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男孩獨立要趁早——父母學會放手,男孩才有出息(3)

父親聽了之后,對兒子的行為表示了肯定,然后鄭重其事地對兒子說:“只要愛家、關心家,把自己當做家里的主人,就會在家里找到應做的事情。”

孩子聽了這番表揚與教導非常開心,后來在做家務勞動時也更加積極主動了。

當然,要想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并不容易,孩子的表現(xiàn)并不是特別自覺,因此需要家長進行合理的引導。

孩子做家務往往是興致所至,覺得新鮮,而若要長期干下去,孩子就會覺得膩了。

其實,使孩子真正自覺參與家務勞動的不是興趣,而是責任感。責任感讓孩子能夠主動承擔家務活,而承擔家務活又會讓孩子的責任感得到增強。同時,給孩子布置一些適合他們干的家務勞動,能讓孩子樹立起自我價值感、自信心與責任感。從小就干家務活的孩子長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務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

孩子的責任感需要父母去喚醒,孩子的能力需要父母去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更需要父母去激發(fā)。因此,家長應該有意識地通過家務勞動教育孩子。例如,當孩子3歲時就可以讓他們搬板凳、遞用具,4~5歲時學會疊衣服、整理床鋪。6歲的孩子教他們收拾桌子、整理房間,10歲的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固定地承擔家里的某項勞動,如收拾飯桌、倒垃圾等。這樣做不僅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還有利于增強家庭的凝聚力,讓孩子對家充滿歸屬感。而若是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也不會有責任心。所以,家長必須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務,做好眼前點滴的小事,未來才有可能做好大事。

讓男孩自己爬起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一幕:孩子不慎摔倒在地,“哇哇”大哭,父母連忙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百般安慰。這樣的情景,大家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因此也就不以為意。然而,大家卻不知道,父母這種做法往往會使孩子走進成長道路上的三個誤區(qū)。

第一,孩子摔倒了,家長馬上去扶,孩子就會產(chǎn)生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反正摔倒了有爸爸媽媽呢,于是,他們便會不計后果地走路。

第二,這樣做會讓孩子從小就體會不到什么叫“挫敗”,當他們真正遇到挫折時,則會表現(xiàn)出甚于常人的痛苦,以期待得到他人的憐惜。

第三,這可能會讓孩子學會“要挾”父母,只要一哭鬧,父母就會“屈服”。于是,他們就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心理:只要使用“手段”,任何目的都可以達到。

很顯然,以上三種誤區(qū)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是不利的。對此,家長應該及早地進行糾正,當孩子摔倒的時候,別總是第一時間把孩子扶起來,而應該讓他自己爬起來。

在美國,無論在哪里,都可以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會主動跑上前去,彎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說一聲“起來”,小孩看到?jīng)]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來。無論在公園里,還是在街頭,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搖搖晃晃地走,父母在后面跟著跑的驚險鏡頭。美國人為什么要這樣培養(yǎng)孩子呢?因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得到鍛煉,可以讓孩子更快地成熟,不僅能鍛煉孩子的體能,還能鍛煉其心智。

劍橋男孩夏楊的母親楊文在她的《和兒子一塊成長》一書中這樣寫道:“夏楊小時候,有一次朋友之間家庭聚會,我無意聽到夏楊在對一個跌倒了的小朋友說:‘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是你自己不小心嘛!對不對?’”

一個小小年紀的男孩,竟能以成年人的口氣開導摔倒的同伴,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小男孩的心智確實要比同齡人成熟很多。那么,他的父母平時是怎樣教育他的呢?

對此,夏楊的母親在她的文章里有所記敘,她寫道:“夏楊小時候摔倒了,只要我們確定他是安全的,一般我和他爸爸都會冷處理,告訴他:‘是你自己不小心,下次要注意了。’能自己站起來,就不去扶他。后來,在路上他摔倒了,我們就在旁邊看著,他自己站起來之后也不哭,顯示出自己很勇敢。”

男孩摔倒了,就應該讓他自己爬起來,這不僅是堅強人格的鍛煉,同時也是獨立精神的鍛煉。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高潮和低谷,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人生沒有永遠的贏,也沒有永遠的輸,而人的抗壓能力往往是在失敗中鍛造出來的。”對男孩來說,經(jīng)歷的挫折越多,他就會越堅強、越有韌性,他獨立面對的事情越多,心智也就越成熟。

有個高中優(yōu)秀生考入了清華大學,但不久便退學了。原因是從小學到高中,他的生活方面完全由父母包辦,上了大學,父母不在身邊,他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捫心自問:這樣的書蟲縱有千萬,又有何用?

