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王霸(1)

  • 荀子
  • 荀況
  • 2673字
  • 2015-10-08 14:32:12

國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愍、宋獻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埶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將道也。

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quán)謀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謹(jǐn)擇也,仁人之所務(wù)白也。絜國以呼禮義,而無以害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擽然扶持心國,且若是其固也。之所與為之者,之人則舉義士也;之所以為布陳于國家刑法者,則舉義法也;主之所極然帥群臣而首鄉(xiāng)之者,則舉義志也。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綦定而國定,國定而天下定。仲尼無置錐之地,誠義乎志意,加義乎身行,箸之言語,濟之日,不隱乎天下,名垂乎后世。今亦以天下之顯諸侯,誠義乎志意,加義乎法則度量,箸之以政事,案申重之以貴賤殺生,使襲然終始猶一也。如是,則夫名聲之部發(fā)于天地之間也,豈不如日月雷霆然矣哉!故曰:以國齊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湯以亳,武王以鄗,皆百里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通達之屬,莫不從服,無它故焉,以義濟矣。——是所謂義立而王也。

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賞已諾信乎天下矣,臣下曉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陳,雖睹利敗,不欺其民;約結(jié)已定,雖睹利敗,不欺其與。如是,則兵勁城固,敵國畏之;國一綦明,與國信之;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鄉(xiāng)方略,審勞佚,謹(jǐn)畜積,修戰(zhàn)備,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當(dāng)。故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勾踐,是皆僻陋之國也,威動天下,強殆中國,無它故焉,略信也。——是所謂信立而霸也。

絜國以呼功利,不務(wù)張其義,齊其信,唯利之求,內(nèi)則不憚詐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則不憚詐其與,而求大利焉,內(nèi)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則臣下百姓莫不以詐心待其上矣。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如是,則敵國輕之,與國疑之,權(quán)謀日行,而國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齊閔、薛公是也。故用強齊,非以修禮義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綿綿常以結(jié)引馳外為務(wù)。故強、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詘秦,北足以敗燕,中足以舉宋。及以燕趙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戮,后世言惡,則必稽焉。是無它故焉,唯其不由禮義,而由權(quán)謀也。

三者明主之所以謹(jǐn)擇也,而仁人之所以務(wù)白也。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

國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為擇所而后錯之,錯險則危;不可不善為擇道然后道之,涂薉則塞;危塞則亡。彼國錯者,非封焉之謂也,何法之道,誰子之與也。故道王者之法,與王者之人為之,則亦王;道霸者之法,與霸者之人為之,則亦霸;道亡國之法,與亡國之人為之,則亦亡。——三者明主之所以謹(jǐn)擇也,而仁人之所以務(wù)白也。

故國者、重任也,不以積持之則不立。故國者,世所以新者也,是憚,憚、非變也,改王改行也。故一朝之日也,一日之人也,然而厭焉有千歲之國,何也?曰:援夫千歲之信法以持之也,安與夫千歲之信士為之也。人無百歲之壽,而有千歲之信士,何也?曰:以夫千歲之法自持者,是乃千歲之信士矣。故與積禮義之君子為之則王,與端誠信全之士為之則霸,與權(quán)謀傾覆之人為之則亡。——三者明主之所以謹(jǐn)擇也,仁人之所以務(wù)白也。善擇之者制人,不善擇之者人制之。

彼持國者,必不可以獨也,然則強固榮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懼而求能者,如是者強;身不能,不知恐懼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親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之而亡。國者,巨用之則大,小用之則小;綦大而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巨用之者,先義而后利,安不恤親疏,不恤貴賤,唯誠能之求,夫是之謂巨用之。小用之者,先利而后義,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便僻親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謂小用之。巨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亦一若彼,一若此也。故曰:“粹而王,駁而霸,無一焉而亡。”此之謂也。

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衡之于輕重也,猶繩墨之于曲直也,猶規(guī)矩之于方圓也,既錯之而人莫之能誣也。詩云:“如霜雪之將將,如日月之光明,為之則存,不為則亡。”此之謂也。

國危則無樂君,國安則無憂民。亂則國危,治則國安。今君人者,急逐樂而緩治國,豈不過甚矣哉!譬之是由好聲色,而恬無耳目也,豈不哀哉!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聲,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養(yǎng)五綦者有具。無其具,則五綦者不可得而致也。萬乘之國,可謂廣大富厚矣,加有治辨強固之道焉,若是則恬愉無患難矣,然后養(yǎng)五綦之具具也。故百樂者,生于治國者也;憂患者,生于亂國者也。急逐樂而緩治國者,非知樂者也。故明君者,必將先治其國,然后百樂得其中。闇君者,必將急逐樂而緩治國,故憂患不可勝校也,必至于身死國亡然后止也,豈不哀哉!將以為樂,乃得憂焉;將以為安,乃得危焉;將以為福,乃得死亡焉,豈不哀哉!于乎!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故治國有道,人主有職。若夫貫日而治詳,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為也,不足以是傷游玩安燕之樂。若夫論一相以兼率之,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鄉(xiāng)方而務(wù),是夫人主之職也。若是則一天下,名配堯禹。之主者,守至約而詳,事至佚而功,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內(nèi)之人莫不愿得以為帝王。夫是之謂至約,樂莫大焉。

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為之,匹夫則無所移之。百畝一守,事業(yè)窮,無所移之也。今以一人兼聽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為之也。大有天下,小有一國,必自為之然后可,則勞苦秏(卒頁)莫甚焉。如是,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埶業(yè)。以是縣天下,一四海,何故必自為之?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說也。論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謹(jǐn)守也。傳曰:農(nóng)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摠方而議,則天子共己而已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禮法之大分也。

百里之地,可以取天下。——是不虛;其難者在人主之知之也。取天下者,非負其土地而從之之謂也,道足以壹人而已矣。彼其人茍壹,則其土地奚去我而適它?故百里之地,其等位爵服,足以容天下之賢士矣;其官職事業(yè),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循其舊法,擇其善者而明用之,足以順服好利之人矣。賢士一焉,能士官焉,好利之人服焉,三者具而天下盡,無有是其外矣。故百里之地,足以竭埶矣。致忠信,箸仁義,足以竭人矣。兩者合而天下取,諸侯后同者先危。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一人之謂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康乐县| 绵阳市| 正镶白旗| 日照市| 朝阳县| 石家庄市| 陆川县| 蓝田县| 清水河县| 唐河县| 达日县| 大邑县| 景东| 云阳县| 台北市| 长阳| 宾川县| 卓尼县| 英德市| 厦门市| 濮阳市| 永兴县| 云龙县| 游戏| 乡城县| 云林县| 唐河县| 盈江县| 绥宁县| 芮城县| 苏尼特右旗| 永胜县| 寿宁县| 宿松县| 靖宇县| 肃北| 浮梁县| 万年县| 信丰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