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插上夢想的希翼 (許亭)(1)
- 做有志氣的女孩
- 肖悅
- 4935字
- 2016-01-07 14:15:11
洛克菲勒說:“樂觀的人在困難中看到機會,悲觀的人在機會中看到苦難。”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不可能有順遂的人生;相反,卻要時刻與失敗比鄰而居。也許正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無奈的失敗,追求卓越才變得魅力十足,讓人競相追逐,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即便如此,失敗總還是要來。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和不幸總是會存在,如果面臨不幸時,仍能保持對未來的希望,那就意味著你的人生還有希望。相反地,如果你給自己放長假,生活則會讓你知道什么叫碌碌無為。
成功人士都是不懼怕困境的,面對困境,他們或默默耕耘,或搖旗吶喊。他們憑著堅強的精神,樂觀地與苦難作斗爭;那種無所畏懼的勇氣,會使他們的精神備受振奮,發奮苦干,以圖早日突破困境的牢籠。這種堅定的態度會使你更早更快地步入輝煌。
用希望之水,澆灌希望之果
美國某家報紙曾經刊登過這樣一則啟示:園藝所重金征求純白金盞花。這則啟示一經刊登,就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高額的獎金令許有人都趨之若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很多人卻選擇放棄了眼前的重金,因為在千姿百態的自然界中,金盞花大多數是金色的,少有的就是棕色的,能找到白色的金盞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在熱血沸騰之后,都將這則啟示的內容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轉眼間20年過去了,一天,這家園藝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應征信和一粒純白顏色的金盞花種子。園藝收到應征信和種子的消息,在當天就不脛而走了,瞬時間又引起了軒然大波。
此時,人們將更多的目光聚集在種子的主人身上,而不是難得一見的白色金盞花,經過多方打探,種子的主人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而且這個老人是個地地道道的愛花者。
20年前,當老者第一次看見那則啟示之時,便怦然心動,決心培植出白色的金盞花,但是老人的兒女反對她的這個想法,老人不顧八個兒女的一致反對,義無返顧地實現著自己的夢想。得到消息的第一年,老人便在自己的花盆中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金盞花種子,然后精心地侍弄他們。一年之后,金盞花開了,但是盛開的金盞花都是金色、棕色的,沒有想象中的白色的,眼前的一切都在老人的預想當中,于是老人在這些花中選取那些顏色最淡的金盞花,任其自然枯萎,以便取得最自然、最好的種子。
轉眼第二年的春天到了,老人又將第一年保存的淡顏色花種子種下去,然后,在從這些花種子當中選擇那些顏色更加淡的種子栽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晃二十年過去了。終于,在那個20年后的某一天,老人在自己的花園中看見了一朵盛開的金盞花,它并不是近乎于白色,更不是類似于白色,而是雪白雪白的白色。
之所以尋找白色的金盞花,是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白色的金盞花卻在一個不懂得遺傳學的老人手中誕生了,而且將科學家一直不能夠解決的問題也破譯了,這難道不是奇跡嗎?
金盞花的種子是多么的普通,相信當年有很多人都曾經手捧過;但如今的金盞花種子卻一掃當年的平凡,成為與眾不同的種子,正是因為它多了一份來自于主人對它的希望、堅持、捍衛之感。
白色金盞花的盛開完全得以于老人的精心照顧,那是以心為圃、以血為泉的培植與澆灌,才使老人的生命中盛開了一次最美麗的花期。
世界的奇跡在于創造,我們雖不能控制機遇,但卻能把握自己;無法預知未來,但是能夠活好現在;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但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活著的人一定要有希望,只要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你的人生就一定不會失色。
有位骨科醫生在醫學界享譽盛名,年紀輕輕的他,事業發展的也如日中,但不幸的事情卻發生了,就在上班的某一天,他忽然間昏倒了。經檢查,診斷這位骨科醫生患有癌癥。
這個消息對他來講不啻為當頭一棒。這位醫生曾一度情緒低落,但堅強的意志使他不得不面對眼前這個事實,于是他客觀地接受了這個事實,此時,他的心態也為之一變,寬容的他變得更寬容、謙和,同時也更懂得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
在工作之余,他一直同病魔做斗爭,從來沒有放棄過,并不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就這樣,他已經平安地度過了好幾個年頭。病友們都驚訝他的事跡,對他延年益壽的養生之道大為贊賞,于是,就請教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撐著他?此時,這位醫生就會笑吟吟地說:“是希望!我每天都會給自己一個新希望,希望自己能夠多救治一個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夠感染所有的人。”
病友聽了醫生的話,都為他的精神所感動,認為這位醫生不但醫術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
只要將希望種在心里,即使一粒最普通的種子,也能長出奇跡!