每個人的路都需要自己來走,任何父母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人生的風雨,才是最明智的教育。平時父母要“狠心”一點,適當?shù)臅r候藏起一半的愛。孩子不順心時要順其自然,不要替孩子遮擋一切風雨,讓他受不得半點委屈。只有讓孩子在遇到的委屈中體驗挫折的滋味,他才會慢慢地成熟,漸漸地學會獨立。當孩子跌倒的時候,別急著去扶他,最好讓他自己站起來,這樣他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小男人的大人格

隨著男孩慢慢地長大,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秘密和空間,他們渴望個人的一切都能得到大人的認可與尊重。因為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獨立的人格。很多教育專家也認為,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就談不上教育。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孩子尤其是男孩往往不喜歡那些動輒便打罵他的父母,而喜歡那些尊重他的人格,但又不失權威的父母。

有個男孩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他向父母請示,他的爸爸考慮了一會兒,對他說:“這樣吧,為了你的安全著想,你最好早一點回來。你知道家里的作息時間是晚上10點熄燈,你如果10點前能回家,是可以去的。”

這個爸爸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因為他知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已經(jīng)有了個人的交際圈,自然也有權利決定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但是,從孩子的安全因素等方面考慮,又不能讓孩子過分放縱自己的行為。這種回答既尊重了孩子的獨立人格,又不會使孩子超出紀律約束的范圍,實在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不僅僅局限于孩子的交際圈,還包括孩子的隱私。雖然男孩不像女孩那樣心思細膩,有那么多小秘密,但這并不表示他們就沒有秘密。別看男孩大大咧咧,他們也有隱私,而且,他們也想保護自己的“秘密”。可是,偏偏有些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為,讓男孩的心“很受傷”。

小云有一天上學時,走得太急,到了路上才想起作業(yè)本忘在了家里。于是,他急忙往家跑。當他掏出鑰匙打開家門的時候,看到媽媽正從自己的房間里走出來,臉上帶著不自然的表情。

小云走到自己的房門前,一推門就愣住了。只見書桌的幾個抽屜全部敞開著,桌子上亂七八糟地堆著東西:日記本、玩具,還有平時同學送的一些禮物。

看到這樣的情景,小云明白了。

他非常生氣地質(zhì)問媽媽:“你為什么翻我的抽屜?”

讓他沒想到的是,媽媽比他還生氣:“怎么了?我當媽媽的,看看兒子的東西還不行嗎?”

“可是,你沒有經(jīng)過我的允許!”小云面紅耳赤地說。

“我是你媽媽,看你的東西,還要你允許?好了,快去上學吧!”媽媽毫不在乎地對小云說。

小云不說話了,盯著媽媽看了好一會兒,才轉身去了學校。放學回來后,小云給書桌的抽屜加了鎖,就連日記本也都換成了帶鎖的。

在生活中,家長不尊重孩子隱私的現(xiàn)象并不在少數(shù)。在大人看來,這些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可對孩子來說,大人的這些行為是對他們的不信任、不尊重,而且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其實,孩子有秘密,渴望保護自己的隱私是一件好事。這應該得到父母的支持與尊重。心理學家表示,兒童期的孩子有秘密,說明孩子有著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少年期的孩子有秘密,則說明他正從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獨立見解,自尊心也在增強。所以,父母應該允許男孩有秘密,并為他有秘密感到高興,而不是讓孩子因為有秘密,心靈受到傷害。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有的父母完全不懂得“孩子也有獨立人格”這回事,因此對男孩的隱私做不當?shù)奶幚恚Y果釀成了很多悲劇:因為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男孩從此對父母不再信任;因為父母偷聽自己打電話,男孩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因為父母不尊重男孩的隱私,他甚至開始懷疑人存在的價值……

人人都有隱私,人人都有獨立的人格,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呵護孩子的世界,才能讓他快樂地成長。

你越尊重孩子的隱私,你與孩子的距離也就越近。當你尊重孩子時,孩子才會尊重你,從而把你當成他的好朋友。這樣,他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時候,才有可能與你交流。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和權利。只有與小男子漢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系,男孩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尊重讓男孩越來越成熟

在一個商店里,有個小男孩注視著一輛帶鐵軌的玩具小火車很久了。終于,他忍不住告訴爸爸,他很喜歡這輛火車。

爸爸聽了男孩的話后,看了看玩具小火車,便對他說:“這火車太貴了,爸爸沒那么多錢買,我們到別處去看看好嗎?”

孩子想了想說:“那好吧,不過,我不想去看別的車了。爸爸,等你有了錢再幫我買,好不好?”

