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就是這樣,那些善于動腦筋、比別人“快半拍”付諸行動的人常常會走在前頭,其他人則在后面跟著走。如果人人都能夠在競爭中共同前進,社會也就進步了。
從前,有一個荒僻偏遠的小鎮,鎮上的居民需要到5里外的地方去挑水吃。在那里,吃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難事,缺乏勞動力的家庭就更困難了。
困難就是商機。腦瓜靈活的村民甲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他挑起水桶,以挑水、賣水為業,每擔水賣2角錢。賣水雖然辛苦點,但還算是一種不錯的謀生手段。村民乙看到甲靠賣水為生,覺得不能讓他一家獨占市場,也走上了挑水、賣水之路,并且將兩個兒子也動員起來,很快就占據了市場的大頭。甲想,你家勞動力強,不如我的腦瓜子好使。他略加思索,想出了一個好點子。當天他就去集市買來了20副水桶,并到村子發出告示邀請20個閑散勞動力一起賣水。等一切就緒,甲將請來的20個人分為兩組,由這兩組人負責挑水,自己則坐鎮賣水,每擔水自己從中提成5分錢。這樣,甲既節省了力氣,又多賺了錢。可時間一長,這些閑散勞動力逐漸熟悉了門道,不再愿意被抽成,紛紛單干去了,20個人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全辭職了,甲一下子成了光桿司令,市場的競爭比從前更激烈了。
但聰明人是難不住的。甲思索了一宿,第二天請人做了兩個大水柜車,并租來兩頭牛,用牛拉車運水,每次40擔。相對人擔水,牛運水效率大幅度提高,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因此這回賺頭更大。這讓其他人看得直眼紅。
人們很快看到“規模經營”的優勢,于是紛紛聯合起來,或用牛拉車,或用馬拉車,參與到競爭中。
然而,正當競爭日益激烈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自己的水越來越難賣了。原來,甲買來水管,安裝了管道,讓水從水源直接流到村子里,自己只要坐在家里賣水就行了,且價格比牛車運水還要低不少,其他人按照甲賣水的價格賣水幾乎沒什么賺頭,原先賣水的那些人覺得無利可圖,紛紛轉行干別的去了。甲很快就壟斷了全部的運水市場。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挖掘開發自己的潛力,培養創新的能力,用先人一步的智慧、快人半拍的行動來獲得不斷的成功。
傳媒巨頭默多克是先人一步,快別人“半拍”的典范。
基思·魯珀特·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于澳大利亞墨爾本,后加入美國籍。其父基思·默多克爵士是著名的戰地記者和出版商。默多克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在倫敦《每日快報》當過助理編輯,1952年回到澳大利亞經營其父瀕于破產的《阿德萊德日報》。1956年收購《珀思星期日周刊》,開始了創立傳媒帝國的征程。
默多克深知不斷適應外界變化是推動公司前進的重要方法,這一方法能使公司變得年輕,從而促使公司的利潤出現動態增長。因此,無論在個人或組織層面,變化都是提高價值的必由之路。默多克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他一直致力于使他的新聞公司永遠保持年輕,使它沒有一般大公司那樣的遲鈍。要做到這一點,默多克說:“必須快速行動。除了快速做出決定并且以決定為基礎迅速采取行動外,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擊敗你的競爭對手。懶散是失敗者的專利,只有比別人‘快半拍’才能生存。”
1959年,正當默多克的南方電視臺正式開播之際,一場意外的大火燒掉了近乎整個攝影棚。默多克不愿這么快就放棄父親一生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等待修復攝影棚已經來不及了,默多克決定親自和工作人員以細網線、縫紉機和毛毯迅速搭建一座臨時的攝影棚。在大家的努力下,以這樣的方式,南方電視公司的節目搶先和觀眾見面,最終在第七頻道的競爭中獲勝,打敗了競爭對手。
對默多克來說,難纏的董事會和猶豫不決的管理人員根本不是問題。即使他曾經多次險些把公司帶入破產境地,各家銀行仍一如既往地堅持認為:在經營這家被解救的公司時,沒有人比默多克做得更好。在銀行的支持下,默多克總能從董事會那兒爭取到足夠他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使他能夠采取閃電行動。亞洲付費電視公司和衛星電視臺的收購就是默多克先人一步的大手筆。在默多克收購這兩家公司之前,皮爾遜公司早就開始了和這兩家公司的談判。就在他們談判快要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時候,默多克半路殺出,搶在皮爾遜公司收購前,買下了亞洲付費電視公司和衛星電視臺,并且獲得授權,以新聞公司的名義簽訂合約,將他的天宇電視公司和英國衛星廣播公司進行合并,從而大大提高了新聞公司的聲譽。
