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峨眉山下
- 黃河之水天上來:經典散文中的山川名勝
- 《伴隨》編輯部編著
- 1998字
- 2015-10-28 12:08:08
郭沫若
我的故鄉是在峨眉山下,離嘉定城有七十五里路。大渡河從西南流來,在峨眉山的第二峰和第三峰之間打了一個大彎,又折而向東北流去。因此我的家所在地,就名叫沙灣。地在山與水之間,太陽是從渡河的東岸出土,向峨眉山的北后落下去。
山很高,除掉時為濃霧所隱藏,或冬天很早就戴上雪帽之外,一片青蒼,沒有多么大的變化。
水流雖然比起上游來已經從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當湍急,因此頗有放縱不羈之概;河面相當遼闊,每每有大小的洲嶼,戴著新生的雜木。春夏雖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限呈出紅色之處,是濃厚的天青。遠近的灘聲不斷地唱和著。
外邊去的人每每稱贊這兒的風景很好。有山有水,而且規模宏大,勝過江南。論道理是該有它的好處,但不知怎的,我自己并不感覺著它的美。這或許是太習慣的緣故吧?我直到十三歲下樂山城讀書為止,每天朝夕和它相對,足足十三年,怕因此使我生出了感覺上的麻木吧?
真的,就是現在,我已于它也沒有留戀。舊時代的思鄉情緒,在我是完全枯涸了。或許是不應該,但我不想掩飾。倒是樂山城的風物,多少還有使我留戀的地方,那便是烏尤山附近和那對岸的大壩。其所以使我留戀者倒并不因為故,而是因為新。
我在樂山城住小學、中學,一共住四年,奇妙的是和城僅隔一衣帶水的烏尤山,我卻一次也不曾去過。
樂山城本身并沒有什么好處。雖然王漁洋說過“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但這所說的應該不是指的城的本身吧。
大渡河和南下的岷江在城的東北隅合流而東行,和城相對的北岸有凌云山、烏尤山、馬鞍山,鱗次而立,與西南面的峨眉三峰遙遙相對。在凌云山上有唐代韋皋鎮蜀時海通和尚所鑿成的與山等高的石佛,臨江而坐。山頂又有蘇東坡的讀書樓。因此這個地方一向便成為騷人墨客所好游的名地。
烏尤山本名烏牛山,以山木蔥籠、青翠之極有類于烏,而形則似牛,故名烏牛。一說秦時蜀郡太守李冰所鑿離堆即此。它是與岸隔絕了的一座孤聳的島嶼。由烏牛而烏尤,是王漁洋使它雅化了的。山上有烏尤寺,有漢代郭舍人注《爾雅》處的爾雅臺。論山境的清幽,烏尤實在凌云之上。
奇怪的是我在樂山讀書的四年間,正是我十三歲至十六七好游的少年時期,我雖然常常往游凌云,而卻不曾去烏尤一次。游烏尤,是在抗戰期中回鄉,離開了故鄉二十六年后的一九三〇年。凌云是徹底俗化,而且頹廢了。石佛化了裝,一個面孔被石灰涂之上弄得不成名器。東坡樓住著些散兵游勇。洗硯池是一池的雜草。但烏尤山卻給予了我新鮮的感觸。毫無疑問,是要感謝我是第一次的來游。
烏尤寺同樣帶著濃厚的俗氣,并不佳妙。但山的本身好,樹木好,山道好。爾雅臺在危崖頭,下臨大江,在林深箐密中只能聽得下面的灘聲,而看不見流水,那也恰到好處。我就喜歡這些。晚間或凌晨,在那山下泛舟,有一種清森的凈趣,也很值得玩味。
王漁洋所賞識的應該是這些地方吧?只有這些使我有些系念。那山對岸的胡家壩,一片空闊也給人心胸開朗之感。但這情趣也是我在一九四〇年回樂山時才領略了的,學生時代也不曾前去玩味過。
假使要把范圍放寬些,樂山城也應該可以說是我的故鄉。但不應該得很,我對于它怎么也引不起懷鄉病了。是我自己的感情枯涸了嗎?還是時代使然呢?
峨眉山對我倒還保持著它的神秘性。我雖然在那山下活了十幾年,但不曾上過山去。因此它的好處,實在我也不知道。專為好奇心所驅遣,如有機會去游游金頂,我倒也并不反對。峨眉山之于我,也仿佛泰山之于我一樣了。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人物介紹】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生于四川樂山沙灣,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于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后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瑩》、《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左聯”東京支部活動。1938年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這一時期創作了以《屈原》為代表的6個歷史劇。他還寫了《十批判書》、《青銅時代》等史論和大量雜文、隨筆、詩歌等。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一、二、三屆主席,并任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新華頌》、《東風集》、《蔡文姬》、《武則天》、《李白與杜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