說著,小男孩就拉著爸爸的手走開了。

周圍人看到這一幕后,都對這個小孩贊不絕口。有人便問男孩的爸爸:“你是如何讓孩子這么懂事的呢?”

這位父親微微一笑,回答:“其實也沒什么。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之間就相互尊重,孩子對的,我尊重他的意見;孩子錯了,我絕不會遷就他,會找理由說服他,要求他也尊重我。相互尊重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

多好的習慣!依靠相互尊重的習慣,就可以使孩子變得懂事。這大概是很多家長沒有想到的。

很多教育專家認為,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就談不上教育。事實也是如此,尊重孩子不僅因為他們年齡小,需要愛護、關心和培養(yǎng),還在于他們從出生起就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對此,家長不可不尊重。尤其是男孩,性格一般都比較倔犟,往往吃軟不吃硬,如果父母動輒就打罵他,他就會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相反,對于那些尊重他人格的人,則會從心底接納。

事實上,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能夠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教導孩子,往往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時,也能讓孩子更加明白事理,變得成熟。當你持尊重的態(tài)度教育孩子時,不僅能讓孩子學會尊重,更能讓他接受你的教育。

著名思想家李叔同曾經(jīng)是一名教師,他的品格修養(yǎng)非常好,深受大家的敬重。他對每個人都持有相同的尊重,即便是教育學生也不例外,因此,學生們都很喜歡他。

有個學生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李叔同看在眼里,但他沒有馬上責備學生。

等到下課后,他讓那個同學到教室外面來,然后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和氣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說過之后,他還要對著同學微微一鞠躬。

有一次,下音樂課了,一個學生無心把門一拉,發(fā)出很大的聲音。李叔同趕忙出門把那個學生和氣地叫了回來,并告訴他說:“下次走出教室,要注意輕輕地關門。”然后對那個學生鞠躬,送他出門,輕輕地把門關上了。

李叔同尊重他人的態(tài)度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謙謙君子之風贏得了所有師生的贊美,而學生們也受到了這種風度的影響,變得更加穩(wěn)重有禮。

生活會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尊重孩子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讓孩子了解生活,變得更加通明事理。孩子講話時,你不但要認真聽,有時候還要蹲下來,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以避免讓他有“低一等”的感覺;孩子不吃飯時,也不要硬逼他,孩子做錯了事,也不要一味地訓斥;要孩子做一些事情也不必用命令的口吻。

有一天,小托尼和爸爸約好去游樂園,等他收拾完畢,發(fā)現(xiàn)爸爸還在寫論文,托尼催促爸爸:“快點走吧,回來再寫不行嗎?”

爸爸用商量的口氣對他說:“托尼,這個論文很重要,我想我要把它寫完才能陪你去玩,你先自己找些事情做,等一會兒我寫完了一定陪你去玩,好嗎?”

小托尼想了一會兒,便默許了爸爸的建議,自己出去了。當爸爸寫完論文去找托尼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正在看一本故事書,爸爸說:“好了,我寫完了,可以走了嗎?”

托尼放下書,認真地對爸爸說:“請等一下,等我看完這個故事好嗎?”

爸爸聽了,莞爾一笑,便很有耐心地坐到沙發(fā)上,一直等著托尼把故事看完,然后一起走向游樂園。

然而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并不是這樣對待孩子的,他們總是讓孩子等待自己,自己卻從來不肯等待孩子,尤其是男孩性子比較急,有時會為此爭論,也就會因此受到責罵。這樣的行為往往讓男孩覺得父母不夠尊重自己,從而不愿意與父母相處。

父母應該給男孩一些自由的空間,讓他體會到父母是尊重自己的。讓男孩得到尊重后,再和他討論他應該怎么做,而不是規(guī)定男孩怎么做。

每個處于青春期的男孩都不希望父母拿他們當小孩子看,不喜歡父母對自己管制過多。他們渴望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的認可,希望父母尊重自己的想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江县| 印江| 平定县| 拜城县| 南丰县| 辽中县| 县级市| 罗平县| 长治市| 北川| 乳源| 西吉县| 桓仁| 侯马市| 库伦旗| 麦盖提县| 大冶市| 高邮市| 彰化县| 墨脱县| 饶平县| 扶余县| 永寿县| 上栗县| 图木舒克市| 襄汾县| 兴宁市| 长治县| 德兴市| 团风县| 化德县| 吉木乃县| 阿拉善右旗| 惠水县| 花莲县| 磐石市| 南乐县| 凯里市| 教育| 土默特右旗|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