默多克深諳“誰先進入市場,誰就能先得到賺錢的機會”這個道理,他確實也把這個道理與公司的發展、公司的命運緊密地聯系起來。在他看來,無論從事哪一行,公司都要富于競爭性,要富于侵略性。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必須使自己的產品處于領先世界水平,但無論擁有什么資源,領先世界水平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分隔正在逐漸消失,信息的全球化使信息的流通幾乎沒有障礙,如有人在東京改良一種產品,遠在巴爾的摩的某個人很快就會發明相同的技術,反之亦然。默多克這樣說道:“在這個新的世界秩序里,競爭和機會會相互糾結在一起。進入全球市場雖然給參與到其中的人帶來了機會,但同時也帶來潛在的巨大競爭。”隨著產品生命周期變得越來越短,默多克認識到,只有不斷改變技術、改良產品,企業才能生存下去。例如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些照相機的壽命只有十來個月,由于競爭者相互模仿對方的產品,致使市場上的新機型不斷涌現。這種永無止境的競爭表明,產品仍然是影響企業經營成敗的主要因素,一項新的技術或其他最新產品,至多只能為進入市場提供機會而已,并不能保證在市場上贏得勝利。對新聞行業來說更要搶在第一時間發布最新、最權威的新聞。
默多克指出,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因為要確保公司在未來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各個公司紛紛對自己的專利權和著作權加大保護力度,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樣一來,模仿別人的產品已經很難再行得通。但是與此同時,和以前比較起來,那些在客戶眼中具有相互替代性的類似產品卻越來越多。實際上,只要有必要,人們可以迅速復制出地球上任何一項產品。
默多克曾經在一份公司年度報告中稱,隨著數字信息時代的來臨,一個信息無疆界的世界將展現在世人面前。在未來幾年中,這個世界將為人們帶來巨大的挑戰和無限的商機。從技術變化及各國管理機構面對的挑戰來看,未來仍然有一段相當長的混亂時期。誰能在機會稍縱即逝的環境中把握住商機,看準時機迅速投資,誰就是贏家。迅速行動和推陳出新將是企業必須面對的一項挑戰。
默多克還提到,作為新聞公司,必須上緊發條,任何時候都要做好隨時隨地快速出擊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新聞壽命短暫這一特性。從人事這個層面上,也就是說,新聞公司首先要對等級組織進行最小化。因為在整個20世紀中,公司內部的等級組織不但沒有提高生產率,也沒有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反而使公司浪費了大筆的成本。而且,大量中級和基層管理人員被看做是許多集團公司中昂貴的額外支出,因此,默多克和新聞公司一直致力于采取精簡策略,使公司的運轉盡可能地靈活。
在默多克看來,緩慢的公司決策過程是龐大等級制度最明顯的副作用之一,假如每一個等級的審核手續都必須經過多項決策的話,就不可能快得起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市場發展得還比較緩慢,而且通常都是全國性的市場,而不是全球性的市場,因此緩慢的決策尚不足以成為影響企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但不可否認,快速地做出決策、快速應對市場變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默多克看到了這一點,也很好地將他的這一預見貫徹到了自己的新聞公司中。新聞公司在他的領導下發展速度驚人。
的確,快速行動給了新聞公司全面而積極的影響,不論是并購其他公司還是雇用新員工,默多克的行動都非常快。1990年《時代》雜志的主編格雷斯·米拉貝拉被解雇后,默多克立即給她打來電話,詢問她愿不愿意到自己旗下的新聞公司來創辦新雜志。結果,就在一些新聞界人士還在猜測米拉貝拉將何去何從的時候,米拉貝拉已經在新聞公司以驚人的速度出版了一份新雜志,這份新刊物就以她的姓作為名稱《米拉貝拉》。
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默多克所創建的新聞集團已成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綜合性傳媒公司之一,凈資產超過400億美元,集團經營的核心業務涵蓋電影、電視節目的制作和發行,無線電視、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書籍出版以及數字廣播、加密和收視管理系統開發。20世紀九十年代,默多克又在美國建立了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三大電視網比肩而立的電視傳媒王國——福克斯電視網(FOX)。1999年3月,新聞集團還在北京設立代表處,次年,衛星電視(STAR)又在上海設立代表處,成為首家獲準在滬設立代表處的境外傳媒公司。
目前,默多克的個人財產已超過110億美元。他不僅控制著澳大利亞2/3的報紙,英國的《太陽報》、《泰晤士報》等40%的報紙都由默多克控股。他還擁有英國的天空電視臺、美國的福克斯電視網、香港的亞洲衛視等。在互聯網時代到來后,默多克又與日本的一家公司合辦了一家專門拓展互聯網投資的金融企業——軟銀。
盡管西方主流媒體對默多克的評價毀譽參半,但不可否認默多克是傳媒領域的一個奇才。他的先人一步,比別人“快半拍”的處世風格對世人影響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