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跑吧,鈔票君!(簡七理財005)
- 簡七理財
- 6862字
- 2019-01-09 15:33:24
【投資自己】
破繭成蝶,中專生的逆襲(下)
【簡七導讀】
大家還記得蝴蝶薇安分享的創業日記嗎?可知道蝴蝶是怎么一步步走過來的?
看到有朋友留言,說奮斗無用,這個社會如何如何,自己身邊的同事如何如何。
簡七想告訴大家,你缺乏的,是你自己的信念和行動而已。
全文地址:http://www.jane7.com/portal.php?mod=view&aid=21
當你下定決心清零進入了新的世界,突然發現自己和剛入行的小白無甚區別時,你會選擇咬牙厚著臉皮忍受嘲諷和白眼堅持下去,還是干脆放棄,回到那個你熟悉并且安全的世界里去?
我實在低估了清零進入新行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公司是由幾個微軟和google離職出來的成員合伙創業,組織架構不完善,做的項目也相對較新。這可不像進入一個成熟的行業和公司,你會遇到一個有經驗的上司帶你,只需要憑模仿你就可以學得像模像樣。在這家公司,不僅是我,就連這些經驗豐富的合伙人們可能都要想辦法學習如何去面對新的事物。而我,甚至連關聯行業經驗都沒有。
進公司短短數周,我就已經有點要崩潰。IT行業經驗嚴重匱乏、工作語言以英語為主帶來溝通障礙,由于不是新人,大家不會像對待剛畢業的學生那樣對待我,多重壓力讓我幾乎要支撐不下去。聽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接到的工作任務又是從來都沒有完成過的,有些東西甚至在網上都尋不到蹤跡。我埋頭通宵加班趕出來的文檔,滿懷期待地交上去,然后就被扔在一邊,問及反饋的時候,老板總是搖搖頭。我忍不住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
這時有朋友挖我,力數IT行業的種種艱辛,對我這種一把年紀從頭開始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表示嗤之以鼻,以高薪引誘我回到原來的行業。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回到原來的行業很簡單,但是再想找到轉行的良好契機和環境就太難了,這是一場艱辛的戰役,但是我的對手其實不是這家公司,也不是這個全新的行業,這個對手就是我自己。
這點苦頭都吃不下來,我還是那個vivian嗎?
我厚著臉皮堅持了下來,但凡能找到參考資料的事情,一定做到最好,讓人挑不出毛病——我斷然不能在這個階段被踢出局。找不到的,就去向同事請教。聽不懂的絕不猶豫,當場就問。我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年,每天向各種各樣的人問十萬個為什么。最后我發現,其實去向一位美國同事問問題是最好的,他是標準的技術人員,只要他有時間,就會給你特別仔細地把這件事情從頭到尾講明白,然后告訴你,他建議這個事情怎么做,為什么。凡是有他幫助的部分,我總是學得特別快,語言交流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僅有他的幫助還不夠,我總不能買斷別人的工作時間。我開始瘋狂搜刮各種相關的產品設計文檔、方案,買了一大堆書利用上下班的時間在地鐵里看,稍微掌握了一點訣竅之后,公司通知我,由于某個崗位缺人,可能需要暫時調我過去做一陣子,招到合適的人我就可以做回原來的工作。我欣然接受,于是全新的崗位,完全陌生的世界,整個從零開始的過程再次重復上演。
很快遇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因為我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肯吃苦干活的勁頭,在全球性的裁員風波中幸免于難。和幾位離職的同事吃告別餐的時候,我很清楚,讓我留下的原因絕對不是能力,僅僅是因為態度。能力這一課一天補不上,我的處境就會一直堪憂。
就這樣戰戰兢兢的工作了一年多,由于我還算好用,在這家公司我跳躍在各種職位和工種上。有時我也忍不住自嘲,說自己就像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但是我也明白,這一年多下來,我確實覺得自己更適合也更喜歡做產品,而非其他。可是放眼望去,我離回到產品的崗位上似乎還遙遙無期,不僅如此,由于在每個崗位上待的時間都不夠長,缺乏足夠的經驗積累。老板還時不時向我會表現出“我們需要更有經驗的人去做產品”這樣的態度,更是讓人心生絕望。
怎么辦?
人生哪有處處順境的時候,順境和逆境總是交替來臨,有時候甚至說不好哪個的周期會更長一些。可是這又有什么關系?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它其實都是非常有趣的人生經歷。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失去一份工作,失去收入。可是換個角度想,工作總歸是能找到的呀,即便暫時薪水不滿意,它終歸是會高起來的呀。沒有經歷過逆境,沒有戰勝過逆境里的挫敗、郁悶、低落、絕望的情緒,你又如何有資格迎來順境?這個殘酷世界并不是為幸運兒準備的。
順境時我們享受成果,逆境時我們更要面帶微笑,做好一切能力范圍內的準備,系好鞋帶,這樣才能更快的向著順境的方向沖刺,沖破那團讓人心生絕望的迷霧。沖出來了你才會發現,其實就那么一小團霧,是你看不見路途,困住自己原地轉圈圈而已。
如果環境并不是你期望的成長土壤,那么多久才是真正合適的跳槽時間?
