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女人要自信(3)
- 正能量:做個內心強大的女人
- 卡耐基
- 3208字
- 2015-08-17 15:32:42
“莎莉的母親強迫她擦掉口紅。”
“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都會出去跟男孩子約會。”
“天哪!你們想把我變成怪物嗎?誰會在11點以前回家?”
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活在自己的群體中,他最看重的一個社交現象就是身邊的同學或朋友對他的看法以及對他的接受程度,而構成子女青春期的最大障礙就是這個群體的標準與父母希望他們遵守的標準之間有著很大差距。對于父母和孩子來說,這同樣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如若我們身處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而且沒有什么經驗可供參考的話,最明智的辦法就是遵循被大家廣泛認可的標準,然后耐心等待我們的信念和標準能夠產生經驗和信心到來的那一刻。而最愚蠢的辦法則是,在不清楚自己反叛什么和為什么反叛之前就已經開始反叛了。
終于有一天,我們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比如說小時候,大人教導我們要誠實,長大后通過自身的體會我們會意識到誠實確實對我們大有裨益。值得幸慶的是我們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遵守那些主要的基本原則,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會一直生活在無政府狀態下。
然而,一些不盲目追隨一般思想的人也可能會成為推動文明前進的動力,他們敢于挑戰最基本的原則。比如說當初奴隸制度在沒有被一些激進分子主張廢除之前,一直被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是適當的,那些可憐的童工、悲慘的酷刑等不合理的現象也被眾人愚蠢地接受。正是那些意志堅定、不盲從的少數人的努力爭取,才最終廢除了奴隸制度。
當然,不盲從一般人的思想常常會帶給人不愉快,甚至會帶來風險。這就是大多數人寧愿隨大流,對大眾所接受的從不懷疑也不爭辯的原因。然而這種安全感卻是自欺欺人:最容易受傷的人正是那些受到驚嚇四處逃竄的人。
人如果只是一味地順從和趨利避害,就會變成奴隸;真正獲得自由的人是那些勇于面對生活的挑戰,勇于參與任何決議的辯論,努力為生活而奮斗的人。著名的戰地記者和作家艾德格·莫瑞說過:“世界上任何男女都不能通過隱忍的美德,比如調整適應、未雨綢繆、知足常樂等來達到正直誠實的理想狀態……他們必須忍辱負重才能達到卓越和幸福的極致,任何一個完美的人都和我們的祖祖輩輩一樣,都是先歷經重重磨難,才茁壯成長壯大的。”
作為一個成熟的女士,你不需要求助于順從——驚惶失措的護身符,不需要任自己的個性消失在群體中,不需要盲目、不假思索地接受別人的思想。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因為害怕而順從大局,在群體中仍保持我們的個性,不盲目、無主見地接受別人的思想。
不膽怯,先把自己推銷出去
不管你的推銷水平怎樣,事實上,每天你都在推銷。工作中當然充滿了推銷,我們的私人生活中當然也有大量的推銷存在。幾乎所有女士都希望自己是越受歡迎越好。誰都想有一份理想而輕松的工作,想有浪漫多金的老公,想食品店多給自己精瘦肉。所以,生活中充滿了推銷。
也許你并不奢望靠炒股發家,但至少你會想漲工資吧,漲工資也需要推銷啊。所以,無論如何,你都要提高自己的推銷水平,要提高,就得學習,了解一下推銷時應該注意的知識。
無論推銷什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你推銷的東西。比方說你要推銷手套,你就要知道手套是怎樣生產出來的,是用什么生產的,手套適用的場合及與款式的搭配,各種款式的手套都有什么特點,等等,諸如此類的知識。
你是什么樣的人,擅長什么,有哪些優點,缺點是什么,你在別人眼里形象如何,你想得到什么,等等。這樣的問題你一定要如實認真地回答,這些是你推銷自我的基礎。無論是在正式的工作場合,還是私人生活中,你首先必須做到的就是認清自我,對自己有個準確的評價。
心理醫生潘尼洛普·羅西諾夫說:“我們首先要推銷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有信心,表現出很內行的樣子,我們坐在那兒必須顯得很自信。”因為,我們的行為往往反映出我們的內心。要是很自信的話,才會安穩地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坐在椅子邊上;要是我們很自信的話,就不會彎腰縮脖。
不會自我推銷的人容易被人遺忘。“即便你是‘上帝’(顧客)也要學會推銷自己。”這是一位70多歲,容貌優雅的女士在多年以前教我的。她的臉上永遠只有兩種表情:自信或者非常自信。
有一天晚上,在人際關系的課堂上,我正和學員們探討商場的店員使他們受氣的情形。我們找到了很多例子,譬如,有些店員對顧客根本不理不睬,有的則態度惡劣,出言不遜,完全沒有禮貌。
最后輪到這位女士發言,她說:“我并不怪罪那些可憐的店員,有時顧客的態度也不友善。我常常能享受他們最親切的服務,他們都對我很好,我有一套和他們打交道的辦法。”
于是,她告訴我們她的妙方:“我會走到店員前面,給她一個微笑,然后對她說:‘你可以幫我個忙嗎?’我幾乎從來沒有被拒絕過。”
是啊,有誰忍心拒絕一位笑臉迎人溫和的老婦人的請求呢?
