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孰優孰劣不生氣,女人更自信(2)
- 聰明的女人不生氣
- 梵奕
- 4950字
- 2016-01-07 14:49:22
脫掉嫉妒的精神枷鎖
人的七情六欲常常會生出很多心來,這個“心”當然不是指胸腔里那顆跳動的臟器,而是指人的心情。在人的眾多“心”中,女人的嫉妒心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嫉妒是女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用俗話說,就是吃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在現實生活中,女人的嫉妒通常是和他人互爭長短所產生的一種意識,它和羨慕相似,都是在和他人比較之后,感覺自己無論如何都沒有勝算時產生的一種內心的情感。與羨慕不同的是,嫉妒往往包含著更多的心理失衡,有時候甚至包含敵意。從內心感受來講,嫉妒前期表現為由攀比到失望的壓力感;中期表現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則表現為由不服、不滿到怨恨、憎恨的發泄行為。
女人嫉妒的對象多半也是女人。一個女人的相貌、身材、學識、愛情、家庭、金錢、地位等,都有可能使另一個女人心生妒意,甚至坐立不安。比如,在街上看到一個婀娜曼妙的時尚女子的背影,男人大多會找機會走到正面,看看她究竟是不是個美女;女人則多半在想:“背后看著還不錯,前頭不見得怎么樣吧!”如果對方長得確實不怎么樣,她常常會倍覺安慰,萬一對方真的是個美女,她的心理就很難平衡,然后找一些理由暗中貶低對方:“可惜氣質不太好”“可惜衣著品位有點問題”等。
嫉妒是一種病態心理。艾青說:“嫉妒是心靈上的腫瘤,一切嫉妒的火焰,總是從燃燒自己開始的。”嫉妒是一把雙刃劍,傷害他人的同時也刺痛了自己。當嫉妒肆意泛濫的時候,女人的生活和事業會莫名其妙地一團糟。通常情況下,它會讓女人感到很自卑,有時也會讓女人心態失衡,失去理智——或對嫉妒對象口蜜腹劍、背后使壞,或對嫉妒對象惱羞成怒、惡語中傷。所謂“妒火中燒”,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只不過這把火是一把狹隘之火,它在燒傷別人的同時,也常常會燒傷自己。所以說,嫉妒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
一個女人因為嫉妒鄰居比自己強,就去求上帝。上帝對她說:“從現在起,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回報。”女人興奮不已,但轉念一想:我要是得到一箱珠寶,她就會得到兩箱,我要是得到漂亮的臉蛋和身材,那個嫁不出去的女人就會比我漂亮兩倍。思來想去,她覺得還是吃虧,實在不能讓鄰居占這么大的便宜。最后,這個女人一咬牙、一跺腳,終于做出了決定:“上帝,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
這就是嫉妒,以害人害己而告終。嫉妒就如同一朵罌粟花,一旦植入你的心靈,那醉人的花香會暫時讓你舒暢愉悅,但久而久之,花香中的劇毒就會讓你陷入迷茫,像藤蔓一樣慢慢侵蝕你的心靈,讓你變得骯臟、污穢、邪惡,讓你失去快樂、失去良知。
嫉妒的女人是可恨的,她們常常無法容忍別人的快樂和優秀,會想方設法去破壞別人的幸福;嫉妒的女人是可憐的,她們常常很自卑,享受不到陽光的美好,體會不到人生的樂趣,永遠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嫉妒的女人是可悲的,嫉妒就如同心靈的毒瘤一樣,不僅會讓女人變得心胸狹隘,而且各種“心靈疾病”會擴散到她們身體的各個部位,所以說,心懷嫉妒的女人往往會得到嚴酷的懲罰。
當然,嫉妒作為人天性的一部分,并非一無是處。相對于病態的嫉妒,積極的嫉妒心理可以升華為良性競爭行為,使嫉妒者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努力縮小與被嫉妒者之間的“狀態差”。如果能把嫉妒轉變成動力,激勵自己去努力、去趕超,那將是一種壞情緒的良好轉化,是積極有益的。因此,聰明的女人不會把精力和時間消耗在毫無意義的嫉妒中,她們會合理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弱或消除嫉妒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攀比,做最本色的自己
作為女人,都渴望和追求完美,這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然而,這種追求一旦過了頭,就會不由自主地出現爭鋒攀比的現象。女人大都喜歡拿自己和別人作比較,而結果往往是“人比人氣死人”——盲目攀比,只會讓女人陷入自我編織的牢籠里。
