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當乾隆退休時:大清已被玩兒壞
- 皇帝的舊衣(中國故事)
- 高成
- 4091字
- 2015-09-28 15:42:36
那是嘉慶元年正月初四,皇極殿里熱鬧非凡,耄耋之年的乾隆皇帝心安理得地坐在御座上,接受數千名老人的敬酒。這些來自各地的老人最小的都已年過古稀,他們響應朝廷的征召,參加這次千叟宴。桌上的滿漢全席熱氣騰騰,奢華無比,差不多也可以預示著道光吃青菜豆腐給衣服打補丁的日子了。席間,皇子、皇孫、皇曾孫、元孫都要給殿內王公敬酒;侍衛(wèi)則給眾叟敬酒,并承旨分發(fā)食物。八十五歲的乾隆看到皇孫們敬酒的場景,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當年的自己:康熙六十一年的千叟宴,康熙帝也大宴老者,自己也是敬酒隊伍中的一個,那時才十二歲啊,這么多皇孫,爺爺唯獨對自己疼愛有加,這也成為爸爸雍正被選為接班人的有利因素。記得有一次,弘歷看到爺爺后興奮地往爺爺懷里跑,康熙見狀忙喊:“慢點!別摔著!”不知不覺,七十多年如彈指之間,曾經的追風少年也變得白發(fā)蒼蒼,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皺紋。每當夜深人靜,他老人家便回憶起往事,每當夢到爺爺、爸爸、媽媽以及福薄的孝賢皇后、永璉,都會傷懷,不禁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
就在三天前,元旦那天,乾隆正式宣布退休了,這一刻他已經醞釀了二十多年,也等了二十多年。當乾隆接過大臣給的皇帝之寶時,他猶豫了一下,沒有馬上給新皇帝,他有些舍不得,這可是自己用了六十年的寶貝,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征。有些東西就是這樣,擁有的時候不覺得什么,一旦失去了就馬上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了。見到老皇帝這么糾結,劉墉看不下去了,便挺身而出,說出了嘉慶想說又不敢說的話:“沒有皇帝之寶的皇帝算什么皇帝?”一番你來我往后,乾隆方才交出皇帝之寶。乾隆為什么要主動退休呢?為什么選的接班人是颙琰?從后來的歷史看,他也沒什么太強的本事??!
其實在乾隆剛剛即位的時候,他便發(fā)誓:如果能讓我在位六十年,我便退位。眾所周知,康熙在位了六十一年,乾隆自然不敢超越祖父,就給自己畫了六十年這條線;還有,康熙的六十年和乾隆的六十年難度不一樣,康熙八歲登基,乾隆二十五歲登基,康熙在位六十年明顯比乾隆要容易,乾隆自己都沒把握能不能活到八十五歲,畢竟古往今來沒幾個皇帝做到過,而且皇帝還是個高危職業(yè),說不準就那什么了。提前退休還有個好處是能夠保證政權的平穩(wěn)過渡。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死后發(fā)生過什么,乾隆可能也不是特別了解,但康熙六十一年冬暢春園里發(fā)生了什么,乾隆可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早點讓新帝登基可以讓前輩互相殘殺的狗血劇不再重演。
選十五阿哥當大清公司新科董事長純粹是無奈之舉,如果你是乾隆,估計你也會選他的。當初考慮接班人的時候,是乾隆三十八年,這年乾隆十七個兒子還有七個在世(都怪乾隆太能活了),分別是皇四子、六子、八子、十一子、十二子、十五子、十七子。其中皇四子已經過繼給了履親王,因此失去了繼承權;皇六子也過繼給了慎靖郡王胤禧(看過《甄嬛傳》的人對這個王爺肯定很熟悉)。這樣的話只剩下了五個,乾隆接著踢人:皇八子永璇有殘疾,且天賦平平,又有些我行我素。乾隆對他一般般,若是被問到是否考慮他當繼承人,乾隆會對你說:“你想多了?!被适蛔佑垃w文學造詣很高,但不適合治國,有時還特別吝嗇。傅恒的女兒嫁給他當福晉,他把陪嫁的嫁妝全鎖了起來,害得福晉天天喝粥度日,一時傳為“美談”。乾隆看他很不爽:“生在我家還裝什么窮屌!”皇十二子永璂的母親是前皇后,但其與乾隆的關系很不好(看過《還珠格格》的就可以略知一二了,就是里面那位,受母親的牽連,皇十二子也被嫌棄)。皇十七子就更不用看了,紈绔子弟一個,乾隆早就對他不抱希望了。他唯一的追求就是將來哪位哥哥當了皇帝,能把和珅的宅子送給他。
