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4章

  • 華嚴綱
  • (唐)澄觀
  • 4996字
  • 2015-10-09 16:10:20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無盡功德藏回向。

第五無盡功德藏回向。長行中亦先明位行。今初徵起釋名者。由緣無盡境行回向故。成無盡功德之行。得十無盡藏之果。從能回向行及果受名。或無盡功德之藏。或功德即藏。通二釋。以回向望行。回向為能藏。無盡功德是所藏。以因望果亦然。并有財釋。本業云。常以三寶授于前人。故名無盡功德藏。即以五門善根而為其性。第二廣釋中三。初明所回善根。二明回向之行。三結成德。今初文八句。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懺除一切諸業重障所起善根。禮敬三世一切諸佛所起善根。勸請一切諸佛說法所起善根。聞佛說法精勤修習。悟不思議廣大境界所起善根。于去來今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生隨喜所起善根。去來今世一切諸佛善根無盡。諸菩薩眾精勤修習所得善根。三世諸佛成等正覺轉正法輪調伏眾生。菩薩悉知發隨喜心所生善根。三世諸佛從初發心修菩薩行成最上覺。乃至示現入般涅盤般涅盤已。正法住世乃至滅盡。于如是等皆生隨喜所有善根。

第二釋文。初以四門而為行本。一懺除。二禮敬。三勸請。四隨喜。然初言懺悔者。懺名陳露先罪。悔名改往修來。二禮敬者謂除我慢障。起信重善故。三勸請者名為祈求。除謗法障。起慈善根故。于去來下四隨喜。為慶悅彼。故除嫉妬障。起平等善故。文有四句。以此四行為所回向善根。

菩薩如是念不可說諸佛境界。及自境界。乃至菩提無障礙境。如是廣大無量差別一切善根。凡所積集。凡所信解。凡所隨喜。凡所圓滿。凡所成就。凡所修行。凡所獲得。凡所知覺。凡所攝持。凡所增長。悉以回向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如過去世無邊際劫。一切世界。一切如來所行之處。所謂無量無數佛世界種。佛智所知。菩薩所識。大心所受莊嚴佛剎。清凈業行所流所引應眾生起。如來神力之所示現。諸佛出世凈業所成。普賢菩薩妙行所興。一切諸佛于中成道。示現種種自在神力。盡未來際。所有如來應正等覺。徧法界住。當成佛道。當得一切清凈莊嚴功德佛土。盡法界虗空界。無邊無際。無斷無盡。皆從如來智慧所生。無量妙寶之所莊嚴。所謂一切香莊嚴。一切華莊嚴。一切衣莊嚴。一切功德藏莊嚴。一切諸佛力莊嚴。一切佛國土莊嚴。如來所覩不可思議同行宿緣諸清凈眾。于中止住。未來世中當成正覺一切諸佛之所成就。非世所覩。菩薩凈眼乃能照見。此諸菩薩具大威德。宿植善根。知一切法如幻如化。普行菩薩諸清凈業。入不思議自在三昧。善巧方便能作佛事。放佛光明普照世間無有限極。現在一切諸佛世尊。悉亦如是莊嚴世界。無量形相。無量光色。悉是功德之所成就。無量香。無量寶。無量樹。無數莊嚴。無數宮殿。無數音聲。隨順宿緣諸善知識。示現一切功德莊嚴無有窮盡。所謂一切香莊嚴。一切鬘莊嚴。一切末香莊嚴。一切寶莊嚴。一切旛莊嚴。一切寶繒彩莊嚴。一切寶欄楯莊嚴。阿僧只金網莊嚴。阿僧只河莊嚴。阿僧只云雨莊嚴。阿僧只音樂奏微妙音。如是等無量無數莊嚴之具。莊嚴一切盡法界虗空界。十方無量種種業起。佛所了知。佛所宣說。一切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佛土。所謂莊嚴佛土。清凈佛土。平等佛土。妙好佛土。威德佛土。廣大佛土。安樂佛土。不可壞佛土。無盡佛土。無量佛土。無動佛土。無畏佛土。光明佛土。無違逆佛土。可愛樂佛土。普照明佛土。嚴好佛土。精麗佛土。妙巧佛土。第一佛土。勝佛土。殊勝佛土。最勝佛土。極勝佛土。上佛土。無上佛土。無等佛土。無比佛土。無譬喻佛土。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土所有莊嚴。菩薩摩訶薩以己善根發心回向。愿以如是去來現在一切諸佛。所有國土清凈莊嚴。悉以莊嚴。于一世界。如彼一切諸佛國土所有莊嚴。皆悉成就。皆悉清凈。皆悉聚集。皆悉顯現。皆悉嚴好。皆悉住持。如一世界。如是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悉亦如是。三世一切諸佛國土。種種莊嚴皆悉具足。

