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踏入社會,要懂點人情世故(2)

事實上,想讓自己來適應外界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畢竟每個人從小到大都養成了自己所謂的“個性”。哪怕是個性和社會的沖突每天都會發生,但我們還是不容易被社會這個大熔爐熔化。然而聰明的人卻善于通過現實的鏡子來理智地調整自我,并最終完善自我。

人際網絡比你想象的還重要

現代社會可以說是瞬息萬變的,下一秒將會遇到什么事情誰都不知道,說不定什么時候機遇或厄運就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話很有道理,多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多一個選擇,你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不管是機遇還是厄運,有朋友的幫忙總是好事。

有人說:“ 朋友也要看是什么樣的朋友,沒有利益沖突還好,一旦只剩下競爭和敵人,就沒有朋友了。”這話乍聽起來好像有幾分道理,事實上如果真的照做的話,則只會讓我們處處碰壁。

精明的溫州人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廣結朋友等于給自己的發展編織網絡。今天的競爭對手,明天也許就是合作伙伴,所以我們只管結交朋友,而不是一有利益分歧時先想到和朋友翻臉。”

再強大的人都是需要別人來幫助的。也許你今天很強、很能干,可是人總會遇到自身能力無法克服、無法解決,必須借助外界力量幫助的情況。可能幫助你的人或者被你幫助的人平時不一定是你最認可的人,可他卻是你最需要的人。人是最大的資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人的因素。失去金錢,你能再積累,甚至是一夜暴富。而失去朋友,則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了。

精明的溫州人十分重視人際關系,他們時時處處都在為自己發展人脈網絡。

2001年7月,《溫州日報》曾經報道了一件怪事:一些溫州人居然在當地媒體上說要開門收徒,傳授他人創業經營之道。

原來,一個下崗工人想學做鞋類的生意,希望自己能夠在經營上學到一些經驗。于是就向宜昌溫州商會求助,希望有人愿意收他做徒弟。后來有幾位商人都答應了這個要求。溫州商人要收徒的事經當地媒體報道,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宜昌人都想拜溫州商人為師。

宜昌政府對此十分支持,因為在宜昌的1萬多溫州人在自己的行業內都做得非常不錯。有政府出面支持,很多溫州商人都紛紛招起徒弟,甘愿傳授經商之道。

陳鑠榮是第一個在媒體上亮相招收徒弟的溫州商人。他說,收徒弟不是找打工的人,也不是招生意合伙人,而是要真心傳授他經商之道,把溫州人的觀念植入宜昌人的頭腦中。如果能借此帶動當地市場經濟的繁榮,那是最好不過的。假如徒弟們學得好,不出兩年時間,徒弟們就有能力獨立經營一個店了。第一位被溫州商人招為徒弟的李君陽在老板的帶領下,學習了很多經商之道。他對溫州老板做事的快節奏和對客戶的誠信度感觸頗深。

雖然很多人認為溫州商人收的徒弟在學成后,他們就成了競爭對手,對溫州商人來說這甚至可以說是構成一種威脅。可是精明的溫州商人卻不這么認為,他們說:“多個朋友是好事。假如可以培養一些相關的人員,建立合作同盟的關系,這也不失為一種經商的好策略。”

真正精明的人不但重視人際關系,甚至連競爭對手都敢培養。試想,即使這類競爭對手真成了事,靠的也是良性競爭,而非耍什么手段。而且即使雙方真競爭到桌面上,又有幾個不對前輩禮讓的呢?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哪怕有三頭六臂,又辦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要靠和衷共濟。除了朋友,你幾乎可以一無所有。

人際關系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年輕人往往因初入社會,并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很多年輕人說在社會上過日子很累,其實累就累在“人際”上,有些年輕人甚至對“人際”畏懼三分。這種畏懼心理很可能是多年積累的結果,雖然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可是你還應鼓足勇氣,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別人。平時多觀察別人是如何交流和溝通的,然后你至少可以學著他們的樣子談論一些讓別人感興趣的話題。不要認為這是討好別人的表現。事實上,如果是你一個人的時候,你孤傲也好,清高也罷,喜歡獨處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無權干涉你。可是在人群中,你不得不和別人打交道。所以你必須學會改變自己,嘗試主動和別人多交流溝通,最大限度地求同存異,盡可能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網。這樣不但有利于提高你的好人緣,也有利于你個人的才能得到盡情的發揮。做到和別人打成一片并不難,只要你表現得真誠、友善,適時地幫助別人。

