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之上
初來意。先通后別。通則此下五品為答第二會初如來地等十句問。故古德但有三品答前。謂前明修生之因。乃差別因圓。今辨修生之果。顯差別果滿。因圓果滿故次來也。若答前問何以重請。由因果隔絕。念法希聞。因德尚深。果必玄妙。故念請耳。別明此品。則前品因終。此品果始。故次來也。二釋名者。如來果法逈超言慮。故以為名。斯即佛之不思議法也。三宗趣者。先總后別。總明說佛果德體用。心言罔及為宗。令總忘言絕想。速滿為趣。別就宗中三門分別。一通別佛德。二別顯義相。三顯不思議之義。初辨佛德。若說百四十不共佛法。通于權小。若五法攝大覺性猶通于權。若言唯一味實德者。約理頓說。若言具無盡德。是此所明。故后文中初標十問。答具多門。類通十方一一無盡。二別顯義相者。諸佛功德不出二種。一者修生。二者本有。初謂信等本無今有。后謂真如具性功德。此二無礙。應成四句。一唯修生。二唯本有。以性相區分故。三本有修生。謂如來藏待彼了因。本隱今顯故。四修生本有。無分別智冥符理故。若權教所明。二德不雜。法報四句亦有差殊。依此經宗。雖有四義而無四事。本有如真金。修生如嚴具。然由嚴具方顯金德。嚴具無體。全攬金成。故唯金不礙嚴具。唯法身而不礙報化。唯嚴具亦然。既互全收故十身無礙。八相該于法界。丈六遍于十方。諸根毛孔各無限量。亦不礙量。量與無量無有障礙。三顯不思議義者。泛明有四。一理妙難測。二事廣難知。三行深越世。四果用超情。今文通四。正辨后一。就后一中復開為四。一何者不思議。略辨十種。一智超世表。二悲越常情。三無思成事。四同染恒凈。五所作秘密。六業用廣大。七多少即入。八分圓自在。九依正無礙十理事一味。文并具之。二于何不思議。此有四位。一過世間。二越權小。三超因位。四顯法自體。三云何不思議。亦有四種。謂非聞思修及報智境故。四何用不思議。亦有四種。謂令信向故。起行求故。隨分證故。圓滿得故。前并是宗。唯何用為趣即此宗趣。可以釋名。
爾時大會中有諸菩薩作是念。
次正釋文。五品分二。初品總明佛德。后四別顯佛德。古德后二為平等因果。此但三品果法。今依賢首初品總顯佛德體用。次品別顯勝德之相。后品別顯勝德用益。又初品明德。次品明相。后品明好。今初分四。一請分。二加分。三證分。四說分。初中二。先明請人。作是念。乃念請也。
諸佛國土云何不思議。諸佛本愿云何不思議。諸佛種性云何不思議。諸佛出現云何不思議。諸佛身云何不思議。諸佛音聲云何不思議。諸佛智慧云何不思議。諸佛自在云何不思議。諸佛無礙云何不思議。諸佛解脫云何不思議。
后正顯所念。十法皆云不思議者即前果用超情。離于說相。故此十句。義并多含。皆通真應。然此十句。攝前普光二十句所成果問。謂身攝六根。智攝佛境佛地及最勝三問。自在攝五。一神力。二神通。三十力。四無畏。五三昧。此并前開此合。前境界中開出國土。所化所依之境故。前所行中。開出出現本愿種性。種性即悲智之行。本愿就因辨行故。出現是佛普賢行故。出現與行互有寬陿。下出現品行是其一故。前之無礙。此開解脫。作用無礙名解脫故。所以開合者顯義無方故。名多同者顯不異故。音聲即辨。此十義相。第二會中已釋。至下說分重明。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則以神力加持智慧攝受。光明照耀威勢充滿。令青蓮華藏菩薩住佛無畏。入佛法界。獲佛威德神通自在。得佛無礙廣大觀察。知一切佛種性次第。住不可說佛法方便。
第二加分中三。初加。因神知機故。次則以下顯加相。三業加故。初句總。余句別。謂意語身。以光即教光故。后青蓮華下加所為為。具說德故。文有八句。一外制無畏。二內證深寂。此意業勝。三威德內充。四神用外徹。此身業勝。五具四無礙。是語業勝。六徧觀機教。為廣大。七知性無差。為次第。八授說善巧。為方便。皆說德也。所以加青蓮華藏者。果德離言。藉因顯故。因果同時故。性德無染。最超勝故。一德具含一切德故。
爾時青蓮華藏菩薩。則能通達無礙法界。則能安住離障深行。則能成滿普賢大愿。則能知見一切佛法。以大悲心。觀察眾生欲令清凈。精勤修習無有厭怠。受行一切諸菩薩法。于一念中出生佛智。解了一切無盡智門。總持辨才皆悉具足。
第三證分。十句。初四句自利。次三句利他。上皆自分。于一念下三句勝進。
承佛神力告蓮華藏菩薩言。
第四說分。分二。先承力總告。告蓮華藏者。非同佛心。無以受德。故亦名蓮華。不言青者。不礙能說為最勝故。
佛子。諸佛世尊有無量住。所謂常住大悲。住種種身作諸佛事。住平等意轉凈法輪。住四辨才說無量法。住不思議一切佛法。住清凈音徧無量土。住不可說甚深法界。住現一切最勝神通。住能開示無有障礙究竟之法。