希望帶來憧憬,美好的憧憬更是讓人激動不已,讓人無限地愛慕和向往。每一次社會進步幾乎都是靠希望作為前進動力的,只有希望才能讓人不斷地思考、奮斗、拼搏,同時讓社會不斷地進步。
不用勤奮的汗水去澆灌希望,希望只能是希望;相反,那些用實際行動實踐自己希望的人,才能盛開希望之花,得到希望之果。
積極思維,絕不要“不可能”
摩德凱·勃朗是棒球聯盟最佳的投手,和一般美國人一樣,他的出身既不高貴,也不特殊,但是貧困的生活并沒有摧毀他的意志,反而使他從小就下定決心要成為棒球聯盟的投手。在樂觀精神的作用下,摩德凱·勃朗從兒童時代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才能。和那時大多數孩子一樣,摩德凱·勃朗也在農場工作,以便補貼家用,但不幸的事情突然發生了,有一天,他的手被機械夾住了,結果是他失去了右手食指的大部分,中指也受了重傷。
如果是悲觀的人,一定會消極地認為:“當投手的希望被完全破滅了,如果不發生這件事情,也許自己一定能成為最棒的投手,但如今手指已經殘缺不全了,所以做投手的愿望自然不能實現。夢已飛到窗外去了,完全不可能實現了。”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只剩一只手的人是不可能成為棒球投手的,但是這位懷有夢想的年輕人卻不這樣想,更沒有那么說。再也不能投球了。
出乎意料的是摩德凱·勃朗完全接受這個不幸事實的降臨,并且盡最大的努力調整自己的狀態,學著用剩余的手指投球,經過反復的鍛煉和長時間的練習,其中經歷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史,但是在積極的精神作用下,摩德凱·勃朗終于成為地方球隊的三壘手。
一天,摩德凱·勃朗將棒球從三壘傳球到一壘,此時,恰巧球隊經理站在一壘的正后方,當他看到快速旋轉的球劃著美妙的曲線進入到一壘手的手套中時,驚嘆道:“摩德凱,你真是天生的好投手。不僅球控制的好,而且球速掌握的也很精準,像這種會旋轉的球,即使是那些好擊球手也會揮棒落空的。”
在球場上,摩德凱·勃朗投射的球,不僅速度異常的快,而且有一定的角度,那種上下飄忽不定的感覺,時常令對方感到束手無策,最終球就會穩穩地進入捕手手套的中央。
摩德凱·勃朗將擊球手一個個三振出局,三振的連續成績使他成為美國為數不多的好投手,于是,他不久便成為美國棒球界最佳投手之一。
提起摩德凱·勃朗的成功,不得不說的就是他那只不全的手,正是因為變短的食指和扭曲的中指存在,才使他的球產生如此與眾不同的角度和旋轉。
其實,摩德凱·勃朗的成功還得益于他樂觀的精神,為什么年少的摩德凱會將不幸的事情轉變為對自己事業有意義的因素呢?
這是因為,摩德凱·勃朗生長在信仰虔誠的家庭環境中,使得他從小就毫無疑問的相信靠自己的力量能夠完成任何事情。正是擁有了這份積極地人生態度,才使他發揮出難以置信的力量,解決了別人認為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摩德凱·勃朗說:“我排斥‘要是那樣的話’、‘做不到’或‘不可能’的詞語或語言,所以我才能成為杰出的棒球選手。”
給自己一個希望,給自己一個目標,給自己一點自信,你就是最棒的!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成功的種子,是引爆生命潛能的導火索,是激發生命激情的催化劑,是無堅不摧的銳氣。
給自己一個希望,你的生活就將充滿生機勃勃的色彩,激昂澎湃的你將沒有時間去嘆息、去悲哀,因為你認為沒有必要在這些無聊的小事情上浪費寶貴的時間。
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無限的,擁有希望的人,必定會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每個人身上都藏有無數個不為人知和不為己知的優秀品質,挖掘他們不需要任何工具,只需要你說下創造性的話,諸如“下一次”“能做到”“我能行”“一定可以成功”等等,和所有睿智女人一樣,拒絕這些“要是那樣的話”、“做不到”、“不可能,我不行”這類詞句。
樂觀人格的典范——林肯
林肯創造了美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跡”,他雖出身貧賤,卻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雖然相貌丑陋,卻迷倒了數以萬計的美國人;他為廢除奴隸制不惜與南方作戰,但遇刺后南北兩方的人都在同時掉念他,林肯究竟擁有什么樣的感召力呢?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鎮荒郊的泥土屋中。5歲時,他便開始幫助家里干活,直到15歲時,才開始學習知識。