還有的年輕人認為,對人際網絡進行投資是浪費。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誰能一輩子不求人或被求呢?如果沒有一張人際網絡,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誰會站出來幫助你呢?而人際網絡是需要你用心去呵護的。所以平時你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處處結友,而不是在無意中為自己樹立敵人,這無疑是阻礙自己的前途。以下是怎樣“結網”的幾個秘訣。

(1)樂于助人。這是和人交往時很容易做到且能夠得到別人好感的方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為身邊的人解決一些小問題,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就和大家融在一起。也許這時你會驚喜地發現“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

(2)俗話說:“有付出才有回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與其等著別人來幫助自己,不如先主動去幫助他人,這樣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貴人才有可能出現。要拿朋友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朋友才會拿你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沒有人幫忙和支持,即使有天大的本事,遇到難題有時還是過不去那個坎的。

(3)不要和人失去聯絡。不要等到需要幫助時才想起和別人聯絡,這種“突擊型選手”往往是很容易惹人討厭的。因為你平時沒有和朋友保持聯絡,現在有事了,才提前預熱一把,會讓人覺得你很勢利。當你半年都沒有與一個朋友聯絡的時候,你很可能就要失去他了。所以平時多和認識的人聯絡,多打幾個電話,不僅可以維系舊情誼,還可以擴張自己的“情面”。當然,聯絡也要選好時機,有些人是“大忙人”,白天打電話給他,他在開會,晚上他又在應酬,太晚了當然不妥,所以挑傍晚打是比較合適的時機,剛好是這類工作狂下班后晚飯前的時間,這也算是見縫插針吧。

(4)記錄“關系”進展情況。如果你的關系網足夠大,那么就要像記日記一樣記下別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以及你對他的看法和日后的聯絡之道,這樣才能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找到最適合幫助你的那個人。

(5)不要急于求成。做推銷的之所以讓人覺得討厭,因為他希望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買下他的東西。拓展人際也是這樣,假如盲目地向前沖,別人一下子就會看出你“不擇手段”,所以只會離你越來越遠。記住:織網是個長線的工作。

先做適者,再做強者

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人人都想改造世界,卻沒有想到要改造自己。”

事實上,很多人都忽略了,改變自己才是改變世界的最短距離,我們只有先做適者,以后才有資格和機會做強者。

英國一位主教的墓志銘是這樣寫的:當我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當時曾夢想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歷增多,發現自己無力改變世界。于是,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但是這個目標還是太大了。當我進入中年以后,無奈之余,我把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可是天不遂人愿,他們依然還是維持原樣。當我垂暮之時,我終于認識到: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如果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再然后,我甚至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江湖中自然有它自己的規矩,也許它的規矩與你的規矩不一樣,可是如果你不以為意,并無視它的存在,那么即使你胸懷天下、才高八斗、來勢洶洶,最終也只能碰個頭破血流。所以若要在社會里求生存,必須先要去適應它,做個適者,掌握它之后,再利用它的特質,想辦法做個強者。

一位計算機專業的博士生在拿到畢業證以后,找工作一直不是很順利。公司不是嫌他沒經驗,就是認為他學歷太高,小廟容不下大菩薩,結果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他。他思前想后,發現問題出現在學歷上,于是決定收起所有和學歷有關的證明,以最低的學歷前去應聘。

不久之后,他被一家軟件公司聘為程序輸入員,朋友都說他大材小用了,雖然他自己也這么覺得,可是為了衣食住行,也只能不得已而為之了。不過后來,他才慶幸起來——幸虧當初有點兒小聰明,選擇了先適應這份工作,再一點點顯露能力。

他工作一絲不茍,深得同事和主管的喜歡。不久之后,主管發現他能夠從程序中發現一些錯誤,這一點足以引起經理對他的重視,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于是,他向經理亮出學位證,隨即經理給他換了一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職位。漸漸地,經理發現每次開會時,他都能提出許多見解獨到且具有價值的意見,遠比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有思想、有見解。此時,他又向經理亮出自己的碩士證,毫無懸念,經理又提升了他的職位。公司遇到研發難題,那些技術元老都束手無策,但是他卻能夠“手到擒來”。于是,老板越發覺得他和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一番。此時,他才拿出博士證,經理認為他是位踏實能干且機智過人的人才,并且對他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全面的認識,所以就決定好好重用他,任命他為技術總監。

想改變生活還是要先適應生活,從自己開始改變,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改變別人。假如你不愿意改變自己,去適應生活,那么改變生活則無從說起。畢竟江湖是個適者生存的地方,如果連生存都成問題,你怎么去改變呢?

