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柏拉圖(1)

……回歸靈魂世界的渴望……

第二天清早,蘇菲猛然驚醒,看一看鐘,才剛過五點,但她卻已經(jīng)沒有一點睡意了,于是她便在床上坐起來。奇怪,自己為何仍然穿著白天的衣裳呢?然后,她想起了昨天發(fā)生的一切。

她爬到凳子上,檢查一下柜子的上層。沒錯,帶子還在那里。原來這真的不是一場夢。至少不完全是一場夢。

不過她一定不可能真的見到了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算了,真?zhèn)X筋,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力氣再去想它了。也許媽媽說得對,也許她這幾天真的有些神經(jīng)兮兮的。

不管怎樣,她是再睡不著了。也許她應該到密洞去,看看那只狗是否曾留下任何信件。

蘇菲溜下樓,穿上一雙慢跑鞋便出門了。

花園中一切都清朗寧靜美好。鳥兒們唱得如此起勁,使蘇菲忍不住想笑。草葉上的朝露宛如水晶一般閃閃發(fā)光。

這世界如此美好,令人不可思議。蘇菲再一次深深受到感動。

老樹籬內(nèi)非常潮濕。蘇菲沒有看到哲學家的來信,不過她還是撣了撣一截粗大的樹根,坐了下來。

她想起錄影帶上的柏拉圖曾經(jīng)要她回答一些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面包師傅如何做出五十個一模一樣的餅干。

蘇菲暗忖,她得仔細想一想才行,因為這個問題一定不簡單。媽媽偶爾也會做一些餅干,但從來沒有一次餅干形狀完全相同。不過話說回來,媽媽不是專業(yè)的面包師傅,有時廚房甚至亂得像被炸彈轟炸過一樣。即使是店里賣的餅干也從來沒有完全一樣的,每一塊餅干在制餅師傅手中都捏成不同的樣子。

此時,蘇菲臉上浮現(xiàn)滿意的笑容。她記得有一回媽媽忙著烤圣誕節(jié)的餅干,因此她和爸爸一起去買東西。他們回到家后看到廚房的桌子上散放了許多姜餅人。這些姜餅人雖然不很完美,但就某一方面來說,卻都是一模一樣的。為什么會這樣呢?顯然是由于媽媽做這些姜餅人時用了同一個模子的緣故。

想到自己居然記得這件小事,蘇菲很是得意。因此她想這第一個問題應該已經(jīng)答完了。

如果一個餅干師傅做了五十個完全一模一樣的餅干,他一定是用了同樣一副餅干模子。很簡單,就是這樣。

錄影帶上的柏拉圖問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何所有的馬都一樣?可是,事實并非如此啊!相反的,蘇菲認為沒有兩匹馬是完全相同的,就像沒有兩個人是一模一樣的。

蘇菲正要放棄這個問題時,突然想到她剛才對餅干的看法。事實上,也沒有兩塊餅干是一模一樣的,有些比較厚,有些比較薄,有些碎了。然而,每個人都可以看出這些餅干就某一方面來說是“一模一樣”的。

也許柏拉圖問的是為何馬一直是馬,而不會變成一種既像馬又像豬的動物。因為,雖然有些馬像熊一樣是棕色的,有些則白得像綿羊,但所有的馬都有一些共同點。舉例來說,蘇菲就從沒有見過六條腿或八條腿的馬。

但柏拉圖不可能相信所有的馬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它們是用同一個模子做成的吧?

然后柏拉圖又問了她一個很深、很難的問題:人有沒有不朽的靈魂?

蘇菲覺得自己不太夠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她只知道人死后,尸體不是火葬就是土葬,因此實在沒有未來可言。如果人有一個不朽的靈魂,那我們就必須相信一個人是由兩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一個是用了多年之后就會老舊、損壞的軀體,還有一個是無論身體情況如何,仍然多少可以獨立作業(yè)的靈魂。蘇菲的奶奶曾經(jīng)說過,她覺得變老的只是自己的身體而已,在內(nèi)心她一直都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

想到“年輕女孩”,蘇菲就想到最后一個問題:女人和男人一樣有理性嗎?對于這點,她可不敢確定。這要看柏拉圖所謂的“理性”是什么。

哲學老師在談論蘇格拉底時所說的一些話突然浮現(xiàn)在蘇菲的腦海中。蘇格拉底曾經(jīng)指出,每一個人只要運用自己的常識,都可以了解哲學的真理。他也曾說奴隸與貴族一樣有常識。因此蘇菲肯定他也會說女人和男人一樣有常識。

當她正坐在那兒想著這些問題時,突然聽到樹籬里有沙沙的聲音以及類似蒸汽引擎“噗!噗!”噴氣的聲音。下一秒鐘,一條金色的狗已經(jīng)鉆進了密洞,嘴里銜著一個大信封。

“漢密士!”蘇菲叫它,“丟下來,丟下來!”