在林肯24歲時,他遇到了生命中至愛的女孩——安妮·拉特利奇。這位女孩是林肯一生之中唯一真心愛過的人,但不幸的是,她得了斑疹傷寒去世了,直到臨死前還呼喚著林肯的名字。
失去至愛的林肯悲痛欲絕,幾乎想到了自殺,這使得一向樂觀的他開始出現情緒低落、郁悶等情況,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林肯一直與這種不良的情緒在做斗爭!林肯在31歲時,與出身名門望族的瑪麗·托德結婚。瑪麗不僅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法語講得也很流利,她畢生的夢想就是成為總統夫人,為此,她在婚后的生活中總是挑剔林肯的毛病,指責他的不是,這樣的生活使得林肯過得很壓抑,但是瑪麗卻幫助林肯成為美國總統。
著名的人際關系專家卡耐基在評論林肯時,說道:“如果當初林肯娶安妮為妻,他會過得十分幸福,但他將不會成為美國的總統;而林肯娶瑪麗為妻,雖然婚姻不是很圓滿,卻成為美國的總統。”
林肯仕途的發展也多坎坷和曲折,自從1834年競選公職以來,他幾乎輸掉了每次重大競選的活動,特別是在1854~1858年競選伊利諾期州參議員時,都以相近的比分輸給他的競爭對手。
經過連續不斷地失敗,樂觀的林肯一直在堅持不懈的努力著,到1860年他成功地獲得了競選美國共和黨總統的提名,并在同年十一月,當選為美國的總統。執政以后的林肯,決定廢除奴隸制度,但是遭到了全部親戚的反對,包括他太太家系人的大多數反對。當南北戰爭爆發時,他的大小舅子們全部在南軍服役。
在林肯執政期間,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對付南軍反叛軍上,但結果卻不盡人意,北方軍在戰場上一再失利,直到林肯提拔格蘭特將軍才迫使南方軍徹底投降。
戰火紛飛的四年內戰終于結束了,林肯成功地廢除了奴隸制度,正當他可以放松一下時,厄運在一次向他伸出了手,他在福特劇院觀看表演時被人刺殺,時年56歲。
回顧林肯的一生,挫折是他生命的主旋律,抑郁的情緒是他的大敵,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是在接踵不斷的磨難中度過的,但他還是樂觀地挺過來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肯的一生都活在坎坷的命運和挫折之中,但他依舊樂觀地等待明天。縱觀林肯的一生,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他的歡樂要遠遠少于悲痛與煩惱的時間,但是他依然笑著堅持不懈地努力拼搏著。
林肯從不掩飾自己,當有人笑話他是鞋匠的兒子時,他卻笑著說:“沒錯,我父親是個鞋匠,并且我也準備像他學習,希望我治理國家能夠像他做鞋一樣擁有嫻熟高超的技術。”
林肯經常說得一句話就是:“上帝一定很喜歡平民,不然他不會造就出這幺多平民來。”樂觀的林肯還十分幽默,有一次,一位外國外交官看見林肯在擦自己的皮鞋,他走到林肯面前,說:“總統先生,您竟然擦自己的皮鞋?”“是的,難道你擦別人的皮鞋?”林肯詫異地反問道,兩人同時友好的笑了笑。
樂觀的精神,不屈不撓的意志使得林肯的對手斯蒂芬·道格拉斯都對他感到敬佩不已。斯蒂芬·道格拉斯曾兩次擊敗過林肯,他評價林肯時說道:“他是黨內強有力的人物,不僅才智超群,而且閱歷豐富;那副滑稽可笑和說笑話不動聲色的模樣,足以使他成為西部最優秀的競選演說家。”
美國著名文學家愛默生曾評論林肯說,“他是一個沒有假日的總統,一個沒有晴日的水手。”
樂觀的精神能夠使人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撓的前進;永不言敗的個性能夠使人步步逼向成功,直至獲得最后的成功。
樂觀的態度不會因為出身卑賤就時感自卑,反而會以實際行動向所有人證實自己的實力,鞋匠的兒子就是能夠當上總統的。
樂觀的個性能夠摧毀生活中出現的所有坎坷,并在挫折中不斷地吸取教訓,以變得更加成熟聰明。
樂觀的人格可以迸發出內心的幽默感,這不僅是自我平衡的手段,還是招人喜歡的有利法寶。請記住,生活中你可以屬于低能行列,但在樂觀態度上你必須是個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