達爾文原版的英文日記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周游世界。他看到非洲一個原始部落的人很落后、愚昧,他們住的是山洞,也從來不穿衣服,而且會把老年人趕到深山老林,讓他們自然餓死;在沒有食物的時候,就把小孩吃掉。

達爾文見此,下定決心改變這個部落,于是花高價買下當地的一個小男孩,帶回了家。過了16年,這個非洲男孩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托朋友把男孩帶回非洲部落,意在讓他改變部落的陋習。

過了一年,達爾文故地重游,想看看精心培養的男孩是不是已經改變了這個殘暴的部落。但是他并沒有看到男孩,部落首領給達爾文的回答是他們把那個男孩吃了,因為“他什么都不會做,什么都不懂,留著他沒用”。

達爾文在日記中哀嘆道:“一個人的愿望與他所希望得到的結果并不成正比。一個種族遺留下來的疑難問題,單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是不能解決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是一個痛苦且漫長的過程。社會上每個人都應當適應自己周邊的生活環境,不然,哪怕他再高明,恐怕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有錢難買“早知道”,假如我們早知道要先改變自己,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改變生活,成為強者。很多人雖然清楚改變或改善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可是真正要我們改變的時候,很多人卻做不到。人們通常期望著他人改變來適應自己,而不是自己先改變以適應別人或環境。人與人之間有很大區別,又常常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其他人也在這樣想,人們都希望他人的思想和性格和自己能合得來,卻沒想過自己也可以和別人合得來。

想做強者,想改變別人是非常難的,而從自己開始改變則是很容易的。改變了自己,融入社會中,再慢慢讓身邊的人跟著你改變;身邊的人改變了,可能就會有更多的人跟著改變;更多的人改變了,則整個環境都可能因你而改變。所以每天讓自己改變一點兒,每天多一些行動,努力適應這個社會,這樣才能對環境多一點影響力。愿意改變自己并可以不斷改變自己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說服力和影響力,才有資格做強者。

世態就是如此炎涼

汲黯是漢武帝時的名臣,他為官時,天天都有很多人來拜訪他。但是當他辭官回家靜養的時候,每天中午他打開大門,總看到門前有許多麻雀在尋覓食物,在那里嬉戲跳躍。他感嘆道:“以前我做官,賓客盈門;現在不做官,家門口都可以張網捉鳥了。”

不久,漢武帝又下詔請他回去做官。于是過去常來的客人又紛紛來拜訪他了。汲黯經過一場貧賤富貴的變幻,看透了世態的炎涼。 于是他在大門上貼上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門可羅雀”。那些客人望著門上的字,只好悻悻地離開了。

元曲《凍蘇秦》里說:“也素把世態炎涼心中暗忖。”《隋唐演義》中也說:“世態炎涼,古今如此。”無論是“暗忖”,還是“明忖”,古今皆有世態炎涼這個事實。如今的我們沒必要學汲黯這樣不給人面子。世態炎涼是自古就有的,也是最稀松平常的事,用不著多傷腦筋,也用不著動氣或在得勢時傷了“涼”著你的人。

王先生參加工作5年了。在這5年里,他算是命運多舛了,當然,其中有過坦途,也有過坎坷。他幾度倒下,又幾度爬起來,最后才爬到現在經理的位子。這幾年讓他真正參透了世態炎涼的玄機,嘗夠了世態炎涼的滋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州县| 广元市| 军事| 山阴县| 增城市| 金寨县| 南部县| 湖州市| 留坝县| 富阳市| 治县。| 东乌| 广灵县| 罗江县| 开化县| 威宁| 含山县| 平塘县| 河津市| 张家港市| 武陟县| 钟祥市| 花莲县| 宁河县| 石城县| 和顺县| 新宾| 马公市| 建水县| 墨脱县| 东城区| 永州市| 千阳县| 香格里拉县| 新民市| 五常市| 东光县| 沾化县| 西盟| 长岛县|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