其實以上提到的人都不是在現在最有名的,當今民間,大部分人,尤其是喜歡看芒果臺的,都知道乾隆兒子中知名度最高的應該是五阿哥永琪,這同樣要歸功于瓊瑤劇,可惜永琪英年早逝,26歲就一命嗚呼了。挑來挑去,只剩下颙琰了。颙琰還比較中規(guī)中矩,處事謹慎,學習也比較用功,和那幾個兄弟比算是拔尖的了。所以乾隆就把他的名字寫在了傳位詔書上,置于正大光明匾后,直到二十二年后親自打開。其實未來的主子會是誰群臣都心知肚明,又不是很難猜的事。
既然已經宣布退休了,乾隆是不是就安享晚年了呢?傻子都知道不是。權力跟毒品一樣容易讓人上癮,一旦擁有就很難戒掉,一般人是過不了這一關的,乾隆掌握了權力六十年,更是如此了。退位以后,他就反復強調,嘉慶這個兒皇帝還年輕,經驗不夠,身為父親,他怎么能忍心看一個新手在那摸爬滾打呢!所以他要訓政,言傳身教。嘉慶能做的只是祭天、經筵、大閱這些不痛不癢的事,反正這些事乾隆也干不動了,一搞就好幾個小時呢,老年人哪吃得消,索性就丟給兒子做吧。至于軍國大事、任免官吏等還是乾隆說了算。
嘉慶也知道自己差不多就是個傀儡,但也知道只要不出意外,實權還是自己的。爸爸乾隆生于1711年,是10后;他生于1760年,算60后,手握半個世紀的優(yōu)勢,還怕什么?所以最為關鍵的是夾著尾巴做人,好好伺候太上皇,把老爺子伺候好了就沒問題。嘉慶就是這么認為的,經歷了一件事后,他更加堅定了這個觀點。一天,乾隆下詔把嘉慶的老師朱珪調往中央任職,颙琰聞訊立即寫詩祝賀,豈料乾隆的藍顏知己和珅立刻去告刁狀:嗣皇帝想要施恩于師傅!乾隆聞訊大怒,敢收買人心!便有意治嘉慶的罪,幸虧大臣積極斡旋,才大事化小。此后嘉慶更加小心謹慎了。
除了不能得罪乾隆,還有一個不能得罪的人便是和珅,和中堂已經得寵二十多年了,他長袖善舞、八面玲瓏,把老皇帝伺候得舒舒服服、離不開他,阿桂死后,和珅的職位已經是最高。隨著年齡的繼續(xù)增長,乾隆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都直線下降,比如,剛吃過早飯沒多久,乾隆便會問太監(jiān):“怎么還不吃早飯?”到后來,乾隆說的話也沒人能聽懂了,唯獨和珅能懂。一天,和珅和嘉慶去拜見太上皇,只見太上皇端坐著,嘴里念念有詞,兩人聽著不說話。沉默良久,突然,乾隆發(fā)話了:“叫什么名字?”嘉慶很納悶,我爸什么意思啊?只聽得和珅回了一句:“高天德、茍文明。”乾隆聽后就繼續(xù)念了。出來后,嘉慶疑惑地問和珅這到底怎么回事,和珅笑笑解釋道:“太上皇念的是西域咒語,能咒人死,那兩個是白蓮教首領的名字。”嘉慶聽后很震驚,心想:“合著他比我更適合當乾隆的兒子,如今乾隆的意思都由和珅傳達,鬼知道他有沒有假傳圣旨。”所以嘉慶告訴和珅“以后治國還靠你”。得到保證后,和珅很放心。
此時的大清國早已沒有了盛世的景象,乾隆末年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就是證明,要活得下去,誰會鋌而走險與官府作對?乾隆退位之際,苗民、白蓮教相繼起義,緊急奏報一份接著一份傳到乾隆手里,乾隆從各地調兵,進行圍剿,可是收效甚微,再加上各地將領爭功不和、調度無方使局勢更加惡化。仗打了幾年,盡管調動了十幾萬軍隊,花費了七千多萬兩白銀,可仍不見起色。乾隆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否則也不用去念什么西域咒語啊,念了只能給自己心理安慰,又沒有什么實際效果。臨死前,高產詩人乾隆寫了平生最后一首詩,名字叫《望捷》,此生只能想象著取得勝利了。