第二正明回向行中。先四行經結前善根。謂凡所積集等。略說十種善根總之。一一皆悉回向也。后悉以下明回向中。先回向菩提。次回向眾生。皆有隨相離相之行。于隨相中正起行愿。先回向凈土。經總標云。悉以回向莊嚴一切諸佛國土。然莊嚴有二。初眾寶莊嚴。后人寶莊嚴。別顯莊嚴之相。則約三世。經初標舉如過去云無邊際劫。時處無量佛剎。如佛所知。菩薩所受之剎。悉以莊嚴明過去嚴。次清凈業行下明因圓滿。一切諸佛下事業圓滿。次盡未來際下舉未來嚴。次盡法界別顯有九圓滿。朿之為五。初分量圓滿。次皆從如來下二句。明果法圓滿。三無量下依持圓滿。四如來所都一句。明主圓滿。五不可思議同行下明輔翼圓滿。次現在一切下舉現在嚴土。無量下別顯。有三圓滿。一者形相即形色圓滿。次無量光色即顯色圓滿。三無量香下住處圓滿。次如是等下總結三世嚴具及土。次所謂下別顯所嚴。有二十九種。通有十七圓滿。次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下愿成彼嚴。于中先嚴一世界。次如一世界下例嚴普周。顯嚴分齊。令法界土皆具三世一切莊嚴。既一佛土即具無盡莊嚴。則一嚴一切嚴。亦顯一圓滿。即一切圓滿。重重無盡。方是華嚴土圓滿。

上眾寶嚴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回向。愿我所修一切佛剎諸大菩薩皆悉充滿。其諸菩薩體性真實智慧通達。善能分別一切世界及眾生界。深入法界及虗空界。舍離愚癡成就念佛。念法真實不可思議。念僧無量普皆周徧。亦念于舍。法日圓滿。智光普照。見無所礙。從無得生。生諸佛法。為眾勝上善根之主。發生無上菩提之心。住如來力。趣薩婆若。破諸魔業。凈眾生界。深入法性永離顛倒。善根大愿皆悉不空。如是菩薩充滿其土。生如是處。有如是德。常作佛事。得佛菩提。清凈光明具法界智。現神通力。一身充滿一切法界。得大智慧。入一切智所行之境。善能分別無量無邊法界句義。于一切剎皆無所著。而能普現一切佛土。心如虗空無有所依。而能分別一切法界。善能入出不可思議甚深三昧。趣薩婆若。住諸佛剎。得諸佛力。開示演說阿僧只法而無所畏。隨順三世諸佛善根。普照一切如來法界。悉能受持一切佛法。知阿僧只諸語言法。善能演出不可思議差別音聲。入于無上佛自在地。普游十方一切世界而無障礙。行于無諍無所依法。無所分別。修習增廣菩提之心。得善巧智。善知句義。能隨次第開示現說。愿令如是諸大菩薩莊嚴其國。充滿分布隨順安住。熏修極熏修。純凈極純凈。恬然宴寂。于一佛剎。隨一方所。皆有如是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諸大菩薩周徧充滿。如一方所。一切方所亦復如是。如一佛剎。盡虗空徧法界一切佛剎。悉亦如是。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方便回向一切佛剎。方便回向一切菩薩。方便回向一切如來。方便回向一切佛菩提。方便回向一切廣大愿。方便回向一切出要道。方便回向凈一切眾生界。方便回向于一切世界。常見諸佛出興于世。方便回向常見如來壽命無量。方便回向常見諸佛徧周法界。轉無障礙不退法輪。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回向時。普入一切佛國土故一切佛剎皆悉清凈。普至一切眾生界故一切菩薩皆悉清凈。普愿一切諸佛國土佛出興故一切法界一切佛土。諸如來身超然出現。

第二佛子菩薩下人寶為嚴。亦即是前輔翼圓滿。文中三。初總愿所成。次其諸菩薩下別顯前相。初總顯德。次善能下別顯有十八句。先明智慧圓。次深入下四句。明體實。次如是下結德嚴。言生如是處。即指前凈土。有如是德。即指向文。次常作佛事下顯業廣。于中分四。即四圓滿。初明事業圓滿。上辨佛業。今菩薩業。次得大智慧下即乘圓滿。大止妙觀以為乘故。文有八句。次趣薩婆若下無畏圓滿。內無災患。外無畏故。四隨順三世下即任持圓滿。于中先明能受。次知阿僧只語言下明能說。次愿令下結以嚴剎。初總彰人徧。次熏修下五句。結行德深。謂以止以觀。唯智唯悲。熏修身心。無有間斷。名極熏修。現惑不生。故名純凈。種習不起。名極純凈。恬和也。晏安也。恬和安寂即寂照之相也。次于一佛剎下別示徧相。兼顯數多。于中有三節。初一剎中有多數量。次以方例剎。后以剎例法界。如下僧只品云。于一微細毛端處。有不可說諸普賢也。言如是者。如前具德也。已上通顯行愿。下文總攝回向。經云。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下六行經。謂非唯但向佛凈土故。文有十句。初三句結前已說。后七句辨所未明。次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回向下。結行成益總收三種世間。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比回向。趣薩婆若。其心廣大猶如虗空無有限量。入不思議。知一切業及以果報皆悉寂滅。心常平等無有邊際。普能徧入一切法界。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回向時。不分別我及以我所。不分別佛及以佛法。不分別剎及以嚴凈。不分別眾生及以調伏。不分別業及業果報。不著于思及思所起。不壞因。不壞果。不取事。不取法。不謂生死有分別。不謂涅盤恒寂靜。不謂如來證佛境界。無有少法與法同止。