狗兒把信放在蘇菲的懷中。蘇菲伸出手摸摸它的頭。

“你真乖。”她說。

狗兒躺下來任由蘇菲撫摸。但過了兩三分鐘,它就站了起來,鉆過樹籬由原路回去。蘇菲手拿棕色的信封跟著它,爬過濃密的枝葉,不一會兒就出了花園。

漢密士已經(jīng)開始向樹林的邊緣跑去了。蘇菲在后頭跟了幾碼路,狗兒兩次轉過身來對她吠叫,但蘇菲一點也不害怕。

這次她決心要找到那個哲學家,即使必須一路跑到雅典也在所不惜。狗兒愈跑愈快,然后突然跑到一條窄的小路上。蘇菲緊追不舍,但幾分鐘后狗兒轉過身來面對著她,像看門狗一樣的吠叫。蘇菲仍然不肯放棄,趁機會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

漢密士一轉身,向前飛奔。蘇菲發(fā)現(xiàn)自己永遠不可能追得上。于是她停下來,在那兒站了好久好久,聽到它愈跑愈遠,而后一切復歸寂靜。

她在林中空地旁的一截樹木殘樁上坐下,手里仍拿著那個棕色的信封。她把它拆開,拿出幾頁打著字的信紙,開始看信:

柏拉圖學院

蘇菲,謝謝你與我共度一段愉快的時光。我是指我們在雅典的時候。現(xiàn)在我至少已經(jīng)算是做過自我介紹了。還有,既然我也向你介紹了柏拉圖,因此我們還是開門見山地談他吧。

蘇格拉底服毒而死時,柏拉圖(公元前四二七~公元前三四七年)才二十九歲。當時他受教于蘇格拉底門下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他密切注意蘇格拉底受審的經(jīng)過。當他看到雅典人民居然將他們當中最高貴的人判處死刑時,內(nèi)心非常震動。這件事影響了他后來的哲學生涯。

對柏拉圖而言,蘇格拉底之死證明了當今社會與理想社會之間的沖突。柏拉圖成為哲學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蘇格拉底對陪審團的陳情內(nèi)容出版成《自辯》一書。

你也許還記得,蘇格拉底從未留下任何文字。至于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雖然有許多人曾著書立說,但他們的文字到現(xiàn)在卻幾乎都蕩然無存。至于柏拉圖,我們相信他所有的重要著作應該都已經(jīng)保存下來了。除了蘇格拉底的《自辯》之外,柏拉圖也寫了好些書信與至少三十五篇哲學對話錄。這些作品之所以能留存至今,一部分是因為柏拉圖在距雅典不遠之處的一個樹林中創(chuàng)立了一個哲學學校,并以傳奇中的希臘英雄阿卡戴慕士為名。因此這個學校被稱為“學園”或“學院”(從此以后全世界各地成立了成千上萬所學院,以后我們會談到有關“學院”與“學科”的問題)。

柏拉圖學園中教授的科目包括哲學、數(shù)學與體育。不過,說“教授”其實不太正確,因為柏拉圖學園也是采取活潑的對話方式上課,因此柏拉圖之所以采用對話錄的形式來寫作并非偶然。

永遠的真善美

在這堂課的序言中,我曾經(jīng)提到一個人可以不時問問自己某一個哲學家研究什么課題。因此我現(xiàn)在要問:柏拉圖關心的是哪些問題?

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斷定柏拉圖關心的是永恒不變的事物與“流動”事物之間的關系(就像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一樣)。我們已經(jīng)談過詭辯論學派與蘇格拉底如何將他們的注意力由有關自然哲學的問題轉到與人和社會的問題。然而從某個角度來看,就連蘇格拉底與詭辯學派也都關心永恒不變的事物與“流動”事物之間的關系。他們之所以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乃是由于它與人類道德與社會理想及美德之間的關系。簡而言之,詭辯學家認為每一個城邦、每一個世代對于是非的觀念各不相同。因此是非的觀念是“流動”的。蘇格拉底則完全不能接受這種說法,他認為世間有所謂永恒、絕對的是非觀念存在。我們只要運用自己的常識便可以悟出這些不變的標準,因為人類的理智事實上是永恒不變的。

你明白嗎?蘇菲。后來,柏拉圖出現(xiàn)了。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對于柏拉圖而言,這兩個問題是一體的兩面。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永恒不變的“真理”。

坦白說,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番茄最低價。(這是他們?yōu)楹谓?jīng)常不受歡迎的原因!)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恒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善”、永遠“美”的事物上。

明白了這點,我們才可以開始略微了解柏拉圖課題的大概內(nèi)容,不過還是讓我們一樣一樣來吧。我們將試著了解一個不凡的心靈、一個對后來所有歐洲哲學有著深遠影響的心靈。

