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言子思作《中庸》。《漢書·藝文志》儒家有《子思》二十三篇。沈約云:“《禮記》之《中庸》、《表記》、《坊記》、《緇衣》皆取《子思子》。”然則《史記》之《中庸》,與《漢志》之《子思》為一歟?為二歟?而今《禮記》之《中庸》、《表記》、《坊記》、《緇衣》或即為《漢志》之《子思》歟?或為《子思》之數篇歟?斯固未可知。而今所傳《禮記》之《中庸》篇,則固非《史記》之完本,明矣。近為暨南大學及大夏大學兩校,講《中庸》,乃以己意略注之,其別無新意者,則仍采鄭注。并略錄各家之說,以備參考。而于近代戴震、康有為、馬其昶及業師唐蔚芝先生之說,錄之尤眾。雖不必盡同己意,而唐書醇粹而精深,戴書切實而通明,康書博大而新穎,馬書簡當而明析,皆《中庸》注家之英杰也。輯注既畢,命之曰《中庸注參》,爰為之序曰:《中庸》者蓋子思述孔子之學,而益發輝光大之者歟?其稱“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足見孔子學問之淵源;其稱“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天時者占有時間者也;水土者占有空間者也,足見孔子之教因時因地而異;其稱“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見孔子之教之大;其稱“聰明睿知,足以有臨;寬柔溫厚足以有容;發強剛毅,足以有執;齊莊中正,足以有敬;文理密察,足以有別”,足以見孔子為教之態度;其言“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足見孔子為學之精神。故或者謂《中庸》之書,不翅孔子之行狀,信不誣也。且后之大儒,莫著于孟、荀二子。《史記·孟子列傳》謂“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一本門下無人字。則孟子蓋親受業于子思。故孟子書亟稱《子思》。荀子雖以非孟子之故,亦因而非子思。然吾觀《中庸》之言性也,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為教”,則子思之言,實開孟、荀二派。何者?孟子言性善,率性之說也;荀子言性惡,修道之說也。《中庸》又言“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前者則性善所本,后者則性惡所本也。他若“尊德性而道問學”,性善,故尊德性;性惡,故道問學也。“致廣大而盡精微”,孟子重識大,致廣大也;荀子貴專一,盡精微也。“溫故而知新”,孟子重遵先王,溫故也,荀子貴法后王,知新也。“敦厚以崇禮”,孟子道性善,故敦厚,荀子道性惡,故崇禮。若夫“極高明而道中庸”,則二子之所同尚,故孟子尊“孔子圣之時”,而荀子稱“孔子兼陳萬物而中縣衡焉”,則孟、荀二子之學派雖異,舉不能外乎子思《中庸》篇所言之恉,是研究儒家之學派者,于《中庸》一書,尤有不可忽者矣。然則吾今之輯是注,或亦不無小補乎?昔講學南洋大學時,曾著《中庸通義》,久已刊布,今匆匆十余年矣。雖不敢謂學有寸進,然治學之方,今則大異于昔,欲舉而棄之,又有所不忍,別再版行世,以覘今吾故我之異焉。
中華民國十九年七月十六日,北流陳柱柱尊序于上海國立暨南大學。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