之所以要和別人攀比,是因為女人期待完美,期望可以生活得更好,但是她們卻忽視了一點——每個人的自身條件不同,別人的始終是別人的,把別人的拿過來不見得適合自己,如果盲目地模仿,其結果很可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成為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和笑柄。
相信大家都聽過東施效顰的故事,在這則故事中,東施只知道西施捂胸、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么美,于是盲目地模仿她,結果不但沒贏得人們的贊美,反而被人譏諷和嘲笑。由此可見,盲目模仿別人的做法是愚蠢的。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尋找適合自己的形象。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東施效顰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坐地鐵或公交車時,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女孩在和朋友討論,某某穿的衣服特別好看,有機會自己也要買一件;某某燙的發型真是“潮”,有機會自己也要燙一個……由這些女孩的言論我們可以看出,女人大多是有攀比心的。
和男人相比,女人大多心思縝密、多愁善感,稍微有一點兒風吹草動,就能引起她們內心的波瀾。當別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優越時,她們往往能敏感地感受到,并且積聚在心里,久久揮之不去。久而久之,不安、不滿、嫉妒等負面情緒就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
一位滿臉倦容的中年女人垂頭喪氣地走進一家心理診所。進門后,她一下子坐在椅子上,醫生問她有什么事,她一句話也不說。沉默了幾分鐘之后,她突然打開了話匣子:“我到底做錯了什么?老公跑了,工作也丟了,孩子不好好學習,整天就知道玩游戲,后來我開了個服裝店,生意也不好。我現在什么都沒有,就剩下郁悶和煩惱了……”
醫生抬頭看了看她,問道:“嗯,說說吧,你老公是怎么‘跑’的?”
“誰知道呢,其實我對他已經夠好的了!”女人憤憤地說。
“你是不是經常說他?”
“是啊,我說他還不是為了他好!”
“你都說他些什么呢?”
“其實也沒說什么,我就說他成天就知道打工,一個月就拿那么點兒死工資。瞧人家鄰居小劉,一有空就去炒股,一年能賺幾十萬呢,現在房子也有了,汽車也有了。可他呢,賣件衣服還收張假錢,簡直笨死了!”
“那么,你的工作是怎么回事?”
“我是個會計,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做報表,可是正做著的時候,忽然停電了,沒來得及保存,結果所有的數據都丟失了。正趕上第二天上級下來抽查工作,想補都來不及。于是我就被老板炒了魷魚。”
“你的孩子呢?”
“這孩子成天就知道玩電腦游戲,考試總是不及格,說他也不聽,弄得老師經常來家訪,臉都讓他丟盡了!”
“那你為什么開服裝店呢?”
“你可不知道,我們樓上的王姐,去年開了個服裝店,生意好得不得了,賺了很多錢,小樓都蓋起來了。她能做難道我就不能做?”
醫生聽完,什么也沒多說,只是問:“如果你是一只自由飛翔的鴿子,你會愿意住在籠子里嗎?”
“當然不想。”女人不假思索地說。醫生搖了搖頭,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兩只鴿子,一只住巢穴,一只住鳥籠。它們是好朋友。一天,住巢穴的鴿子邀請住鳥籠的鴿子去它家里玩。
“籠鴿接到邀請非常高興,立即飛往巢鴿那里。到那兒以后,巢鴿拿出儲備好的谷子和一些樹的種子招待它。籠鴿低頭看了看,說:‘我以為是什么好東西呢!就這個呀,我才不吃呢!再說,除了吃的,這兒什么也沒有。真沒意思!還是去我那兒玩吧,要什么有什么!’
“巢鴿也很想出去看看,就跟著籠鴿一起去了。
“到了籠鴿的住處,面對著鴿籠里那溫暖舒適的草窩,再想想自己在野外,一天到晚都要為尋找食物而忙碌,風里來雨里去,有時候連樹種子都找不到,巢鴿不由得感嘆自己沒福氣。正想著,它忽然聽到身后有聲響,而且聲音越來越大。嚇得它一下子飛得很遠,回頭一看,原來是一群鴿子飛下來了,它們一到,就互不相讓地搶起食物來。籠鴿無奈地說:‘這是我的朋友,它們和我住同一個籠子。’
“巢鴿拍了拍身上的灰塵,看了看那群正在搶食的鴿子,然后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對籠鴿說:‘我感覺還是我的巢穴最適合我,這里雖然有舒適的草窩和可口的食物,可每天都得和別人爭食吃,還得擠著睡,還不如回自己做的巢穴舒服。說完,巢鴿拍拍翅膀飛回了自己的巢穴。”
女人聽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又問:“那我就任由事情往壞的方面發展而無動于衷嗎?”