理型的世界

恩培竇可里斯與德謨克里特斯兩人都提醒世人:盡管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但世間一定仍有“某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如“四根”或“原子”)。柏拉圖也同意這個命題,但他的方式卻大不相同。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所以世間才沒有不會分解的“物質”。屬于“物質世界”的每一樣東西必然是由某種物質做成。這種物質會受時間侵蝕,但做成這些東西的“模子”或“形式”卻是永恒不變的。

你了解了嗎?蘇菲。不,我想你還不了解。

為何全天下的馬兒都一樣?你也許不認為它們是一樣的,但有些特質是所有的馬兒都具備的,這些特質使得我們可以認出它們是馬。當然個別的馬是“流動”的,因為它會老、會瘸,時間到了甚至會死。但馬的“形式”卻是永恒不變的。

因此,對柏拉圖而言,永恒不變的東西并非一種“基本物質”,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我們這么說吧: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對于自然界的變化提出了相當不錯的解釋。他們指出,自然界的事物事實上并未“改變”,因為在大自然的各種變化中,有一些永恒不變的最小單位是不會分解的。他們的說法固然不錯,但是,蘇菲,他們并未對為何這些原本可能組成一匹馬“最小單位”突然會在四五百年后突然又聚在一起,組成另外一匹新的馬(或大象或鱷魚)提出合理的解釋。柏拉圖的看法是:這些德謨克里特斯所說的原子只會變成大象或鱷魚,而絕不會成為“象鱷”或“鱷象”。這是他的哲學思想的特色。如果你已經(jīng)了解我所要說的,你可以跳過這一段。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我要再補充說明一下:假如你有一盒積木,并用這些積木造了一匹馬。完工后,你把馬拆開,將積木放回盒內(nèi)。你不可能光是把盒子搖一搖就造出另外一匹馬。這些積木怎么可能會自動找到彼此,并再度組成一匹新的馬呢?不,這是不可能的。你必須重新再組合過。而你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你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一幅馬的圖像,你所參考的模型適用于所有的馬匹。

關于五十塊一模一樣餅干的問題,你回答得如何呢?讓我們假設你是從外太空來的,從來沒有見過一位面包師傅。有一天你無意間走進一家香氣撲鼻的面包店,看到架子上有五十個一模一樣的姜餅人。我想你大概會搔搔頭,奇怪它們怎么看起來都一個樣子。事實上這些姜餅人可能有的少了一雙胳臂,有的頭上缺了一角,有的則是肚子上很滑稽地隆起了一塊。不過你仔細想過之后,還是認為這些姜餅人都有一些共同點。雖然這些姜餅人沒有一個是完美的,但你仍會懷疑它們是出自同一雙手的杰作。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餅干全部都是用同一個模子做出來的。更重要的是,蘇菲,你現(xiàn)在開始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念頭,想要看看這個模子。因為很明顯的,這個模子本身一定是絕對完美的,而從某個角度來看,它比起這些粗糙的副本來,也會更美麗。

如果你是完全靠自己的思考解答了這個問題,那么你回答這個哲學問題的方法就跟柏拉圖完全一樣。

就像大多數(shù)哲學家一般,他也是“從外太空來的”(他站在兔子毛皮中一根細毛的最頂端)。他看到所有的自然現(xiàn)象都如此類似,覺得非常驚訝,而他認為這一定是因為我們周遭事物的“背后”有一些特定的形式的緣故。柏拉圖稱這些形式為“理型”或觀念。在每一匹馬、每一只豬或每一個人的后面,都有一個“理型馬”、“理型豬”或“理型人”。(同樣的,剛才我們說的面包店也可能會有姜餅人、姜餅馬或姜餅豬,因為每一家比較有規(guī)模的面包店都會做一種以上的姜餅模子。但一個模子已夠做許許多多同樣形狀的姜餅了。)

柏拉圖因此得出一個結論:在“物質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他稱這個實在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種現(xiàn)象背后、永恒不變的模式。”這種獨樹一格的觀點我們稱之為“柏拉圖的理型論”。

真正的知識

親愛的蘇菲,到目前為止我所說的話你一定可以了解。不過你也許會問,柏拉圖是認真的嗎?他真的相信類似這樣的形式的確存在于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嗎?

他也許并不是終其一生都保持這種看法,但在他部分對話錄中他的意思無疑就是這樣。讓我們試著追隨他思想的脈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县| 武胜县| 九龙坡区| 惠水县| 天长市| 会宁县| 沁水县| 临桂县| 乌苏市| 仪征市| 通许县| 湛江市| 定边县| 麻栗坡县| 伊吾县| 陵水| 邵武市| 益阳市| 沐川县| 日土县| 青海省| 沙田区| 玛曲县| 佛教| 万山特区| 镇平县| 南靖县| 温宿县| 从化市| 萍乡市| 闽侯县| 逊克县| 芮城县| 桦南县| 红原县| 长垣县| 富裕县| 拜城县| 茶陵县| 高雄县|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