多想想那些得意的事情
女士們,你們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我想,大多數女士在聽到這個問題之后,都會回答我說:“哦!這個應該讓我想一想,你問我什么事情最得意,我還真不好說。”既然女士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有些困難,那就請你們先聽聽我的故事,也好借這個機會想一想。
有一次,我在英國倫敦的街道上遇見了我以前的老朋友貝迪女士。我們有很多年沒見面了,所以我邀請她一起共進午餐,也借此機會敘敘舊。閑談間,我發現貝迪女士變化很大。她以前是個十分憂慮的人,幾乎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和煩惱之中。而如今,坐在我對面的則完全是一個非常自信的女人,在她的臉上根本看不出一絲的不快樂。當時,我已經有要寫《人性的弱點》那本書的想法了,所以我就向貝迪女士征詢好的方法,看她是怎么變得如此快樂的。
我問貝迪:“我真不敢相信,你的表現讓我大吃一驚。告訴我,是什么讓你趕跑了憂慮?難道你最近幾年都很得意?”
貝迪笑了笑說:“戴爾,你說得沒錯,這幾年我真的都很得意。我幾乎每天都在想那些得意的事。”
我說:“那我真該祝賀你,因為你確實挺幸運的。”
貝迪搖了搖頭,說:“不,并不是我幸運,而是因為我每天都讓自己去回想那些得意的事情。戴爾,你知道什么是我最得意的事嗎?其實那些東西似乎并不值得稱道。我現在很健康,而且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另外,我有一個愛我的丈夫和可愛的女兒。這些東西都是我所得意的。”我有些不解地問:“我不明白貝迪,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平常,每個人都擁有,怎么能說是你最得意的事呢?”
貝迪若有所思地說;“你知道,我以前一直生活在憂慮之中,特別是1943年剛開始的時候。那年春天,我經營的那家雜貨店倒閉了。我不僅為此賠上了所有的積蓄,而且還欠下了很大的一筆債,最少也要7年才能還清。我當時認為自己失去了一切,所以喪失了所有的斗志和信心。我像一只打了敗仗的公雞,垂頭喪氣地走在大街上。我本來打算到銀行借點錢,然后為自己找一份工作。可是我當時真的沒有勇氣振作起來了,直到那個人的出現。”我知道貝迪一定遇到什么特別的事了,所以趕忙追問:“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貝迪說:“那天我獨自一人走在大街上,忽然看到對面有一個沒有雙腿的人。他坐在一塊安有溜冰鞋輪子的木板上,靠兩根木棍來支撐和劃動自己。當他艱難地來到我身邊時,突然向我發出了真誠的一笑,說道:“早安,女士,今天的天氣真不錯。”我聽得出來,他的話里沒有一絲的悲哀,反而是充滿了朝氣。我突然感到,我與他比起來真的幸福多了,至少我還有兩條健康的腿,難道我不應該為此得意嗎?”
我突然間覺得貝迪是個很偉大的女性,因為她已經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得到了上帝的饋贈——自信。女士們,你們也應該向貝迪學習。現在,我應該公布開頭那個問題的答案了。其實,人一生最得意的事就是滿足于自己擁有而別人沒有的東西。只有這樣,你們才能擁有自信而充實的人生。我承認,在生活中人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麻煩,尤其是各位女士,你們的麻煩似乎比男士要多一些。然而,如果我們細心地觀察會發現,實際上我們做的所有事有絕大部分都是很順利的,只有一小部分存在麻煩。因此,女士們,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獲得自信的秘訣,那就是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那絕大部分順利的事上,每天都盤算你所得到的恩惠,讓最得意的事常在你的腦海中縈繞。