在這家公司工作一年多之后,由于公司的發展方向缺乏連貫性,產品不停進行定位更換,這和我一開始的期望嚴重不相符,我開始思考跳槽的可能性。在一個崗位上沒有連續的經驗積累意味著離職后,我不太可能找到理想中比較合適的工作。
離開很簡單,但是離開之后,我想做什么,以及能夠得到什么樣的職位呢?
我仔細比較了市場/產品/運營/項目管理等多個職位之后發現,無論哪個職位對我來說都是難事,因為我并不具備這些職位要求的經驗,即使在這個行業工作了一年多,沒有任何成功案例的支撐,甚至沒有得到過完整的職業訓練,我的簡歷是沒有價值的。
這么說來,我不能輕易離職,我需要在這家公司堅持到產品面市,這樣,簡歷就不會太過蒼白,并且在產品面市的整個過程中,我可以得到真實的經驗累積,從而實現下一個職位的跳躍。
回到原點,我分析了各大公司招聘產品經理的要求,發現我最喜歡的產品工作需要具備以下技能:
首先要會做產品設計,必須要懂得產品設計的流程和方法;
其次要懂用戶,因為設計出來的東西是要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那么我得明白他們想要什么,如何去迎合他們的需要,做出他們真正喜歡的產品;
再者還要清楚這個產品究竟怎么樣能被運營出最理想的效果,如何讓用戶付費,如何讓創造出的價值利益最大化;
最后,我還得懂得如何和程序員們溝通協調,以確保他們不會把我的設計扔回到我的臉上對我說:“你個傻子怎么設計出這種破玩意兒”,還必須要能明確的判斷,他們說一個需求要開發3周,究竟是在蒙我,是真的需要3周,還是最后發現可能需要5周才能搞定。
那么,動起來吧,為了更好的未來,我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課。產品設計的問題很好解決,我開始看書看案例,嘗試自己寫一個完整的產品設計,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小功能,然后丟給公司新來的負責產品的同事看,請他們指點我。
從他們那里得到的好消息是他們認為我的邏輯很強,很適合做產品設計,并且實實在在得到了經驗豐富的制作人的教導,設計越做越像樣子。最后他離職的時候,我的用例已經寫得非常不錯。空余時間我還開始看各種各樣的游戲產品、互聯網產品,去想它們有哪些可以參考借鑒的點,把這些點經過調整后充分使用在我做的產品設計上。
用戶的需求分析,我采取了迂回的策略,在玩不同的產品的時候,嘗試把自己當成普通用戶去看里面的各種細節設計,和用這個產品的用戶交流,去看大家提的建議和意見,甚至是罵人的部分。
時間長了,我發現同類型產品,用戶的需求會有一些基礎的共性,而一個產品怎么樣能讓用戶真正喜歡,更多取決于細節的設計。只要讓用戶覺得易用好用,并且有持續不間斷使用的理由,這個產品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運營工作一直到我最終離職前幾個月才真正接觸,平時在使用其他產品的時候,自己開始嘗試去解析和判斷他們的運營活動的設計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活動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是我,我應該怎么做?
這種代入式和解析式的思維方式很有用,時間長了,會從幾個固定的點去判斷一個產品,很快就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如何改進,對自己有什么啟發。
3半年過去,最終我還是離開了這家公司,沒過多久,這家公司就被另外一家后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龐大互聯公司收購。在這家公司3年半里,我學會了很多,例如說學會放低自己,學會忍耐,學會在不理想的環境里自己找到生存和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最大的收獲是交了一些很不錯的朋友,意外的學了點英語。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能力。環境不好,你可以選擇更換一個更好的環境,也可以選擇改變自己,在暫時不能離開的環境里用迂回的方式嘗試學習和進步。這個世界并不會為你提供一個正好一切都順遂心愿的環境,與其失望,不如行動起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然,我并不是勸每個人在這樣的狀況下都選擇堅持,而是你必須想清楚,你離開了這個環境,下一個環境是否真的能有改善?如果能,那么可以選擇離開,奔向更好的未來。
如果換一個地方恐怕還是如此,那么我建議謹慎頻繁更換工作,太過頻繁更換工作和我之前的頻繁調崗一樣,它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有價值的經驗積累。只要掌握了方法,在哪里都能學習,充其量是學多學少的問題而已。
現在流行的創業-融資-企業做大-上市路徑,是你所渴望的未來嗎?
