度,終因我不是語言天才,加之在軍隊服務時用不上,20多年荒廢,完全忘光了。我當年穿走爸爸的皮鞋,沒念及爸爸那時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濕,他更需要鞋子?,F在回憶起來,感覺自己太自私了。

那時的任正非,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有些措手不及,這遠比那挨饑受餓的日子來得離奇與恐怖,他不明白,自己那老實又充滿智慧的父親怎么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造反派”。

但在那時,父親選擇了把家庭托付給任正非。

那時候,父親被關在牛棚中,母親為了這個家在咬牙堅持,弟弟妹妹不得不中途退學。

“‘文革’對國家是一場災難,但對我是一次人生的洗禮,使我政治上成熟起來,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書呆子?!?

當時,任正非家里的經濟狀況甚至比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還要艱苦。那時候,中央下達文件,為了從經濟上打垮走資派,每個人的人均生活標準不能高于15元,就這15元,還得被造反派們雁過拔毛,最后能到手的也不過10元左右。

任正非的弟弟妹妹們當時分別在上高中、初中、高小、初小,但在這個時候,全都被迫輟學。為了填補家用,年幼的弟弟妹妹被介紹到河里挖沙子、修鐵路、抬土方……嘗盡了人生的艱辛。在任正非結婚的時候,弟弟妹妹們共同湊了100元錢送給他,那可以說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珍貴祝福。

后來,任正非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有著這樣的回憶:

“文革”中,我家的經濟狀況陷入了比自然災害時期還要困難的境地。“中央‘文革’小組”為了從經濟上打垮走資派,下文控制他們的人均生活費標準不得高于15元。而且各級造反派層層加碼,真正到手的平均10元左右。我有同學在街道辦事處工作,介紹弟妹們到河里挖沙子,修鐵路,抬土方……弟妹們在我結婚時,大家集在一起,送了我100元。這都是他們在冰冷的河水中篩沙,修鐵路時冒著在土方塌方中被掩埋的危險掙來的。那時的生活艱苦還能忍受,心痛比身痛要嚴重得多,由于父親受審查的背景影響,弟妹們一次又一次的入學錄取被否定,那個年代對他們的損失就是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除了我大學讀了三年就開始“文化大革命”外,其他弟妹有些高中、初中、高小、初小都沒讀完,他們后來適應人生的技能都是自學來的。從現在的回顧來看,物質的艱苦生活以及心靈的磨難是我們后來人生的一種成熟的寶貴財富。

生活的艱苦固然痛苦,但精神的痛苦讓任正非更受折磨。因為父親的關系,弟弟妹妹無法繼續上學念書,不能堅持父親說的要學習的理念,那場心靈的磨難,讓經歷的人無法忘懷。

那個階段,任正非實現了快速的成長,他覺得那是一場徹底喚醒他生命意識的大革命,是非對錯在那時好像沒有了界限,以“革命”的名義,不知上演了多少悲劇。人性被扭曲,人格被侮辱,多少人最終忍受不了那樣的屈辱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任正非的父親并沒有放棄。

父親依然讓他堅持學習,并相信知識的力量,任正非也從父親身上看到了精神與信仰的力量,在后來的生命中,雖然苦難還是很長時間內都沒有遠離任正非,但他始終堅持往前,絕無退縮,最終創建那樣一個龐大的華為帝國。

二、刻在心底的兩句話

教育并不只是為了讓人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人心靈得到成長,知識的力量會讓人成熟、讓人深刻、讓人上進……

1.“實業報國”有基因

前面說過,任正非的祖父任三和是一位做火腿的大師傅,由于祖父的手藝出眾,做出的火腿遠近聞名,在當地幾乎沒有人不知道。

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卻不愿意繼續爺爺那火腿的手藝,他有更遠大的抱負,那就是通過學習成為國之棟梁。

但身為小商販的爺爺并不能理解父親的想法,他認為上學是富家子弟干的事,與他們這樣的小家庭沒什么關系。讀書并不能為家庭帶來財富,所以他并不同意兒子想去上學的想法,而是讓他和自己一起繼續做火腿?!凹邑斎f貫不如手藝傍身”,這就是爺爺任三和最單純的想法,也是許多如他們一樣的家庭的想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里| 荆州市| 台东县| 伊川县| 富顺县| 乌兰浩特市| 波密县| 德江县| 南召县| 察雅县| 弥渡县| 仙桃市| 遵义市| 松潘县| 德惠市| 兴国县| 麦盖提县| 大同县| 永善县| 洮南市| 纳雍县| 梁河县| 贵阳市| 永昌县| 西乡县| 长子县| 博乐市| 临汾市| 汪清县| 枣庄市| 常熟市| 务川| 东兴市| 广河县| 丰顺县| 宁海县| 资源县| 三明市| 河曲县| 乐至县|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