后正顯佛德。略有二義。一總下五品。共答十問。此品答佛種性。佛以功德為種性故。次二品答身。次一品答本愿。后一品答出現。其國土問初會已廣。余或經來未盡。或前后攝之。二者此品具答十問。謂佛德無量。略顯三十二門。門門皆具答十。有三百二十德。以顯無盡。欲彰佛德一具一切故。亦顯所問能包含故。而其標門之名多不同前者。為顯佛德無邊量故。文分為十。初二門答國土問。第二念念出生下二門答本愿問。第三不思議境界下二門答種性問。第四普入下二門答出現問。第五離過清凈五門答身問。第六演說下二門答音聲問。第七最勝下三門答智慧問。第八自在下八門答自在問。第九決定下三門答無礙問。第十一切智住下三門答解脫問。以身及自在答前普光。諸問多故用門亦多。而文多有三。謂標釋結。今初二門答國土者。國土即是所依所住。初門明其常住法門。后門明其徧住法界。不唯國土不在方所為真土也。今初文二。初標后釋。釋中九句。顯如來應機說法。含答十問則十問皆成住處。下皆仿之。一起應之心答種性問。悲為種性故。二演法之身答身問。三演法之意答本愿問。本愿平等利一切故。四能轉之辯答音聲問。音出辯故五。所轉之法答自在問。自在不思議故。六轉音周徧答國土問。國土是音所至故。七所顯之理答智慧問。智慧能住法界故。八能化之通答神通問。九演法之益答無礙問。文唯九句。脫于出現。或通前諸句。出現皆能作前九故。答此十問既爾。答初二會類例可知。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法。普徧無量無邊法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色相清凈普入諸趣而無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眼。于一切法悉能明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一切諸佛有無邊際鼻。能到諸佛自在彼岸。一切諸佛有廣長舌。出妙音聲周徧法界。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應眾生心咸令得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意。住于無礙平等法身。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礙解脫。示現無盡大神通力。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清凈世界。隨眾生樂現眾佛土。具足無量種種莊嚴。而于其中不生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菩薩行愿。得圓滿智游戲自在。悉能通達一切佛法。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普徧法界無邊際十種佛法。
二普遍法界者。明其遍住。謂六根三業皆遍一法界土故。標中無量是事法界。無邊是理法界。此二無礙。及事事無礙法界。并為所遍。列中則顯前十皆遍。一無遍身含答三問。一正答身。其普遍諸趣是有悲性。及出現義。次六是身別相。亦是于身兼答普光眼等六問。出妙音聲答音聲問。第八答三問。謂無礙答第九。解脫答第十。神通力答自在。第九別答國土。第十答本愿及智慧問。
上初二門答國土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念念出生智。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從天來下。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薩受生。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出家學道。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轉妙法輪。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教化眾生供養諸佛。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不可言說種種佛身。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種種莊嚴無數莊嚴如來自在一切智藏。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無量無數清凈眾生。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三世諸佛種種根性。種種精進種種行解。于三世中成等正覺。是為十。
第二二門答本愿問。此門明乘愿現其八相。后門明愿不失時。今初。然愿以后得智為體。從其愿智。生八相等非生智也。別中一愿下生。二受生種族。三學解脫道。四明其出現。五音聲。六化生嚴國。七現身。八自在相嚴福嚴。嚴如來藏故。九是無礙。十即智慧正徧知故。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不失時。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不失時。一切諸佛成熟有緣不失時。一切諸佛授菩薩記不失時。一切諸佛隨眾生心示現神力不失時。一切諸佛隨眾生解示現佛身不失時。一切諸佛住于大舍不失時。一切諸佛入諸聚落不失時。一切諸佛攝諸凈信不失時。一切諸佛調惡眾生不失時。一切諸佛現不思議諸佛神通不失時。是為十。
二不失時者。行止在緣。根熟化現。未熟便舍。非愿不周。若機熟失時便違本愿。別中一出現。二成本愿有緣。三知種性與記。四自在。五現身。六智住于舍。七六根無礙。八凈國攝信。九強音調惡。十即不思議解脫。