一些互聯網公司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并直奔資本市場,創始人四處路演,激情四射地講述他們如何通過一個創意靈感發現市場機會,從而開創了一個新世界的歷程。
整個行業一片沸騰,全世界都開始瘋狂地創業,創業:我也要做一個可以在納斯達克敲鐘的公司!
那段時間我們最常說的笑話是:現在程序員真的太難找啦,好的在創業,不太好的?也創業去了。
當然,我也被卷進了這股浪潮中。
我被邀請加入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由幾個具有很好顧問背景的人合伙投了些初始資金,想要做一些互聯網類的新項目。我正好憋了三年的勁兒,一心想著要做出個像樣的項目來,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很快,我們就確定要做一個和旅行相關的跨平臺項目。之所以鎖定這個方向,是因為旅游業每年都呈上升態勢,但是好用的平臺和軟件卻又寥寥。分析了境外出游的行為之后,我們發現其中是隱藏著商業機會的。
我們花了半年時間確認商業模式,設計產品的基礎功能,制作demo,然后帶著商業計劃書開始各處見VC。只花了幾天,我就從最開始的拘謹變得可以神采飛揚介紹項目。
VC們來來去去問的無非就是那些問題,熟悉他們的套路和打法之后,很快就能建立起條件反射。
公司是由幾個合伙人投的初始資金,他們并不打算投入更多的資金去真正開發產品,因此我們止步在demo階段,相當于拿著一個產品概念和demo開始融資。
其實這樣也有機會拿到錢,應該轉向尋找天使投資人,只是能拿到的資金會少一些。但是合伙人們堅持要從VC的方向獲得更大的資金投入(超過兩千萬元人民幣),同時又在出讓股份的部分猶豫不決。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也一天比一天失望。幾家vc都對我們的產品非常有興趣,希望能往下推進合作,但我們內部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總也無法達成共識。
很快,國內一個知名旅游網站抄襲了我們引以為豪的設計思路和部分UE,并且加快步伐增設了相關的欄目,我仿佛看到時間越來越緊迫,而我們坐在飄搖的小船上,總也無法越過阻擋我們的風,眼看著一點點離目標越來越遠。
最后一次見到一名非常知名的VC的時候,我下了定了離開的決心,因為我又聽到了團隊成員在股份比例上的堅持。其實這時的我們都很清楚,其實已經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浪費。
這是我第一次在講解項目的時候走了神,我花了幾分鐘快速回顧了一下這小半年的經歷,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決定退出。
這小半年來,我大概明白了這樣一種模式它意味著什么,只要有資金進入,創始人的股份就一定會被稀釋。
假如你遇到了比較好的投資人,他們可能會讓你按照既定的方向走下去,他們只是不停的給你提供各種資源和協助,最終幫助你達成目標,也幫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
但是假如遇到一個控制欲很強并且認為自己很有權威性的投資人,而你又不是異常堅定能夠堅持抗爭的性格,那么搞不好就會被投資人所左右,偏離最初的方向。
一旦創始人的股份被稀釋到了一定程度,存在多個股東的時候,股東們是可以通過決議否決創始人的很多東西的。
不不不,這樣的游戲我不喜歡。
我坐在桌邊冷眼旁觀那幾個還在和vc爭執股份比例的合伙人,深深感覺這種創業模式的艱難。你的伙伴必須和你具有相同的思維方式,你們得是同一種人,才能確保你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能一起走得更遠。
就這樣,在這看似時髦的游戲里我走了一遭,知道了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自己到底要什么。我需要的其實是一個比較單純的小公司,規模不需要很大,大家齊心協力做好一兩件事情,并且從中得到樂趣,我覺得這就夠了。
你呢?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嗎?
很多人看到有公司上市,創始人賺的盆滿缽滿名氣十足,就非常向往,認為他們的成功自己可以復制。
但是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小公司出生,能活過三年的是少數,能撐到納斯達克的更是鳳毛麟角。
有理想是非常棒的,但是首先我們要先清楚地認識自我:這樣的資本游戲是我真的想要的嗎?我有足夠的能力玩轉這樣的游戲模式嗎?我認為我能行的產品和它的商業模式,真的能活下來并且謀求發展嗎?
有些年輕人會說:哎呀我看到了一片藍海,這個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這是絕佳的機會,我一定要快速進入并且擴張,占領這片藍海,成為老大!
年輕的時候我會跟著一起激動,但是現在,我只會笑一笑,然后問他:你確定這真的是一片沒有人發現的藍海,而不是沙灘上躺著無數先烈尸體,仔細一看,發現是一個早已被證明其實沒有進入價值的市場?