敗壞的吏治是乾隆留給嘉慶的另一個遺產。雖然乾隆對貪污恨之入骨,但他又杜絕不了貪污。盡管乾隆處死了很多貪官污吏,但究極大老虎就在朝廷里,天天站在他的身邊,那就是和珅。天朝的貪污之風愈演愈烈,貪污的數額幾萬兩、幾十萬兩、幾百萬兩的都有??滴踉谖粫r,群臣一聽說有腐敗都群情激奮,現在都麻木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而且貪腐已不僅僅是一個人了,已經升級為集體性貪腐、塌方性腐敗,牽出一個,能查出一窩。貪官正蠶食著大清的肌體,乾隆如何應對?他主要靠那些監(jiān)察機構。但這有什么用呢?官官相護,你查什么?你這么不懂事,還想不想在官場混了?看看彈劾和珅的,幾個有好下場的!還有就是靠乾隆的明察秋毫。可忠奸不寫在臉上,他一個人也管不了天下這么多官僚啊,山高皇帝遠,只能抓幾個大老虎,震懾一下,過一段時間又照舊了。大清的統(tǒng)治實質上是權治、官治、專制統(tǒng)治,沒有制度的制約,人民沒有權力,是治不了腐敗的。
起義、貪腐只是老問題,古代也有。乾隆退位時已經有新問題暴露了出來。早在乾隆十三年,就有湖南巡撫上奏:“見康熙年間,稻谷登場,每石不過二三錢,雍正年間則需四五錢,今則必須五六錢?!迸c此同時,各地的督撫也都有類似的感受,經過思考,他們都覺得奢侈腐化、人口暴增是最主要的因素。乾隆六年,全國人口1.43億;乾隆五十九年,人口已經接近3億了,半個多世紀翻了一倍。這么多的人口,吃飯是個大問題,可當時農業(yè)的生產力并沒有什么巨大的進步,人地矛盾越發(fā)突顯,盡管乾隆采取了禁止燒酒、增加進口等措施,可作用并不明顯,到荒山野嶺種糧的人越來越多。為什么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起義能撐這么久、參加人數這么多,無疑人口與糧食的矛盾是重要原因。
社會風氣也越來越差,潛規(guī)則彌漫于天朝的每一個角落,令人咋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更是讓人蹙額興嘆。比如,各省督撫出巡時,下級官員要送門包;逢年過節(jié)、生日要送節(jié)禮、生日禮;調補、升遷也要送禮打點。你要不送就混不下去了。禮從何來?還不是民脂民膏!歪風邪氣不僅在官場,其他地方也存在,比如監(jiān)獄。高中時學過一篇課文,是方苞的《獄中雜記》里面講了他在監(jiān)獄的所見所聞:凡判死刑的,一經判決執(zhí)行,行刑的人便先等在門外,派同黨進去索討財物,叫作“斯羅”。對有錢的犯人,要找他的親屬講條件;對沒錢的犯人,便當面直接講條件。如果判的是剮刑,便說:“答應了我的條件,便先刺心;不然的話,四肢解完,心還沒死。”如果判的是絞刑,便說:“答應了我的條件,第一絞便包斷氣;不然的話,絞你三次以后還須加用別的刑具,才死得了?!边€有給一千兩白銀幫你找替死鬼免死的,有錢的基本就逍遙法外,沒錢的只能引頸受戮。雖然是康乾盛世,但卻黑到了這個地步。
乾隆時期正是西方發(fā)生大變革的時候。英國工業(yè)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都發(fā)生于乾隆時期,可乾隆他老人家一點都不關心這些。當他傳位嘉慶,繼續(xù)握著權力不放時,華盛頓差不多也結束兩屆總統(tǒng)任期回農場了;乾隆死的那年,拿破侖上臺,開始馳騁于歐洲戰(zhàn)場,中國卻是嘉道中衰。
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什么時候還?洋務運動后,上世紀,當下,以及不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