上二門答本愿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比不思議境界。何以為十。所謂一切諸佛一切趺坐徧滿十方無量世界。一切諸佛說一義句悉能開示一切佛法。一切諸佛放一光明悉能徧照一切世界。一切諸佛于一身中悉能示現一切諸身。一切諸佛于一處中悉能示現一切世界。一切諸佛于一智中悉能決了一切諸法無所罣礙。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能徧往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悉現如來無量威德。一切諸佛于一念中普緣三世佛及眾生心無雜亂。一切諸佛于一念中與去來今一切諸佛體同無二。是為十。
第三二門答種性問。此門雙明報應。種性皆真正故。后門唯明法界種性。今初體相超言念故。云何思議。下位不及故云無比。別中一聲二音三乘愿放光。如其本愿所得光故。四出現。五國土。六智慧。七自在。八威德種族。九無雜之礙。十解脫體同。上之五段皆略指陳。兼答十問。已下恐繁不顯。
佛子。諸佛世尊能出生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所趣向而能出生回向愿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皆無有身而能出生清凈身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本來無二而能出生能覺悟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我無眾生而能出生調眾生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本來無相而能出生了諸相智。一切諸佛知一切世界無有成壞而能出生了成壞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造作而能出生知業果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言說而能出生了言說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染凈而能出生知染凈智。一切諸佛知一切法無有生滅而能出生了生滅智。是為十。
二出生智者。明法身為種性也。從無性中出其智慧。非答智慧故。別中十各二句。皆上句知性。即無性之性為能生。后句出生智用。
上二門答種性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普入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有凈妙身普入三世。一切諸佛皆悉具足三種自在普化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諸陀羅尼。普能受持一切佛法。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四種辯才。普轉一切清凈法輪。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平等大悲。恒不舍離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甚深禪定。恒普觀察一切眾生。一切諸佛皆悉具足利他善根。調伏眾生無有休息。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所礙心。普能安住一切法界。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礙神力。一念普現三世諸佛。一切諸佛皆悉具足無礙智慧。一念普立三世劫數。是為十。
第四有二門答出現。此門明遍現常現。后門明出現之相。今初。明徧現常現者。非有出沒方為真現故。別中云普現三世諸佛。況自身耶。又一現即一切現。以三世佛無二體故。別中云三種自在者。即三業化也。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難信受廣大法。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悉能摧滅一切諸魔。一切諸佛悉能降伏一切外道。一切諸佛悉能調伏一切眾生咸令歡悅。一切諸佛悉能往詣一切世界化導羣品。一切諸佛悉能智證甚深法界。一切諸佛悉皆能以無二之身現種種身充滿世界。一切諸佛悉皆能以清凈音聲起四辯才說法無斷。凡有信受功不唐捐。一切諸佛皆悉能于一毛孔中出現諸佛與一切世界微塵數等無有斷絕。一切諸佛皆悉能于一微塵中示現眾剎與一切世界微塵數等。具足種種上妙莊嚴。恒于其中轉妙法輪教化眾生。而微塵不大世界不小。常以證智安住法界。一切諸佛皆悉了達清凈法界。以智光明破世癡闇。令于佛法悉能開曉隨逐如來住十力中。是為十。
二十種廣大法者。明出現之相。謂大用無涯故云廣大。凡小莫測故難信受。
上二門答出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