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昭公卷第十七(起元年盡十三年)(2)

【譯文】

楚國抓住陳國的使臣,殺了。

傳稱人以執大夫,執有罪也。稱行人,怨接于上也。

【譯文】

記人捉了某某大夫,表明捉的是有罪的人。稱他使臣,表明怨恨牽連到君王。

經陳公子留出奔鄭。

【譯文】

陳公子留跑到鄭國去避難。

經秋,蒐于紅。

【譯文】

秋季,在紅地打獵練兵。

傳正也。因蒐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艾蘭以為防,置旃以為轅門,以葛覆質以為槷。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車軌塵,馬候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馳,然后射者能中。遇防弗逐,不從奔之道也。面傷不獻,不成禽不獻。禽雖多,天子取三十焉,其余與士眾,以習射于射宮。射而中,田不得禽,則得禽。田得禽而射不中,則不得禽。是以知古之貴仁義而賤勇力也。

【譯文】

(在紅地打獵)是對的。古時用打獵的方式演習武功,這是一種大禮。演練場(即圍獵場)周圍一圈種植的是艾蘭香草。出入口處,仰起兩輛車,車轅相向對接,做成轅門,插上紅旗做為標志。門中的質木橛用葛草包上,以防傷了馬蹄。轅門的寬度足以讓車出入。車軸頭離門框四寸寬。車軸頭撞上門的不得進去。車馬揚起的塵土只在軌轍上。戰馬四蹄高抬,后蹄踏上前蹄的印兒,圍住眾獸。趕車人有節奏地駕車,這樣射手才能射中。被追者越過了艾蘭樹墻,便不再追逐。箭傷嚴重,看不清面目的獵物不能獻祭,沒長成的小獸不能獻祭。即使射得的禽獸很多,天子只拿三十只,其余的分給眾人,用以在射宮里演習射禮。射中了,即使畋獵時沒得到的也分給禽獸。畋獵時得到了,按射禮卻射不中,這時就得不到禽獸。因此得知,古人崇尚仁義而不崇尚勇力。

經陳人殺其大夫公子過。

【譯文】

陳國殺了自己的大夫公子過。

經大雩。

【譯文】

舉行盛大的求雨祭祀。

經冬,十月,壬午,楚師滅陳,執陳公子招,放之于越,殺陳孔奐。

【譯文】

楚軍滅了陳國,逮住陳公子招,把他流放到越地,殺了孔奐。

傳惡楚子也。

【譯文】

憎恨楚靈王(的做法。)

經葬陳哀公。

【譯文】

安葬陳哀公。

傳不與楚滅,閔之也。

【譯文】

不贊同楚國滅陳國,同情陳哀公。

昭公九年

(公元前五百三十三年)

經九年,春,叔弓會楚子于陳。

【譯文】

九年,春天,魯卿叔弓在陳會見楚靈王。

經許遷于夷。

【譯文】

許國遷徙到夷地。

經夏,四月,陳火。

【譯文】

夏天,四月,陣國鬧火災。

傳國曰災,邑曰火。火不志,此何以志?閔陳而存之也。

【譯文】

國發生火災叫災,城邑發生火災叫火。對“火”不記載,這次為什么記?同情陳國,希望它保存下來。

經秋,仲孫貜如齊。

【譯文】

仲孫貜到齊國去。

經冬,筑郎囿。

【譯文】

在郎地修建園囿。

昭公十年

(公元前五百三十二年)

經十年,春,王正月。

【譯文】

十年,春天,周歷正月。

經夏,齊欒施來奔。

【譯文】

夏天,齊國的欒施逃到魯國。

經秋,七月,季孫意如、叔弓、仲孫貜帥師伐莒。

【譯文】

秋天,七月,季孫意如、叔弓和仲孫貜領兵攻伐莒國。經戊子,晉侯彪卒。

【譯文】

戊子日,晉平公去世。

經九月,叔孫婼如晉,葬晉平公。

【譯文】

九月,魯卿叔孫婼到晉國,參加晉平公的葬禮。

經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譯文】

十二月甲子日,宋平公去世。

昭公十一年

(公元前五百三十一年)

經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

【譯文】

十一年,春天,周歷二月,魯卿叔弓去宋國,參加宋平公的葬禮。

經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

【譯文】

夏季,四月,丁巳日,楚君在申地誘殺蔡侯。

傳何為名之?夷狄之君誘中國之君,故謹而名之也。稱時稱月稱日稱地,謹之也。

【譯文】

為什么稱他們的名?夷狄國的國君誘殺中原諸侯的國君,所以慎重地記載他們的名字。記季節記月份記日子記地點,是表示重視這件事。

經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譯文】

楚公子棄疾領兵圍攻蔡國。

經五月,甲申,夫人歸氏薨。

【譯文】

五月甲申日,夫人歸氏去世。

經大蒐于比蒲。

【譯文】

在比蒲大規模地打獵。

經仲孫貜會邾子,盟于祲祥。

【譯文】

魯卿仲孫貜會見邾國國君,在祲祥結盟。

經秋,季孫意如會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慭。

【譯文】

秋天,季孫意如和晉國的韓起,齊卿國弱、宋卿華亥、衛國的北宮佗、鄭國的罕虎,曹人、杞人在厥慭集會。

經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齊歸。

【譯文】

九月己亥日,安葬魯夫人齊歸。

經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蔡世子友以歸,用之。

【譯文】

冬季,十一月丁酉日,楚軍滅了蔡國,抓住蔡國太子帶回楚國,用他祭祖。

傳此子也。其曰世子何也?不與楚殺也。一事注乎志,所以惡楚子也。

【譯文】

記載此人應稱子。為什么稱太子?因為不贊同楚靈王殺他,所以把這一事專門記載下來,用以對楚靈王表示憎恨。

昭公十二年

(公元前五百三十年)

