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

讀大師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

華南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 遲毓凱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再版以后,又被拍成了電視劇,在國內外引起很大轟動,也讓更多的媒體對他產生了興趣。有一天,一位英國女記者好不容易才打通他家的電話,懇請錢老讓自己登門拜見。錢老一再婉言謝絕卻沒效果,于是就對那位英國女士說:“你看了《圍城》后,可能會像吃了一只雞蛋那樣,覺得不錯,但是,你又何必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錢鐘書雖然禮貌地拒絕了女記者的探訪,但是很明顯,這種拒絕并不能平抑民眾對名人那顆“八卦”的心。文學界這樣,心理學界亦如此。讀到弗洛伊德驚世駭俗的性本能理論,誰不想知道一下理論背后的傳奇故事?看完馬斯洛充滿溫情的高峰體驗解讀,誰不想了解一下作者的心路歷程?反過來,通過對研究者真實人生的了解,亦可以提升我們對其理論觀點的認識。還記得那部反映弗洛伊德與榮格關系的影片《危險方法》吧?看過影片的人明顯復習了一遍精神分析最初的發展史。

當然,更多的心理學家的人生不像弗洛伊德和榮格那樣充滿傳奇色彩,但他們的經歷依然對后來者充滿啟示意義,埃利奧特·阿倫森就是這樣一位值得你了解的當代著名社會心理學家。

阿倫森是典型的好老師教出的好學生。他本科時的導師是馬斯洛,碩士時的導師是麥克萊蘭,博士時的導師是費斯廷格。當然,阿倫森最后的成就也絲毫不遜于他的幾位導師,他的研究是經典社會心理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他也是美國心理協會110年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全部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杰出研究獎、杰出教學獎和杰出著作獎。

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他是如何與名師結緣,如何研究、教學和著述,又如何屢屢獲獎的?是他人好,還是命好?他在自己的傳記中給出的答案就如同本書的書名:絕非偶然。

筆者在教學中常常提及一個引發大家思考的心理學觀點:偉人的小缺點讓他更招人喜歡,庸人的小毛病讓其更招人厭惡。這個觀點其實就源自阿倫森的一個經典實驗:他讓一些人評價訪談錄音中的人物,結果發現,相對于一個毫無缺點的人,人們對一位優秀但卻笨拙地打翻了咖啡的人評價更高。而這一研究的緣起,正是因為在當時的古巴導彈危機中,肯尼迪總統決策失誤,但民眾對他的評價卻提高了。可見,與眾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躲在實驗室”的心理學家不同,阿倫森是位研究內容關注社會、研究設計基于現實、研究結論超越常識的心理學家。他的研究及他本人受人喜愛毫不奇怪!

除了經典的研究之外,作為教師,我更推崇阿倫森的一點是他的文字表達。他的作品好讀、易讀,不愧為公認的“教學名師”。我第一次閱讀他那本經典的教材《社會心理學》時,就驚訝于他竟能用一種講故事的筆法,將心理學的精彩發現娓娓道來。這對于已經習慣了國內教材那種千書一面的筆者而言,無異于當頭棒喝:心理學教材竟然可以如此貼近大眾!教材都能這樣寫,自傳的可讀性更是毋庸多言了。雖然由于兩種文字表達的巨大差異,譯文不一定能百分百信達雅地傳遞阿倫森教授的本意,但《絕非偶然》依然可以讓你讀起來愛不釋手、興致盎然。

當前國內出版的心理學家傳記,以精神分析學派的研究者為多,他們的人生經歷往往也迥異于常人。此外,由于成長背景的差異,他們的奇情奇遇,對于一個普通的心理學愛好者的個人成長難有更多的借鑒意義。與此不同,在《絕非偶然》這本書中,阿倫森用輕松愉悅的筆調,描述了一名實驗社會心理學家是如何緊隨時代背景,感應內心的召喚,與時俱進地讀書、研究和生活的。他的故事,就是一名普通的、“正常的”學生成長為偉大的心理學家的故事。

因此你可以:讀大師的故事,學經典的研究,想自己的人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丽区| 泊头市| 徐汇区| 葫芦岛市| 陆良县| 盘山县| 广饶县| 新邵县| 印江| 天镇县| 沽源县| 郸城县| 祁阳县| 淅川县| 松滋市| 谷城县| 桦川县| 奉化市| 临沭县| 句容市| 灵璧县| 新民市| 金秀| 申扎县| 冀州市| 习水县| 松滋市| 广宗县| 潍坊市| 新化县| 出国| 宜春市| 错那县| 阜城县| 克山县| 尼勒克县| 乳山市| 临洮县| 基隆市| 宁远县|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