第二佛子至如是等下明離相回向。即向實際。文中有二。先明見實智冥實際。后彰離妄德合實際。此二段返覆相成。今初初句牒前回向菩提。其心已下正顯離相。寂照無涯。為入不思議。即事契真。故常平等。由此故能遍入。若事若理無礙法界。名為一切。次佛子下彰其離妄。文有十對。初六遮妄執有。以緣成無性故。次一遮妄執空。以即真故。不礙存故。不壞假名說實相故不壞因果。后三約雙遮空有。謂生死涅盤相待而有。俱空叵得。二約體融。佛即法界。不應以法界更證法界故。末句謂無有少法為智所入。亦無少智而入于如。

上通顯回向菩提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回向時以諸善根普施眾生。決定成熟。平等教化。無相無緣。無稱量。無虗妄。遠離一切分別取著。

第二佛子下明回向眾生。初句總明。謂即前回向菩提時便以善根回向眾生。故云如是回向時也。次決定下別顯行相。有七句。初二句隨相。一無放舍心。二無冤親相。次五句離相。亦不見眾生相。二不取化緣。不稱量根性。四無能度我人。末句總結。即此七句已攝盡上向菩提行。

上通明回向之行。

菩薩摩訶薩如是回向已。得無盡善根。所謂念三世一切諸佛故得無盡善根。念一切菩薩故得無盡善根。凈諸佛剎故得無盡善根。凈一切眾生界故得無盡善根。深入法界故得無盡善根。修無量心等虗空界故得無盡善根。深解一切佛境界故得無盡善根。于菩薩業勤修習故得無盡善根。了達三世故得無盡善根。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如是回向時。了一切眾生界無有眾生。解一切法無有壽命。知一切法無有作者。悟一切法無補伽羅。了一切法無有忿諍。觀一切法皆從緣起無有住處。知一切物皆無所依。了一切剎悉無所住。觀一切菩薩行亦無處所。見一切境界無悉所有。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回向時。眼終不見不凈佛剎。亦復不見異相眾生。無有少法為智所入。亦無少智而入于法。解如來身非如虗空。一切功德無量妙法所圓滿故。于一切處。令諸眾生積集善根悉充足故。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于念念中。得不可說不可說十力地。具足一切福德。成就清凈善根。為一切眾生福田。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意摩尼功德藏。隨有所須一切樂具悉皆得故。隨所游方。悉能嚴凈一切國土。隨所行處。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皆悉清凈。攝取福德。修治諸行故。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回向時修一切菩薩行。福德殊勝。色相無比。威力光明超諸世間。魔及魔民莫能瞻對。善根具足。大愿成就。其心彌廣等一切智。于一念中。悉能周徧無量佛剎。智力無量。了達一切諸佛境界。于一切佛得深信解。住無邊智。菩提心力。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虗空。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無盡功德藏回向。

大文第三結行成德。有四佛子。兼此為五。即為五段。初成無盡善根德。次佛子至以一切善根下。成二空智慧德。文有十句。初四我空。后六法空。次佛子至如是回向時下。成境界清凈德。次佛子至于念念中下。明福智無盡德。次佛子至如是回向時下。明福智超勝德。次佛子是名下依釋結名。

菩薩摩訶薩住此回向得十種無盡藏。何等為十。所謂得見佛無盡藏。于一毛孔見阿僧只諸佛出興世故。得入法無盡藏。以佛智力觀一切法悉入一法故。得憶持無盡藏。受持一切佛所說法無忘失故。得決定慧無盡藏。善知一切佛所說法秘密方便故。得解義趣無盡藏。善知諸法理趣分齊故。得無邊悟解無盡藏。以如虗空智通達三世一切法故。得福德無盡藏。充滿一切諸眾生意不可盡故。得勇猛智覺無盡藏。悉能除滅一切眾生愚癡翳故。得決定辯才無盡藏。演說一切佛平等法。令諸眾生悉解了故。得十力無畏無盡藏。具足一切菩薩所行以離垢繒而系其頂至無障礙一切智故。是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回向時。得此十種無盡藏。

第二菩薩下辨位果。何等下徵。所謂下釋。有十句。皆先標名。次釋義。后是為下結。十種無盡藏。初六自利。次三利他。后一攝行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铅山县| 巴林左旗| 米易县| 阳山县| 绥阳县| 民乐县| 长沙县| 宿松县| 大洼县| 大安市| 尤溪县| 卢龙县| 安义县| 鹰潭市| 铁岭县| 宁城县| 和静县| 苍溪县| 涡阳县| 张家口市| 钟山县| 景泰县| 溧阳市| 三都| 隆回县| 乌拉特后旗| 喀喇沁旗| 进贤县| 德保县| 灵川县| 广汉市| 华坪县| 卓尼县| 乌拉特前旗| 南阳市| 凤山县| 文山县| 潜山县| 富阳市|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