經十有二年,春,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譯文】

十二年春,齊國的高偃領兵送北燕的國君到陽邑。

傳納者,內不受也。燕伯之不名何也?不以高偃挈燕伯也。

【譯文】

納,表示國內不愿意接受。為什么不記燕伯的名?是不愿高偃領(一個有罪的)燕伯。

經三月,壬申,鄭伯嘉卒。

【譯文】

三月,壬申日,鄭簡公去世。

經夏,宋公使華定來聘。

【譯文】

夏天,宋公派華定來魯訪問。

經公如晉,至河乃還。

【譯文】

昭公到晉國去,到黃河邊就返回了。

傳季孫氏不使遂乎晉也。

【譯文】

季孫氏不讓昭公去晉這件事成行。

經五月,葬鄭簡公。

【譯文】

五月,安葬鄭簡公。

經楚殺其大夫成虎。

【譯文】

楚國殺了自己的大夫成虎。

經秋,七月。

【譯文】

秋季,七月。

經冬,十月,公子慭出奔齊。

【譯文】

冬季,十月,魯公子慭逃到齊國。

經楚子伐許。

【譯文】

楚國攻伐許國。

經晉伐鮮虞。

【譯文】

晉國攻打鮮虞。

傳其曰晉,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與夷狄交伐中國,故狄稱之也。

【譯文】

記下晉國,把它視為夷狄。為什么視為夷狄?它跟夷狄國一齊攻伐中原諸侯國是不對的,所以用狄稱呼它。

昭公十三年

(公元前五百二十九年)

經十有三年,春,叔弓帥師圍費。

【譯文】

十三年,春天,魯卿叔弓領兵包圍費城。

經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弒其君虔于乾溪。

【譯文】

夏季,四月,楚公子從晉國回楚國,在乾溪殺死楚國國君。

傳自晉,晉有奉焉爾。歸而弒。不言歸,言歸,非弒也。歸一事也,弒一事也,而遂言之,以比之歸弒。比不弒也。弒君者日,不日,不弒也。

【譯文】

記“自晉”,表明晉國幫助他回國。回國而后弒君。不說歸,因為說歸,就不能說弒。回國是一件事,弒君又是一件事,接著記載,就會認為是公子比殺了國君。公子比沒有殺國君。國君被殺要記載日子,不記日子,就說明國君不是被殺死的。

經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

【譯文】

楚公子棄疾殺了比。

傳當上之辭也。當上之辭者,謂不稱人以殺,乃以君殺之也。討賊以當上之辭,殺非弒也。比之不弒有四。取國者,稱國以弒。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比不嫌也。春秋不以嫌代嫌,棄疾主其事,故嫌也。

【譯文】

是指君王的意思。指君王,就是指經文不記某人殺某,乃是以君王的身分殺的。聲討作亂的人是以君王身分,表示殺的不是弒君的人。公子比沒有殺國君的依據有四點。如果為奪得一國而殺君,經文記載時,就舉出國名。經文記“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仍稱比為公子,表明比沒有殺君之嫌。春秋經不讓有殺君之嫌的替代有嫌的,棄疾主持殺了沒有殺君的人,他倒有奪君位之嫌。

經秋,公會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

【譯文】

秋天,昭公和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平丘開會。經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與盟。

【譯文】

八月甲戌日,諸侯在平丘結盟對付楚國。魯昭公沒參盟。

傳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公不與盟者,可以與而不與,譏在公也。其日,善是盟也。

【譯文】

經文用同字,表明諸侯有共同的對手,共同對付楚國。昭公沒能參與結盟。可以參與而不參與,譏斥昭公。記載日期,是認為這次結盟很好。

經晉人執季孫意如以歸。

【譯文】

晉人捉住季孫意如,把他帶回國。

經公至自會。

【譯文】

昭公從平丘回國,告祭祖廟。

經蔡侯廬歸于蔡。陳侯吳歸于陳。

【譯文】

蔡侯回蔡國,陳侯回到陳國。

傳善其成之會而歸之,故謹而日之。此未嘗有國也,使如失國辭然者,不與楚滅也。

【譯文】

認為這次會成全了陳、蔡,讓二君回國,所以慎重地記載日期。這二君不曾有過國家,經文的記載卻讓他們像失掉了國家的樣子,是表示不贊同楚國滅陳蔡。

經冬,十月,葬蔡靈公。

【譯文】

冬天,十月,安葬蔡靈公。

傳變之不葬有三,失德不葬,弒君不葬,滅國不葬。然且葬之,不與楚滅,且成諸侯之事也。

【譯文】

春秋經改變義例,不記載安葬的諸侯有三種情況,沒德行的不記,殺君王的不記,被滅國的不記。卻記載蔡靈公的葬禮,是由于不贊同楚滅蔡國,同時也為成全諸侯平丘之會做的好事。

經公如晉,至河乃復。

【譯文】

昭公去晉國,到黃河邊就返回了。

經吳滅州來。

【譯文】

吳國滅了州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肥东县| 曲沃县| 扶余县| 宁都县| 南宫市| 眉山市| 南丰县| 安国市| 宜都市| 孝感市| 南丹县| 平罗县| 康平县| 苏尼特右旗| 洪泽县| 克山县| 玉田县| 铜梁县| 阿图什市| 靖边县| 安顺市| 明水县| 吴旗县| 科技| 怀来县| 杭州市| 庆城县| 北票市| 孟连| 修水县| 定安县| 扎赉特旗| 崇阳县| 扶绥县| 万源市| 关岭| 晋城| 博兴县| 楚雄市|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