“那倒不是,我只是覺得你在生氣前,可以先想想這個故事,再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才是你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難道真的是和別人‘攀比’出來的問題嗎?”
女人頓悟,告別了醫生,一身輕松地離開了心理診所,久違的笑容重新出現在了她的臉上。
俗話:“人比人氣死人。”而經常被“氣死”的,往往是那些愛盲目攀比的女人。或許是因為過于敏感,女人最容易看到的往往是別人優于自己的一面,所以嫉妒之心油然而起。每當這時候,不妨向那只巢鴿學習,試著用平和的心態回歸自己現有的生活。
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大多源于盲目攀比。一味地、盲目地和別人攀比,結果只能造成心理失衡。因此,沒有必要去和別人盲目地攀比。守住自己擁有的,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這樣生活才會快樂和幸福!
遠離盲從,做一個有主見的女人
A女士說:“老公總是勸我辭掉現在的工作,回家做全職太太,我雖然很想有自己獨立的工作,但最終還是聽從了老公的意見,把工作辭掉了。”B女士說:“父母給我介紹了個男朋友,我對他一點兒感覺也沒有,但父母卻一直苦口婆心地勸我,希望我和他結婚。最后我妥協了,聽從了父母的安排。”C女士說:“我非常喜歡我的工作,但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都離開了這家公司,并且勸我也一起離開。我覺得自己再留下去也沒什么意思了。”在貼吧或論壇里,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女性朋友發表這樣的留言。
看到這樣的留言,我們不得不說,這些女人太沒有主見了。為什么這么容易就被別人的思想左右自己呢?為什么別人的意見和觀點,就能讓她們變得畏首畏尾、優柔寡斷呢?為什么沒有自己的主見,非要聽別人的呢?
當然,有時候也會聽到一些女人撕心裂肺地呼喊:“為什么我要隨波逐流?為什么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但是一旦到了需要選擇的時候,她們還是會輕易地聽從別人的意見,順從別人的心思。其實,聰明的女人應該懂得“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別人的意見只能當做參考。如果別人的意見輕而易舉地左右了你的決定,那只能說明你是個沒有主見的女人。一個沒有主見的女人,注定只能像墻頭草一樣,隨風而倒,讓人忽略和看不起。因此,要想做一個有魅力的女人,首先得做個有主見的女人。
那么,怎樣做才叫有主見呢?其實很簡單,在現實生活中,只要你能做到為人處世三思而后行,不盲目聽信別人的言論,不被別人的言論左右,你就基本上可以算作一個有主見的女人了。聰明的女人一定要有主見,因為女人只有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決斷,才能擺脫別人的思想束縛,進而獲得事業以及人生的成功。
伊芙琳·格蘭妮是世界著名的打擊樂獨奏家。她之所以在音樂事業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她很有主見。伊芙琳·格蘭妮出生于蘇格蘭北部的一個農場,很小的時候她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她的音樂理想也變得越來越堅定。但不幸的是,有一天在體檢時醫生告訴她,她的耳朵將在12歲時徹底失聰。
父母和老師知道這個消息后,紛紛勸她停止學音樂,希望她不要再浪費時間。但是,她沒有聽從父母和老師的話,而是繼續堅持著自己的音樂夢想。不久,她勇敢地向倫敦著名的皇家音樂學院提出了入學申請。這引起了學校老師們的強烈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讓一個失聰的人來學音樂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伊芙琳·格蘭妮并沒有因此而退縮,她用自己出色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人。從倫敦皇家音樂學院畢業以后,伊芙琳·格蘭妮成為一名出色的打擊樂獨奏家,她的音樂很快傳遍了整個世界,感染了無數的音樂愛好者。
正如伊芙琳·格蘭妮所說:“最初時我就已經決定,一定要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絕不被任何人的意見左右。”事實也充分證明,她的堅持是對的。作為一個聰明的女人,一定要像伊芙琳·格蘭妮一樣,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思想,千萬不要被別人的言論束縛住前進的腳步。只要你勇敢地向著自己心靈所指的方向走下去,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1993年,新西蘭女導演簡康萍憑借影片《鋼琴課》,獲得了金棕櫚獎的最佳影片獎。她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獲得金棕櫚獎的女性。
早在讀書期間,簡康萍就無師自通地拿起攝影機,拍攝了她的第一部短片《薄紙》。這部短片讓她一下子成了學校里的風云人物,她也由此產生了當電影編導的夢想。
1981年,憑借《薄紙》這部優秀的短片以及自己在電影編導方面的天賦,簡康萍被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學院錄取了。拿到電影編導專業學位之后,簡康萍在澳大利亞女性電影公司開始了她電影編導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