請所有想要創業的同學,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需要什么樣的伙伴,如何把這件想做的事情做成一件能長久維持下去并獲得發展的生意,需要什么樣的資源和協助,在哪里得到它們。
想好了再出發,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至少可以讓你走得稍微遠一點,多看一點風景。
除了工作,你的生活還剩下什么?
工作11年,回首我的人生,一片心酸。這11年來,我的生活乏善可陳。不太會做飯,倒是煮得一手好泡面;大部分不忙的業余時間都用來工作、看書、泡網、玩游戲,偶爾打打羽毛球,基本上沒有什么其他興趣愛好。
發現這個事實的時候,我已經30歲,當場就有種活的簡直太悲涼了的感覺。
恰好工作上進入了與各路VC談判的半停滯環節,生活里突然多了大塊的可用時間,我覺得該把培養興趣愛好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我開始在網上翻各種菜譜,學著在廚房里做飯菜、做烘焙。很意外的是,跟著菜譜學做菜的成功率竟然高達99%。我仿佛發現了一片新大陸,從此全心投入到烹飪事業中。
我把自己做的菜都拍了照傳到網上作為一種紀念。照片越來越多,收到的夸獎越來越多,我的信心也越來越強,這個興趣愛好被我很好地堅持了下來。前陣子我心血來潮作了一次統計,從零開始下廚,22個月共計做了563種食物,接近每天一種,拼接出來的照片密密麻麻很是驚人。而這個時候,我做出來的很多東西都已經像模像樣,很像那么回事了。
除了把自己和家人都喂的更胖了一點之外,烹飪這件事還給我帶來了什么額外的收獲呢?
我和很多人從此增加了新的共同語言,大家都對我做的食物的照片垂涎不已。我開始在和客戶、渠道商見面的時候帶上一些包裝好的自己做的小點心——它們出乎意料地很受歡迎,并且很多人隔三差五的點名要再吃某某東西,于是我額外多了很多和我的客戶們見面的機會。
在以烹飪作為主要興趣愛好的這段時間里,我還同步開發了其他的興趣愛好:我在家里建立起了一個小型的植物園。對植物特性的了解其實非常容易,于是一整個夏天我都是在花團錦簇中度過的。我撿起了丟棄多年的鋼琴,隔三差五的練一些自己特別喜歡的曲子,于是有時候在電梯里遇到樓上的鄰居,他會笑著對我說啊琴彈得真不錯。然后我還學著畫水彩畫,短短的一年時間,我就眼看著自己的作品進步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有朋友對我說:可以送一張畫給我嗎?。
我這才發現原來的生活,那哪里叫生活,那只能叫活著。
兩年后,我過著一種安寧的生活:植物園的成員擴大到三十多盆,我每隔幾天都會花二十分鐘剪枝照顧它們,有時還和它們說說話。它們則還我以枝繁葉茂,滿屋芬芳;每個周末我都會做一些烘焙的點心,然后在我喜歡的沙發上愉快地喝下午茶。還經常邀請朋友來家里吃飯,淡定地變出一桌從前菜到飲料甜品全都由我一手包辦的小宴席,再和她們一起看一場好看的電影,大家都很喜歡到我家來做客;我的客戶們也很喜歡我,因為我不僅很努力地工作,隔三差五還總給大家帶好吃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畫畫,通常一張畫下來,人就心平氣和,無比愉快。
這些很棒的興趣愛好,把我從一個焦躁不安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變成了一個穩定沉著,懂得生活,知道如何調劑自己的人。我非常感激這第一段失敗的創業經歷,因為雖然創業失敗了,但是它卻賦予了我更豐富和更完滿的人生,讓我不僅僅是活著,而是認識到原來這世界上有那么多細微的美好,學會珍惜和享受這些美好。
我的小植物園:



我做的小點心:



我的畫:



總有人說,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全心奮斗。包括我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活著,但是活得毫無質量,活得毫無樂趣,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只會工作的機器人。事實上我們確實應該努力奮斗,拼命學習,但是除此之外呢?真的不能讓享受美好和努力拼搏并存嗎?我并不這么認為。
好的興趣愛好不僅僅能帶來生活樂趣,提升自己,甚至有時候會帶來一些意外的收獲。也許有人會說,享受生活會讓人消磨斗志。不不,親愛的,你只有見過什么是好的,才會為了讓自己能夠一直享受這種美好的東西而拼命努力,竭力踮起腳去打開那扇能看到更美世界的窗。
沒有那么難,請從這個周末開始,看兩個小時的書,然后給自己倒杯咖啡,吃一點美味的小點心,靜靜享受午后的陽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